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指导
糖尿病的运动指导内分泌科:2013-05-11糖尿病相关知识•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糖类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心脏、肾、眼、神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缺陷及衰竭。糖尿病的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运动的好处•适当的体育锻炼,使人心情舒畅,有益于身心健康。•运动可使肥胖病人体重减轻。•运动可促进葡萄糖透入肌肉细胞,促使肌肉和组织对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减少尿糖,并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运动的好处•有利于预防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高血压,运动可增加血管的弹性。•使心肺功能得到锻炼。•防止骨质疏松。运动的好处•陶冶情操,培养生活情趣,放松紧张情绪,提高生活质量。运动的项目•病情•年龄•爱好蹬楼梯慢跑广播操中速步行太极拳爬坡散步运动的度•运动时间:以每周3-4次为宜,每次20-40分钟•心率=170-年龄•学会自己测脉搏。如果脉率超过指标,说明运动强度太大,心脏负荷过重,对身体有害;如果脉率达不到指标,说明运动强度过小,达不到预期效果。•快步走最为简便、安全,可作为首选的运动方式。•运动后有微汗、发热感,肌肉微酸,稍有乏力,轻松愉快,休息后即恢复,血糖下降,是最适宜的状态。•病情控制不佳,血糖很高的病人(血糖16.7mmol/L),或血糖波动明显的病人。有糖尿病肾病或眼底出血病变者不宜大量运动;收缩压大于180mmHg•有急性并发症的病人,如急性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有慢性并发症的病人•轻度活动即发生心绞痛,新发生的心肌梗死(4周内)病人•肺心病引起的严重换气障碍者不宜运动治疗的情况注意事项1.尽可能在饭后1-2小时参加运动,这时血糖较高,不会发生低血糖。2.避免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进度运动,并注意降糖药放在餐前30分钟左右服用,这样病人在饭后1-2小时参加运动是比较安全的。注意事项3.不宜在空腹情况下运动,有晨练习惯的病人运动前要进点食,如喝一杯牛奶加几块饼干,并随身带几块糖果。4.尽量避免恶劣天气,不要在酷暑及炙热的阳光或严冬凛冽的寒风中运动。注意事项5.若运动中出现不适,例如饥饿感、出冷汗心悸、心跳加快,应考虑低血糖反应,及时补糖;如果出现胸闷、胸痛或腿痛,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尽可能到附近医院就诊,检查一下。注意事项6.携带糖尿病卡,卡上包括你的姓名、年龄、地址及电话号码,现在使用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等,如果出现意外其他人如何处理。注意事项7.每天检查双脚。运动时选择合脚及通气的鞋和袜,糖尿病患者的双脚是最易受伤害的部位,每天坚持洗脚并细心检查以便发现感染、红肿、青紫,水泡等。走出糖尿病运动锻炼的误区•1、做家务就不必再运动了。•错!做家务不具有治疗运动连续性和运动量的概念,不能满足治疗所需要的运动量。调查发现,家庭主妇真正处于运动状态的时间每天大多不足两个小时,而且运动强度都较低。•2、每天都很累再运动受不了。•错!必要的运动量是糖尿病运动治疗的前提,除非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每天都感觉很累,说明血糖可能控制很差,更需要加强运动。走出糖尿病运动锻炼的误区•3、凡是运动都有利于降血糖。•错!对有严重并发症者,盲目运动可能加重病情。如果把糖尿病的治疗希望完全寄托于运动,既不监测血糖、也不就诊,那更是有害无益的。盲目运动缺乏针对性,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应在医师指导下运动。•4、越早起床运动效果越好。•错!过早起床,可能会打乱您的生物钟,使体内节律性分泌的激素发生紊乱,从而引起血糖波动。每天的起床时间不宜早于清晨6点,而且每天起床的时间要基本一致。布格运动法:•能改善足部血液循环的方法--布格运动法。方法是,坐在床边,双下肢垂直放在床沿边,双足晃动1分钟;平躺床上,舒展双下肢,抬高双足至与地平面平行的位置,保持1分钟重复5~10次。徒步走路方法:•徒步走路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方法,每天坚持,慢慢加速,速走更好。注意运动时脚踝部使身体前倾,不要用腰背的力,收腹挺胸,双眼向前看,抬起下巴,摆动双臂,肘部保持90°,由肩摆动,大步流星。另外,糖尿病患者由于神经病变,足部对外界刺激不敏感,足部损伤后又不容易康复,因此不应赤足走石子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应避免接触性运动、屏气和升高血压的运动,如举重、拳击等,以防眼底出血或视网膜脱离。
本文标题: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659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