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北山酒经》注译作者草根贺说明《北山酒經》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部酿酒经典著作,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是总论,中卷讲作曲,下卷讲酿酒,书后还附有“神仙酒法”。原书作者朱肱,字翼中,号无求子,晚号大隐翁,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北宋元佑三年进士,因无意做官,退隐杭州,研究医学,酿酒著书,著有《南阳活人书》,《北山酒经》等书。本人曾于2011年在自己的博客上先后分四个专题发表了《北山酒经》的注译,这四个专题是:《北山酒经》注译(上)2010-03-25《北山酒经》中注译2011-04-06《北山酒经》下注译2011-04-18《北山酒经》附录:神仙酒法2011-04-20博文发出后,本人又读过数遍,并作了一些修改,但直至如今,仍然觉得不满意。现将修改后的博文合在一起重新发表,恳请博友提出意见。本注译所用的版本是本人依据互联网上的几个版本综合而成的。本注译所用的全部参考资料均采自互联网。草根贺2012.08.14【原文】《北山酒经》上酒之作尚(1)矣,儀狄(2)酒醪(3),杜康(4)作秫(5)酒。豈(6)以(7)善釀得名?蓋(8)抑(9)始於此耶?【注释】(1)尚:久远。(2)仪狄:传说为禹时善酿酒者。《吕氏春秋》:“仪狄作酒。”《战国策·魏策》:“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3)酒醪:一本“(作)酒醪”。汁滓混合的酒。人类最早制作的酒就是汁滓混合的。(4)杜康:传说中的善酿酒者。有的说,杜康即少康,是夏朝的第五位国王。也有的说,杜康是黄帝手下的一位管粮食的大臣。(5)秫:可能是指粘高粱米。(6)岂:难道。(7)以:因为。(8)盖:表示推测,大概之意。(9)抑:表示推测,或许、也许。【译文】人类作酒的历史很久远了,仪狄以作酒醪而闻名,杜康以作秫酒而著称。难道说他们是因为善于酿酒而成名的吗?或许人类作酒就是从他们那个时代开始的?【原文】酒味甘辛,大熱,有毒。雖可忘憂,復(1)能作疾,所謂腐腸、爛胃、潰髓、蒸筋。而劉詞(2)養生論:酒所以醉人者,麴糵(3)氣之故爾。麴糵氣消,皆化為水。【注释】(1)复:一本作“然”。(2)刘词:宋代养生学家,自号茅山处士,著有《混俗颐生录》。《混俗颐生录·饮酒消息第二》:“酒所以醉人,曲糵之故也。曲糵气消则皆化为水。”(3)曲糵:指曲,也指曲力,曲势。【译文】酒味甘辛,大热,有毒。饮酒虽然可以使人忘记忧愁,又能让人产生疾患,所谓酒能腐肠﹑烂胃﹑溃髓﹑蒸筋。而刘词的养生论说:酒所以能醉人的原因,是存在曲糵之气的缘故。一旦消除了曲糵之气,就都化成了水。【原文】昔先王(1)誥(2)庶邦(3)庶士(4)「無彛酒(5)」,又曰「祀兹酒(6)」,言天之命民作酒,惟祀而已(7)。六彛有舟(8),所以(9)戒其覆;六尊有罍(10),所以戒其淫(11)。陶侃(12)劇飲,亦自制其限。後世以酒為漿(13),不醉反恥。豈知百藥之長,黃帝所以治疾耶(14)!【注释】(1)先王:上古贤明帝王。一般指尧﹑舜﹑禹﹑汤﹑文﹑武几个有名的帝王。这里特指周文王。(2)诰:古代帝王给臣子的命令。《酒诰》是我国周代的一篇带有政令性质的历史文献,也是我国最早的禁酒令。下文“无彝酒”,“祀兹酒”都是《酒诰》中的话。(3)庶邦:诸侯众国。(4)庶士:官府小吏。在我国商周时代,士是最低一级的贵族。这里指官员们。(5)无彝酒:不可常喝酒。无:通“毋”,不要,不可。彝:常。(6)祀兹酒:祭祀时则用酒。兹:则。(7)言天之命民作酒,惟祀而已:说上天让大众作酒,只是为了祭祀而已。《酒诰》原文是:“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降命:下达命令。肇:开始。元祀:指大祭天地之礼。(8)六彝有舟:盛酒的六彝都配有叫做舟的托盘。六彝:古代的六种酒器,因刻画图饰不同,而名称各异。舟:彝和尊等酒器的托盘。(9)所以:用来。(10)六尊有罍:盛酒的六尊中有一种叫做罍。六尊:也是古代的六种酒器。六彝和六尊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六尊中有一种叫做罍的酒器,做成小口,广肩,深腹,以防止盛酒过多而外溢。(11)淫:淫溢,此处指因盛酒多而外溢。比喻要防止饮酒过度。(12)陶侃:字子行,东晋庐江(今江西九江)人。