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二十四城专题07.18
1二十四城专题提纲一、二十四城芙蓉花,锦官自昔称繁花成都·二十四城成都,这座城市由来就以包容的胸怀海纳百川。在这座城市,生活着中国最懂生命价值的群体,在深入骨髓的道家文化的指引下,享受着自己的安逸与闲适。这是全中国,唯一一个具有厚重文化传统,然而又是人们能够轻松与之交融的城市。她似乎天生就是人们的精神归属,有着温和的心境而自得其乐的繁华。因此,古人用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她:“二十四城芙蓉花,锦官自昔称繁花。”一个城市的风格是自己的,是无法模仿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正如上海的大都市风格不是在一个城市建几栋高楼就可以模仿的,而成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也不是其他城市可以模仿的。城市风格体现在建筑上,从根本上说,是应该植根于本土文化中的。2005年12月26日,成都三环路内最大的一宗土地——840亩的东地王公开拍卖。最终落锤定音于华润置地。这是一块有着不平凡的历史和记忆,倍受关注的土地,华润置地将会怎样打造它?一年多以后,华润置地将这座城市核心的超级大盘命名为”二十四城”,华润置地说,这将是一座深袭成都文脉的楼盘,在尊重城市文化的基础上而又面向未来的国际文化格调的楼盘,让我们拭目以待。解读“二十四”“24”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数字,比如一天的二十四个小时,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涵盖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全部时间。二十四城作为一个综合性城市住区,庞大的开发体量中有着包括高品质住宅、丰富多样的商业业态和城市配套设施。利用“24”这个数字所独有的寓意,正好恰如其分的反应出了项目多元并包的特性。对中国人来说,二十四节气中包含着伦理与气象,浪漫与科学十二个月2的一年是匆忙而潦草的,但数着二十四节气过完一年却是细致而温情的。细致和温情也是二十四城致力营造的社区环境,让居住者每时每刻都能够享受到丰富的配套和舒适的居住环境,在日渐失语的城市中找到高质量、充满人情味的生活。巧合的是,二十四城“2”与“4”的数字关系,正暗切了它的前身——拥有50多年历史的国营老厂420厂,也体现出华润置地作为开发商,对历史和土地的尊重。“24”,这个貌似平凡的数字,灵动的蕴涵着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历史轮回,承接着过去与未来。北斗七星的由来二十四城的意境是古典的,构词方式却现代感十足,因此需要一个既传统、典雅,又结合着现代时尚元素的标志来与之匹配。具有浓烈中国色彩的北斗七星,与二十四个节气息息相关,也是古人判断方位、判断时节的重要标志。加上极高的知晓度,正好契合“二十四城”的形象。借用北斗七星这一形象,也是因为华润置地对打造二十四城的信心与决心。建成之后,二十四城将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充满商业活力、历史与现代气息相结合、有公共空间亲和力与和谐人文特色的综合性大社区,让未来居住者享受到一种新的城市居住模式而成为成都乃至全国地产界的指向性明星,二、每一块土地,都拥有值得尊重的记忆2007年4月1日,刚刚获得首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贾樟柯,在成都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宣布他的第六部长片正式启动,片名定为《二十四城记》。该片由华润置地、西河星汇和上影集团三家共同投资。《二十四城记》将以成都国营老厂“420厂”为背景,通过讲述三代“厂花”的人生经历,表达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变迁给普通人带来的影响和体验。贾樟柯在本片中一改过去独自编剧、独自导演的惯例,邀请了成都著名女诗人翟永明联合3编剧。影象中的工业情结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关于火车的影响始终叫我记忆深刻。我的家乡,一个小县城,一天上午刮起了大风。我那时还在读小学,我听到一种声音从远方传来,我问父亲那是什么声音,父亲说:“火车汽笛声。”等我有了第一辆自行车的时候,头一件事就是去看火车。骑很远很远的路,到了另一座县城,骑得很累很累,然后看到了一条铁路。就在那儿等、等。然后看见一列拉煤的火车“轰隆隆”地开过,我对自己说:“噢,这就是火车!”也许是因为这种情结,有了后来的《站台》。火车与汽笛,将记忆换作一种影象的方式来表达。