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序言大概自人类有了刃具之时起,木头就成为被雕刻的对象,时至今日,人类与木头的结缘已经历了数不清的岁月。起初,人们在木头上刻画象征宗教与神灵的记号与图纹,以寄托他们的精神与信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类自身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各式各样的木头制品,从居住的建筑装饰到日常的生活用具,乃至案头摆设以及供孩子们玩耍的木偶、玩具等,为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挥了作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可以用来装饰、美化人们生活的物质材料应有尽有,如:金属、玻璃、塑料、聚合物等,然而与人类保持悠久历史并以天然质朴的材质美,仍然唤起人们对木头这一古老的材料怀有一种特殊的、可亲可近的美好情感。木头是那样的温和与美丽,以致受到不少雕塑家的偏爱,有位雕刻家则说得好:“我将木料一层层地雕进去,犹如回到了远古时代。”在我国造型艺术的历史上,木雕艺术主要有古代帝王将相与奴隶主阶层的墓地随葬品木俑、寺庙中的神像与佛像、建筑装饰、家具及案头摆设和各种实用工艺品,数量之繁多、雕刻之精湛,充分显示出古代木雕艺匠的聪明智慧,为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一笔丰厚的遗产和可资借鉴的范例。从如今分布在江浙、闽南一带仍然保持着传统的艺术风格并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民间木雕艺术中,清楚可辨的感受到传统木雕艺术的生命力。人们以刀为工具,以木为对象,在无限的生活题材中,在广阔的造型的世界里,相互传达彼此的心灵与感受,讲述那美丽而古老的传说。木雕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它还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气质以及个人的艺术修养。大自然的恩赐,源源不断地为木雕艺术提供了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材料,同时也在每一根原木上,在每一块板材中,蕴藏着艺术的主题和生命,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想象,我们就能让潜藏在自己意识中却又真正属于那个材料的形态、结构或者说是“感觉”的形象呈现出来,成为出色的木雕艺术品。因此,了解掌握材料的特殊性能,从而熟练巧妙地驾驭材料,因材施艺的运用材料以发挥材料的天然魅力,乃是我们学习雕刻的重要步骤,也是我们进行木雕艺术创作必不可少的途径。应当说,以木为对象来表达某种情感或某种需要是我们制作木雕的主要目的。那么,使用刀具来雕刻,就是实现这个目的之手段,而工艺技巧则作为一种方法,它可以将作者的精神气质与思想情感等倾注于作品之中。因此,制作木雕的工艺技巧是很重要的不容忽视的因素。无论是纯艺术的欣赏品,还是供生活用的工艺品,都须通过一定的技巧去实现完成,假如没有这个保证,心中即使有了再好的主题也无法真正体现出来。事实上,工艺制作的过程,就是一件作品产生的过程,作者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既是艺术家,又是工匠,两者应当是紧密相联,配合默契的。作为一个木雕艺术家,他必须在专心于精雕细刻的同时考虑材料的物质及其雕刻方法是否与之相适应,也就是说,把处理造型问题与处理材料问题视为有机的统一体,做不到这点,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木雕艺术家。搞木雕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吃苦的精神,经久的耐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是每一个木雕艺术家必备的素质。同时,对于我国的木雕历史,它所经历,它的产生过程,每一位木附录木材宏观识别特征基本知识木材宏观构造是指在肉眼或扩大镜下所能观察的木材构造-和外貌特征,分构造特征和辅助特征两大类。构造特征包括边材和心材、生长轮(年轮)、早材和晚材、管孔、轴向薄壁组织、木射线及树脂道等;辅助特征包括木材的颜色、光泽、气味、滋味、纹理、结构及花纹等。另外,原木的材表特征也列为宏观构造范畴,作为识别的参考依据。一、木材的构造特征边材和心材从木材横切面上看,木质部可分为两郜分。通常外部靠近树皮部分的,材色较浅,称为边材;内部靠近髓心的,材色较深,称为心材。木材心、边材颜色有显著差别的,称显心材树种,在针叶材有杉木、马尾检、红松等。心材与边材颜色无显著差别的,分隐心材树种和边材树种,前者有含水率差别,后者尤含水率差别。