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对话教学”的课堂实践讲解
1老师们,辛苦的学习又要开始了,做好准备了吗?8月21日讲座前言1.推出我的一位偶像2.谈谈昨晚的备课感受3.交流最近的学习心得2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洋泾中学校长李海林345《李海林讲语文》文章节选我的语文人生人的一生总是难免有许多遗憾的。当然,如果你奋斗过,也会有一些成功。大多数人,就是由这些失败与成功、奋斗与遗憾、经验与教训组成自己的人生画卷。回首自己的前半生,我曾奋斗过,现在也没有停止,但为什么这么叫人不如意;我有些许的成功,但其中夹杂着诸多的自以为是,夹杂着诸多的浅尝辄止。人生就是在一个个岔路口上的选择;我的这些选择是正确的吗?我不知道。但可以写在这里,以此为鉴,导引着自己走好后半生的路。实际上,我是不太想写纯自述性的文字的。捡拾自己这半生写就的文字里,极少自己来说自己如何如何的。也许是性格使然,也许是自知绝没有“立传”的资格。总之,即使到了此时此刻,我已经在往电脑里输入这些文字,可心里还是完全没底。实话实说,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写什么、怎么写。细想起来,我也并不反感沉静下来回首往事。事实上,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蓦然回首的时候越来越多,而且我一直坚定地相信,人最可宝贵的是有自知之明,而这种自知之明几乎全部来自于“自省”。但我更愿意让这一切都沉淀在我自己的内心,我不想、不愿,也不敢示之于人,更不愿意把这些完全私人性的东西写成文字,传之于市。但在这本书里,我不得不写了。因为这是出版社编辑的明确要求。这套丛书就是这个体例,概莫能外。好在这套丛书是讲“语文”的,只需要讲自己的“语文人生”。我可以借“语文”二字遮避掉一些我不愿意说、不好说的话和事,总算可以保存一些“隐私”。67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王冶秋说他读《阿Q正传》,“第一遍:我会笑得肚子痛;第二遍:才咂出一点不笑的成分;第三遍:鄙弃阿Q的为人;第四遍:鄙弃化为同情;第五遍:同情化为深思的眼泪;第六遍:阿Q还是阿Q;第七遍:阿Q向自己身上扑来,要和自己‘困觉’;第八遍:合而为一;第九遍:化为你的亲戚故旧;第十遍:扩大到你的左邻右舍;第十一遍:扩大到全国;第十二遍:甚至扩大到洋人的领土;第十三遍:你觉得他是一面镜子;第十四遍:也许是报警器……”8最近的学习的体会1.不要害怕理论学习(1)好的“理论”一定是朴实的(2)好的“理论”一定会在的某个瞬间验证你的生活2.我可以不主动成长,但我不能拒绝成长9对话教学的课堂实践10“对话教学”定义不是教学方式、策略、途径,不是行为方式;而是个哲学概念。产生在读者理论、现象学中。11文学作品的四个要素世界:文学作品所描写到的客观世界和人物。作者:创作文本的人。文本:语言线性呈现结构。读者:阅读文本的人。所谓语文教学中的对话:就是“读者”对前面三个要素的介入和转换。(是一种“阅读观”)12文学四要素的关系:文学是要描写和反映世界的。世界向作者的转换:作者对世界的加工是文学创作的真谛作者向文本的转换:形象大于思想文本向读者的转换: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13如果说“对话”:就是“读者”对前面三个要素的介入和转换(是一种“阅读观”);那么什么是“对话教学”呢?所谓语文教学中的对话教学:就是把“读者”对前面三个要素的介入和转换的“阅读观”教给学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介入”和“转换”能力的教学。是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整体改革。而不是“对话法”“讨论法”14《愚公移山》课案一(杭州外国语附中郭初阳)第一步:教师提出四个问题:山是怎样的?愚公是怎样的?移山的过程是怎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又是怎么的?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山很大,愚公老且弱,移山的过程十分艰巨,结局不错,成功移山。这一步其实是上课的引子,导入新课。第二步:引导学生从“人数”“外援”和“结局”三个方面将“愚公移山”与“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都只有一个人,愚公移山却是有外援的,最后夸父和精卫都失败了,但愚公却成功了。第三步:老师启发学生:在《愚公移山》中,最精彩的是愚公和智叟之间的对话,最后一个发言的是愚公,如果再给智叟一个发言的机会,智叟会说些什么呢?这一步是这堂课的主体部分,是最重要的部分,花的时间也最长。内容涉及到子孙的性别,子孙的抱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地球的变迁,搬走山实际上不是愚公而是别人,是移山好还是守山好等等。15课案一第四步:提出两个假如:假如愚公与天帝商量好了,如何评价愚公?假如没有天帝的帮助,愚公到现在还在挖山,如何评价愚公?第五步:老师提供两个外国人对愚公的看法和评价。第六步: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中国人为什么对愚公千年传颂?这里面有什么文化的东西在起作用?这一步也很关键,内容涉及到愚公的勇气和坚韧,中国的孝文化,中国的尊老文化,愚公的精神追求等等。16《愚公移山》课案二(钱梦龙)第一步:问同学们《愚公移山》一共写了多少人。第二步:问同学们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第三步:比较愚公妻子和子孙与智叟对愚公移山的不同态度。第四步:讨论愚公到底愚不愚。结论是有大智慧。第五步:讨论智叟到底智不智。结论是有小聪明却没有大智慧。17两个课案的比较课案一(郭)课案二(钱)解读结论没有统一的解读结论有统一的解读结论教学内容超文本以文本为中心学生与文本的关系启发学生超越文本(批判性阅读)带领学生走向文本(接受性阅读)教材的作用用教材教教师想教的东西教学生读懂课文那么亲爱的各位老师“教学目标”又各是什么呢?18结论案例一(郭)——对话教学案例二(钱)——非对话教学19对话教学的五个渠道:与自我对话: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经验和阅读经验。与他人对话:现场人际交往场景与活动的设计。与文本对话:对文本进行分解与重构。与作者对话:探寻言外之义。与世界对话:还原性阅读。《胡同文化》《智取生辰纲》《孔雀东南飞》凡高《向日葵》20与自我对话所谓与自我对话,就是将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和认知经验调动起来,把这些内部的经验与课文结合起来,沟通起来,用这些经验帮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调动学生自我的经验——参与对文本的解读——构建一个既不同于原文本,又不同于原经验的新文本和新经验。