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京福铁路涉及县道X026改路工程【1】方案比选说明书一、方案比选背景二0一二年五月十一日,合肥市公路局组织召开了京福铁路涉及县道X026改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评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繁昌县交通运输局、马仁奇峰旅游公司、安徽国顺交通咨询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单位的代表及有关专家。与会人员听取了设计单位的汇报并审阅了施工图设计资料,经充分讨论后,专家组同意本项目的设计标准:1、公路等级:三级公路2、设计速度:30km/h3、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Ⅱ级4、路基、路面:标准路段路基宽13.0米,路面宽9.0米,为对向双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专家组建议对路面加铺方案进行比选,并根据路面加铺方案优化、提高平纵面线形指标,补充沿线三座小桥拓宽改造设计。二、设计方案2.1路面加铺方案一:直接在混凝土路面上加铺10cm沥青面层,并拓宽改造。本方案拟定依据:路况评定结果。本次设计依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H20-2007)中有关规定及方法,采用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及各级分项指标表示,路面破损状况分为五个等级,如下表所示,并根据路面破损率(DR)状况调查,计算得出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路面破损率(DR)→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评价等级优良中次差MQI及各级分项指标≥90≥80,<90≥70,<80≥60,<70<60K0+000~K2+253.244长2.253km,路面破损率(DR)经计算为1.36。72.8766.10100461.0DRPCI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计算结果为87.72,评价等级为良。依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本项目可直接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本设计方案路面结构层为:1、加铺补强路面结构层:4cmAC-13C+粘层+6~10cmAC-20C+粘层+老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修复),纵向以老路砼面板高程控制,等厚加铺,横向用6~10cmAC-20C沥青混凝土进行横坡调整。平面线位设计尽量拟合原有平面线形,双侧加宽段尽量拟合老路中心线,单侧加宽段按设计路面半幅宽4.5米控制。纵断面线形设计综合考虑沥青加铺层厚度(10cm)及老路横坡与设计横坡的差值:双侧加宽段纵断面设计按10cm控制,单侧加宽段纵断面设计按14cm控制。2、拓宽路段路面结构层:4cmAC-13C+粘层+6cmAC-20C+封层+透层+32cm水泥稳定碎石+30cm级配碎石。拓宽路段在老水泥混凝土板顶面与加宽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顶面衔接处铺设一层玻纤格栅,宽度为3m。为保证玻纤格栅受力良好,加宽处水泥稳定碎石层标高同老水泥混凝土面板标高,并按其相等横坡设置。拓宽部分沥青层厚度同老路横向调坡沥青层厚度。3、改线路段路面结构层:4cmAC-13C+粘层+6cmAC-20C+封层+透层+32cm水泥稳定碎石+30cm级配碎石。本方案设计总造价1489.79万元,其中建安费895.8万元(包含沿线三座小桥拓宽改造预算)。2.2路面加铺方案二:破碎原混凝土路面后加铺不小于12cm水泥稳定碎石层后加铺10cm沥青面层,并拓宽改造。本方案拟定依据:经专家组讨论,原老路路面结构强度较低(20cm水泥混凝土面层+泥结碎石基层),未出现大面积病害的原因是道路建成时间段且重载车辆少,考虑景区建设及远期发展,建议采用破碎原混凝土路面后加铺不小于12cm水泥稳定碎石补强调坡层后加铺10cm沥青面层,并拓宽改造,尽量提高原平纵面线形指标。本设计方案路面结构为:1、加铺补强路面结构层:4cmAC-13C+粘层+6cmAC-20C+土工格栅+封层+透层+≥12cm京福铁路涉及县道X026改路工程【2】水泥稳定碎石(补强及调整路线纵横坡)+老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处理)。2、拓宽路段路面结构层为:4cmAC-13C+粘层+6cmAC-20C+土工格栅+封层+透层+32cm水泥稳定碎石+30cm级配碎石。3、改线路段路面结构层为:4cmAC-13C+粘层+6cmAC-20C+封层+透层+32cm水泥稳定碎石+30cm级配碎石。本方案平面线位设计尽量拟合原有平面线形,双侧加宽段拟合老路中心线,单侧加宽段按5.0米控制,平面线形设计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规定的设计车速30km/h相应技术指标。纵断面线形设计综合考虑加铺层厚度(22cm)及老路横坡与设计横坡的差值:双侧加宽段纵断面设计按22cm控制,单侧加宽段纵断面设计按27cm控制。为提高线形指标(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的规定),部分路段采用反挖老路。本方案设计总造价1403.088万元,其中建安费853.03万元(包含沿线三座小桥拓宽改造预算)。三、方案比选3.1平纵面线形指标对比设计方案一为加铺10cm沥青面层,平面线位设计尽量拟合原有平面线形,双侧加宽段尽量拟合老路中心线,单侧加宽段按设计路面半幅宽4.5米控制。纵断面线形设计综合考虑沥青加铺层厚度(10cm)及老路横坡与设计横坡的差值:双侧加宽段纵断面设计按10cm控制,单侧加宽段纵断面设计按14cm控制。平纵面设计受限制条件较多,调整余地很小,因此平纵面线形指标较差,大都无法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的规定,且老路改造后强度提高有限,短期内可能出现局部反射裂缝。设计方案二为加铺不小于12cm水泥稳定碎石层后加铺10cm沥青面层,平面线位设计尽量拟合原有平面线形,双侧加宽段拟合老路中心线,单侧加宽段按5.0米控制;纵断面线形设计综合考虑加铺层厚度(22cm)及老路横坡与设计横坡的差值:双侧加宽段纵断面设计按22cm控制,单侧加宽段纵断面设计按27cm控制。此方案平纵面线形调整空间较大,大都可以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的规定,平纵面线形指标较方案一好很多,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路面整体强度,满足远期交通量和使用功能的要求。经过平纵面线形指标比较,推荐方案为:路面加铺方案二。3.2工程量及造价对比设计方案一为加铺10cm沥青面层,横向用6~10cmAC-20C沥青混凝土进行横坡调整,沥青混凝土用量较大,一方面增加造价较多(建安费895.8万元),一方面不便于施工控制。设计方案二为加铺不小于12cm水泥稳定碎石层后加铺10cm沥青面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调坡,施工较方便,且造价较方案一有所降低(建安费853.03万元)。经过工程量及造价对比,推荐方案为:路面加铺方案二。四、方案比选结论经过上述方案比选论证,并结合专家组意见:考虑景区建设及远期发展,建议采用破碎原混凝土路面后加铺不小于12cm水泥稳定碎石补强调坡层后加铺10cm沥青面层,并拓宽改造,尽量提高原平纵面线形指标。设计推荐方案为:路面加铺方案二。
本文标题:方案比选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413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