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551-中西方哲学思想比较b
中西方哲学思想比较何跃(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2008-03►“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自那以后,情况就是这样。轴心期潜力的苏醒和轴心期潜力的回忆,或曰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动力。对这一开端的复归是中国、印度和西方不断发生的事情。”(雅斯贝尔斯)►“一个没有能力坚持自身文化的自主性,也就没有能力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以丰富和发展自身的文化,它将或被消灭,或全盘同化。”(汤一介)►“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罗素)1、三个世界与三种基本思维模式2、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举要3、西方哲学思想举要4、中西方哲学思想比较5、“实践转向”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6、学位课程论文写作要求致谢1、三个世界与三种思维模式(1)三个世界1)形下学世界又名现象世界,指可以或可能被感知、被指称和形下学描述言说的对象性世界。——自在的形下学世界未知自在自然界;潜意识世界——人化的形下学世界世界1—客观物质世界(自然物与人工物)世界2—主观世界(意识和下意识世界)世界3—客观知识世界(以物为载体的人类精神)2)形上学世界即本体世界,指不可能被感知,但可以被直觉或证悟、被指称和形上学描述言说的对象性世界——客观的形上学世界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形上学世界(物质)客观唯心主义意义上的形上学世界(上帝或绝对精神等)——主观的形上学世界主观唯心主义意义上形上学世界(大我、本我、先验自我等)3)超形上学世界又名空、“无”,指不可能被感知、被直觉或证悟、被指称和正面描述言说的非对象性世界。空宗和禅宗意义上的“空”:“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非非有非无”;庄子言下的“言默不足以载”的“‘泰初有无无’的”“无无”;马克思所说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的“无”;海德格尔意下的“非对象性存在”的“无”。(2)三种基本思维模式1)西方的二元论思维模式[二元辩证法]本质:“虽有合,而实为二”(“心是什么?非物。物是什么?决非心!”)程序:分—合—分(“始于分,中于合,终于分。”)实例:经典科学中的波动与粒子、有序与无序、确定论过程与随机过程;经典系统科学中的部分与整体;日常生活中的你、我、他。2)东方的单元论思维模式[单元辩证法]本质:“虽有分,而实不二”(“天与人本无二,不必言合”;“体与用,本不二,而究有分,虽分,而仍不二。”)程序:合——分——合(王夫之:“始于合,中于分,终于合。”)实例:量子论中的波粒二象性;混沌现象包含的有序与无序;克隆技术所揭示出来的部分与整体关系;《心经》言及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3)超元论思维模式——狭义超元论思维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大乘佛教的“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禅宗的“山水”之喻以及“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缘起性空”,“缘起即空”。——广义超元论思维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应有所住而生其心”。量子物理学家的“盲人摸雪”比喻;萨特《存在与虚无》:“我使意义来到了事物中。”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如果没有‘此在’生存,也就没有世界在‘此’”,“动物没有世界。”马克思坚持的“人化自然界”思想以及“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说来,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而存在的。”2、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举要(1)阴阳五行智慧(2)中和中庸智慧(3)老子的智慧(4)天人不二智慧(5)空宗、禅宗的智慧(6)现代中国哲人的智慧(7)中国传统智慧的核心(1)阴阳五行智慧形下学涵义变化发展,生生不息;阴阳变化形上学涵义通过阴阳变化看到其背后的东西——本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超形上学涵义“无极(不能够说的东西)而太极”如何解读《周易》怎样解析五行关系►《太极图》中有一条S形曲线,把一个圆形分为两条鱼形,非常生动地表现了两种因素的运动变化。而且,正是在“阳”的一方发展到最为壮大之际,开始了“阴”的生成;又正是在“阴”的一方发展到最为壮大之际,开始了“阳”的复生。►以《太极图》为标志的阴阳思想告诉人们:强弱盛衰都是会发生变化的;所以人类居安应该思危,绝处可以逢生。强者要谦虚谨慎,韬光养晦;弱者要奋发进取,自强不息。尤其是安富尊荣、处于强势的人更应有忧患意识,严于律己;切不可骄奢淫逸,任性妄为。坤艮坎巽震离兑乾老阴少阳少阴老阳阴阳太极0000000101001110010111011101101101(卦象)(二进制)(十进制)(卦象名)(二进制)(二进制)01423567(四象)(两仪)“易者易也”——单元不二智慧“易有三义,一变易,二不易,三简易”变易(气)——形下学:功用、现象不易(理)——形上学,道、理、本体简易(即气即理)——体用不二:从体起用,摄用归体“善易者不卜”——《周易》的智慧“惧以始终,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天下何思何虑?天下殊涂(途)而同归,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天行健,君子以自疆(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乾卦——“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五行思想指世界统一于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这显然是朴素的唯物思想。