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五单元 第1讲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曲折发展的历程
政治建设建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确立,1954年宪法的制定,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文革”期间我国民主法制建设遭到沉重打击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基层民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祖国统一理论基础“一国两制”具体进程先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海峡两岸关系有重大发展对外关系建国初期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对外关系取得重大发展七十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新时期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课标要求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新中国的成立: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建新中国,大会通过了,确立了中国新型国家的架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初步建立:1949年9月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2)职能改变: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不再代行职权,主要职能为政治协商和。(3)初步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互相监督”的方针,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监督长期共存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依据:《》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产生。(2)标志: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3)内容:大会通过了《》,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地位:是我国的政治制度。共同纲领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根本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20世纪上半期中国历史上的几部宪法:《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清政府于1908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孙中山于1912年在南京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其临时宪法的职能终止于1954年。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目的:为实现民族平等、和。(2)依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和1954年宪法的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3)含义: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自治区域(4)实施:1947年化工厂自治区成立后又成立若干自治区自治县(旗)。(5)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和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原因①毛泽东错误地认为中央出了,党和国家已经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②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把“”篡夺的权力夺回来。③林彪、一伙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修正主义走资派江青(2)践踏①造反派违背宪法使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典型的例子是国家主席也被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②从中央到地方的夺权风暴使遭到严重破坏。③“文革”中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刘少奇社会秩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措施①提出法制建设方针:“、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②平反冤假错案: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③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成就: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奠定了基础。有法可依宪法依法治国3.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1)恢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①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②1982年确立“长期共存,,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2)重视民族工作:1984年颁布施行《》。(3)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互相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文革”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单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1.两者的联系两者都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2.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的不同之处(1)性质不同。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是我国的国家机构。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我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2)职能不同。人民政协的职能主要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而人民政协则是对上述问题进行协商。(3)监督权不同。人大监督是运用国家权力实行的监督,是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具有法律约束力。而政协监督不具有国家权力的性质,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是一种民主监督。(4)产生与组成方式不同。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政协委员由各方协商产生。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关系。这一关系是()A.领导与被领导B.服务与被服务C.监督与被监督D.管理与被管理解析:人民代表大会是全体人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会议机构,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是主权在民的体现,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机构,各级政府都必须服从这一原则,因此,选B符合题意。答案:B1.原因(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2)长期以来中国的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少数民族人口虽然少,但分布区域很广,超过中国陆地面积的一半以上。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3)近代以来,中国各民族在反帝反封建、为争取民族的解放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和政治认同感。这就为建立一个统一的新中国,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2.特点(1)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自治区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机构,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但必须充分考虑各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和需要。(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3.作用(1)有利于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民主权利。(2)可以加速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3)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互助。(4)有利于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保障整个国家的独立和繁荣。2.以下是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比较表项目时间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人均收入1965年2400万元5亿元1995年5.35亿元23.3亿元817元对上述变化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③各地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援④西藏地区人民的艰苦奋斗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注重了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答案:D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发展,但它的发展还不充分,还需要大力建设。原因有:(1)由于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比较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发展过程中又经历了很大的曲折。(2)旧中国留下的封建专制影响多,民主法制意识少。(3)还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要完全清除它们需要一个过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加快民主政治建设,就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之间的关系。具体说来,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二者密不可分。民主必须法制化,法律必须保障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是民主化、法制化的统一。也就是说,只有在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同时,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增强法制观念,才能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3.下图是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案。这起十年动乱期间,中共历史上最大的冤假错案留给我们的主要教训是()A.必须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B.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C.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D.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解析:“文革”期间刘少奇被害致死,反映出对民主与法制的严重践踏,因而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是要保障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这也是“文革”给我们的教训。答案:D高频考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热点理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链接伴随着共和国60华诞的铿锵脚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也将走过60年光辉灿烂的历程,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多党合作制度自身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充分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2009·天津高考)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颁布B.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中共八大召开[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布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过渡状态的结束,标志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与材料1954年12月的时代背景是一致的。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是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和中共八大召开都是在1956年。[答案]C1.民主人士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临时宪法,是新中国政权建设的法律依据。答案:A高频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热点理由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区域,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现实链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三大政治制度之一。它对于实现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09·广东高考)《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解析]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存在的民主政府,而不是
本文标题:第五单元 第1讲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曲折发展的历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348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