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职业院校教师的困惑与使命
职业院校教师的困惑与使命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马广水2012.7一、中国职业教育院校教师的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一)教师的使命1.教育是什么?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为了使人生活得更好,使人的生命更有尊严、更有价值。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道德自主性的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健全的人,是一种导善、劝善的活动。2.教师职业是一种道德实践活动,担负着使人成为人的责任和义务教师的工作是按照当时社会的政治、伦理、文化要求培养一代新人,其中伦理目标是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康德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教育的全部问题可以用一个概念——道德——包括。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尔巴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当今的社会危机都与教育有关金融危机安全危机诚信危机1、文化路向的迷失与重建基于道德与文化之间天然的、本体意义上不可分割的联系,道德和道德教育始终存在于一定的文化谱系之中;道德和道德教育的价值理想体现了文化的内在精神和价值理想,其具体内容也反映了某种文化类型所要求的人伦规范。(二)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的困惑与重构我们依然盘旋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东方与西方、先进与落后等一系列文化冲突的困惑与纠缠中。文化路向是否清晰不仅表明国人的精神状态如何,事关国人的特质或国人特有的文化和精神追求。其致命的危害就在于:它可能使学校教育失去应有的文化敏感、文化传承和创造的自主性和生命力;文化的空场其实意味着教育灵魂的缺失。或者说,若不立足于文化发展、精神文明的脉络及其现状的把握,不着眼于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择机脱离了原有的文化范型,也不可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里起新的可以依赖的文化范型。其结果只能是:文化要么变成了意识形态的附庸,完全依托于政治,以政治的逻辑和运作方式来代替精神世界的生产;要么就是回绝了实质性的道德内容和文化精髓,而一味沉沦于道德教条的传输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因此导致了道德教育的技术化、空壳化、相对化、外在化,既不能培养精神丰裕之个体,也不能承载传统文化之重任。2、文化殖民的压力与自省按照后殖民理论的观点,在世界步入现代化、全球化的今天,那些先发展起来的、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绝对优势的国家对后发的现代化国家的帝国主义行径仍然没有停止,并事实上造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殖民——文化殖民。后殖民理论认为,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如西方发达国家和社会基于自身的经济和力量优势主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有意识的文化传输和同化,或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加速现代化的谋划而不得不对来自先进国家的文化自动缴械,进而丧失文化和民族自尊心等,还是由于其他不可抗拒的原因,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都是不可避免的逻辑事实。1、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2、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播。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美国中情局对中国的《十条诫令》:3、一定要把他们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4、时常制造一些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这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种子。特别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的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这是完全不能忽视的策略。5、要不断地制造“新闻”,丑化他们的领导。我们的记者应该找机会采访他们,然后组织他们自己的言词来攻击他们自己。6、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传扬“民主”。一有机会,不管是大型小型,有形无形,就要抓紧发动“民主运动”。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不断地对他们(政府)要求民主和人权。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地说同样的话,他们的人民就一定会相信我们说的是真理。我们抓住一个人是一个人,我们占住一个地盘是一个地盘,一定要不择手段。7、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贷。这样我们就有十足的把握来摧毁它们的信用,使他们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只要他们对物价失去控制,他们在人民心目中就会完全垮台。美国中情局对中国的《十条诫令》:8、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的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只要它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来,我们就可以鼓励社会动乱。不过我们必须表面上非常慈善地去帮助和援助他们,这样他们(政府)就显得疲软。一个疲软的政府,就会带来更大的动乱。9、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于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坏他们的传统价值观。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它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10、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的一切敌人,以及可能成为他们敌人的人们。美国中情局对中国的《十条诫令》:文化自觉、自省和自立是国家、民族的基本任务。更是教师的职责!所谓文化自觉,用费孝通先生的说法,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他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文化建设和道德教育的改革,要始终立足于我国当前的现代化实践,植根于自身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实际,最终建立一套自己的文化系统和价值体系。我们究竟应该培养和能够培养什么样的道德人格?具体来讲在全球化带来的强势文化挤压下,道德教育的目标除了培养世界人、个性化的自我之外,从民族、国家的角度来看,做一个现代中国人究竟意味着什么?