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合唱发展史中国合唱发展史•1)从19世纪末到20世际20年代末•2)20世际从30年代初到40年代末•3)20世际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4)20世际80年代至今从19世纪末到20年代末•时代背景:•19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新型资产主义经济的发展,随着西方基督教在我国各地的发展和西方文化的不断输入,中国新文化、新思想的发展也得到了当时一切进步、爱国阶层的重视。创办“新学堂、开设”乐歌“课;在”新军“中演奏奏军乐、唱军歌等。所有这些实际上已成为当时中国新音乐的萌芽。•西方基督教在我国各地的传播,教堂中的唱圣诗也移植到中国。•虽然当时为以齐唱的方式进行,但它为多声部合唱音乐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代表人物、代表作•李叔同--衣法师•代表作:《春游》中国第一部按照多声部合唱技法创作的合唱曲。•五、四以后,有•萧友梅的《望乡》《迎冬舞》等、•赵元任的《海韵》,这一时期的最重要的大型声乐作品。赵元任•赵元任原籍江苏常州,1892年生于天津一个书香、官宦之家,著名诗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作者赵翼(乾隆进士),就是他的六世祖。清末,他的祖父在北方做官。年幼的赵元任随其家人在北京、保定等地居住期间,从保姆那里学会了北京话和保定话。5岁时回到家乡常州,家里为他请了一位当地的家庭老师,他又学会了用常州方言背诵四书五经。后来,又从大姨妈那儿学会了常熟话,从伯母那儿学会了福州话。•赵元任先生是中国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先驱。他博学多才,既是数学家,又是物理学家,对哲学也有一定造诣。然而他主要以著名的语言学家蜚声于世。他从1920年执教清华至197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退休,前后从事教育事业52年。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朱德熙、吕叔湘等都是他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赵先生永远不会错”,这是美国语言学界对他充满信赖的一句崇高评语。《海韵》•作于1927年,写一个渴望自由的少女,不愿回家过平淡的生活,徘徊在风浪频起的海滨最后被海浪吞没。•人物:独唱:主人翁•合唱:旁观者--诗翁•钢琴:大海《海韵》•全曲共由五段构成,具有清唱剧性质,慢速开始,逐渐发展,到乐曲的第四段达到全曲的高潮。•充分发挥调性的表现功能,运用d小调和其关系大调F大调交替的手法,其中d小调处旋律、和声突出七声,F大调处则突出五声,用以表现大海的阴郁残暴、诗人的焦虑不安和女郎的飘逸清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第四段后的钢琴段落,描写女郎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吞没时,频繁运用远关系转调,连串的半音下行。•这一切,在20年代的中国音乐界是非常大胆,也是非常新颖的。•在词曲的结合上,赵元任在这首合唱里与他所创作的艺术歌曲有同样的追求,需要细细品味。徐志摩诗赵元任作曲“女郎,单身的女郎,你为什么留恋这黄昏的海边?——女郎,回家吧,女郎!”“啊不;回家我不回,我爱这晚风吹:”——在沙滩上,在暮霭里,有一个散发的女郎——徘徊,徘徊。“女郎,散发的女郎,你为什么彷徨在这冷清的海上?女郎,回家吧,女郎!”“啊不;你听我唱歌,大海,我唱,你来和:”——•歌曲反映和透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带有浓重的伤感情绪。从30年代初到40年代末•进入30年代后,随着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等音乐学校的建立,如黄自、马思聪、周淑安、吴伯安、聂耳、冼星海等一代音乐家相继登上乐坛。•同时随着左翼文化运动的开展和“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的爆发,抗日的群众歌咏活动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合唱音乐沿专业音乐教育和群众歌咏活动两条线同时发展的路线发展。艺术歌曲•冼星海的《茫茫的西伯利亚》(男二部)《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大型声乐套曲)•江定先的《春晓》(女三部)•贺绿汀的《垦春泥》(无伴奏混声)•黄自的《目连救母》(无伴奏混声)•和《长恨歌》(大型声乐套曲)•《垦春泥》1939年群众歌曲•麦新的《大刀进行曲》•贺绿汀《游击队歌》•1939年,延安的大生产运动出现的《生产大合唱》•1943年新秧歌运动出现的《兄妹开荒》•马思聪的三部大合唱为引人注目:《民主》表达国统区对法西斯专政的愤怒•《祖国》和《春天》对民主自由新中国的向往。