现在隔了十年再来回想,发现那个工业时代、那个火车轰隆的岁月、城市的影响、人们安逸而满足的表情确是实实在在地烙在我心里。城市的发展与变迁,迁动了太多平凡人的生活。你看到今天,城市里不再有拉煤的火车经过,不知不觉中黑黑的火车头就成为了历史。这种迁动,从某中程度上来说是残酷的,人的力量与社会环境的变迁来比较的话实在是太微小了。于是有了平凡人的种种感受:不适应、迷茫、痛苦、木讷、新奇、渴望……到了《二十四城记》的时候,关于工厂的兴衰、城市变迁的这个主题其实已经酝酿了很久。我一直想拍一个工厂,拍一个关于工人生活的影片。在北方我也曾找过许多类似成都420厂这样的企业,但是总有这样那样的欠缺,直到我来到成都。我知道有不少大的工厂企业都是从东北或上海迁到成都的,现在,听说420厂要迁离原址,我觉得这个故事一定会很有意思。首先,这是一个外迁厂,人都不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其次,这个厂经历了几十年的变迁已经面目全非;最后,这些故事发生在很有节奏感的成都将会与众不同。在这个厂、这块地上,有着如此深厚的历史信息,它的背景那么丰富,细细寻求,可以挖出很多故事。这个厂里寄托着曾经那些产业工人所付出的感情。我希望能够通过关注420厂的这个拆迁过程,回顾这个工厂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的荣辱兴衰。如今,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共同关4注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目前仅仅局限于专业人士,还没有人从艺术的角度旗帜鲜明地关注过这个问题。很幸运,这样一个美好的初衷得到了华润置地与上影集团的支持,因为他们的参与,《二十四城记》很快被提上日程,整个团队高效运作,为了同一个目标——把片子拍好、把成都拍好而共同努力。另外,我也想打破自己惯有的操作模式,很荣幸地邀请到成都女诗人翟永明参与剧本编辑工作。之前我就很喜欢她的诗,而她又在成都土生土长,这是我第一次跟作家合作,相信彼此的碰撞会带来一种很奇妙的新感觉。——贾樟柯探索一种新的方式二十四城有着辉煌的昨天,在这八百多亩的土地上,半个世纪浓缩的历史承载了那个年代人们激昂的青春。这片充满着一代人不平凡的精神与记忆的土地,这片集聚着几万人光荣与梦想、欢笑和泪水的土地,不应该以城市开发的理由被一笔抹杀,然后再在一片空白上制造全新的文化。作为有责任感的开发商,华润置地一直在寻找一种方式、一种载体,把地块的精神加以延续,融入未来的二十四城,融入未来的城市。此外,二十四城这块土地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最初的农田,到大型工厂,再到现在随着城市的发展成为城区的一部分。这恰恰是中国几十年来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现在更高形态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缩影。城市化进程是目前中国发生着的巨大改变之一,它给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但是在此之前,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我们只听见政府的声音、专家学者的声音、设计师的声音,却很少有人去倾听普通人在城市的变迁中有什么样的体验、感受和希望。在开发二十四城的过程中,华润置地深深地认识到:只有深入地了解人们对于城市的感受和希望,才能创造出理想的、符合人们愿望的城市生活。只是在《二十四城记》之前,这种探索更多依靠的是调查和研究。5用胶片替代理论当华润置地正在探索城市变迁的价值和意义时,另一方面,一位与房地产毫不相干的艺术家正在从另一个角度思索着同样的问题。刚刚凭借《三峡好人》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捧得金狮奖的贾樟柯导演,正在全国各地考察,选择新片的拍摄地。在这部影片中,贾樟柯希望通过讲述一家工厂变化的故事,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在先后去过山西、北京等地的很多工厂之后,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贾樟柯来到成都,一下被420厂的氛围所打动,在这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一起工作、生活了五十多年,在他们的生活中,处处流露出包容、开放、坚强的态度。“本来是为了拍摄手续的事,与华润置地进行的接触,没想到双方一拍即合。”当贾樟柯与华润置地沟通他的拍摄构思时,我们发现,原来双方的思考是如此接近,这样一部电影,正是对华润置地探索城市的变迁对人的影响和体验的一次艺术化表达。