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社区残疾人康复知识讲座
残疾人康复知识讲座主讲人:张燕妮(社区康复医师)了解残疾人的生活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总结残疾人生活中有哪些不便1、视力残疾: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无法感受光明,无法看到这个美好的世界。2、听力残疾: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无法感受音乐声音等。3、发声残疾: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与人沟通能力下降。4、肢体残疾:无法正常行走或行走困难、无法做某些运动、做某些事情困难等。他们需要关爱张海迪(1955年9月16日-),生于济南,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哲学硕士。中央电视台2005年春节晚会最受观众欢迎的歌舞类节目,并获得一等奖及特别大奖的“千手观音”由21个聋哑演员表演,邰丽华领舞只要你心地善良,心中有爱,就会伸出一双手去帮助别人,只要你心地善良,心中有爱,就会有一千只手来帮助你。贝多芬二十六岁时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通过他的坚强努力成为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作品:《英雄》、《命运》、《第九交响曲》……美国著名的发明家,1974年2月11日,生于俄亥俄州米兰镇,只读过3个月的书,小时候在火车上被人打而失聪了。一生中发明2000多项,申请专利的有1328项。失聪,俗称耳聋。爱迪生霍金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21岁时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只有两根手指可以活动。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康复项目:对病、伤、残者及各类慢性病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咨询和治疗。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各种健康宣教活动及讲座,指导居民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干预慢病的高危因素。康复及康复工作的指导方针康复是指采用医学的、工程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教育的各种手段,使残疾人的功能恢复到尽可能好的水平,以便在身体、精神、社会活动、教育就业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回归社会。在工作实践中,康复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康复也就是“全面康复”包括“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狭义康复则指医学康复。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从实际出发,将现代康复技术与我国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以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并开展康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服务。什么是偏瘫?偏瘫是因脑血管意外、脑外伤、脑肿瘤等疾患所导致的以半侧肢体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最常见的残疾,同时可伴有失语、失认、情绪低落和视物不全等症状。偏瘫的危险因素有哪些?不可控制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家庭史、种族等。可干预的因素:如高血压、吸烟、高血脂、高盐饮食、肥胖、酗酒、心脏病、糖尿病、一过性脑供血不足、精神紧张等。偏瘫可以导致哪些功能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语言交流障碍情感方面的障碍:抑郁症----是偏瘫患者发生最多的情感障碍,在病后6个月内和24个月,有两个发病高峰;焦虑症----多见于偏瘫比较严重的患者。认知障碍怎样掌握康复的时机偏瘫的致残率相当高,如果早期正确实施康复干预,可以大大降低偏瘫的致残率。一般来讲,康复干预开始的时间应为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发展48小时后。缺血性偏瘫患者在发病1周后,出血性偏瘫患者在发病2~3周后,病情稳定即可进行康复。急性期只能在不影响抢救的情况下,进行被动康复,如保持正确体位、翻身、适宜的肢体被动活动等。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在近期再发的可能性很大,对未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观察1个月左右再谨慎地开始康复训练。偏瘫的康复目的是什么?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促进瘫痪肢体的恢复。促进失语、失认症的恢复。增强肌力和体力。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学习使用拐杖、矫形器、轮椅、自助器等辅助器具。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提高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使偏瘫患者能够重新回归社会。偏瘫的早期康复包括哪些内容?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变换体位关节的被动活动预防吸入性肺炎床上移动训练床上动作训练坐起训练坐位平衡训练对居住环境进行改造,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转移训练偏瘫的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保持良好体位,掌握正确的体位变换,预防压疮、关节变形和肩关节半脱位等。维持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翻身坐起训练坐起起立训练上肢功能训练转移训练步行及上下阶梯训练穿脱衣训练残疾人的心理康复在康复阶段,家属对患者在精神上、生活上多给予安慰、鼓励、支持和帮助,配合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对有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一定要有耐心并持之以恒,以鼓励和赞扬为主,不要对病人发脾气。如果出现严重的焦虑和抑郁,及时求助于心理医生,进行心理治疗,辅以适当的药物治疗。社区康复室器材介绍残疾人康复知识培训残疾人康复指导视力残疾指导视力残障者视功能训练和盲人行走训练听力语言残疾指导听语障碍者开展听力语言训练及时配戴助听器智力残疾1、儿童智力残疾主要有运动、感知、认知、语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六大领域的训练。