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XXXX年)
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热线电话:0086-10-88558866/8899/9900邮箱:service@ccidconsulting.com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66号赛迪大厦10层邮编:100048本资料使用环保纸张印刷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请访问赛迪顾问在线:www.ccidconsulting.com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HK08235)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bbs.jjxj.org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目录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地址:上海市静安区乌鲁木齐北路480号万泰国际写字楼12层邮编:200040电话:0086-021-64689608传真:0086-021-64689205电子邮箱:kangjian@ccidconsulting.com南京地址:南京市江东北路196号邮编:210036电话:0086-13382030218传真:0086-25-86664129电子邮箱:zhangam@ccidconsulting.com深圳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深南大道西10168号佳嘉豪商务大厦6C邮编:518052电话:0086-18665897695传真:0086-0755-21673996电子邮箱:wangsy@ccidconsulting.com北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66号赛迪大厦10层邮编:100048电话:0086-10-88558866/8899/9900传真:0086-10-88559009电子邮箱:service@ccidconsulting.com西安地址:西安市高新二路山西证券大厦2007室邮编:710071电话:0086-29-88489248/18691802509传真:0086-29-88489248电子邮箱:yinqm@ccidconsulting.com广州地址:广州市先烈东路190号粤海凯旋大厦10层邮编:510500电话:0086-20-83557153/5703传真:0086-20-83556491电子邮箱:zengmin@ccidconsulting.com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赛迪顾问)是中国首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并在业内率先通过国际、国家质量管理与体系(ISO9001)标准认证的现代咨询企业(股票代码:HK08235),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集团,CCID)。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公司总部设在北京,旗下拥有赛迪信息工程顾问、赛迪投资顾问、赛迪管理顾问和赛迪监理四家控股子公司,并在上海、广州、深圳、西安、南京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拥有300余名专业咨询人员,业务网络覆盖全国200多个大中型城市。赛迪顾问凭借自身在行业资源、信息技术与数据渠道等竞争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公共政策制定、产业竞争力提升、发展战略与规划、营销策略与研究、人力资源管理、IT规划与治理、投融资和并购等现代咨询服务,服务对象既包括政府各级主管部门与各类开发区,又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用户,致力成为中国本土的政府决策第一智库、企业战略第一顾问、信息化咨询第一品牌。详情请浏览网站:www.ccidconsulting.combbs.jjxj.org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前言 1 研究目的 1 主要结论 1第一章 中国物联网产业区域分布特征 2 一、已形成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分布格局 2 二、重点区域71、环渤海地区72、长三角地区83、珠三角地区94、中西部地区 10第二章 中国物联网产业重点城市发展 11 一、发展格局与信息产业区域分布特征基本吻合 11 二、重点城市产业布局 121、北京:科研实力首屈一指,聚焦城市管理应用 122、上海:产业技术基础雄厚,应用示范全面推开 143、无锡:传感产业实力强大,产业集聚加速发展 154、杭州:产业先发优势明显,天堂硅谷雏形初现 165、广州:产业链各环节贯通,核心园区统筹发展 176、深圳:产业创新活力强劲,抢先发展产业高端 197、武汉:光电产业全国龙头,光物联网蓄势待发 218、成都:信息基础独树一帜,产业应用潜力巨大 239、重庆:示范基地全面开花,平安城市重点打造 2410、青岛:产业应用可圈可点,点线面格局大发展 26第三章 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演变趋势分析 28 一、产业发展“强者愈强”,资源要素将继续向优势地区汇聚集中 28 二、产业分布“多点开花”,热点地区将不断蓬勃涌现 28 三、产业演变“合纵连横”,区域分工将进一步显现 29目录bbs.jjxj.org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第四章 中国物联网产业格局策略30 一、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区域发展 30 二、推进优势资源集聚,探索特色发展模式 30 三、提升园区软硬环境,引导企业集群发展 30附件一 全球物联网产业空间分布特征 31 一、美国 32 二、日本 33 三、欧洲 34四、韩国35附件二 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举措 36 美国:将“智慧地球”上升为国家战略 36 日本:通过“U-Japan计划”促进国家信息化 36 欧洲:大力促进“欧洲数字化”37 韩国:积极实施“U-Korea战略”38附件三 相关说明39一、相关概念39二、数据及资料来源39bbs.jjxj.org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前言一、研究目的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发展物联网产业不仅是提高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也成为各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优化布局的重要机遇。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赛迪顾问在总结国际物联网产业分布特点、发展成功举措,分析国内物联网产业分布特征及资源特征的基础上,对中国物联网产业未来的空间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国家和地方的物联网产业空间布局与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二、主要结论1、2010年,国内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1900亿元(不含应用层),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2、中国物联网产业重点城市的分布,与信息产业区域分布特征基本吻合。目前国内将物联网产业作为优先发展领域的重点一线城市,基本都为信息产业强市。3、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出三大趋势:(1)产业发展“强者愈强”,资源要素将继续向优势地区汇聚集中。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等国内物联网产业聚集地,企业分布密集,研发机构众多,产业氛围良好。