于是,华润置地决定与贾樟柯一起来投资拍摄这部《二十四城记》。一件展现城市变迁的艺术品城市的演变带来了离散,也带来了聚集。以420厂为代表的过去的社会结构、城市结构在这个过程中被逐步瓦解,过去的生活方式渐渐成为回忆。但是在离散的同时,新的聚集也在成型。随着政府、开发者、设计者的介入,区域的功能、面貌发生了转变,旧的人走了,新的人来了,新的生活方式也开始形成。这一过程,是伴随着复杂的情感体验的,有对过去的怀念,有转变带来的不适和迷惘,但更多的,是转变带来的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坚持艺术电影的路线6“我想我还是会沿着自己擅长的艺术性、实验性的道路走下去”——这是贾樟柯对自己今后创作方向的态度。而《二十四城记》对于贾樟柯来说,正是一次自由发挥才华、进行艺术探索的好机会。因为在影片的内容和形式上,华润置地没有对贾樟柯提出任何带有商业目的的要求。我们希望在这部影片里,导演有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且用客观的眼光去研究、去探索,真实地记录城市生活、反映城市发展与变迁。依然是普通人的故事电影《二十四城记》的中心人物就是三代420厂的厂花:第一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上海或者东北的内迁工人;第二代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第三代是他们完全本土化的子女。厂花在那个娱乐缺乏的时代备受人们关注,围绕她们可以展开丰富、有趣的故事。通过她们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我们可以从中透视出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向《史记》学习讲故事贾樟柯的电影一直都在追求一种“与众不同”,这次他更是有想法按照《史记》中的《七十列传》的手法,用几个人物小单元来串讲故事。“我们中国的电影在视觉上已经试验得够多了,现在缺乏的就是故事创作上的试验,我自己希望能够多在这方面下点功夫。”为了把这个创新的故事讲得最好,贾樟柯打算收集很多资料,并把这些资料都拍摄下来。“除了拆迁现场的资料外,我们也会走访很多老厂的老职工,他们是见证时代变迁的重要人证。”而这些资料,最后还将被整理成为一部长达200分钟的纪录长片,片名暂时定为《二十四城故事》,主要收录100个左右工人对于工厂的记忆。三、光荣与梦想来自420的光荣记忆的确,一个城市的工业发达程度,代言这个城市现代化的程度。对于中国城市而言,工业历史的开始,就是现代化进程的开始。750年前,成都这座西南城市仍然是偏安一方,维持着安逸稳定的民俗生活,但却属于一个基本没有工业的城市。随着国家“二五”计划与“三线建设”,将工业、国防等大企业布局在了西南、西北地区。成都也成为了这个大棋盘上的重要一子。国营第420厂作为国家重点项目企业,就在这个时候在成都东部的一片农田上兴建起来。在那个火红的年代,一大批从辽宁沈阳调来的建厂技术、管理骨干,带着青春、理想、信念,成为420厂第一批建设者和开拓者在此落定生根,随着1960年第一台海防导弹发动机的试成,420厂承载起了那个年代人们最朴素的强国梦想。在以后几十年里,420厂生产着全国,甚至巴基斯坦的飞机发动机的心脏、生产着在当时质量最好的家用电器,为国家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今天,随着区域功能的转变,420厂将在另一片土地上迎来自己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而它身后的这块记载了五十年厚重历史的土地,也成为了成都工业发展过程的代表,不断地提醒着人们一座城市的光荣记忆。激情燃烧的岁月50年的时间过去了,在50年后的今天,我们走访420厂大大小小的家属院,发现420厂人的时代激情还在、生活的热情还在、蓬勃的生机还在、洋溢的土地活力也在。在走访过程中,我们遇到到420厂这样两位已经是有50年交情的老工友。已过花甲之年的周正发和付庆龙老人曾同在一个车间工作,现年67岁的周正发老人是四川人,1959年从成都航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420厂工作。如今他被厂里返聘回去当设计顾问。用他老人家的话说,“一来是消磨时间,发挥余热,二来是在厂里干了一辈子,终归有些舍不得!”已69岁的付庆龙来自沈阳,是个地地道道的东北汉子,1958年就来到成都参与420建厂。面前的两位老人衣着朴实,岁月的痕迹已明显地刻在了他们的脸上,当初风华正茂的年轻小伙,如今已是满头白发。是他们
本文标题:二十四城专题07.1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491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