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七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一)
第七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学习目标:理解地域分异的相关概念掌握纬度地带性分异和非纬度地带性分异的特点掌握垂直带性分异特征理解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第一节地域分异及其基本因素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或自然综合体沿地表按确定方向有规律地发生分化所引起的差异。支配这种分化现象的客观规律也就称为地域分异规律。1、什么是地域分异?地理环境各圈层的结构决定各组成成分发生的垂直分化,也是一种空间分异现象,但是这类分异并不导致形成各级自然区域。因此,我们不把它视作地域分异。2、地域分异因素纬度地带性因素太阳能按纬度方向分布不均而引起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随纬度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地域分异因素,称为纬度地带性因素。非纬度地带性因素由地球内能所引起的海陆分布、地势起伏、岩浆活动和构造作用等不沿纬度方向的分异,因此相对于“地带性”而言,称为非纬度地带性。能量来源地带性因素——太阳辐射能非地带性因素——地球内能二、地域分异的规模全球性分异全大陆、全海洋分异区域性尺度分异中尺度分异小尺度分异自然界地域分异的尺度共分为下列五类:表1地域分异的规模与尺度一般来说,高级分异是低级分异的基础,低级的地域分异总是在较高层次分异的背景上发生的,总带有高级地域分异的烙印,并受到高级地域分异的制约。反过来,低级地域分异性的逐级归并也将把高级分异反映出来,从而构成高级分异基础。第二节地域分异的尺度一、全球地域分异规律1、热力分带性什么是地带性?由于地球作为一个行星所具有的形状和运动特性,以及它在宇宙中的位置,致使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匀而引起的地域分异,称为地带性。地带性的典型表现是地球表面的热量分带。表2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表3地球上辐射平衡的纬度分布表4热量分带太阳辐射随纬度分布不均即低纬区辐射值高而高纬区辐射值低导致地表发生热力分带性,而这种热力分带具有全球规模,在大陆和海洋都有明显的表现。这种热力分带主要表现于贯穿海陆的大气圈中,它决定着气温、气压、湿度、降水和风向等在地表呈纬度地带性分布。2、海陆分异(1)大陆和大洋呈相间对峙分布大陆分布成为相对应的三对:欧洲大陆和非洲大陆亚洲大陆和大洋洲大陆北美洲和南美洲大陆3个大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分布于三对大陆之间,一个极地大陆(南极大陆)和极地大洋(北冰洋)呈对峙分布(2)大陆和大洋的面积及其分布相差悬殊海洋面积比大陆大海洋和大陆在各纬度分布不均,陆地大部集中于北半球若把地球表层分为陆半球和水半球,路半球的海洋也将比陆地所占面积大(52.7%)海陆分异具有重要的地理效应,表现为海洋和陆地的强烈对比,使得各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各自然地理要素及其所组成的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在海洋和陆地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形成两类明显不同的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海陆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强度和性质是地域分异的基础结构,对地表干湿度分带性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3、海陆起伏分异地表形态类型多样山地和高原,丘陵和平原,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地,深海沟。地球表面高差悬殊二、大陆和大洋的地域分异规律(一)大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大陆的纬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按纬度方向有规律的更替,而产生的南北分化现象。