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两会期间习主席参加贵州团审议儒家思想的起源——孔子及其思想问题一:同学们谈谈你所了解的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纵观他一生,得意时少,失意时多。晚年他一面整理古籍,一面讲学传授学术。南京夫子庙大成殿孔子画像(一)孔子其人来源:殷商、西周、东周的社会思想潮流,接受了郑国子产、齐国晏婴等思想家、政治家的言行。记载:《论语》、《史记·孔子世家》《论语》残页(唐抄本)(二)孔子思想体系1.关于天命观5.关于知识论2.关于中庸说3.关于治国4.关于伦理6.关于教育(二)孔子思想体系孔子继承传统的原始宗教的天命观,有时把天视为人世间的主宰者和人格神。1.关于天命观《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尧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孔子虽然相信天命,却对通过卜筮探求天意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对于鬼神孔子没有明确地否定,但对鬼神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先进》: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雍也》:敬鬼神而远之。中庸:又叫中行、中道。要求人在处理事务时,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中庸是孔子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他说:2.关于中庸说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礼是孔子政治思想核心之一,体现了礼制精神。孔子视礼为维护等级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区别华夷的标志。对于周礼的完美,孔子赞叹不绝,说:3.关于治国a.礼“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孔子对于破坏周礼的行为一概加以谴责,他在《论语·季氏》中说:鲁国季氏窃用天子之礼,八佾舞於庭,孔子对此极为愤慨,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对子贡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b.仁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又说: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张问仁,孔子说:能行五者於天下,为仁矣。又解释说: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爱惜民力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仁是孔子政治思想的又一核心,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包括:主张:“为政以德”,实行德政。认为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c.德政经济上惠民—政治上宽民—使民足食,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反对无节制地剥削人民。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反对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又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d.举贤才4.关于伦理孔子很重视道德修养,要求人们: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认为:孔子强调发挥个人在道德修养中的自觉能动作用,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他总结自己修养过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道德修养是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必然到自由循序发展过程主张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就知识的来源和对待知识的态度,把人分为四等: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矣;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5.关于知识论a.四等人虚设的理想境界最厌恶的人获取知识的可靠途径因此他一生学而不倦,说:b.六蔽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孔子十分强调后天的学习,《阳货》里记载六蔽的观点:孔子认为不学习,人身上应当具备的仁、智、信、直、勇、刚等品质就会被六蔽吞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讨论了学与思的关系。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又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c.思与学孔子主张学以致用,认为君子学习的目的是从政和实践道德:d.学以致用孔子还说:“闻义不能徙,是吾忧也。”“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於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主张把了解到的道理用于道德实践,反对知而不行或言而过其行的人。6.关于教育首创: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育目的:培养学生干禄。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教育方法: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理念:私人办学推崇:文行忠信排斥: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学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自身要求:教育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问题二:同学们对孔子有何评价?历代对孔子的评价:(1)先秦,博学成名的大学者。对其学说毁誉不一。(2)汉代,孔子地位愈来愈高,神化其人及其思想,变为神人和神学。(3)宋元时期对孔子推崇备至,进一步被神化。(4)清代孔学由盛而衰。(5)太平天国运动焚烧孔庙祠堂。(6)康有为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和“改制变法”的祖师爷。(7)袁世凯尊孔复古。(8)新文化运动期间,大肆批孔,主张“打倒孔家店”。(9)“五四”时期,曾受到“新文化”领军人士的猛烈批判和攻击。(10)“文化大革命”中,“批孔”运动使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降到了历史最低点。(11)“文革”后,“批孔”运动被否定,中国人对孔子的态度也渐趋正面。(12)从八九十年代儒学成为显学、祭孔仪式恢复,到民间教育中出现的“亲子读经”等现象,孔子思想的地位在提高。问题三:为什么不同的时期对孔子的评价不同?问题四: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一、要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活动对其做出应有的评价,防止以偏概全。三、能够对历史人物对某一具体事件的立场、观点、态度做出分析评价。四、要正确处理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既要注意主观动机,又要看客观后果。五、要正确处理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关系。六、能够对历史人物相互之间的评价或现实中的人物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做出自己正确的分析判断。七、具备分析、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如何评价历史人物:问题五:作为当代高中生,我们因如何看待孔子,如何对待我们悠久的文化,如何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
本文标题:儒家思想的起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733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