同时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与应用相互促进形成的良性循环,未来优势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国内物联网领域的资源要素也将进一步向这些地区汇聚集中。优势地区在未来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将有增无减。(2)产业发展“多点开花”,热点地区将不断蓬勃涌现。包括天津、昆明、宁波在内的众多国内城市将物联网产业作为本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吉林、山西、河南、湖南、贵州等省,以及合肥、厦门、大连等城市,也在积极谋划本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同时,二、三线城市纷纷投身物联网产业发展。(3)产业演变“合纵连横”,区域分工将进一步显现。目前国内物联网产业分布已经呈现相对集中的态势,随着未来国内物联网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以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产业链之间的分工与整合也将随之进行,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格局也将进一步显现。bbs.jjxj.org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图1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数据来源:赛迪顾问整理2011,08第一章中国物联网产业区域分布特征一、已形成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分布格局按产业链层级划分,物联网产业可分为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五个层级。考虑到物联网应用层涉及领域广泛、产业规模巨大(近万亿元),其产业分布在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感知城市建设地图白皮书》中也已有所描述,故本白皮书中不再专门加以分析。2010年,国内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1900亿元(不含应用层)。产业分布上,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bbs.jjxj.org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物联网支撑层企业分布。物联网支持层主要为整个物联网体系提供共性技术支持,以及为物联网技术产业化提供基于共性技术的测试、生产平台。目前支持层产业在国内物联网产业整体规模中所占比重尚不足3%,规模相对较小。物联网支撑层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京津环渤海、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图22010年中国物联网支撑层企业区域分布数据来源:赛迪顾问整理2011,08bbs.jjxj.org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物联网感知层企业分布。感知层是物联网体系对现实世界进行感知、识别和信息采集的基础性物理网络,产业领域主要包括传感器、RFID、定位系统等。目前感知层产业规模在国内物联网产业整体规模中所占比重约在20%左右,相关企业分布较为广泛,但上规模企业仍以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居多。图32010年中国物联网感知层企业区域分布数据来源:赛迪顾问整理2011,08bbs.jjxj.org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物联网传输层企业分布。传输层主要依靠传感网与已有通信网络的相互融合来实现,产业领域包括光纤光缆、光器件、各类通信设备等。传输层产业是物联网产业中规模最大的领域,在整体产业规模中所占比重达到40%。目前国内物联网传输层相关企业以网络基础设施企业为主。图42010年中国物联网传输层企业区域分布数据来源:赛迪顾问整理2011,08bbs.jjxj.org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物联网平台层企业分布。平台层的主要功能是承载各类应用并推动其成果的转化,产业领域主要包括计算中心和支撑软件等。平台层产业是目前国内物联网产业的第二大领域,产业规模在整体产业中所占比重接近40%。国内平台层企业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图52010年中国物联网平台层企业区域分布数据来源:赛迪顾问整理2011,08bbs.jjxj.org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二、重点区域1、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是国内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基地。该地区关键支撑技术研发实力强劲、感知节点产业化应用与普及程度较高、网络传输方式多样化、综合化平台建设迅速、物联网应用广泛,并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体系架构。图6环渤海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概览数据来源:赛迪顾问整理2011,08bbs.jjxj.org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图7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概览数据来源:赛迪顾问整理2011,082、长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起源地,在发展物联网产业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凭借该地区在电子信息产业深厚的产业基础,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主要定位于产业链高端环节,从物联网软硬件核心产品和技术两个核心环节入手,实施标准与专利战略,形成全国物联网产业核心与龙头企业的集聚。bbs.jjxj.org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图8珠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概览数据来源:赛迪顾问整理2011,083、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是国内电子整机的重要生产基地。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上,珠三角地区围绕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及系统集成、网络运营服务以及应用示范领域,重点进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力建设、着眼于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bbs.jjxj.org战略性新兴产业系列0图9中西部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概览数据来源:赛迪顾问整理2011,084、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迅速,各重点省市纷纷结合自身优势,布局物联网产业,抢占市场先机。湖北、四川、陕西、重庆、云南等中西部重点省市依托其在科研教育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以及RFID、芯片设计、传感传动、自动控制、网络通信与处理、软件及信息服
本文标题: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XXXX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2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