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信访中国的法治忧思时间:2010-11-2317:11:24文章分类:改革文献范忠信:别中南,最后的演讲2010-11-233:05:44[陈有西按]这篇演讲,可以载入史册。不单是他演讲的内容,更是因为这种令人无法不泪下的师生关系。这是一种“环境悲情”下的心灵交融。中南财大有一群优秀的知道是非大局的学生,中南财大曾经有范忠信这样优秀的教授。演讲太好了,如果读者无暇全阅,可以只看最后的二千字。范先生有这一晚,不枉中南十二年。范忠信告别中南财大的最后演讲《信访中国的法治忧思》录音整理稿【主持人:法学院10级硕士生谌佳】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来到第三期原法论坛!今天我们很荣幸请到了著名法学家、博士生导师范忠信教授。范老师大家都很崇敬,也很熟悉,我就不过多介绍了。【热烈的掌声】今天来到我们现场的还有法学院的其他老师和博士生,我们也向他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掌声】本期“原法论坛”的主题是:信访中国的法治忧思。这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那么现在就请范老师给我们带来期待已久的精彩讲座,有请范老师!【掌声】开场各位同学,各位同仁:非常感谢大家在一个本来应该看电视,唱歌,作诗或饮酒的周末夜晚,来听我这个枯燥的讲座。【笑声】大家看(大屏幕上显示的)这个主讲人的工作单位,已经有点变化。我现在说我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人,有点假冒,因为我早在10月14号就办完了调出的一切手续。现在是我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师的身份,做的最后一次讲座;也是我以杭州师范大学教师的身份,做的第一次,可能也是最后一次讲座。我把最近的关于“信访”这个中国式的特殊问题的思考结果,跟各位同仁,各位同学汇报一下。破题大家看这个题目,“信访中国的法治忧思”。光讲“信访”,可能大家不会紧张;但是讲“忧思”这两个字,可能就让人紧张了。昨天晚上我在中国地质大学讲的时候,他们白天贴出的海报是“信访中国的法治反思”,我晚上幻灯片打出题目是“忧思”。他们那个团委书记跟我说:“我跟你说好的用‘反思’,怎么用‘忧思’呢?”我就说“忧思”为什么不能用呢,他说现在太敏感。我想,可能因为中国的人民,在我们伟大的党的领导下,应该只有歌颂党,歌颂国家的自由,不应该未经同意而“忧思”。“忧思”是党中央的事情,是中南海的事情,你们没有资格忧思。所以我现在说这个话有点“僭越”,有点不太妥当。但是,请原谅我这个“不妥当”,我想把我的“忧思”进行到底。【笑声,掌声】我想讲的题目其实是这样一个意思。我说的信访这个词,两个意思,一个是人民群众来信来访这种现象和制度;然后我要把它引申一下,“信”做动词,“访”做名词,指人民上访,就是用一切传统的方式向上告状申诉。我们的人民只相信上访,不相信法律,不相信司法,不相信正常的法律程序,我正是从这样的意义上把中国称为“信访中国”。这个“信访中国”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积淀到今天的一个综合表现。我在这个地方就想进行反省:(信访中国)原因是什么,出路在哪里。这是我对这个题目的解读。一、严峻的信访形势现在我们说,中国的信访已经有一种非常严重的,泛滥成灾的态势。在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呢?比如说,第一,信访的数量。信访的数量极其庞大。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信访机关,接待信访的衙门,很多很多。如果把每个信访衙门接受的信访数量汇总,与我们的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作一个比较,这两个数字的反差是很大的。比如,我们党委有信访办,政府有信访接待办,公安,法院,检察院,工会,妇联,共青团,纪检监察,工商海关税务,都有信访办。包括我们学校也有信访办,教育指导部门也有信访办。如果把所有信访办接待的人民来信来访的数量统计下来,这个数字可以创下世界文明史上的最高记录。当然,具体的数据我没办法公布。但是上次我去湖北咸宁的赤壁市做同题演讲的时候,市政府领导告诉我们,他们每年接待的上访人数有一万三千多。