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食品饮料 > 王珠珠(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十年回顾与展望)
中国中央电化教育馆王珠珠二OO九年八月于徐州十年目标与目标达成的总体判断影响十年发展的关键措施和主要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十年展望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实现“校校通”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01234567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化教学资源教育信息化关键应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教育信息化管理及政策机制平均水平先进水平单机有单个应用明白积极倡导教室网络多个应用多个数据库知晓卫星接入能用多个应用共享数据库学习列入规划校园网部门间文件及数据互通熟悉因特网接入精品部门间数据库级数据互通调整形成监测和评价制度集成化环境好用多样流程再造创新形成法规教育应用学校整体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试点阶段普及阶段提高阶段段规模质量公平效益效率创新2000年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正在逐步实现324241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43242网络基础设施和数字化资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433341师生信息技能的提高已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深化发展的动力432232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正在成为人们学习的重要形式333333信息化管理和电子政务正在推进着教育民主化\科学化发展2344423.03.03.22.73.71.80.8940.6320.7530.8160.5160.753校校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数字化资源建设、应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教育与用技术教与学的能力建设在2002年左右,上海和北京先后宣布实现了校校通目标,生机比达到了10:1左右城市信息化如火如荼而一些中西部地区,生机比在100:1以上,许多农村学校没有一台计算机,教师和学生通过书本和黑板“学习”计算机工程投入110亿人民币,进行了三种模式的基础设施建设天地网结合的教学资源建设多种内容与形式的农村教师培训四级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共享优质资源教育教学质量正在提高引发了农村学校的变革面向学生进入课堂用于教学地图硬件建设资源类型主要形式应用对象和方式针对的需求教学资源小班教学资源以适用于小学各科教学为主,教师用于直接教学或辅助教学帮助教师上课知识点资源重点难点辅导适用于小学、初中各年级各学科,辅助教师教学学习资源探究性学习资源用于支持小学和初中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生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学习自主学习资源用于学生个别化学习和复习巩固专题教育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法律教育资源卫生安全教育资源科普教育资源少先队活动资源,等用于中小学相关年级的专项教育活动,以及丰富课余活动帮助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培训资源师德修养资源新课程改革培训资源新技术培训资源三种模式培训资源优秀案例资源,等用于教师专业发展帮助教师发展学校管理资源校长培训资源资金管理培训资源校长领导力培训资源,等用于校长日常学习提高帮助校长提高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少数民族学习汉语资源用于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平等享受学习资源国家远程教育资源编译用于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教学的教师和学生少数民族专题资源用于辅助少数民族师生组织多种活动资源征集委托开发整合生成图3-4天网主页(拷资源)互联网网址(图4-1人员培训模式一:光盘播放模式二:卫星收视模式三:计算机教室有什么?设备、资源、人员设备、资源、人员设备、资源、人员怎样用备课上课评价案例学习按时接收资源备课上课评价案例学习按时接收资源维护网络正常运转备课上课评价案例学习找帮助教学问题技术问题设备支持服务同行学习和交流利用省、地市、县建立的支持服务系统设备支持服务寻找资源同行学习和交流请教专家网上寻找答案回顾总结写心得写日志校本教研教学反思写论文案例学习小学数学小学语文小学英语初中物理初中地理图4-2天地人网相结合,落脚到人的发展提前送达了ICT不能送达的地方初步形成了具有较强的技术可扩展性的教育环境以县的基础的支持服务图链接陕西三鹿支持服务的网址支持服务中央电化教育馆的呼叫中心QQ群的拷贝奠基农村教育未来的战略决策惠及农村亿万孩子的民心工程架起了通向未来的桥梁教学环境教师素质学生发展直接推动了基础教育改革特别是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一位老教育厅长的感言目前90%的中小学校都拥有至少一台以上的计算机。学校平均拥有计算机37.2台;有学生专用计算机的学校比例达61%,生机比为19:1;有教师专用计算机的学校比例达82%,师机比为3:1。72.7%的学校配备了有计算机机房,46.7%的学校建设有多媒体教室。学校联网率达53.4%,相当于美国1998年水平(51%),与英国2006年中小学无线网络普及率(41%-71%)接近。已联网学校出口带宽平均为64Mbps,39%学校拥有专门的服务器。(源自教育部科技司研究课题调查数据)几乎所有的高中、80以上的初中(其中:城市初中为95%以上,农村初中为60%左右)以及20%左右的小学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必修课。高中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作为课程,设置了1个必修模块和5个选修模块,不仅满足了基本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而且兼顾了对信息技术有兴趣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合理解决方案。(源自《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2008年)十年来,走了两步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04•12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05•4月,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7月,在九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试点06•全面推进项目,实施省级骨干培训•确定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与计划的衔接方式•11月,开始第一次考试07•通过中级培训大纲,启动中级考试准备•审定网络课程,推进网络培训08•初级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启动中级培训•中级考试的准备基本完成培训人数超过200万26个省级单位已经启动了项目,其中启动一线教师培训的24个,中级培训的2个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80000200000江苏云南河南重庆四川辽宁宁夏海南广西福建贵州山东西藏陕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江西安徽广东甘肃北京上海青海新疆兵团湖南天津湖北浙江山西河北一线教师英特尔共计学科教师培训进展实现了从信息技术向教育技术的转变资源的系列化建设成果,为培训工作的推进奠定了重要基础。