冰原气候苔原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冰原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雨林带温带荒漠带66°34N23°26N0°西岸中部东岸西岸中部东岸中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表5主要景观地带的定量特征续表5纬度地带性首先反映在大气过程中。热量带影响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降水量及降水季节不同。可见,气温与降水都与纬度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气温),因而地球表面就存在自赤道到两极的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气候带。气候的纬向地带性分异往往成为导致其他自然要素纬向地带性分异的主导因素。大气降水是地表水来源的主要形式。由于不同气候带内降水量和降水季节不同,因而地表水资源分布及水文过程具有地带性特征。诸如径流的补给形式,流量的大小,流量的年变化;湖泊的热力状况,沉积类型,化学成分;沼泽的沼泽化程度,泥炭堆积程度,沼泽类型等等,都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分异。值得指出的是,沼泽以及草甸、盐碱地等自然综合体的空间分布还受到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它们的地带性仿佛被隐藏起来,所以沼泽、草甸和盐碱地的分布规律性被称为隐域性。地貌纬向地带性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地貌的形成是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产物。但是由于地貌的外营力因素具有纬向地带性,因此决定于外力作用的地貌特征都具有一定的纬向地带性。地貌的纬向地带性分异尤其与气候带相适应。在不同气候带内有不同的水热组合,促使外力作用的性质和强度发生变化。例如,寒冷气候以融冻风化为主,冰川作用突出;干旱气候以物理风化为主,风力作用、间歇性流水作用强烈,等等。因此一些外力地貌,如高纬地区的冰川和冰缘地貌、冻土地貌等也表现出一定的纬向地带性分异。土壤和生物(首先是植物)的纬向地带性更是地带分异的集中表现和具体反映。不同地域的特定水热组合长期与地表物质作用就形成该地域中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世界地带性土壤分布图土壤的纬向地带性表现在土壤的水热和盐分状况、淋溶程度、腐殖质含量、种类和组成等方面。与此相联系,风化过程和风化壳类型也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差别。植物的纬向地带性最为鲜明,不同地带具有显著不同的植被外貌和典型植被型。植被的种类、组成、群落构造、生物质储量、生产率等也都受到地带性规律的制约。不同的植物带内有相应的动物生活着。热带森林的猩猩、河马;亚热带森林的猕猴、灵鼠;温带森林的松鼠、黑熊;寒带森林的麇(jūn)鹿、紫貂,以及极地冰原带的北极熊、海豹等都具有鲜明的纬向地带性差异。大陆纬度地带性只是在低纬和高纬表现的最明显,可形成横跨整个大陆,大致与纬线平行的条带状综合自然地域单位。砖红壤、灰化土和冰沼土冻原地带、泰加林地带、赤道雨林地带2、大陆的干湿度分带性(经度地带性、经度省性)(1)什么是干湿度地带性?干湿度地带性是由于海陆分布而引起的气候干湿度不同,使自然地理要素或自然综合体从沿海到内陆沿经线方向延伸,按经度方向发生有规律的更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阿拉善戈壁锡林郭勒草原呼伦贝尔草原荒漠荒漠草原草原降水量<200mm200—400mm400—600mm从全球范围看,世界海陆基本上是东西相间排列的。在同一热量带内大陆东西两岸及内陆水分条件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便发生明显的经向地带性分化。在赤道带和寒带这方面的分化是不大的;在热带则形成了西岸信风气候和东岸季风气候的差别;在温带形成了西岸西风湿润气候、大陆荒漠草原气候和东岸干湿季分明的季风气候的差别。相应于气候的东西分异,自然要素以及自然综合体也发生了东西向的分异,表现出诸如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半荒漠—荒漠等不同景观的规律性更替。干湿度地带性的表现形式与纬度地带性相反,它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得最清楚,而在高低纬却不明显。3、大陆的水平地带性水平地带性是纬度地带性和干湿度分带性的总称。水平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取决于水热对比关系。水平地带性的分布图式分三类:纬向、经向和斜交水平地带在空间上呈现一定的分布图式。这种图式的形成,取决于纬向地带性因素和经向地带性因素在不同地域中的表现强度和组合方式。