边材与心材除有颜色的区别外,在立木时期,一般边材的含水率高,具有生碑功能;而心材的含水率低,无生理功能。边材中含有适合菌虫生活的养料,故易招致腐朽和虫蛀,而心材含单宁、色素、树脂、芳香油或碳酸钙等浸提物质,对蔺类有毒害作用,故心材的天然耐久性较边材强。但是,心材由于浸提物质的阻塞,故它对气体和液体的贯透性就小。有些心、边材无明显差别的树种,由于菌类寄生,常使木材变色(多变为棕色或红棕色),很像心材,中心部分称为假心材或伪心材。以山杨最易形成。l在心边材有明显差别的树种中,其心材部分偶尔会出现材色较浅的环带,这种形似边材的部分称为内含边材。这是在树木生长过程中,由于菌类的寄生或气候的影响而形成的,在栎木类木材中较为常见。从边材到心材的颜色变化,有缓有急。各种树木的边材宽窄不同,边材的宽窄也是鉴定木材的特征之一。边材宽度随树种、树龄、生长条件(特别是土壤)、光照等的不同而不同,在同一树种不同植株及同株不同高度也有变化。同树种内边材的宽度直接与该树木在林分里的优势程度有关,活力大的树木有较宽的边材。住附木内郎,树冠的边材最宽,向到树干基部宽度减小。(二)生长轮或年轮、早材和晚材在横切面上,大多数树种的年轮平卅近似于侧形,如波浪形、曲折形等。树木伍生长季节内,山于菌害、虫灾、霜雹、火灾、气候突变等的影响,使生长暂时中断,经过.定时期后,生长义重新开始。因此,存同一生长周期内,将形成两个或巫多的年轮,其中不完整的年轮称为假年轮。假年轮的界限通常不如真年轮明显,往往也不成完整的圆圈。2.早材和晚材每个年轮均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年轮内部靠近髓心的部分系树木生长初期形成的,其细胞分裂速度快,因而体积大,胞壁薄,在肉眼下看,材质较疏松,颜色较浅,称为早材;年轮外部靠近树皮的部分系树木生长后期形成的,其细胞分裂速度慢,因而体积小,胞壁较厚,材质较坚硬,颜色较深,称为晚材。由于早晚材结构不同,在两个年轮交界处的组织有显著差异,明显地衬托出一条界线,称轮界线。在一个年轮内,早材至晚材的转变程度是识别针叶树材的重要特征之。多数针叶树材从早材至晚材是逐步转变的,称为缓变,少数树种从早材至晚材的转变是急剧的,称为急变。第一节木雕的历史与发展概况我国木雕的历史源远流长,大约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那时候的人不仅已掌握工具进行生产劳动,而且还能运用工具(石斧、石锯)制作各种可供日常生活的器物,如陶器、骨器、木器。虽说造型很简单,也没有过多的装饰,但却在人类的工艺史上迈出了第一步。以后随着制陶工艺的需要和兴起(最初制陶工艺需用木质容器成型),木制工艺开始形成并为以后木雕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当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统治者不仅占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而且有权按自己的需要大规模地支配工匠奴隶从事各种手工业劳动,并让有技术的奴隶,进入专门的工艺场所工作。工匠们在长期的辛勤劳动中,改进了工具,提高了技艺,木雕工艺开始兴起并被广泛地运用于奴隶主阶层的宫殿陵寝,如:河南安阳侯家庄商代墓葬中发现的雕花彩饰镶嵌野猪牙片的木椁板,就是最早的木雕工艺品。商代的建筑,即早期的宫廷、宗庙,也采用了相当一部分的木雕装饰,装饰图案丰富、雕刻技法为较粗线条的阴刻,并施以彩饰。人类进入封建社会以后,随着奴隶的解放,社会生产力也得到较大发展。人们普遍使用起铁制工具并发明了炼钢术,这给木雕工艺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为雕刻工具的完善创造了条件。铁制木雕工具的种类、质量,较之原始的石斧、石锯、铜凿更易于切削、抛光,这给木雕工艺带来了空前的发展,使木雕的表现手段也从简单的刻纹和雕花椁板的阴刻发展成立体圆雕,而且被广泛地运用在家具、建筑中的木结构装饰上。另外一个促使木雕工艺发展的因素是春秋战国时期制漆工艺相当发达、漆器的成型与木雕工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当时的漆器主要是在木制的或木雕的器具上刷上一层或多层漆,再在漆上进行彩绘装饰,如:湖北江陵楚墓出土的“漆木鹿”、“彩漆木雕鸟曾座屏”、“木雕双凤漆座屏”,这些作品造型既生动逼真,又概括凝练;刀法爽洁、明快说明当时的木雕工艺不仅在立体造型上已有相当的艺术水平,而且在装饰范围、表现形式、雕刻技艺诸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又如:湖南长沙仰天湖出土,现存于湖南博物馆的战国持剑木俑,是一件杰出的木雕作品,木俑头部采用浅雕,眉张目挑,威武刚健,左手捏剑柄、右手握剑鞘,身体略往前倾,双膝略呈弯曲,表现出战士的临阵状态,刀法粗犷有力,形象生动,颇为传神。