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人体工程学一、展示设计中的尺度要素展示空间的尺度、道具尺度、展品尺度均以尺寸为基点进行组织、设计与陈列。人的活动范围与行为方式所构成的特定尺度是界定其他设计尺度的标准。1、尺度的基点(1)引入某一单位尺寸标准任何物体本身没有尺度的概念,只有与其他因素进行比较时,才产生了尺度标准。把某一单位尺寸标准引入设计中,使之产生尺度的比较,是创造展示设计良好尺度的首要原则.(2)重视设计与人身自己的研究,它是卖场设计良好尺度的第二个标准.如商场货架的陈列尺度,若设计过搞,人就不易正常触及,拿取商品非常困难,2、人体的静态与动态尺寸计测人体尺度的测量,是提供对人生理、心理进行定量测试的方法和依据。(1)静态尺寸静态尺寸又称结构尺寸,是人体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下所测得的尺寸,如头、躯干及手足四肢的标准位置等。静态尺寸计测可在立姿、坐姿、跪姿和卧姿四种形态上进行,这些姿势均有人体结构上的基本尺度特征。(1)眼高是指人身体直立、眼睛向前平视时从地面到内眼角的垂直距离。这些数据可用于确定在剧院、礼堂、会议室等处人的视线,用于布置广告和其他展品。用于确定屏风和开敞式大办公室内隔断的高度。(2)肘部高度是指从地面到人的前臂与上臂接合处可弯曲部分的距离。对于确定柜台、梳妆台、厨房案台、工作台以及其他站着使用的工作表面的舒适高度,肘部高度数据是必不可少的。通常,这些表面的高度都是凭经验估计或是根据传统做法确定的。然而,通过科学研究发现最舒适的高度是低于人的肘部高度7.6cm。另外,休息平面的高度大约应该低于肘部高度2.5-3.8cm。(3)挺直坐高是指人挺直坐着时,座椅表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用于确定座椅土方障碍物的允许高度。在布置双层床时,搞创新的节约空间设计时,例如利用搁楼下面的空间吃饭或工作都要由这个关键的尺寸来确定其高度。确定办公室或其他场所的低隔断要用到这个尺寸,确定餐厅和酒吧里的火车座隔断也要用到这个尺寸。。(4)正常坐高正常坐高是指人放松坐着时,从座椅表面到头顶的垂直距离。可用于确定座椅上方障碍物的最小高度。(2)动态尺寸动态尺寸又称机能尺寸,是受测者处于执行各种动作或进行各种体能动作中各个部位的尺寸值,以及动作幅度所占空间的尺寸。在现实生活中,人体的运动往往通过水平或垂直的一二种以上的复合动作来达到目标,从而形成了动态的“立体作业范围”。在展示设计中,研究作业空间的目的,正是为了掌握好尺度标准,使人机系统能以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满足信息传达,人与人、人与物的交流与沟通等不同层面的需求,同时最大限度地减轻人的生理、视觉与心理的疲劳度必须指出,除通过人体计测所得的数据外,还有很多因素影响人体的尺度,如国度、地域、人种、职业、工种、性别、年龄等的各异,其所测数据也是各异的。3、展示设计中的基本尺度(1)平面尺度也就是陈列密度。陈列密度指展品及道具在其所处环境中多与少的程度。其具体表示值是由展品及道具所占地面面积与展位或展厅面积之间的百分比显示的。一般而言,大型展示活动的陈列密度以30%~50%为宜,小型的展示活动最多不宜超过60%。适当的陈列密度不仅可提高展示的效率,也能使观众在轻松的气氛中观赏展示。而陈列密度过大,容易形成参观人流的拥挤堵塞,造成心情烦躁、视觉疲劳;陈列密度过小,又会使展示空间显得空旷、乏味,空间利用率过低,影响展示组织者和参展者的经济效益。总体来说,展示空间宽敞时,陈列密度可大一些;展示空间低矮时,陈列密度应减小。当展示形式是实物模型时,陈列密度应减小;当展示形式是展板、图片时,陈列密度可增大。当客流量较大时,陈列密度应减小;客流量较少时,陈列密度可增大。(2)陈列高度展示的陈列高度,因受观众的视角限制,产生了不同功能的垂直面区域范围。地面以上80—250cm之间为最佳陈列视域范围。大幅照片可挂在距地220-320cm之间的高度上。展板下沿通常距地面80-110cm。112—172cm可视为黄金区域,可做重点陈列。比真人高大的大件雕刻品,工艺美术品、古玩,展台高度可以高一些。家电陈列的展台高度多为80-120cm,厅堂内的挂镜线高度通常为350-400cm,国际惯例为380cm,桌式展柜总高约为140cm,底座为100cm左右,内膛净高约为30cm,立式展柜总高约为180-220cm,矮展柜10cm、20cm、25cm等尺寸不一,要视展品大小而定。