当热量分异占优势时,水平地带大体上沿纬线方向伸展,纬度地带性表现明显,像欧亚大陆内部的南北分异;当水分差异占优势时,水平地带基本上沿经线伸展;干湿度分带性表现突出,像北美西部的东西分异;当水热对比相当时,水平地带明显地与纬线斜交伸展,像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气温的南北差异和于湿度的东西差异共同起作用,两者势均力敌,致使这里的水平地带呈与纬线方向斜交的排列。比较简单的卵形理想大陆图式比较复杂的方形理想大陆图式(马克耶夫提出的)南北半球地带谱基本对称环球分布的自然地带只限于极地、高纬和赤道,其它纬度出现了东西递变的干湿度分带性。大陆两岸除寒流经过的地方外,基本上分布着各种森林地带,向两极过渡到苔原地带。大陆性地带谱主要出现在大陆内部,自荒漠带开始,经草原、泰加林,向两极过渡到苔原和长寒地带在寒暖流发生分流的大陆西岸,出现的是地中海型自然地带。4、巨大构造体系造成的分异大陆上巨大的构造体系可分为纬向、经向和其他走向构造山系。纬向构造山系往往成为纬度自然带的分界线。阴山——天山构造带(中温带和暖温带)秦岭山脉(亚热带和暖温带)经向构造山系往往成为大气环流的主要障碍,致使山系两侧的气候干湿度相差较大。北美大陆的科迪勒拉山系南美大陆的安第斯山系大兴安岭——太行山(二)大洋的地域分异规律1、大洋表层纬度地带性大洋表层是指水面以下200米的深度,即太阳光课渗透到的深度。在大气直接作用下,太阳辐射、温度、风向、降水等的地带性差异引起大洋的温度、洋流、盐度和含氧量的差别,以及海洋生物的差异,最终导致大洋表层性质按纬度方向的有规律更替。特点海洋纬度地带性不如大陆纬度地带性清楚。界线具有很大的“动”性,甚至随季节还作一定的南北移动。大洋纬度地带性的标志是大洋生物群。2、大洋底层非地带性洋底中央为基本呈南北走向的大洋中脊,中脊两侧对称分布。以中脊为中心,向两侧依次为大洋盆地、大陆坡和大陆架。三、区域性地域分异规律(一)大地构造——地貌单元引起的景观分异每一大地构造区域不仅有地质发展史和地质构造的组合共同性,而且具有岩性组合的共同性,有时可能以一种或几种岩性的组合占优势,并且有共同的地貌表现,如大山系、大平原或大高原。大地构造——地貌分异可以形成不同等级的区域单位。高一级单位如我国的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区)内的次一级分异;西北干旱区可分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山地、阿拉善高原、河西走廊、蒙古高原等自然区域,在东部季风区分异出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江南丘陵山地等自然区域。(二)省性分异米尔科夫把“省性”理解为地带性条件下的非地带性,即地带性单位内的非地带性分异,尤其偏重于自然地带范围内的非地带性分异。热量带范围内的省性分异是最大一级的省性,苏联地理学家称其为“相性”。赤道带的气候省性差别不显著;热带形成了西岸信风气候、内陆干旱气候和东岸季风气候的差别;亚热带形成了西岸地中海气候和大陆内部亚热带荒漠和草原气候、东岸夏湿冬干的季风气候的差别;温带形成了西岸西风气候、大陆温带荒漠和高原气候、东岸季风阴湿气候的差别。省性在自然地带内也有明显表现中国亚热带作为欧亚大陆亚热带中段,又可以分为南、中、北三个自然带,其中的中亚热带具有明显的省性分异。东部浙闽沿海区湘赣中部西部川、黔(三)带段性分异带段性分异是指非地带性区域单位内的地带性分异。由于这一规律在自然地带内有明显的表现,故称为带段性。带段性在温带纬度上的表现最为典型,在大陆边缘和大陆内部都有不同的表现。大陆东岸的带段性十分明显,它不仅与大陆内部的地带段不同,而且与大陆西岸也不同。如中国东部、北美东部和澳大利亚东部。欧亚大陆东岸和北美东岸由北向南,带段的排列顺序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暗棕壤地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地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黄壤地带。大陆内部地带段性的表现是围绕大陆的干旱中心,大致呈马蹄形分布。欧亚大陆从北向南的带段分布是:温带森林草原黑土黑钙土地带——温带草原栗钙土地带——温带干旱荒漠地带等。大陆西岸由于海陆相互影响的性质不同,带段表现较为特别。欧亚大陆西岸的地带段排列顺序是: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暗棕壤地带——温带阔叶林棕壤地带——地中海常绿硬叶林褐土地带。四、中尺度地域分异规律(一)由高原、山地和平地内部地貌分异引起的区域分异由地质构造形成的大高原、平原和山地内部仍然有分异。华北平原从东部沿海向西分5部分
本文标题:第七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371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