秦汉时期封建制度已经完善,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方面都有所发展。木雕工艺也较战国时期发达,其原因与当时统治阶级中好名成风,生而奢侈、死而厚葬以及殉人制度的衰落,用俑随葬的习俗兴起是分不开的。尤其是汉代墓葬的规模仪式有较严格的等级。因此不论大小的剥削阶级统治者死后都得用相当数量的手工艺品随葬,这些随葬品形式十分丰富,有犁田、收割、扫地、打杂、马戏、奏乐、乳母等形象。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手工业工匠从事随葬品的制作,木雕工匠更不例外,他们主要制作木俑、木马、木牛等动物及木雕车等。这时期的木雕工艺有的已从漆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木雕艺术形式,并初步形成了独特的木雕艺术风格,如汉墓出土的大量木俑及木雕船、车、马、牛、狗等,都是以简洁、概括、生动自然、粗放明快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人物及动物各部分的比例、面部表情、动作的协调、衣纹线条的准确等。除此之外,汉代的木雕艺人能根据木材性能特点巧妙的处理四足动物造型中的身体各部分,使雕制、粘合,拼接相结合,为木雕工艺创作品类众多的艺术品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南北朝时期因受外来影响,佛教兴起和佛教艺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木雕艺术的发展,最突出的是天监年间(502—519)梁武帝大量兴建佛寺,特另是在江南一带耗费巨资,强迫众多百姓,广建寺院,许多信徒也纷纷出钱财,造像建塔,大大地促进了建筑木雕装饰的发展。佛像雕塑也有纯木雕的,比较注重精雕细刻,规模极大,有的用整木雕制,有的用拼木雕制。河北承德普宁寺大乘之阁中的一尊木雕观音像,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雕像。佛像高22.28米、腰围15米、重110吨,有42只各持法器的手,45只眼睛炯炯有神,而且清秀,体型匀称,充分体现了古代艺匠们的聪明才智。唐宋时期,政治比较安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艺术空前繁荣,工艺美术包括木雕工艺也得到相应发展。特别是唐至五代,木雕艺术品的造型,工艺技法等都承袭了唐代风格,人物面部丰满、身材匀称、仪态庄严、圆雕技法纯熟。出土木俑中最具代表的要数新疆吐鲁番阿丝塔拉古墓残存的盛唐风格的彩绘木俑。其它如江苏省蔡庄五代墓发掘整理出的一批着衣木俑。据专家评论说:汉代木俑较注重轮廓美,唐至五代的木俑,则在完善轮廓美即造型美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注重神态、服饰的美,它使木雕艺术在表现人体的作品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除此之外,这一时期木雕的应用范围也有所扩大,并形成了木雕工艺独特的装饰风格,如:雕花木器件、木座、木床、木制乐器、木制花几和木案等;雕花图案也极为丰富精细,有木龙、木凤、蕙草、云纹、缠枝牡丹等,雕刻技法在浮雕的基础上又出现了镂空的形式,两者结合极为出色。另外,木雕工艺在印刷术中所起的作用,是唐宋时期印刷术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宋代的海运和商业十分发达,许多城镇还出现了集市贸易、手工业作坊,使市民阶层得到了扩大,商品流通量的猛增,也提高了手工业生产的技艺。木雕艺术便由此而盛兴起来,以致一般硕学善画之土都能握刀创作。所以宋代小件木雕极为流行,遗存也较多,虽然作品尺寸不大,但造型精致、形象生动、秀美、典雅,写实作风已趋完美。元、明、清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木雕艺术由衰落走向繁荣,经历了较大的磨难与变迁。由于元代不排斥多种信仰,对佛教的崇信相对减弱,大型的石窟造像和木雕造像不再出现,而中小型的寺堂、庙宇则到处兴建。在此期间,木雕艺术就较多的体现在建筑之中,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是可观的。其分布地区也较为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是山西丁村遗址,皖南徽州地区,江西景德镇地区。木雕多用于梁、柱、斗拱、飞檐、栏杆、门楣、画板、匾额及门窗、隔扇等,表现形式多样,有圆雕、浮雕、透空雕;表现内容丰富,有人物、动物、静物等;表现形式活泼,既讲究写实,又有夸张和变形。木雕装
本文标题:木雕课-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240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