2、成人智残为其提供生活自理、简单劳动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训练肢体残疾1、残存功能的训练指导。2、协助和指导生活自理的训练。3、辅助用具的使用训练及护理。4、假肢的使用训练和护理精神残疾对精神病患者进行1、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2、督促指导药物治疗,用药安全监测。3、开展生活技能、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服务偏瘫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心理疗法、文体疗法、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方面的训练截瘫开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工程、文体疗法等方面的训练脑瘫开展运动功能、姿势矫正、语言训练、日常活动四方面康复训练低视力康复低视力康复的主要方法是:配用适合的助视器同时进行相应的训练。常用的助视器有两大类:(1)光学助视器:如眼镜式助视器、望远镜、放大镜(手持式、立式)等。(2)非光学助视器:如照明灯、阅读裂口器、大字印刷品、太阳帽等。低视力康复训练:主要是针对低视力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助视器使用训练和配戴助视器后的功能性视力训练,后者的对象指学龄及学龄前的儿童。上述训练工作由验光配镜人员或特教老师承担。低视力者可以去当地医院眼科低视力门诊或定点眼镜店,进行助视器的验光、配镜和训练。盲人行走训练盲人行走训练是康复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工作的基本内容就是训练盲人依靠听力、借助辅助工具学会独立行走。盲人借助的辅助工具主要有盲杖和导盲犬,其中,使用盲杖最为普遍。(1)选择盲杖:盲人独立行走要依靠听力和盲杖,因此,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使用的盲杖至关重要。标准盲杖的颜色为白色,手柄下方10厘米处有红色标志;既盲又聋的人,应使用红白相间的盲杖。(2)正确握杖:根据自己的习惯,可选用右手或左手持杖,将拇指放在杖的里面,食指延伸贴在盲杖上,其他三个指头在杖的下面弯曲,轻松握住。(3)盲杖的位置:将盲杖放在身体的正前方距脚尖约1米的地面上。(4)手腕动作:持杖行走时,将肘部稍微弯曲靠近身体。握杖的手最好保持在身体前方的正中央,这样可以使走的方向正直。要用手腕控制盲杖左右摆动,使盲杖的下端在身体前方左右均匀移动,不要移动整个手臂。盲人行走训练(5)摆动幅度行走时,盲杖在地面上左右轻轻摆动,摆动的幅度,要比身体略宽些,以确保前方路面没有障碍物。盲杖的下端不可从一面跳向另一面,而应在地面上划动,否则容易漏掉地面上的障碍物。(6)协调步伐盲杖向左摆动时,要迈出右脚,反之,盲杖向右摆动时,要迈出左脚。(7)如何识别和绕开障碍物识别盲杖碰到的障碍物,应用另一只手顺着盲杖轻轻滑下,直到触摸到物体;如要绕过障碍物,应先用盲杖探出一条可以行走的路。上下楼梯时,可先用盲杖下端敲击台阶边缘和探察台阶的高度、宽度,然后再行走。沿草地、篱笆、墙壁边缘行走时,要先用盲杖触其边沿或壁,然后反复摆动,探出道路,便可行走。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三早在聋儿康复中的作用三早是指早发现、早配助听器、早训练。在人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3岁以前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学习语言最关键时期;7岁以前是最佳期;7岁-12岁是可塑期。如在上述时期发生耳聋则严重影响儿童的听觉、言语发育,同时也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如能及时地发现耳聋,明确诊断,尽早地配戴合适的助听器,使聋儿在父母的怀抱中就接受各种声音、语言刺激,得到科学的康复训练,聋儿的各方面发展就会接近正常儿童,康复的质量会显著提高。因此,尽早发现耳聋,尽快配戴合适的助听器,尽早开展康复训练,成为聋儿康复中提高康复效果的一条重要原则,即早期干预原则。聋儿听力语言康复聋儿听力语言训练应遵循的原则(1)先理解后表达的原则;(2)在活动中学习的原则;(3)表达要从简到繁的原则;(4)要充分利用和创设语言环境的原则;(5)注意发展聋儿思维能力的原则。肢体残疾康复小儿脑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首先是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为了加强小儿头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肢体残疾康复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对于四肢肌肉张力明显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运动妨碍了患儿的活动时,可考虑使用解痉或控制徐动的药物,如:安定、力奥来素、安坦、美多巴等。中医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的总称。主要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脑血管病患者约有80%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主要是偏瘫痉挛模式,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模式。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挛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等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进行的运动训练,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方法及运动再学习疗法,以达到恢复肢体运动的目的。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作业疗法:是运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为治疗手段来改善和补助患者功能的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理想方法。它主要包括机能障碍的评价与训练、认知和知觉训练、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价训练、自助具的选择制作、环境改造的设计和指导、开具轮椅处方等等。它和运动疗法的理论原则是相同的,所不同之处在于它将肢体需要的运动设计成一项作业活动,比如说利用陶艺制作来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兴趣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语言治疗:约有22%-32%偏瘫者伴有语言-言语障碍,因此,语言训练必不可少。语言训练人员应先根据
本文标题:社区残疾人康复知识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534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