(李:可以用动作表现)21阅读教学中“与自己对话”的操作要领回忆:让学生通过回忆让经验重返现场想象:假设某种场景的出现想象某经验现场生成:通过现场的活动生成经验借用:述说或复现他人的经验22《双桅船》:回忆——自述性教学(我创设一个情景,使动式)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停留岸啊心爱的岸昨天刚刚和你分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度相遇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23回忆——打开心扉1、你坐过船吗?坐在船上,看着渐渐远去的岸,你会有什么感觉?2、在岸边,有人送你。当船渐渐离开岸以后,你想跟他(或她)说些什么?3、在岸上的人与在船上的人,他们在这一刻的心情有什么不同吗?24假设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25《包身工》:现场生成旧历四月中旬,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亮,睡在拥挤的工房里的人们已经被人吆喝着起身了。一个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大声地呼喊:“拆铺啦!起来!”接着,又下命令似地高叫:“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被骂做“猪猡”的人。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叫喊,找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26与他人对话你也读这篇文章,我也读这篇文章,我“用这篇文章与你交流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是所谓阅读教学中的“与他人对话”。阅读以做某件事——澳大利亚的课标27操作要领“与他人对话”的操作要领是创设一个相互对话的情境。包括:1.激发对话的需要2.提供对话的背景材料3.设计好对话的方式等28《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了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29课案分析:请同学谈“算得上生活欺骗你的事”:激发对话的需要同学之间需要互相关心:提供对话的背景材料请同学们都站起来,看着这位同学:设计好对话的方式30与文本对话文本的意义可分为表层即语表意义和里层即隐含意义。所谓与文本对话,就是透过文本的表层意义看到文本的隐含意义31操作要领:分解与重构要领一:将文本重要的东西提取出来(准确、充分)。要领二:将从文本提取出来的这一部分,按照我们的理解组织成一个新的文本。(几乎没有)32《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那是十多年前,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后来,我的钥匙丢了。心灵,苦难的心灵不愿再流浪了,我想回家打开抽屉、翻一翻我儿童时代的画片,还看一看那夹在书页里的翠绿的三叶草。而且,我还想打开书橱,取出一本《海涅歌谣》,我要去约会,我要向她举起这本书,作为我向蓝天发出的爱情的信号。这一切,这美好的一切都无法办到,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天,又开始下雨,我的钥匙啊,你躺在哪里?我想风雨腐蚀了你,你已经锈迹斑斑了;不,我不那样认为,我要顽强地寻找,希望能把你重新找到。太阳啊,你看见了我的钥匙了吗?愿你的光芒为它热烈地照耀。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我沿着心灵的足迹寻找,那一切丢失了的,我都在认真思考。33《中国,我的钥匙丢了》1“红色大街”-“家”-“田野”的意象组合。(1)听老师讲“文革”场景,理解“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的含义。(2)在“我想回家”一句中,“家”有两层含义,分别说说它们与“钥匙”的关系。(3)诗歌中所写到的“田野”与“红色大街”和“家”有什么不同?(4)“我在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我想回家”和“我在这广大的田野上行走”隐含着一个人的三种人生阶段,说说这是哪三个阶段。34与作者对话我们在阅读文本的时候,能领悟到作者的想法,并且由此生发出自己的一些想法,达到对文本更丰富的认识,就是阅读的对话教学,或者叫做对话性的阅读教学。35操作要领分辨作者的存在对作者的观察和理解对作者的评论36课案:《胡同文化》――导入。提出“胡同文化是怎么样的一种文化?”――通过细读文本,归纳出胡同文化的几个特征――由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作者对这种胡同文化是怎么看的?或者说持什么态?有什么看法?――带领学生细读文本,归纳出作者对这种胡同文化的态度和情感。――由教师提出第三个问题:你们怎么来看胡同文化?--由学生谈了自己的想法。37课案:《胡同文化》重点不是,“胡同文化”是怎样的而是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态度是怎样的?你对“胡同文化”的态度是怎样的?你对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态度是怎样的态度?38课案:《老王》重点不是:老王,也不杨绛与老王的关系而是,作者的内心上作者对老王有怎样一种看法你对作者对老王的看法有什么看法你对作者对自己的看法有什么看法39散文教学应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1、作品写到了什么?所写到的东西有什么特点?2、作品是怎么样叙写这个东西的?3、你(读者,即学生)对作品所写到的东西持什么样的认识?是什么态度?4、作者对所写到的东西持什么样的认识?是什么态度?5、你对作者的认识和态度又是什么样的认识,持什么样的态度?40操作要领从文本中分辨出作者的存在。读者要首先与文本对话,从文本中发现作者隐藏在其中的思想感情和态度。读者对作者的这种认识和情感态度,生发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读者对作者的这种认识和情感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41与世界对话(特殊
本文标题:“对话教学”的课堂实践讲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560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