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关于郧县农村环境保护调研报告1
关于郧县农村环境保护调研报告——郧县环保局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大讨论活动调研报告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事关“三农”工作大局,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了解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推进农村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自开展“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大讨论活动以来,我局对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一项专题调研,对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直观的了解,对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环保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一、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来,县委、县政府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大局,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深入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一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稳步推进。各乡镇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农村环境保护路子,按照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特色突出、规划建设科学、基础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广泛组织和动员广大农户认真做好改房、改厨、改水、改厕、改栏和建沼气“五改一建”工作,在全县沿汉江两岸和国省道沿线的60个村庄大力实施“三清四净八无”(即:水源清、田园清、家园清,水净、厨净、圈净、厕净;无柴草乱放、无粪土乱堆、无垃圾乱倒、无污水乱泼、无畜禽乱跑、无乱搭滥建、无乱牵滥挂、无乱写滥画)工程,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二是生态示范创建成效显著。以“两清、两减、两治、两创”(清洁种植、清水养殖,农药和化肥减量化、规范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创生态乡镇和生态村)为抓手,在茶店镇樱桃沟村、柳陂镇王家学村和梯子沟村、城关镇桃花沟村、谭家湾镇核桃树垭村、胡家营镇土地沟村、五峰乡西峰村、白桑关镇战马沟村、白浪镇杨沟村、青曲镇洪门铺村、青山镇九里岗村、鲍峡镇高桥村等一批村庄制定了符合区域环境规划总体要求的生态村建设规划,大力实施“村容整治、宅边路旁绿化、水清气洁”工程,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95%以上,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清洁能源普及率达80%以上,农膜回收率达85%以上,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绿化覆盖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无公害和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达50%以上,农药化肥平均施用量低于全县年均水平。使农村环境保护真正融入基层的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农村环境质量。三是积极先行先试,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模式。针对我县农村群众居住地理位置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积极先行先试,探索符合山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新模式,先后在城关镇桃花沟村、洞河村、堰河,安阳镇陈营村、寨沟村,大柳乡十字沟村,刘洞镇江峪村、毛坪村,叶大乡毛河村,青曲镇洪门铺村、巷子口村,梅铺镇圩坪村,白浪镇袁家沟村推广了沼气净化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将农村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全部产生沼气作为生活清洁能源,将沼气废液废渣作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不仅使农村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处理,还提高了清洁能源使用率和实现了化肥减量化。四是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整治开始启动。在全县19个乡镇中心集镇积极推广了“户保洁、组收集、村中转、乡(镇)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所有乡镇集镇建立了垃圾环卫管理制度,设立了专职保洁员,全部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垃圾箱、建立了简易垃圾填埋场,做到了日产日清。五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取得实效。针对全县畜禽养殖数量日益增多、规模日益增大、污染日益加剧的现状,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在十堰梦萌实业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场和郧县兴旺有限公司养牛场成功探索出了畜禽养殖废弃物生物发酵床治理技术和畜禽粪沼气净化工程,实现了畜禽养殖零污染排放,为全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起到了示范和引导作用,提供了污染治理技术支撑。六是农村饮水安得到保障。“十一五”以来,我县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工作专班对全县19个乡镇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专项调查,编制了《郧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划定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取缔了在一、二级保护区内的所有排污口。七是农村环境监管工作逐步展开。连续6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在农村关停了废纸造纸、黄姜加工、五氧化二钒治炼、小电镀等一大批“新五小”和“十五小”企业,同时,环境管理进入乡村,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备了环保专(兼)职工作人员,村委会实行了农村环保村民自治,建立村规民约,农民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八是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加快推进。我县自2007年正式启动了南水北调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已累计完成羊皮滩、神定河、巨家河、将军河等14个项目区,共完成64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完成治理面积798.24平方公里。二、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1.工业的发展形成的大气污染、水源污染蔓延到了农村我县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在项目的选择上,对环境影响的考虑不是很全面,同时对工业项目的废气、废水排放监督不力,不仅影响了工厂周边大气、水源的质量,而且废气、废水随风及河流扩大到更大的范围,影响了其波及范围之内的大气质量、水源质量、土壤质量,致使这一范围之内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环境不断恶化。这一现象少数企业及乡镇企业发达的乡镇尤为突出。2.矿产资源无序开发,乱采滥挖屡禁不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县矿产资源丰富,其中以铁矿、砂金矿、石灰石矿、重晶石矿开采为主的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极大。不少矿区各类矿山的开采蜂拥而上,导致矿产资源违章开采、掠夺性开采现象十分严重,矿产资源开采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形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现象普遍。3.