成功实现了结合教学、分学科和学段命题和大规模机考。形成了推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培训团队。推动了基于任务和资源的学习实现了结合不同学科教学的学习探索以培训和考试的方式进行能力测评为教师专业发展探索了新的方式和方法真实教学任务设计唤醒经验感知学习实践应用分享交流反思提高体验体验体验ETLCC4环境圈C2活动圈C1学习圈头脑风暴提问思考…教师讲解教材阅读资料阅读…实践操练案例观摩案例研讨设计实践…作品评价作品展示全班交流小组讨论修改作品反思日志撰写心得……技术支撑环境网络学习环境配套光盘物理学习环境文本教材文本教材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C3评价圈活动教程配套光盘教师经验满足自主研修模式远程培训集中面对面混合式培训国家级培训基地省级培训基地地市级培训基地县级培训基地地市级培训基地县级培训基地省级培训基地地市级培训基地县级培训基地地市级培训基地县级培训基地省级培训基地地市级培训基地县级培训基地地市级培训基地县级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各级考试系统教育部师范司各方面的专家学者1依据“标准”,在一段时间内,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组织全国中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培训,使中小学教育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2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形成全国统一规范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到007年,全国大多数教师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教育技术水平考试。逐步将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水平与教师资格认证、职务晋升等到相挂钩,形成鼓励广大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动力机制。制定培训大纲开发培训资源加强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培训制定考试大纲和办法组织统一考试建立认证制度促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不断提高项目目标和任务培训考试认证基础教育领域,多数教师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在“使用办公软件”、“使用光盘资源”上“较为熟练”,“较少担忧”技术出现故障。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性有着“非常积极”的认识。网上搜索、网络交流、网络学习成为一部分教师,尤其是城市地区教师学习与备课的重要方式。城、乡教师技能应用存在差异。在故障担忧、使用光盘资源熟练度,课前搜集学生学习需求、小组讨论教学,以及对信息技术应用价值和重要性认识上,城乡教师之间基本没有差异。调研发现,在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6个阶段中(知晓、学习、明白、熟悉、调整、创新),教师数量最多的是“学习阶段”(认同度为81%)和“明白阶段”(认同度为78%),次多的是“熟悉阶段”(认同度为54%)和“知晓阶段”(认同度为38%),较少教师处于“调整阶段”(16%)和“创新应用”(6%)。对教育信息化规律认识不足,基础设施教育应用水平比较低教育教学资源存在结构性短缺,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健全,区域和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信息技术课专任教师数量不足,专任教师专业化程度低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不足,学科教学应用水平较低管理体制不健全,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尚未形成(源自儿基会课题)缩小地区数字鸿沟、实现教育均衡面临挑战;持续提升应用能力与投资效益面临挑战;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度与广度面临挑战。(源自科技司研究课题)提高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关键要提高管理者、教师、技术人员对远程教育的领导能力、运用能力和保障能力。普及应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人力支持与培训投入与管理和谐规模质量效益效率公平均衡优质创新创新优质均衡•内容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普遍提高•拨尖人才培养•弱势群体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区域间•社会群体间•教育体系结构间上好学教育公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现在的教育大多注重认知,而认知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生存,学会和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内容。社会交往能力协作、交流、表达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自我心理、行为调节与管理能力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应用信息技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开放的探究环境,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愿望。成为主动而又自信的学习者,养成丰富而又灵活的思维方法。充分应用数字化工具开展儿童与同伴,以及教师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相互质疑、共同工作,使之成为学习过程的积极主动参与者,而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灵活而有效地运用丰富且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和表达工具,去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表达能力数字化网络化交互式智能化移动性普适化让技术缩小信息差距让创新学习方式进入日常教学让教学评价导向教与学学生素质提高让教师在应用体验中实现主动的专业化发展让信息化领导力落实到办学效益提高上来•教师能够方便地接触到远程培训资源,并方便地获得学校提供的其它支持,例如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和资源获取•教师能够运用多种资源开发电子教案/课件/课堂实录/学生电子作品等校本资源教师和学生能够方便地获得教学与学习支持,并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并在多媒教室进行教学•计算机生机比达到全国或省内平均水平•教师和学生都能通过校园网在教室实现远程学习学校的信息通讯设备能基本满足师生的学习需求•所有学生都能够通过在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教室上课•所有学生都参与基于远程教育资源的活动•中高年级学生接受ICT教育的比例达到100%•全体学生知道网络可能存在风险,能做到健康和安全的上网学校师生能负责任地充分运用ICT设备和资源支持有效的教和学软件硬件应用平等运用有效运用安全运用面向教学过程讲授式探究式自主学习努力解决多种版本的适用性问题丰富
本文标题:王珠珠(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十年回顾与展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377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