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制造加工工艺 >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10休克张静―1
1第十二章休克一、名词解释1.shock(休克)2.hypovelemicshock(低血容量性休克)3.hyperdynamicshock(高动力型休克)4.hypodynamicshock(低动力型休克)5.microcirculation(微循环)6.autobloodinfusion(自身输血)7.autotransfusion(自身输液)8.hemorheology(血液流变学)9.lipopolysacharide(LPS,脂多糖)10.shocklung(休克肺)11.shockkidney(休克肾)12.hemorrhagicshock(失血性休克)13.infectiousshock(感染性休克)14.myocardialdepressantfactor(MDF,心肌抑制因子)15.cardiogenicshock(心源性休克)二、选择题A型题1.休克的现代概念是A.以血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B.剧烈震荡或打击引起的病理过程C.组织有效血液灌流量急剧降低导致细胞和重要器官功能代谢障碍和结构损害的病理过程D.血管紧张度降低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E.对外来强烈刺激发生的应激反应2.临床最常用的休克分类方法是A.按休克的原因分类B.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C.按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D.按患者的皮肤温度分类E.按患者的血容量分类3.下列哪一类不是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A.失血B.脱水C.感染D.烧伤E.挤压伤24.微循环的营养通路指A.微动脉→后微动脉→直捷通路→微静脉B.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C.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D.微动脉→后微动脉→直捷通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E.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5.调节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的主要是A.交感神经B.动脉血压变化C.平滑肌自律性收缩D.血液及局部体液因素E.血管内皮细胞功能6.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因子是A.儿茶酚胺B.血栓素A2C.血管紧张素IID.内皮素E.心肌抑制因子7.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A.强烈兴奋B.强烈抑制C.先兴奋后抑制D.先抑制后兴奋E.改变不明显8.休克早期“自身输血”的代偿作用主要指A.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多B.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C.脾脏血库收缩,释放储存血液D.RAA系统激活,肾小管对Na+、水重吸收加强E.缺血缺氧,红细胞生成增多9.休克早期“自身输液”的代偿作用主要指A.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多B.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C.RAA系统激活,肾小管对Na+、水重吸收加强D.ADH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水功能加强E.毛细血管流体静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10.下列哪一项不是休克早期的微循环变化?A.微动脉收缩B.后微动脉收缩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3D.动静脉吻合支收缩E.微静脉收缩11.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B.少灌少流,灌少于流C.少灌多流,灌少于流D.多灌多流,灌少于流E.不灌不流,血流停滞12.休克的下列临床表现,哪一项错误?A.烦燥不安或表情淡漠,甚至昏迷B.呼吸急促,脉搏细速C.血压均下降D.尿少或无E.面色苍白或潮红、紫绀13.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机理是A.心功能不全B.外周动脉血管紧张度不足C.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D.血液中缩血管物质减少E.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14.休克发病学中儿茶酚胺通过α受体的作用是A.只在休克早期存在B.在各期都是休克发病的主导环节,应阻断之C.是早期组织缺血的主要机制,并具有代偿意义D.