历任荆州刺史﹑江西大将军等职。史载,他虽豪饮,但能遵从母训,为防饮酒过度,自制其限,常欢有余而限已竭,众人再三劝说,他决不再饮。(13)浆:古代一种微酸的饮料。这里泛指饮料。(14)黄帝所以治疾也:中医是用来治病的。黄帝:《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一直指导着整个中医学术的发展。这里“黄帝”即指中医。【译文】昔日周文王命令各诸侯国的官员们“不要常喝酒”,又说“祭祀时则用酒”,说上天让民众作酒,只是为了祭祀而已。青铜礼器中的六彝都配有叫做舟的托盘,这是用来警告人们不要因饮酒而覆舟;六尊中有一种小口﹑广肩﹑深腹形状的罍,是用来告诫人们要防止饮酒过度。东晋的陶侃虽然豪饮,但又能自制限量。而后世的人们却把酒当作饮料,不喝醉了反而感到羞耻。他们哪里知道这百药之长的酒,中医是用来治病的。【原文】大抵(1)晉人嗜酒。孔羣(2)作書族人:今年得秫七百斛(3),不了麴糵事(4)。王忱(5)三日不飲酒,覺形神不復相親。至於劉、殷、嵇、阮(6)之徒,尤不可一日無此。要之(7),酣放自肆(8),託於麴糵,以逃世網(9),未必眞得酒中趣爾。【注释】(1)大抵:大多;多半。(2)孔群:字敬林,东晋时人,官至御史中丞。平生嗜酒。《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群尝书与亲旧,‘今年田得七百斛秫米,不了曲糵事。’”(3)斛:古代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改为五斗。(4)曲糵事:指酿酒的事。(5)王忱:又名佛大,东晋名士,性喜酒。《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王佛大叹曰:‘三日不饮酒,觉行神不复相亲。’”(6)刘﹑殷﹑嵇﹑阮: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皆晋代名士,因为意气相投,常聚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狂饮,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其中著名的有刘伶﹑嵇康﹑阮籍,此处的刘﹑嵇﹑阮就是指他们三人。又,晋代至少有两个殷姓名人,一个叫殷浩,一个叫殷洪乔,都有乖张行为,但都没有“不可一日无酒”的记载。其中的殷浩较为出名,且有饮酒记录,此处的“殷”可能就是指他。竹林七贤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他们放纵饮酒,主要是为了逃避时世法网,故说“未必眞得酒中趣爾。”(7)要之:总而言之;总之;要而言之。(8)酣放自肆:放纵任意,不受约束。(9)世网:指社会上法律礼教﹑伦理道德对人的束缚。【译文】晋代人多半嗜酒。孔群写信给族人说:今年地里收得七百斛秫米,不够酿酒用。王忱三日不饮酒,就觉得形神分离。至于刘伶﹑殷浩﹑嵇康﹑阮籍之徒,尤其不可一日无酒。总而言之,他们这些人放纵饮酒,讬于曲蘖,以逃避时世法网,未必真正得到酒中趣味罢了。【原文】古之所謂得全於酒(1)者,正不如此。是知狂藥(2)自有妙理,豈特(3)洗其礧磈(4)者耶!五斗先生(5)棄官而歸,耕於東臯之野,浪遊醉鄕,没身不返,以謂結繩之政(6)已薄矣。雖黃帝華胥之遊(7),殆未有以過之(8)。繇此觀之,酒之境界,豈餔歠(9)者所能與知哉!儒學之士如韓愈(10)者,猶不足以知此,反悲醉鄉之徒為不遇(11)。【注释】(1)“得全于酒”是庄子在《达生》中提出来的命题。《庄子·达生》说:“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乘也不知也,醉也不知也。死生惊惧不入乎其胸中,是故迕物而不慴。彼得全于酒,而犹若是,而况得全于天乎!”这里,庄子提出了一个“神全”的概念。什么是“神全”呢?“神全”实际上是一种理想的精神活动状态,即忘物忘我的高度凝神状态。怎样全神呢?方法有两个,一是“得全于天”,二是“得全于酒”。“得全于天”须自觉地艰苦地进行修炼,通过修炼,或者使自己的“神”高度凝聚于某个自然物之“神”,与其相合,除此之外,一切皆空;或者使自己的神得到完备保全,从而进入忘物忘我的境界。若自己的“神”与自然物的“神”相合,叫做以天合天,在这种状态下人就会发挥出巨大的创造力。若自己的“神”长期得到完备保全,也是以天合天,人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就会达到“神将守行,形乃长生”(《庄子·在宥》)的养生效果。