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上课用)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2北魏孝文帝改革淝水之战3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了解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等基本史实。2.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理解民族交融的方式和意义。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Part1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前秦统一北方前秦是哪个民族于何时建立的?谁领导前秦走向富强,并统一了北方?东晋的兴亡淝水之战背景:前秦意图统一南北时间:公元383年地点:淝水沿岸交战双方:东晋VS前秦特点:东晋以少胜多军队素质领军人物外因内因因素前秦失败原因军队素质领军人物外因内因因素前秦失败原因前秦苻坚东晋谢安找一找骄傲自大害怕畏惧前秦87万拼凑军军心不齐东晋8万精兵团结一致战术失误运筹帷幄阅读课本86页到87页找出前秦失败的原因。淝水之战后,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等。用计得当淝水之战思考: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xian)牛羊。敕勒歌这是北朝时期居住在北方的敕勒族的民歌,也在鲜卑族中传唱。你知道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鲜卑族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孝文帝以及他推行的改革吧!北魏孝文帝改革Part2北魏孝文帝改革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386年拓跋珪重整旧部,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即代王位。396年拓跋珪即皇帝位,定都平城,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其孙拓跋焘于431年灭匈奴人建立的夏,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统一了北方地区,结束了十六国时期。噶仙洞—鲜卑拓跋部先祖所居石室。鲜卑人因兴起于大兴安岭鲜卑山而得名,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风俗习惯同匈奴相似。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北魏建立后,逐步接受中原汉族农耕生活方式,但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奴隶制残余。特别是在北魏统一北方后,广大汉族臣服于北魏,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生产方式上的差距日益明显。为了更好的进行统治,改变落后的统治制度,吸纳接受汉人先进的文明。向汉人学习,成为必然选择。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北魏前期官员没有俸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掳掠与赏赐战利品的办法,统一北方后,战争与掠夺的机会少了,于是,官员开始公开贪污受贿,搜刮百姓。霸占农民土地,农民流离失所,激化了阶级矛盾。阶级矛盾激化在战争中往往驱使汉人为先锋,鲜卑骑兵在后面督阵并任意践踏汉人。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民族矛盾激化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落后的文化和统治方式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改革迫在眉睫北魏孝文帝改革平城洛阳1.迁都洛阳洛阳为数朝之都,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此间(指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结合上述材料说一说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方面,洛阳和平城相比具有哪些优势?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迁都洛阳原因影响1.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人口的需要2.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1.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2.为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思考: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呢?北魏孝文帝改革2.汉化措施“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资治通鉴》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出行图》胡服俑汉服俑比较汉服与胡服的区别?鲜卑衣服狭而短,窄领小袖,便于骑射,汉服宽而长。《北魏文官俑》以汉服代替鲜卑服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复姓),改为单姓。目的:为了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楼楼邱穆陵穆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刘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鲜卑姓为汉姓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与探究想一想这种姻亲关系对北魏的统治有什么好处呢?把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血统的交融,加速了鲜卑的汉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还为自己的6个弟弟都娶了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使鲜卑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军事等方面大大的发展,缓解了民族隔阂,史称“孝文帝中兴”。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依照魏晋设置三师、三公、尚书、中书、四征、四镇和九卿等中央的文武官吏;地方上设刺史、郡设太守,且设县令,杜绝了官姓家族的发展。改行汉制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这些改革措施起到怎样的作用?归纳整理鲜卑族用武力征服了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但却不得不被汉族较高的文化所征服,并从中吸收了汉族文化精华,更加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北魏孝文帝改革姓氏:政治:婚姻:语言:服饰:南朝的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洛阳伽蓝记》合作探究1、有人说,孝文帝的汉化措施最终导致了鲜卑族的消亡,是鲜卑民族的千古罪人!2、也有人说:孝文帝的改革又一次激活了华夏民族的性格和精神,促进了民族融合,为隋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一千五百年过去了,中华文明延续到今天,人们对孝文帝的功过作出了不同的评判:你如何评价孝文帝呢?说说你的理由。合作探究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因此孝文帝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当然,孝文帝改革全盘汉化,忽视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使得鲜卑族拓拔部逐渐溶入其他民族,这是值得我们吸取的教训。背景内容影响:促进了北方大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②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①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改革②汉化措施说汉语改汉姓通汉婚用汉制学汉礼穿汉服北魏孝文帝改革灭灭立战乱安定灭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Part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西晋时期民族内迁示意图中原汉族迁往江南北方民族迁往中原民族交融民族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一个互相渗透的过程,在我国历史大量存在,且有两种具体的表现形式:一是落后民族在先进民族经济文化的强烈影响下,逐渐融合于先进民族。一是先进民族的部分成员,因陷于落后民族的汪洋大海而融合于落后民族。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阅读课本88页,找出民族交融共同进步的表现。民族交融领域民族交融的表现生产生活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相互学习实行汉族君主专制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相互借鉴吸收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社会习俗民族心理ˇ胡人汉服汉人胡服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汉人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汉人胡食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汉人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胡床替代了当时人们“席地而坐”的习惯方式。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风气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魏晋墓砖画:北方少数民族《扬场图》(晒谷子)意义: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高度,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华一家人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根据上述图片,请你谈谈对“民族交融”的理解?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农耕民族(汉人)游牧民族(胡人)中原鲜卑匈奴羯羌氐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民族交融是时代的主流交往中的冲突——淝水之战交流中的融合——孝文帝改革交融中的发展——北方民族大交融淝水之战前秦衰败孝文帝改革汉化措施民族大交融迁都洛阳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用汉制北魏统一北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淝水之战措施背景:前秦统一黄河流域,与东晋形成对峙局面。经过:南下进攻东晋。结果: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乱状态。背景: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鲜卑习俗治理国家困难重重。迁都洛阳推行汉化北魏孝文帝改革意义:增强了北魏实力,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方式:生产生活、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民族心理。意义: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建立前秦政权的是()A.羌族B.匈奴C.氐族D.羯族2.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A.东晋——前秦B.西晋——东晋C.前秦——西晋D.前秦——北魏3.许多的成语故事都有它的历史渊源。下列与淝水之战这一历史事件有渊源关系的成语典故是()①破釜沉舟②四面楚歌③草木皆兵④风声鹤唳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4.一位西域商人到北魏都城洛阳后,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A.宫殿巍峨屋宇华丽B.佛教寺院数以千计C.市场汇集四方商人D.满街都是说鲜卑语的汉族人5.移风易俗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下列措施符合这一特点的是()①采用汉姓②穿汉服③学习少数民族语言④同汉人通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A.实现黄河流域的统一B.为统一全国作好准备C.促进民族融合D.抑制佛教发展7.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A.①②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④8.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鲜卑人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1)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2)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3)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官员通婚。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前221年•220年•2017年•589年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秦汉统一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北朝南朝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同学们,回看历史,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各民族在交往中加深了解,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在交融中实现共赢,共同推动着中华民族的成长和进步,在这种民族力量的推动下,新时期的中华民族定会朝着更好、更强的方向发展,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美好篇章。
本文标题: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上课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401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