大家想一下,一个县级市的政府信访接待办就有一万三千多,还不包括县里其他信访部门的。信访的严峻形势还有一个表现,就是越级上访非常普遍。我们知道,有问题要解决,找你最近的部门,找你最近的衙门,这是最方便的,最简捷的。可是我们发现,我们的人民现在不是这样。我们的人民在上访的时候,最喜欢的是越级上访。他们要是聪明一点,一旦侵犯了我的权利,就一下子上访到中南海,这才比较管用。因为他们认为,只有中南海那个地方才有青天,其他地方天已经黑了。【笑声】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还有一个是多头上访。也就是说,一个人权利受到损害,一个案件,一个纠纷,他上访的时候,他想让所有的人,所有的衙门,都参与进来解决。在上访的时候,他就喜欢把信访材料,上诉状、上访状之类,复印150份,寄给150个衙门,所有地方,普遍撒网,重点开花,最后总有一个地方管用。这就像现在有些同学谈恋爱一样,一下子谈好几个,最后成功一个。【笑声】他们跟那些信访的人一个想法,出于机会成本的考虑,先把数量搞大一些。然后就是群体上访比较普遍。现在这个信访往往是大规模的。所谓三人为众,三人参与就可以叫群体上访。原来说三五十人就不得了,现在动辄是三百人,三千人。有时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引起上万人聚集或上访。当然,上访有时不是原地上访,有时是在高速公路上上访。把高速公路封起来,把政府的汽车一辆辆搬到公路上,翻过来,数一数。【笑声】这种上访现在情况也比较严重。然后信就是访里面涉诉信访居多。我们知道,人民来上访,是党和政府在司法程序之外解决民间纠纷、化解矛盾的一种办法。应该说,只要这个案子是依法应该去法院起诉的,它是不应该接受的;如果已经在法院起诉,就更不应该接受;或者说法院已经做出生效判决了,审理完结了,那也是不应该接受的。可是我们知道,现在人民来信来访里面,根本没有这些限制。所有的案件,涉及诉讼的,都可以一级一级往上信访,所有的衙门都可以接受。接受了以后,有的还可以还就这些案件做出各种“指导”意见——其实就是在“干涉”。最后就是,事情不管多大或者多小,都可以上访。事情大的,比如说,一个地方人命关天,几条人命,因为行政机关的重大失职造成损害,可以信访,当然很自然。事情小的,小到农民家里的一头猪,去邻居家的菜园子里偷吃菜,邻居把那猪打死了,然后这个农民就举着“血债累累,讨还公道”的大横幅到信访办去。别人一问是什么血债啊,原来是一头猪死了,这也能信访。【笑声】二、党和政府重视信访的理由在我们当今中国,信访成灾也算是一种特殊的中国现象。那么我们说,信访这么普遍,这么发达,跟什么有关呢?我觉得是跟我们的官方重视信访有关。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特别依赖信访,重视信访。我觉得有三条理由,也是三条客观的原因。第一,是我们党和政府认为人民来信来访,是优良传统,是我党的法宝之一,我们党正是通过这样一种途径来联系人民群众,跟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如果去掉了信访,我们党跟人民的关系就要破坏。有人介绍说,毛主席在延安时,非常注重人民来信来访。那时候毛主席每月都会抽出一天时间,坐在自己的窑洞办公室里,接待人民来信来访。毛主席说,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战胜国民党的法宝,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它。所以到今天,因为这样一个认识和原因,我们非常重视。第二,是我们党和政府认为,信访是我们一个这么重要的监督工具。它监督我们的执法人员,司法人员,监督执法司法不公,发现里面的错误。这也是我们的一个认识。第三,是我们党要坚持一元化领导。那么党要控制司法,控制执法,控制所有的政府部门,所有的执法部门。那么最好的控制途径,就是通过人民来信来访。通过人民来信来访,发现问题,发现贪官污吏,发现冤假错案。如果没有信访,党要实行一元化领导,控制所有的权力机关,那就不可能。好,这是我们党和政府重视信访的三条理由。三、百姓依赖信访的主要原因那么我们老百姓,为什么那么特别喜欢信访?我想继续延伸分析一下。我们老百姓对信访的看法,之所以那么的依赖信访,那么热衷于信访,大概有下面几个原因。【展示幻灯片】这七个原因,说起来话长。简单说,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单独写一篇硕士论文。