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学习“四德”教育心得体会
1学习“四德”教育心得体会在我区开展的“四德”教育主题活动中,我认真领会“四德”教育的主旨,即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加强个人品德,深深的感受到做一名人员教师的责任和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下面,我想就教师职业道德这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1.认识师德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思想道德,献身教育事业正是体现了教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能否自觉把党和国家的利益、社会主义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准。人们常用照亮别人,牺牲自己的红蜡烛来比喻教师的工作,借以赞颂教师乐于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不为名、不为利,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价值,把培养好下一代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2.师徳的实质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社会对师徳的根本要求,也是师徳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它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传,也重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教育史上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言行一致,处处事事努力做学生的表率。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生在校学习,往往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化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2板样。教师不仅处处事事都应严于做到身正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来教育和感化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诚实谦虚的品质、勤奋好学的作风和礼貌待人的素养。3.师徳的核心就是爱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就是通过倾注在对学生的热爱上,教师对民族、对人民的感情融汇于对学生的培养上,教师对社会的责任与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关注是息息相关的,教师把自己的才智、精力、热情献给社会是从献给学生开始的,又落实在桃李满天下的伟业中。教师对学生感情的加深,一方面不仅会激励自己更加精益求精,而且会为了学生而更加注意锤炼自己的品德素养。师徳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谦虚和无私奉献,教师对学生的感情会促使教师把各种美好的道德在教学过程中以隐性的或显性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是促使教师教书育人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感情也会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缩短教师与学生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教师更准确地认识学生、把握学生、亲近学生,从而沟通知识传播的渠道,使之更加通畅。师生心理相通、感情相融,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遵循規律、教书育人,是师德修养的最基本要求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各个年龄阶段教育对象的复杂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教3育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科学精神与道德精神的统一。教师的教育条件不可能一成不变地重复出现,更沒有一套可供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使用的现成教育模式。教师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也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年复一年地重复使用。因此,教师必须以对国家人民、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勇于探索,具有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拓宽思路,想出新办法,提出新见解,解決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这样,教师的教学生命力才会更加旺盛。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刻理解师德的內涵,充分认识提高师德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日期: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八日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四德教育”工作的意见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四德教育”,为“四德教育”在更大范围的推广和普及奠定坚实基础,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能够全面健康成长,根据《陕西省教育厅2008年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点的通知》、《咸阳市教育局关于推行泾阳县“四德教育”和“家长开放日”制度的意见》以及《泾阳县教育局2008年工作要点》、《泾阳县教育系统“管理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精神,现就进一步深化“四德教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深化“四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七大将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列为重要战略任务,对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十七大答中外4记者问时讲到:“中国下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就是要使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整个教育的最重要工作。德育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现在的青少年,思想开放,意识超前,思维活跃,但缺乏良好的道德品质、个人修养和行为习惯,缺乏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大力实施“四德教育”,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全面铸造新一代的精神家园。“四德教育”紧扣素质教育要求,遵循新课程理念,以传统美德教育为核心,以诚信教育为基点,以《守则》教育为依托,以培养学生的“三种精神”和“四种能力”为目标,突出了传统美德中最核心、最根本的内容。