《抗敌歌》•黄自作词谱曲创作了我国最早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合唱作品《抗敌歌》1931年(后由韦瀚章填写了第二段歌词)。音乐雄壮有力,充满“大众合力将国保”的爱国主义激情。同年11月9日,《抗敌歌》由音专学生在广播电台首次播唱,并由胜利公司灌成唱片。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新中国成立以后,大量的音乐人才的培养和专业合唱团的成立,中国合唱艺术事业有了新的进步和发展。•此时期,群众的合唱活动一直受到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因此出现了一大批优秀合唱歌曲:•50-60年代,出现大量歌唱祖国的歌曲:•〈祖国颂〉《歌唱祖国》、《我的祖国》《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毛泽东诗词谱曲5首》、《长征组歌》•儿童歌曲:《我们的田野》《让我们荡起双桨》《红星歌》《春雨濛濛地下》《祖国颂》•《祖国颂》(乔羽词,刘炽曲)原系作者1957年冬天为彩色宽银幕文献纪录片《祖国颂》(初名《1957年国庆节》)写的两首混声合唱曲之一。另一首题为《今夜到处有歌声》。影片于1958年元旦献映后,合唱《祖国颂》随之在群众中流传,至今不衰。三部曲式•按照再现原则组织而成,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至少有一个部分的结构大于乐段的曲式。三部曲式是三段曲式的扩大形式。有些书上称为复三部。•图式:ABA•首部中部再现部•3段二段、首部再现•或三段曲式或展开性段落或变化再现•太阳跳出了东海大地一片光彩河流停止了咆哮山岳敞开了胸怀鸟在高飞,花在盛开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江南丰收有稻米江北满仓是小麦高粱红棉花白密麻麻牛羊盖地天山外铁水汹涌红似火高楼耸立一排排克拉玛依荒原上你看那石油滚滚流成海长江大桥破天堑康藏高原把路开三门峡上工程大哪怕它黄河之水天上来•鸟在高飞,花在盛开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文革期间:出现许多语录歌•清唱剧--交响音乐《沙家浜》等•样板戏指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交响音乐《沙家浜》等以戏剧为主的文艺作品。它们的酝酿、创作成型较早,最终修改定型并定于一总则是在江青发表《谈京剧改革》后的1964年~1966年间。江青曾组织、参与、经手过这些作品的改编、排练等后期加工的部分工作,于是被打上了“江记”标志。1967年5月23日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那天,样板戏在北京各剧场同时上演。毛泽东先后多次率政治局成员出席观看,以此给予强劲的政治支持.80年代以后--•文革结束,在改革、开放”和“双百“方针的鼓舞下。•在作曲家、歌唱家、及指挥家的辛勤努力下,特别是1986年中国合唱协会的成立,中国合唱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至今中国业余在中国合唱协会注册的合唱团体有500多个,中国合唱学会各省分团除西藏没有遍及全国各省市,许多不在册的合唱团不知其数,据不完全统计北京老年合唱团就有3000多个,广东省业余合唱团有8000-9000个。•歌唱作品所包含的题材也更丰富,包括对现实生活的歌颂、有对祖国、自然的赞美,对民族的热爱,和古代题材的恢复、挖掘。代表作•《希望的田野上》《长江之歌》《大漠之夜》。。。•《八骏赞》、《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大型套曲:•李焕之的《胡笳吟》•王祖皆、张卓娅的《南方有一片森林》•田风:的合唱组曲《云南风情》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儿唱一弯碧水映晚霞骏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撒•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水青草肥我爱她草原就象绿色的海毡房就像白莲花牧民描绘幸福景春光万里美如画啊,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牧羊姑娘放声唱愉快的歌声满天涯天路•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为藏家儿女带来吉祥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冈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哎…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
本文标题:中国合唱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257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