我建议在座同学,不管是研究法理的,还是宪法行政法的,还是法制史的,还是部门法的,都来研究这些原因和中国信访现状的关系,以及中国法制改革的路径。要就这个写篇文章的话,是非常好的。比如说第一个,法院不受理很多案件,导致人民选择信访。我们知道,我刚才说了,很多案件是法院应该受理的,很多案件是法院已经受理的。但是我们现在这个信访造成什么呢?那就是我们党和政府,有时候为了大局,为了社会稳定,为了党的事业,规定很多案件法院不能受理。举例来讲,比如说这个党委组织部。党委组织部把某一个同志调动了一下,那个同志认为这个调动损害了我的合法权益。那个同志就说,我要起诉,我能不能作为行政诉讼来起诉呢。法院说不对,党委组织部不是行政机关,它做出的决定不是行政决定,你不能起诉。再比如说,这个党委宣传部的决定。一个人的一本著作,比如我的著作,我要出版,党委宣传部打一个电话说,这个著作不能出版,因为这违反四项基本原则。那我说,你这个决定我能不能起诉呢?他说不能起诉,因为我不是政府机关。所以我们党“依法行政”目前还只是落实在口号上。那么这样一种情况下,你说法院敢不敢受理这样的案件。还比如说,一个地方搞大规模的开发,划一大片地区,搞一个开发区。那个开发区把老百姓的地征了,拆了很多民房。那么当地百姓认为,拆迁和征地补偿不公平,损害我的权利,要告状。而到法院告状法院说,对不起,我接到党组织的通知,说这个案子不能受理。这类案件不能受理,最后就转为信访了。还有呢,比如说有些事情,比如说这个“falungong”。“falungong”的案件现在一律不能受理。大家说“falungong”作为一种邪教,我们要治理,要依法进行制裁,我都是赞同的。对“falungong”的管理,对“falungong”的控制,依法进行,依法审判,依法作出决定,这是应该的。但是我们现在都在法律之外,法院不敢受理。当然还有,其他像计划生育的案件,你看现在哪个法院敢受理。还有其他的,比如农村的土地承包纠纷,也不能受理,等等。这样算起来,我统计了一下,可能有十几类案件不能受理。那么这十几类案件,最后只能移转到信访。这个在法治的理念下是不应该的。因为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不应该受这种那种明确或不明确的禁区的限制。第二个就是我们的人民对司法权不信任。大家知道我们老百姓要相信司法,其中有一个前提,就是法院是在“司法”。我看了某个法条,法院也应该看了这个法条,我这么理解,法院也应该这么理解。当然,我这个理解是合乎逻辑的,如果我理解错了另当别论。如果说法院不是司法,比如说不久前湖南有一个农民,涉及一个案件,他多次起诉,多次上访,都没有用。后来他拿着法律文本,自己找到一个法条,用红笔在上面画上记号,说这一条跟我有关,就把这个作为法律根据去找法院院长。找到院长,院长理直气壮的告诉他说:对不起,我们这个地方不讲法【笑声】。大家想一想,法院院长不讲法,百姓错在哪呢?错在你太讲法,你太懂法,你太把法当回事。所以这导致我们人民对司法权不信任。我们对司法权不信任还来自司法腐败。当然刚才那个法院院长说,对不起我们这不讲法,他不一定腐败,为什么呢,因为他可能是迫于某种压力,某种干涉,他上面有书记有市长。但是很多情况下,是有司法腐败的原因的。比如说,我在跟一个外国朋友打交道的时候,他就说,范教授,你们中国有一个词,叫法官“窝案”,这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叫法官“窝案”呢?难道法官有一个“窝”,这个“窝”不是小鸟睡觉的地方吗?我说不是,我说法官“窝案”指的是一窝端出来的。他说那什么叫做“一窝端出来”的呢,我又解释半天。我说,就像你掏这个小鸟窝一样,那个小鸟窝一下就拿过来了。他说,哦,这就是法官“窝案”。【笑声】这种法官窝案在中国,层出不穷。我们知道,比如说武汉市,我们最近的,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五年以内,连续两次发生法官“窝案”,第一次抓出17人,第二次又抓出8人,两次加到一起25人。大家想想,一个中级人民法院,正式的法官总共就一百来个人,两次抓出25人,这就是司法腐败的典型的一个代表。那么这样一种情况下,你要我们的人民信任司法权,让你来为我主持公道实现正义,那才是我傻。所以这是第二个原因
本文标题:信访中国的法治忧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673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