只有对着些问题做出合理的回答,才能对此问题做出合理的思考。3、社会大背景下道德教育方法的调整与选择什么是我们所面对的社会大背景?这就是党中央多次指出的四个“化”和四个“深刻”。所谓四个“化”,就是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所谓四个“深刻”,就是我们面对的是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关系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总之,我们国家现在正经历着历史上最深刻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回溯历史,中国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相当于西方约300多年的路程,这是多么深刻的变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及调整一是西方文化的强势进入。西方思想强调个性、自我,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发展个性就应该削弱共性乃至人性,强调自我就应当贬低集体,于是道德上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个性与共性、自我与集体,相互依存,应当是共同进步,不能只强调一方而贬斥另一方。二是市场机制、利益结构的深刻调整。这一方面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了经济,也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又容易诱使某些人物欲膨胀,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三是城镇化、工业化深刻改变了城乡的二元化结构,使大量的农民入城。公民道德要经历三个深刻转变一是从小生产者的观念向近代大工业观念的转变;二是从“质而少文”向“文质彬彬”的转变;三是从自私利己的思想向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的转变。(三)中国职业教育必须为选拔教育埋单1、中国的传统文化及现行的政策,职业教育只能接受选拔教育的牺牲品。·职业教育是三流教育,上职校实属无奈之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言行还不一;·社会对蓝领阶层缺乏应有的尊重;·教师出力不讨好,事倍功半。子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礼记·学记2、职业教育承担着弥补教育不公的重任。(四)“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使命既艰巨又光荣。·我们无力承担大量的再就业培训;·我们培养的学生就业能力无绝对优势;·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敬业乐业;·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礼记·学记二、克服现代专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冯友兰先生曾说过,高等学校“有两个问题必须分别清楚。一个是关于一个人的学问和修养的问题,一个是关于一个人的工作岗位和职业的问题,不可把两个问题混淆起来”。又说“大学讲授两类课程,两种学问,一种是教授使人成为人的学问”,另一种是教授“使人成为某一类人的学问,相比较而言,‘使人成为人的学问’是更重要的。‘使人成为人’是‘使人成为某一类人’的基础。”(一)对教育目的认知的偏差问题假如一名学生不能成为合格的“人”怎么能成为合格的“某一类人”呢?然而我们的大学特别是职业院校普遍重视“使人成为某一类人的学问”比较忽视“使人成为人的学问”。尽管近几年高等教育加强了人文素质教育,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基本的教育倾向未变,情况并没有根本改善。教学的功能本应是传承知识、培育能力、涵养品性、助长生命。而当今的大学教育,只重视传承知识,培养技能,忽视或省略了涵养品性和助长生命的本质要求。教育工作者应该搞清楚的问题1、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2、教什么?怎样教?3、管什么?怎样管?4、为什么上大学?怎样上大学?5、学什么?怎样学?(二)专业技术教育加剧了当今教育的外在化、空心化问题当今教育存在着一种实证化、功利化、技术化和模式化的倾向。教育活动的中心似乎是实证化和功利化的知识,而不是活生生的人;教育的过程仿佛是过度技术化和模式化的生产流程,而不是对人的全面而充分的培养。世界教育出现了两个普遍的“倾向性问题”:第一个是工具理性主义在不同程度上主导了教育理念,将学生按“工具”培养,而没有按照“完整的人”来培养,甚至可以说培养了“精神世界不完整的人”或“精神残缺者”。第二个是教育采取了现代工业的“流水线作业”生产方式,在不同程度上违反了“培养人”和“教育人”的规律。第一,不同程度地省略了学生创造性智慧和能力的深度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智慧和能力,本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性任务之一,我们的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传递和掌握,而忽视学生创造性智慧和能力的深度开发和培养。有些大学至今尚在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中徘徊。工具理性主义和“流水线作业”使教育产生了某些不该省略的东西:第二,不同程度地省略了学生丰富而均衡的精神世界的精神培养。在工具理性主义和“流水线作业”的影响下,不同程度地省略了学生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基础和广泛的情趣爱好。不同程度地省略了学生丰富的道德情感和对价值与道德人格追求的培养。这个问题在普教和高教都比较明显,致使有些学生经过十几年教育,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高度责任感,缺乏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人类,特别是缺乏同情和帮助穷苦人的道德和良知。这种精神世界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大师级人物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尖锐地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明确的辨别力,否则他和他的专业知识一起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第三,不同程度地省略了学校对崇高学术耐心和学术敬仰的制度保障。第四,不同程度地省略了对特殊人物“超常学术抱负”的政策支撑。这些省略正是钱学森先生所论述的中国教育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的原因所在。钱学森先生希望办好大成智慧教育,改革教育制度,缩短学制,把我们的青年培养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情操、高度智能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的呼唤。钱学森先生所倡导的,“大成智慧学”简要通俗的说,就是教育引导人们如何陶冶高尚的品德和情操,尽快获得聪明才智与创新能力的学问,其目的在于使人们面对新世纪各种变化莫测,错综复杂的事物时,能够迅速做出科学而明智的判断与决策,并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三)现行教育教学体制造成了教与管的效能差的问题现行教学、学生教育管理机制过分强调专业分工,
本文标题:职业院校教师的困惑与使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333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