高展台通常在40-90cm之间。陈列小件展品的平桌柜的桌面离地约100cm左右,总高不超过150cm。高度相对较高的展品,展柜就相对低一些;高度相对较低的展品,展柜就相对高。这样的设置充分考虑到了观众的最佳视觉位置。展示道具的尺度由展品、环境、人、道具自身结构、材料和工艺等要素所限定,其尺度标准的制定应综合考虑决定。厅堂内的挂镜线高度通常为350cm-400cm,国际惯例为380cm,桌式展柜总高约为140cm,底座为l00m左右,内膛净高约为30cm,立式展柜总高约为180Cm一220cm,底抽屉板距地面约为80cm-180cm,矮展台高度约为10cm、20cm、25cm等尺寸不一,要视展品大小而定:高展台通常在40Cm一90cm之间。(2)展示设计中的视觉要素(1)视角视角是“由物体两端射出的光线在眼球内交叉而成的角。物体愈小或距离愈远,视角愈小。通常情况下,能使观众看清展品全貌的正常纵向视角不小于26°,横向视角不小于45°。因此,墙面和展板上的文字和图片和观众的视觉中心线垂直,便能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观众观看展品时若想观看得舒适、完整,就必须有一个适当的视角。一个人能够看到物体全貌的正常垂直视角在20~30°之间,标准为26°;能够看见物体全貌的正常水平视角约为45°。也就是说,观赏时头部转动的角度在左右两个方面均不宜超过45°,在上下两个方面也不宜超过30°。因为当头部转动时,视觉是不真实的,所以应避免在转移视线中进行观察。(2)视距视距是眼睛观察物体的距离。它由纵向和横向的视角决定,一般根据陈列品高度来确定。适当的视距是获得良好视觉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视距太小会引起目眩,视距太大也会导致看不清细节。因此,确定最佳视距通常是由距离、纵向和横向视角以及展品的陈列高度等因素决定的。展示中观众参观的视距是由垂直与水平的视角决定的。垂直与水平的视角恰当,视距也就合理,视角与视距之间存在着互为依存的因果关系。视距一般应该为展品高度的1.5~2倍,通常情况下不得小于1.5倍。视距的大小应和展品的大小成正比。(3)视野视野指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换句话说,人眼的最大视距就是视野。超出视野的物体显然非视力所及。但人眼的这一视觉极限又会随着光照和色彩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一般情况下,光越亮视距越大,视野也越开阔;白色视野最开阔,红色视野次之,绿色视野最小。总之,人的视觉范围是有限的,只有了解了视野、视角、视距三者关系,才能确定人的视觉范围。(4)视力又称视敏度,指眼睛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视力随视觉形象的照度值标准、被视物背景亮度与视觉形象之间对比度的增加而提高。(5)视距是指观者眼睛至被视物之间的距离。正常的视距标准由竖向与横向视角所决定,一般为展品高度的1.5-2倍为好。此外,距与厅堂内部的照度值成正比,若亮度较高,距可加大,反之应缩小。(6)明度适应人眼对光亮程度的适应性称为明度适应(或光适应)。眼睛受光从亮至暗的视物过程称为暗适应,反之为明适应。人眼的明度适应特征要求,在展示照明设计中,应布光均匀,切忌忽明忽暗,跳跃度过大会造成观者的视觉疲劳与判断失误。(7)眩光;被视物表面产生的反射光称为眩光。由外射光源引起的眩光称为直接眩光,由其他物品折射引起的眩光称为间接眩光。眩光可减弱视力,产生不舒适的视感。展示设计的采光与陈列应力避眩光的出现。(8)错视错视,是视觉形态受光、形、色等视知觉要素的干扰,在人的视觉中所产生的错误感觉,亦即主观判断的意象与客观实在的物象之间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错视,不仅在生理学与心理学领域,而且在展示设计领域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a.错视现象.(a)构形错视主要体现在造型要素的几何形方面:长度错视形状错视大小错视空间错视(b)色彩错视,对比错视当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并置时,由于色彩的对比因素,在人的视觉上会产生错视现象:同样大小的黑白色块并置,白色块显大;同样均匀的颜色并置,两色的边缘部分视感显重:同样的黑、白、灰色块,若放置于不同的颜色背景中间,其明度和色相会有明显的倾向变化等等。