►同时,五行思想强调五种物质运动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之间有生与克的作用。►生是指生成、促进、助长、发扬等作用。克是指克制、束缚、挫折、摧毁等作用。►生的模式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画出来就是一个圆圈。►克的模式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画出来成为一个星形。►五行思想——处理事物之间关系的智慧►五行思想不仅指明宇宙统一于以“金木水火土”为代表的物质运动,而且通过五行之间的生克作用表明世上任何事物都是被其他事物所生,也被其他事物所克;同时,任何事物本身也都生着或克着另外一种事物。►所以,世界上决没有任何事物或力量能够凌驾于其他一切事物与力量之上而独霸天下;谁想独霸天下,必然狼狈不堪,自取其辱。►而且,一种事物对另一种事物的生或者克,做过了头又都会引发反生或反克。►直接的反生:如水生木,但如果灌水太多,也能把植物(木)淹死。又如父母爱子女是生,但如果是溺爱,反而不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直接的反克:用斧劈柴,劈多了,斧也受磨损;一味恃强凌弱,仗势欺人,必然为群众所不容。►间接的生克后果更加复杂多变:例如水克火,火却可以生土,而土却可以克水。又如木生火,火太旺了又生土,而土却是木的克制对象。►在各种生克关系中,克之反以生之的现象更发人深思:如金克木,木因而成器。火克金,金因而成为纯金、精钢。“修身克己”可以提高自身的素养与价值。这都说明克可能导致更高境界的生。(2)中和中庸智慧——中和智慧《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是中华传统文化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即世界上的事物尽管千差万别,矛盾交织,却能实现多样的统一,复杂的平衡;种种不同的事物聚在一起却能协调和谐、共生并存,互相促进。“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所以现在常有人提到“中华‘和’文化”。大家都认为中和、和谐最好:►一个家庭要做到“家和万事兴”;►做生意讲“和气生财”;►搞政治要求“政通人和”;►做事业要“和衷共济”、“内和外顺”;►与人相处要“和以处众”;►对外关系要“协和万邦”;►概言之,方方面面都要追求中和、和谐。中和、和谐是中国人的普遍要求,早已深入人心。——中庸智慧中庸是要求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也就是把握准确的度,既不要不到位,也不要太过份,“过犹不及”。中庸之“中”,的确要求事物出现平衡状态,但它乃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点。犹如一杆秤,秤锤必依所秤之物的轻重而在秤杆上移动,才能找准平衡点,从而把秤杆摆平,把重量搞定。当然,处理矛盾交错,情况复杂的社会问题,要做到准确把握一个度,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孔子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实行中庸之道、把握准确的度很不容易,因为这必须具有三个前提:►一是承认各种事物互不相同,各有特色,这是客观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这个世界只能“和而不同”。►二是要有忍让意识。无论“双赢”或单方面让步都需要一定的忍让。忍让的精神在东方文化中往往受到赞扬。“六尺巷的故事”;“日本白隐禅师的故事”。►三是要有修养与品格。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可见要做到适度与和谐不仅仅是个认识问题,还与人的品格、修养有关系。(3)老子的智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4)天人合一智慧——“学不及天人,不足以为学”(邵雍)►“天”有五义:物质—自然—主宰—运命—义理►“人”有两义:现实中的认知主体或实践主体—价值意义上的理想人格►“天人合一”有九义:►—老子的“天人玄同”。►—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周易》的“天人相通”(“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荀子的“天人相交”(“明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但他出来没有否认天与人相合的一面。)►—董仲舒的“天人相与”。►—程颢的“天人同体”或“天人一本”。►—王夫之的“天人一气”。►—朱熹的“天人一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陆九渊的“天人一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王阳明认为,“盖天地万物与人原为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的一点灵明。”►天人合一的本质含义是天人不二——“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程颢)(5)空宗、禅宗的智慧——“在中国的佛学”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发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东汉,持续至六、七世纪以后。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金刚经》:“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龙树:“最高实在”是“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非非有非无”——“中国的佛学:禅学”北渐(神秀):“即心即佛”-“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南顿(惠能):“非心非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第一义不可说:“问:‘如何是第一义?’师云:‘我向尔道,是第二义。’”;“向里向外,
本文标题:551-中西方哲学思想比较b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540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