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提纲一、自然保护区的定义与作用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三、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概况四、甘肃自然保护区发展概况五、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六、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对策一、自然保护区的定义与目的定义1: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种群的天然生境地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保护生态学(二级学科)定义2: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以及其他为了科研、监测、教育、文化娱乐目的而划分出的保护地域的总称。应用学科: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资源生态学(二级学科)1994年9月2日国务院第2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1994年10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67号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条例》第十条规定,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一、自然保护区的定义与目的《条例》第十一条规定,“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各级自然保护区。其中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在科学上有重大国际影响或者有特殊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保护区,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由自然保护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后,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协调并提出审批建议,报国务院批准。”一、自然保护区的定义与目的按保护类型自然保护区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生态系统类保护的是典型地带的生态系统。例如,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保护对象的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沙生植物群落为保护对象的甘肃连古城自然保护区;以湖泊生态系统为保护对象的吉林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第二类是野生生物类保护的是珍稀的野生动植物。例如,以保护丹顶鹤为主的珍贵水禽的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文昌鱼为主要对象的福建文昌鱼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金花茶为对象的广西上岳自然保护区。第三类是自然遗迹类主要保护的是有科研、教育、旅游价值的化石和孢粉产地、火山口、岩溶地貌、地质剖面等。例如,以生物化石产地为保护对象的山东山旺自然保护区;以砂岩峰林风景区为保护对象的湖南张家界森林公园;以火山地质地貌为保护对象的黑龙江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一、自然保护区的定义与目的按保护对象和目的自然保护区可分为6种类型:以保护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例如以保护温带山地生态系统及自然景观为主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亚热带生态系统为主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热带自然生态系统的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等。以保护某些珍贵动物资源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如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四川卧龙和甘肃白水江等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丹顶鹤为主的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梅花鹿为主的四川铁布自然保护区等。以保护珍稀孑遗植物及特有植被类型为目的的自然保护区。如以保护银杉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红松林为主的黑龙江丰林自然保护区;保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等。一、自然保护区的定义与目的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如四川九寨沟、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台湾玉山国家公园等。以保护特有的地质剖面及特殊地貌类型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如以保护近期火山遗迹和自然景观为主的黑龙江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保护珍贵地质剖面的天津蓟县地质剖面自然保护区;保护重要化石产地的山东临朐生物化石保护区等。以保护沿海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如台湾的淡水河口保护区,兰阳、苏花海岸等沿海自然保护区;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和清澜港自然保护区、广西山口国家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等。一、自然保护区的定义与目的国际上一般都把1872年经美国政府批准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护区。1879年,澳大利亚建立了6处国家公园,新西兰也划立了2处国家公园。1885年,加拿大在西部划立了3处国家公园。1890年,美国又建立了巨杉国家公园和Yosemite国家公园。1898年,南非设立了Sabie动物保护区。1909年,瑞典划定一批自然保护区,欧洲其他国家也跟着效仿。1925年,比利时在刚果设立了阿尔贝国家公园。1926年,意大利在索马里设立国家公园。同期,法国、荷兰等国分别在马达加斯加和印度尼西亚开展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20世纪中叶以来自然保护区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48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成立(IUCN),1961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成立,总部设在瑞士,是一个致力于保护大自然的国际性基金会,其成员遍布五大洲。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了“人与生物圈计划”(MAB),目的在于促进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国际性保护区网络,至今已有113个国家成立了国家委员会。1975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正式生效,这是国际上用法律手段管制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的有效措施。1979年,IUCN、WWF和联合国环境计划委员会共同颁布了“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WCS),指导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保护工作。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1979年中国长白山、卧龙、鼎湖山等3个自然保护区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1993年由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创建“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目前共有保护区成员142个。截止2009年,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已在100多个国家建立了560个生物圈保护区,成为全球最大的政府间保护区网络之一。中国已经有28个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全世界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不断增加,并成为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象征之一。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和作用保护自然本底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这个天然的“本底”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贮备物种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备地,又可以称为贮备库、天然基因库。它也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开辟科研、教育基地自然保护区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自然过程的基本规律、研究物种的生态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环境保护工作中观察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取得监测基准数据的地方。当然它也是教育实验的良好场所。保留自然界的美学价值自然界的美景能令人心旷神怡,而且良好的情绪可使人精神焕发,燃起生活和创造的热情。所以自然界的美景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方式自然保护区大多划分成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3个部分。核心区是保护区内未经或很少经人为干扰过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所在,或者是虽然遭受过破坏,但有希望逐步恢复成自然生态系统的地区。该区以保护物种种源为主,又是取得自然本底信息的所在地,而且还是为保护和监测环境提供评价的来源地。核心区内严禁一切干扰。缓冲区是指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实验区也称外围区,位于缓冲区周围,是一个多用途的地区。可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与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还可以包括有一定范围的生产活动,还可有少量居民点和旅游设施。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1999年9月26日甘肃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甘肃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条例》第十六条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因科学研究确需进入的,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核心区内原有居民应当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计划地迁出,并予以妥善安置。缓冲区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可以进入缓冲区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活动。实验区内,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可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标本采集、考察等活动;经省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开展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第十七条自然保护区内的居民应遵守自然保护区的有关规定,在不破坏环境资源的前提下可以在实验区划定的区域内从事生产、生活活动,并应当协助管理机构做好自然保护工作。第十八条在省级,州、市(地区)级和县、市(区)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开展参观旅游活动的,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出方案,报省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开展参观旅游活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必须严格管理,并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破坏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第十九条国内外团体、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可以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进行与保护环境资源有关的投资建设,并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从事投资建设活动必须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审核,并按有关规定报国务院或者省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第二十条在自然保护区外围地带建设的项目不得损害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质量。第二十一条在自然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砍伐、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取土等活动,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倾倒废弃物;排放污水。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2010年12月21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在《规划》第九章禁止开发区域中指出:国家禁止开发区域是指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地、有特殊价值的自然遗迹所在地和文化遗址等,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进一步明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部列入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本规划确定的原则和自然保护区规划进行管理。按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分类管理。核心区,严禁任何生产建设活动;缓冲区,除必要的科学实验活动外,严禁其他任何生产建设活动;实验区,除必要的科学实验以及符合自然保护区规划的旅游、种植业和畜牧业等活动外,严禁其他生产建设活动。按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顺序,逐步转移自然保护区的人口。绝大多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应逐步实现无人居住,缓冲区和实验区也应较大幅度减少人口。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根据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实行异地转移和就地转移两种转移方式,一部分人口转移到自然保护区以外,一部分人口就地转为自然保护区管护人员。在不影响自然保护区主体功能的前提下,对范围较大、目前核心区人口较多的,可以保持适量的人口规模和适度的农牧业活动,同时通过生活补助等途径,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交通、通信、电网等基础设施要慎重建设,能避则避,必须穿越的,要符合自然保护区规划,并进行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新建公路、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不得穿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尽量避免穿越缓冲区。二、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要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本规划确定的原则和风景名胜区规划进行管理。严格保护风景名胜区内一切景物和自然环境,不得破坏或随意改变。严格控制人工景观建设。禁止在风景名胜区从事与风景名胜资源无关的生产建设活动。建设旅游设施及其他基础设施等必须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逐步拆除违反规划建设的设施。根据资源状况和环境容量对旅游规模进行有效控制,
本文标题:自然保护区(终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405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