残象错视人眼连续看不同的色彩时,在视觉上会产生笼罩前色的补色,如红底的灰有绿色倾向;绿底的灰有红色倾向等。同化与简约亦即前色不脱离后色,而色彩倾向显得更为接近。前进与后退饱和度高的色彩有趋近感,暖色有趋近感,反之则产生后退感(c)运动错视自动效应人眼长期注视一点时,这一点的形态会产生自动错视。闪动现象诱动现象如人在行驶的火车上向窗外观看,会有近处物体朝反方向急速运动的感觉。后动现象如理发店圆形标志灯箱的旋纹,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色轮的视觉感扩大: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色轮的视觉感缩小。(d)视点位移错视俯视的物体显矮小、仰视的物体显高大的透视现象。b.错视的利用与矫正(a)调整形态比例(b)分割形态面积横向分割,可调整视觉高度垂直分割,可改变视觉深度环形分割,可改变视觉面积(c)装饰形态面层通过图形、色彩、肌理的装饰性处理,调整视觉感受。(d)利用错视造型可通过固定视点、镜面折射等技巧利用错视规律进行展示设计。2、人的视觉运动规律A.人眼视线习惯于由左至右,由上至下运动。因此,展示内容的次序排列亦应适应人的视觉运动特征。平面布局次序通常按顺时针方向组织。B.人眼的视线水平方向运动比垂直方向快。C.眼球上下运动比左右运动容易产生疲劳。D.两眼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是同步协调的。E.人眼对所视物的直线轮廓比曲线轮廓更易接受。3、视区分布A.水平方向视区,a.中心视角10。以内是最佳视区,人眼的识别力最强b.人眼在中心视角20。范围内是瞬息视区,可在极短的时间内识别物体形象:'c.人眼在中心视角30。范围内是有效视区,需集中精力才能识别物象:d.人眼在中心视角120。范围内为最大视区,对处于此视区边缘的物象,需要投入相当的注意力才能识别清晰。人若将其头部转动,最大视区范围可扩展到220。左右。B.垂直方向视区人眼的最佳噶区在视平线以下约10。左右,视平线以上10。一视平线以下30。范围为良好视区,视平线以上60。视平线以下70。为最大视区。最优视区与水平方向相似。展示活动是以招引、传达和沟通为主要机能的交流活动,其功效的生成与人的心理要素息息相关。从注意一知悉一联想一喜女F→言任一接受的展示生成原理次序中不难看出它关联着人的视觉心理感受与反映。人在认知客观物象|的过程中,总会伴随着满意、厌恶、喜爱、恐惧等不同的情感,产生意愿、欲望与认同等不同的心理定势特征。因此,认识和研究其规律,对提升展示的效用是十分必要的。1、感觉与知觉感觉是人的大脑对作用于不同感官的客观物象个别属性的反映。它是人脑了解自身状态与认知客观世界的开端,也是基本的心理过程。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物象和主观状态的整体反映。如果没有反映个别属性的知觉,也就不会有反映物象的感觉,因此,知觉产生于感觉的基础之上。人类感觉事物的个别属性越丰富准确,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准确。由于二者的关系密切,故在心理学上又被统称为感知觉。2、注意注意,是人的心理认知过程的基本特征,是人对所识别物象的集中表现,是提升展示效果的首要因素。注意现象是一种多向互动式的动理过程,正常人的知觉、记忆、思维均可表现出注意的特征。展示形象所引发的观者注意并由此而理解、领会、巩固形成的记忆,是由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与触觉的图文、物象、色彩、肌理和音响的吸引力决定的。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同一时间范围内人所注意、知悉事物的数量。制约注意广度的因素有二:其一,是被感知物象的特点。物象越集中,排列越有秩序,越能形成互为联系的整体,则注意范围愈大,反之则愈小:其二,注意的广度由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生活经验所决定。通常,其活动任务越复杂,注意的范
本文标题:24人体工程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533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