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4.3 墙体的基本构造2
第3章墙体的基本构造3.2砌体墙的基本构造●常用砌体材料及规格砌体墙砌筑块材粘结材料多孔粘土砖实心粘土砖粉煤灰硅酸盐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砌筑砂浆砖墙砌筑方式标准实心粘土砖的尺寸实际尺寸为240mm(长)×115mm(宽)×53mm(厚)承重多孔砖:其实际尺寸为240mm(长)×115mm(宽)×90mm(厚)及190mm(长)×190mm(宽)×90mm(厚)等;水泥砌块: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常见尺寸为190mm×190mm×390mm,辅助块尺寸为90mm×l90mm×190mm和190mm×l90mm×90mm等;煤灰硅酸盐中型砌块的常见尺寸为240mm×380mm×880mm和240mm×430mm×850mm等。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长度多为600mm,其中a系列宽度为75mm、100mm、125mm和150mm,厚度为200mm、250mm和300mm;b系列宽度为60mm、120mm、180mm等,厚度为240mm和300mm粉煤灰硅酸盐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砌筑砂浆常用粘结材料的主要成分——水泥、黄砂、石灰膏级配——不同的材料配合的重量比水泥砂浆——水泥和黄砂配合。其常用级配(水泥:黄砂)为1:2、1:3等混合砂浆——在水泥砂浆中加入石灰膏。其常用级配(水泥:石灰:黄砂)为1:1:6、1:1:4等强度——砂浆为刚性材料,主要考虑抗压强度。其强度等级分为:M0.4、M1.0、M2.5、M5.0、M7.5、M10、M15等7个等级和易性——保持合适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以达到易于施工操作,并成型密实、质量均匀的性能水泥砂浆的强度和防水性能要高于混合砂浆;混合砂浆的和易性优于水泥砂浆±0.00以下用水泥砂浆砌筑,±0.00以上用混合砂浆砌筑第3章墙体的基本构造3.2砌体墙的基本构造●砌体墙的砌筑要领—错缝搭接,避免通缝,横平竖直,砂浆饱满砖墙砌筑方式(a)砌块墙转角轴测砌块墙体砌块搭接处钢筋网片的设置方法(b)砌块墙内外墙相交处轴测(e)墙体交叉处网片放置位置(d)转角处网片放置位置(c)从立面看网片放置位置用空心砌块做配筋砌体(b)在异形砌块围合成的孔洞及皮间布筋(a)在空心砌块孔洞及皮间布筋第3章墙体的基本构造3.2砌体墙的基本构造●砌体墙作为填充墙的构造要点墙体与周边构件的拉结合适的高厚比其自重的支承避免成为承重的构件●在骨架承重体系的建筑中,柱子上面每500mm高左右留出拉结钢筋,以便在砌筑填充墙时将拉结钢筋砌入墙体的水平灰缝内。拉结筋不少于2Φ6,深入墙内距离一、二级框架沿全长设置;三、四级框架不小于1/5墙长,并不小于700mm。●混合结构体系的后砌隔墙,最好在新砌墙两端原有的墙体上有间隔地掏去部分砌筑块材,使得新墙体砌筑时有可能局部嵌入原有墙体,做到新旧墙体有效搭接。构造柱压砖槛高厚比是牵涉到砌体墙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但增加厚度会增加填充墙的自重。需要时可以采取构造方法来解决。即局部添加钢筋混凝土的小梁(又称压砖槛——每隔一定高度在墙身中浇筑约60厚的配筋细石混凝土,内置2Φ6的通长钢筋)或者构造柱(构造柱与墙体同步施工,每隔一定距离伸出拉结筋与分段的墙体拉结)。第3章墙体的基本构造3.2砌体墙的基本构造●混合结构建筑墙体的抗震措施结构特征——墙体承重砌筑砂浆是砌体墙中的薄弱环节抗震主要构造措施限高——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摆幅不至于过大,墙体不容易因错动开裂而倒塌砌体房屋总高度(m)和层数限制墙体类别最小墙厚(m)6度7度8度9度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粘土砖(多孔砖)墙0.2424八21七18六12(9)四(三)混凝土小块墙0.1921七18六15五不宜采用混凝土中块墙0.2018六15五9三不宜采用粉煤灰中块墙0.2418六15五9三不宜采用灰砂砖墙0.2421七18六15五不宜采用第3章墙体的基本构造3.2砌体墙的基本构造●混合结构建筑墙体的抗震措施结构特征——墙体承重砌筑砂浆是砌体墙中的薄弱环节抗震主要构造措施限高——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摆幅不至于过大,墙体不容易因错动开裂而倒塌设置圈梁和构造柱——形成内骨架,加强建筑物整体刚度圈梁—在屋盖及楼盖处,沿着全部外墙和部分内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圈梁、构造柱设置部位和要求:墙类烈度6、7度8度9度外墙和内纵墙屋盖处及隔层楼盖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内横墙同上;屋盖处间距不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同上;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同上;各层所有横墙粘土砖房圈梁设置要求圈梁的高度一般不小于120,构造配筋在6、7度抗震设防时为4Φ8;8度设防时为4Φ10;9度设防时为4Φ12。箍筋一般采用Φ4~Φ6,按6、7度,8度,9度设防其间距分别为250,200和150。圈梁—在屋盖及楼盖处,沿着全部外墙和部分内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圈梁、构造柱设置部位和要求:构造柱—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易于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如房屋转角、楼梯间四角、有错层处,等等构造柱不单独承重,因此不需设独立基础,其下端应锚固于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内。