各器官均引起同样程度的缺血缺氧E.可引起动静脉吻合支广泛收缩15.长期大量使用升压药治疗休克的弊病是A.增加机体对升压药的耐受性B.使血管平滑肌对升压药失去反应C.使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耗竭D.使微循环障碍加重E.使机体丧失对应激反应的能力16.休克进展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C.多灌少流,灌多于流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17.休克时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的主要原因是A.去甲肾上腺素增多,兴奋血管α受体4B.内源性阿片肽增多C.组胺释放增多D.肾上腺素增多,兴奋血管β受体E.PGI2增多18.在休克进展期微循环淤血的发生,与下列哪个因子无关?A.组胺B.PAFC.腺苷D.缓激肽E.MDF19.下列哪一种物质不引起血管扩张?A.内啡肽B.组胺C.腺苷D.缓激肽E.MDF20.休克进展期应用扩血管药物改善微循环,其作用的主要环节是A.扩张小动脉B.扩张微动脉C.扩张后微动脉D.扩张毛细血管前括约肌E.扩张毛细血管后微血管21.失血性休克的休克进展期与早期临床表现的不同是A.皮肤湿冷B.尿量少C.神志可清楚D.血细胞压积增大E.脉搏细速22.从纳络酮的抗休克作用,说明下列哪一种物质在休克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A.血栓素A2B.内源性阿片肽C.血管紧张素IID.PAFE.NO23.易发生DIC的休克类型是A.失血性休克B.感染性休克C.心源性休克D.过敏性休克E.神经源性休克524.休克进展期掌握补液量的原则是A.无明显失血失液者不必补液B.失多少,补多少C.需多少,补多少D.前一天丧失液体量加当天丢失量E.宁多勿少25.对休克患者监测补液的最佳指标是A.血压B.脉压C.尿量D.中心静脉压E.肺动脉楔压26.内毒素引起微循环障碍的机制与下列哪一项无关?A.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B.激活凝血系统C.激活激肽系统扩张血管D.直接扩张全身血管E.直接损害心肌27.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B.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28.选择扩血管药治疗休克应首先A.充分补足血容量B.纠正酸中毒C.改善心功能D.去除原发病因E.给予缩血管药29.休克时血液流变学改变中,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B.红细胞聚集叠加增多C.白细胞粘着、贴壁、嵌塞D.血小板聚集E.血浆粘度增大30.下列哪项不是微循环淤血期的表现A.血压降低B.表情淡漠C.皮肤紫绀6D.脉压增大E.少尿或无尿31.对休克晚期的描述哪一项不正确?A.血管低反应性,血压降低或测不到B.均发生DIC,故又称DIC期C.肢体厥冷,严重紫绀D.常出现肠源性内毒素血症E.多种炎症介质促进病情恶化32.休克时细胞最早受损的部位是A.细胞膜B.线粒体C.微粒体D.高尔基体E.溶酶体33.下列哪项不是休克时细胞损害出现的变化?A.有氧氧化障碍,ATP生成少B.线粒体呼吸酶活性增加,无氧酵解加强C.高乳酸血症D.细胞内钠、钙增加E.溶酶体酶释放34.下列对TNF的描述哪项不正确?A.引起感染性休克的重要介质B.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其他炎症介质C.使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D.休克早期引起外周血管收缩E.作为内源性致热源,引起发热35.心肌抑制因子产生的主要部位是A.肝B.肺C.脾D.胰腺E.胃肠道36.心肌抑制因子的化学本质是A.H+B.K+C.内毒素D.脂多糖E.活性小分子多肽37.休克时钠泵运转失灵的机制是A.磷酸化酶活性加强7B.已糖激酶活性加强C.无氧酵解显著增强,乳酸生成增多D.有氧氧化障碍,ATP生成显著减少E.糖原分解增强导致耗竭38.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休克的最主要作用是A.疏通微循环,扩张小血管B.稳膜作用C.增加心输出量D.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E.降低耗氧量39.休克早期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属于A.功能性肾功能衰竭B.器质性肾功能衰竭C.肝性功能性肾衰竭D.肾性肾功能衰竭E.肾后性肾功能衰竭40.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体液因子是A.心肌抑制因子B.组胺C.儿茶酚胺D.血栓素A2E.前列环素41.休克肺最早出现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B.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代谢性碱中毒42.下列哪项因素不易引起ARDS?A.休克B.创伤C.长期吸入高浓度氧D.烧伤E.急性心肌炎43.下列哪一因素与休克肺的发生机制无关?A.肺血管痉挛,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增高B.