注重实践,强调创新,其“日记、周阅、月评、季度汇总、学期小结、年终总结”的操作模式,符合养成教育的规范性、具体性、指导性和实践性特点,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四德教育”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平,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了良好校风、班风的形成,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能够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对素质教育和升学教育模式的有机整合。2007年,全省德育工作现场会圆满召开以来,我县“四德教育”的典型经验在全省中小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得到了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省厅专门下发文件将“四德教育”作为典型经验,向全省全面推广,并向教育部推荐。市教育局08年春季开始,在5全市中小学推行“四德教育”。汉中、商洛、铜川、杨陵等地、市、县教育局,先后专程莅临我县考察学习。“四德教育”已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被县局确定为“管理质量年”活动“五大工程”之一。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仍需继续强势推进“四德教育”工作。二、当前“四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进一步突出“四德教育”实效,提升“四德教育”品牌,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层次发挥育人功效。客观地讲,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由来已久的,有的是逐渐暴露出来的。(一)校内实施仍不均衡部分学校“四德教育”实施仍不均衡。一些年级轰轰烈烈“搞”四德教育,一些年级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没有做到校内全面履盖,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特别是毕业班,班级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学习园地更换迟缓,后黑板用于抄写复习题。“四德教育”这种一抓就“热”,不抓就“冷”的现象,归根结底是部分学校不能正确处理“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的关系,没有将“四德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对“四德教育”认识不深不透不清造成的,片面重成绩,抓分数的绩效观念根深蒂固。(二)辅导教师对“四德教育”认知水平仍然不高我县中小学教师经过长期的实践,虽然对“四德教育”已具有一定认识,但仍存在认识不到位,指导不够细,缺乏创新的问题。一些学校在“四德教育”管理中,常常以要求代指导,以奖评代管理,学习培训活动开展的少。一些教师认识肤浅,概念不清,思考不深,思路不活,6对“四德教育”深远意义、教育功效、社会作用,说不出,谈不清,讲不透,一味强调工作负担重,把育人工作简单化,没有认识到“四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反复的教育过程。究其原因:一是学校专题培训次数较少,学习形式单一,培训学习没有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和系列化,教师认识水平没有较大提高。二是校本培训资料匮乏。一些学校根本没有“四德教育”校本培训资料,仅限于县局配发的《四德教育指南》和《沃土》、《向标》等教材。三是教师自觉学习动力不足,终身学习意识淡漠,新课程理念缺乏,没有自主探索的热情、激情和动力,苦于繁忙,困于低效,失于不学,败于不思,长期处于教学理念和方法传统,形式缺乏灵活性的被动工作状态。(三)学生“虚填”现象依然存在经调研,目前学生“虚填”现象占到8%左右,依然是实践环节的突出问题。主要现象是学生没有真正去做,不能天天去记,有的记录单一,有的不会选材,有的没有反思,有的提前填写,有的胡乱捏造。“四德教育”本身是一种诚信教育,没有真正去“做”,就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虚填”,记录的是谎言,如果不加引导和纠正,实质上是纵容学生撒谎,是教师的失职。长此以往,会使说谎成为习惯,必然助长不良风气,对学生成长产生危害。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教师对“四德教育”认识狭隘,片面认为“四德教育”就是“做好事”,将“四德教育”“一德化”,造成学生实践单一。实质上,“四德教育”规范要求中,每条都包含了多项实践内容,集中起来就有百余项,囊括了学习、生活、交往、学校、家庭、社会、衣食、住行、起居等各方面,按一天实践一项,一学期才能实现一个轮回,何况学生不可能每天都过得完全相同,学生实7践范围应该很广泛,记录内容应该很丰富。二是对学生缺乏及时指导。学生进行道德实践,往往都是从做好事开始,无论是在家中、学校,还是社会,做了好事,就记录下来。于是,教师和家长普遍形成了不做好事,就没什么可记的错误认识。随着学生当初做好事新鲜感的淡化,兴趣有所消退,出现了敷衍了事。如果教师能够对照《四德教育指南》,结合“四德教育规要求”,从积极的角度及时加以引导,就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和实践领域。因此,需要广大教师加强“四德教育”内涵的研究与学习,深化认识,开阔思路,加强指导,引导学生广泛实践,激励学生真做实记。(四)“家长开放日”制度落的不实。个别学校“家长开放日”制度落的不实,对家长的宣传、培训和教育不够得力。一些家长对孩子的道德实践记录本不检查,有的检查了不写评语,有的所写评语太简单,有模式化倾向,没有起到监督、教育和引导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学校实施计划不够具体,组织工作缺乏新意,主动性工作较少,尽管频度很大,但效果不佳。个别学校把“教学开放周”与“家长开放日”制度概念上混为一谈。有的学校“教学开放周”活动安排过于集中,不便于管理,难以保证效果。有的教师“一味”强调家长不配合,不重视。实质上,一些家长是“配合不了”,属于留守儿童家庭,是隔代抚养,“家长”本身不识字,或识字少,说出来没问题,写评语就有困难,但仍可监督,完全可以指派包抓教师代写评语;一些家长是“不知情”,学生由于“虚填”,怕被家长指责,故意不让家长填寄语,或偶然忘记让家长填,只要班主任定期家访或及时电话反馈就能纠正。教育好学生,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愿望,家长不配合,绝不是出8于真心,只是认识还不到位。因此,我们不能认为工作难作,而放弃努力。对于“无力型”监护人,要从包抓的角度上去“帮”,对于“不知情”家长,要从反馈与指导上去“纠”,对于“不参与”家长,要从宣传和教育上去“引”,通过学生真实变化,让家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正得到家长的支持、理解和配合。(五)“四德教育”未做到全员参与班主任是“四德教育”的主责人,其他任课教师仍然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而不是“四德教育”的旁观者。每个学科都有着丰富的“四德教育”素材,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教师的适时表扬,教学中的疑难点拔,教材中的德育实例,随时都能成为学生感悟体验的记录内容。全员育人、全程育人需要每位教师都参与。一些教师对“四德教育”缺乏深层次认识,认为“四德教育”是班主任的事,而不主动进行学科渗透,不承担学生记录批阅任务,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品德状况不能全面掌握,缺失了教书育人责任,影响了“四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深化。三、深化“四德教育”,要全面实现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从点的结合到面的重合课堂教
本文标题:学习“四德”教育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653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