农药、化肥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农药与化肥的利用既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是农业发展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农药与化肥的利用在其发挥正面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效应。那就是农药、化肥的残留不仅使农作物中有害成分显著提高,也使土壤的品质严重降低。所以农药与化肥既是农民的好帮手,又是破坏农业、破坏农村环境的元凶之一。4.农用地膜对农村环境的破坏农用地膜与农药、化肥一样,既是农民的好帮手,又是破坏农村环境的元凶。目前我县农村所采用的农膜,大部分都很难在短时间内降解,对其回收利用或统一处理的难度也较大。把它埋在土壤里,会影响作物的生长;任其随风飘落,严重影响着环境卫生。5.生活垃圾对农村环境的影响生活垃圾对农村环境的影响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集镇生活垃圾对周边乡村环境的影响。现在很多集镇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还很原始,基本上没有规范化的垃圾场,即使做一些处理,方法也及其简单。于是,很多集镇的周围便出现了许多巨大的垃圾场堆,垃圾场内的垃圾随风或水四处扩散,对周围的农村环境产生了极大影响。二是农村自身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农村过去很少有生活垃圾,生火用的燃料遗留物及人、畜粪便等最后都作为肥料回田了。其它方面的生活垃圾基本上没有。现在随着农药、化肥的使用,农家肥基本上没人用了。同时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产品包装物及其它生活废料逐渐增多。加之,农村基本上没有对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条件和设施,致使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越来越糟糕。6.作物秸秆对农村环境的影响过去农村对作物秸秆的利用是很充分的,除了用作生活用火的燃料外,还可以通过处理后用作家畜饲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物秸秆的这几项用途也逐渐失去了市场,大部分作物秸秆成了废弃物。目前农村对作物秸秆的处理办法基本上只有焚烧一种方式,不仅焚烧作物秸秆产生的浓烟严重污染着空气,而且极易发生火灾。7.建筑垃圾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使农民对住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旧房不断拆除,新房也不断建成。土坯房变成了砖房,平方变成了楼房。农村住房与城市接轨的步伐不断加快,住房翻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在这一轮轮建房的高潮中,各种建筑垃圾也在不断产生。过去农民住土坯房时,基本上没有建筑垃圾。旧房拆掉后,土坯等材料很快分解。但是如今钢筋、水泥结构的住房在拆掉后,其废料基本上是不能自然分解的。这些废料基本是随意丢弃,严重影响农村的环境卫生。三、我县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一)认识不够。当前,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对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够,对其防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农村环境污染的控制问题还未得到系统的、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农村面源污染问题被排除在环境控制之外,基本处于失控状态;有关职能部门没有把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纳入其工作重点;从基层干部来看,部分乡镇干部对农村环保问题和形势认识不足,畏难情绪大,困难重重,在处理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上,仍然存在“重经济轻环保”、“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从农民群众来看,环境保护意识普遍较差,责任感不强,一些群众长期存在的随意排污等不良习惯,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一时难改。(二)法制缺位。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现行的环保法规主要是针对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对农村污染及其特点重视不够,加之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滞后于农业现代化进程,导致环境立法缺位,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不仅力量薄弱而且适用性不强,对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具体困难考虑不够,可操纵性差,缺少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法律根本依据。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企业几乎没有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等制度。环境规划和空间规划滞后,不少村庄建设处于无序状态。(三)投入滞后。一是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不够,导致污染治理不力。长期以来,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二是扶持措施不力,导致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化机制难以建立。对城市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而对农村各类环境污染治理,却没有类似政策。由于农村污染治理的资金本来就匮乏,又缺少扶持政策,因此,农村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四)技术薄弱。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治理技术模式不适,导致农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由于农村环境污染物面广量大、污染物收集难、治理成本高、防治技术有特殊的要求,有别于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治理技术,需要研发适合农村污染实际和农村可接受成本的治污工艺和技术,制订出针对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近期和远期污染治理技术措施和要求。(五)体制不顺。目前,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相关职能和治理资金分散于环保、农业、畜牧、林业、国土、水利、建设等多个职能部门中,但没有形成党委、政府领导,环保部门统一监督,各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系,不利于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对农村环境监督管理问题缺乏相应的职能、手段和力度。加之,部门相互之间沟通不够、协作不多,不能在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上形成监管和投入合力。(六)能力不足。我县乡镇的环保能力建设十分薄弱,乡镇没有环保机构,不能适应农村环保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四、加强我县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议(一)充分认识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紧迫性1、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确保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方面,是惠民行动的具体任务。现在,我县农民的生活已开始由满足基本生存型向追求生活质量型转变,广大农民对“上卫生厕、烧节能灶、建标准圈、走硬化路、住规划房、饮清洁水”的愿望十分强烈。要全面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顺应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吸取部分发达地区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先分散后集中、先污染后治理、先建设后规划、先拆除后复建的教训,大力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使广大农民在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同时,能够享有良好的生活环境。2、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主要抓手。农村环境保护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
本文标题:关于郧县农村环境保护调研报告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327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