肺内DIC形成C.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减少或破坏增多D.左心衰竭,肺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E.输入及吸入高浓度氧844.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心源性休克?A.心律紊乱引起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流锐减B.慢性心瓣膜病出现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流不足C.心包填塞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D.大面积心肌梗塞引起,心输出量急剧减少E.心肌炎引起心输出量急剧减少45.消化道和肝脏因灌流不足而功能障碍导致休克恶化的主要机制是:A.引起营养不良B.诱发DICC.产生假神经介质而抑制兴奋传递D.引起肝性肾功能衰竭E.肠道细菌与毒素入血46.一般休克治疗的首要措施是A.使用强心剂B.补充血容量C.纠正酸中毒D.使用扩血管药E.使用缩血管药B型题A.低血容量性休克B.高排低阻型感染性休克C.心源性休克D.过敏性休克E.神经源性休克具有下列血流动力学特点的属于上述哪一类休克?题号中心静脉压心输出量外周阻力1234↓↑↓不↓↓↓↓不↓↑↑或↓↓↓A.感染性休克B.过敏性休克C.低血容量性休克D.心源性休克E.神经源性休克5.高位脊髓麻醉属于6.严重烧伤早期属于7.严重烧伤晚期属于8.大面积心肌梗塞可发生9A.毛细血管流体静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B.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C.毛细血管扩张、血流缓慢甚至停滞,微血栓形成D.直捷通路大量开放,回心血量增多E.毛细血管内外体液交换维持动态平衡9.休克早期10.休克进展期11.休克晚期A.扩张血管,增加微血管通透性B.收缩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C.收缩血管,抑制心肌收缩力D.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E.收缩血管,促进血小板聚集12.TXA2可13.PGI2可14.MDF可15.儿茶酚胺可16.组胺可17.NO可A.肥大细胞B.血小板C.血管内皮细胞D.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18.组胺主要分布在19.TXA2的主要合成部位是20.PGI2的主要合成部位是21.TNF的主要合成部位是22.休克并发ARDS时,肺内可见大量A.缩血管药B.扩血管药C.补充血容量D.盐皮质激素E.心得安23.过敏性休克的治疗药物是24.休克早期的发病学治疗主要使用1025.休克进展期在补充血容量后应使用C型题A.低排高阻型休克B.高排低阻型休克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感染性休克为2.心源性休克可能出现3.烧伤性休克为4.失血性休克为A.心输出量急剧减少B.外周阻力降低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5.失血性休克可出现6.心源性休克可能出现7.高动力型休克可出现8.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出现A.有效循环血量减少B.血管床容量增加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9.失血性休克早期10.失血性休克进展期11.神经源性休克12.过敏性休克A.缩血管作用B.舒血管作用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3.组胺具有14.儿茶酚胺具有15.血管紧张素II具有16.缓激肽具有17.β-内啡肽具有X型题1.MDF的作用有:11A.减弱心肌收缩力B.收缩腹腔内脏小血管C.抑制网状内皮系统D.降低心脏后负荷E.引起心力衰竭2.休克时细胞损害可以由A.原始病因直接引起B.缺血/再灌注引起C.TNF引起D.PAF引起E.组织有效灌流量急剧减少引起3.参与休克早期发生发展的体液因子有A.儿茶酚胺B.激肽C.NOD.肠源性内毒素E.血管紧张素II4.休克早期具有代偿意义的改变是A.容量血管收缩,增加回心血量B.肾血管收缩缺氧,红细胞生成素多C.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D.微动脉收缩,减少毛细血管床E.血液重新分布5.休克进展期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特点是A.白细胞粘着、贴壁、嵌塞B.红细胞聚集C.红细胞变形性增加D.血小板粘附聚集E.血浆粘度增大6.休克患者皮肤苍白、湿冷的机理有A.分解代谢降低使产热减少B.大失血引起贫血C.进食少使能源物质不足D.皮肤小血管强烈收缩E.汗腺分泌增加7.各类休克晚期均可发生内毒素血症是由于A.继发革兰氏阴性菌感染B.继发革兰氏阳性菌败血症C.大量应用抗生
本文标题:病理生理学试题库―10休克张静―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489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