相比之下,“得全于酒”则非常简单:一醉而已。但庄子并不主张“得全于酒”,相反,它是主张“得全于天”的,因为醉酒只能达到暂时的神全,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且,酒这东西,“虽可忘忧,复能作疾”。所以他在《庄子·达生》中,除上述醉者的例子外,其余所有的例子,都讲的是以天合天。在《庄子》其他有关论述中,也都是讲以天合天。后世的嗜酒者所以大谈“得全于酒”,只是为自己的嗜酒行为寻找托词罢了。(2)狂药:服后使人发疯的药,也是酒的别称。(3)岂特:难道只是;何止。(4)块垒:比喻郁积在心中的不平或愁闷。(5)五斗先生:指王绩。王绩(585-644),字无功,今山西祁县人,隋唐之际诗人,喜酒。在其《自撰墓志铭》中说:“尝耕东皋,号东皋子。”在其《五斗先生传》中说:“常一饮五斗,因以为号焉。”王绩一生,仕途不顺,因认为“结绳之政已薄”,曾三仕三隐,最后永远退出仕途,过上饮酒,著书,弹琴,研究造酒的隐居生活,写下许多不朽名篇。(6)结绳之政:即结绳而治。原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世指社会清平,不用法律的美好的政治制度,实际是一种空想。(7)黄帝华胥之游:《列子》说,黄帝曾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师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后用以指理想的安乐和平之境,或作梦的代称。(8)殆未有以过之:大概没有能超过他的境界。殆:大概。有以:能。未:一本作“谓”,不通。一本“有以”作“有之”,不妥。(9)餔歠:亦作哺啜。吃喝。《孟子·离娄上》:“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於子敖来,徒餔啜也。’”朱熹集注:“餔,食也;啜,饮也。言其不择所从,但求食耳。”(10)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宋八大家之一。(11)反悲醉乡之徒为不遇:反而哀怜那些浪游于醉乡的人是为怀才不遇。王绩有《醉乡记》一篇,“醉乡之徒”本指王绩,这里泛指浪游醉乡的人。不遇:谓怀才不遇。“悲醉乡之徒为不遇”出自韩愈《送王秀才序》,原文是“吾又以为悲醉乡之徒不遇也。”。王绩是王秀才王含的先祖。【译文】古时所谓因醉酒而使神得到完备保全的人,正不这样。这是他们知道酒这狂药自有其妙理,何止浇洗其胸中的不平之气的呢!五斗先生王绩弃官而归,耕于东皋之野,浪游于醉乡之中,终身不返仕途,认为上古时代自然和谐的政治制度在社会上己很淡薄了。虽黄帝华胥之游那样的梦境,大概也没有能超过他的境界。由此观之,酒的境界,哪里是只知道吃吃喝喝的人所能认识的!即使是儒学之仕如韩愈这样的人,尚且不完全懂得酒的境界,反而悲叹王绩等浪游于醉乡的人为怀才不遇。【原文】大哉酒之於世也!禮天地(1),事鬼神(2),射鄉(3)之飲,鹿鳴之歌(4),賓主百拜(5),左右秩秩(6),上至縉紳(7),下逮(8)閭里(9),詩人墨客,漁夫樵婦,無一可以缺此。投閑自放(10),攘(11)襟露腹,便然(12)酣卧於江湖(13)之上,扶頭解酲(14),忽然而醒。雖道術之士,鍊陽消陰(15),飢腸如筋,而熟榖之液(15)亦不能去。唯胡人禪律(16),以此為戒,嗜者至於濡首(17)敗性,失理傷生,往往屏爵棄巵(18),焚罍折榼(19),終身不復知其味者。【注释】(1)礼天地:祭祀天地。(2)事鬼神:供奉鬼神。(3)射乡:指乡射礼和乡饮酒礼。射礼是中国古代重大的传统礼仪活动,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射礼前后,常有燕饮。乡射礼是流行于民间的射箭比赛活动,有严格的规则和礼仪,被完整地记录在《仪礼·乡射礼第五》中,显示着我国古代文明的特色。乡射礼常与乡饮酒礼同时举行。乡饮酒礼:周代乡学,三年业成,考其优异者荐于诸侯。将行之时,由乡大夫设酒宴以宾礼相待,谓之乡饮酒礼,历朝沿用。(4)鹿鸣之歌:古代宴请嘉宾的乐歌。源于《诗·小雅·鹿鸣》。《诗·小雅·鹿鸣》写主人为酬答嘉宾对自己的忠告,享以美酒。此处指宴请嘉宾。(5)宾主百拜:指宾主互拜。《礼仪·
本文标题:北山酒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70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