在施工时必须先砌墙,墙体砌成马牙槎的形式,从下部开始先退后进,用相邻的墙体作为一部分模板。柱截面应不小于180×240。配筋为纵筋4Φ12,箍筋采用Φ4~Φ6,间距不大于250。在离圈梁上下不小于1/6层高或450mm范围内,箍筋需加密至间距100。在构造柱与墙之间应沿墙高每500设2Φ6钢筋连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000转角处构造柱构造柱与砖墙拉结纵横墙交接处构造柱构造柱不设独立基础图4-3-2-16空心砌块利用孔洞配筋成为芯柱砌体采用空心砌块,即便墙体不是配筋砌体,也应该在对应砖墙设构造柱的位置将若干相邻的砌块的孔洞作为配筋的芯柱来处理,用以代替构造柱。混凝土空心小砌块的芯柱最小截面不小于130×130。中型砌块芯柱最小截面为150×150。芯柱的配筋对小型砌块而言每孔1Φ12;对中型砌块而言,在6、7度抗震设防时1Φ14或2Φ10,8度设防时1Φ6或2Φ12。芯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小型砌块C15,中型砌块C20圈梁—在屋盖及楼盖处,沿着全部外墙和部分内墙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圈梁、构造柱设置部位和要求:构造柱—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易于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如房屋转角、楼梯间四角、有错层处,等等圈梁必须与构造柱连通,房屋各部分刚度均衡圈梁与构造柱整浇脱模后的圈梁、构造柱圈梁、构造柱与框架结构梁、柱的区别:圈梁、构造柱是墙体的一部分,不单独承重;圈梁、构造柱与墙体同步施工,墙不是填充体;圈梁、构造柱的断面尺寸和配筋不需结构计算第3章墙体的基本构造3.2砌体墙的基本构造●砌体墙的洞口处理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一般不超过墙体水平截面面积的50%。同时,开洞后窗间墙和转角墙的宽度都应当符合建筑物所在地区的相关抗震规范序号部位烈度6度7度8度9度1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1.01.01.21.52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01.01.52.03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01.01.01.04内墙阳角至门窗洞口边最小距离1.01.01.52.05无锚固女儿墙(非出入口处)的最大高度0.50.50.50.0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m)第3章墙体的基本构造3.2砌体墙的基本构造●砌体墙的洞口处理1.洞口的水平截面面积一般不超过墙体水平截面面积的50%。同时,开洞后窗间墙和转角墙的宽度都应当符合建筑物所在地区的相关抗震规范2.为了支承洞口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窗间墙,常在门、窗洞孔上设置过梁平拱砖过梁钢筋砖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半圆砖拱常见过梁形式及构造要求(f)钢筋砖过梁钢筋放置情况及砌筑要求第3章墙体的基本构造3.2砌体墙的基本构造●洞口下方窗台构造砖墙窗台构造不悬挑窗台悬挑窗台第3章墙体的基本构造3.2砌体墙的基本构造●砌体墙勒脚部分的防潮处理1.对勒脚处的外墙面应该用强度较高、防水性能较好的材料进行保护2.为杜绝地下潮气对墙身的影响,砌体墙应该在勒脚处设置防潮层勒脚——墙身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一般情况下,其高度为室内地坪与室外地面的高差部分¢第3章墙体的基本构造3.2砌体墙的基本构造●砌体墙勒脚部分的防潮处理1.对勒脚处的外墙面应该用强度较高、防水性能较好的材料进行保护2.为杜绝地下潮气对墙身的影响,砌体墙应该在勒脚处设置防潮层勒脚——墙身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一般情况下,其高度为室内地坪与室外地面的高差部分3.为保护墙基不受雨水的侵蚀,常在外墙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称散水或护坡。或在外墙四周做明沟,将通过水落管流下的屋面雨水等有组织地导向地下集水口,而流入下水道散水明沟第3章墙体的基本构造3.2砌体墙的基本构造●防火墙构造1.耐火极限不小于4.0h;2.直接设在基础或钢筋混凝土框架上,并高出不燃烧体屋面不小于400mm;高出燃烧体或难燃烧体屋面不小于500mm。当屋顶承重构件为耐火极限不低于0.5h的不燃烧体时,防火墙(包括纵向防火墙)可砌至屋面基层的底部,不必高出屋面;3.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如必须开设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窗,并应能自动关闭;4.防火墙上不应设排气道,必须设时,两侧的墙厚不小于120mm;5.防火墙不应设在建筑物的转角处,否则内转角两侧的门窗洞口的水平距离不小于4m。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最近距离不小于2m。设耐火0.9h的非燃烧固定扇的采光窗时不受此限防火墙应该采取以下措施:防火墙构造
本文标题:4.3 墙体的基本构造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446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