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连云港市教科所“十二五”课题《激励性评价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东海县温泉中学高丽娟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作文教学因其因素繁杂,周期漫长,收益缓慢等原因而处于冰点状态。农村孩子的父母多数在外务工,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与之相伴,生活简单枯燥,情感缺乏交流,加之正处在青春叛逆期,写作只为了应付差事,草草了之。教师在作文评改时,一厢情愿的埋头苦干,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评改”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因而,对于作文的评价,最重要的不是单纯地肯定和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欣赏,让学生享受到尊重、理解的快乐。由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和品尝写作的乐趣,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作文评价之路,让学生的作文神采各异、精彩纷呈,展现出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多年来,我国语文教育界对作文评价改革与发展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但运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在近几年才成为作文评价研究的热点。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作文评价的改革也引起了许多学校、教师的重视。海市特级教师徐根荣于80年代进行了“培养学生作文自评自改能力”的实验研究,提出小学生完全可以掌握评改步骤和方法,形成较好的自评和自改能力。杭州市特级教师杨一青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作文活动结果进行自我监察、自我反馈、自改作文,认为这种做法对发展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一定作用。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三十多年来一直采用学生自我评改作文的方法,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率高。2008年11月教育专家在上海市实验东校举行“快乐作文”研讨会,活动中分析认为,扩大学生作文的读者范围和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非常重要。目前许多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比如上海市实验东校的“循环日记”,每次一名同学写一篇小日记,后面轮到写日记的同学可以在前面同学的文章后加上点评和感想,学生的家长也可以就别人家孩子的作品写上几句。美国人汉利等人提出同学互相评改的有效前提是,班级气氛是鼓励进取和互相帮助的,全班同学按照一定的程序去评定作文。三、研究的价值1.实践意义①激发初中学生作文兴趣和热情,帮助教师真正认识到激励性评价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与学生作文能力的关系,转变作文教学观念,提高学生作文水平。②为初中作文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及方法指导,激发学生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的自主性和积极性。③丰富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理论认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校本课程开发及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2.理论价值本课题研究将改变初中生作文教学现状,完善初中作文教学的作文评价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初中作文教学评价机制;改变作文教学模式,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以便能够在我校作文教学中推广应用,使我们的作文教学真正做到有效,高效。四、研究目标1.改变作文评阅现状,从学校实际和学生学情出发,探索作文激励性评价体系,初步,建立一个可操作的、科学、规范、有效的作文激励性评价体系。2.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和他人作文中的亮点,增强写作信心,激发写作动力与兴趣,体验写作的快乐,不断提高作文水平。3.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主动积累素材、品味语言、感悟表达。五、主要内容与重点1.研究作文激励性评价体系2.研究激励性评价体系对于学生作文的兴趣、能力发展的作用。3.研究激励性评价体系对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学习能力提升的作用。六、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一个核心:激励学生写作热情,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两种转变:1.教师作文评价方式的转变。教师赞赏、爱护每一个学生,激励学生发现、欣赏自己与他人习作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写作自信心。2.学生写作状态的转变。由苦于写,应付写,千人一面,老气横秋的状态变为乐于写,真心写,精彩纷呈,个性飞扬。课题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侧重于实践,把解决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2.文献研究法:搜集本课题的资料,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到新的生长点。3.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课题实施中的新成果,总结新经验、新方法;调查了解学生对激情点评法的情感、态度、写作兴趣、写作能力、作文水平等情况的变化,以适时调整完善课题方案。4.行动研究法: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分析,更正研究方法策略,进行再实践。七、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012年4月——2012年7月①相关人员查阅相关资料,书籍,上网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课题研究的最新成果,借鉴利用,掌握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②通过听课、问卷,对研究教师和班级情况做摸底调查。分析我校当前作文批改与评价教学中的优势和弊端,找准课题研究的切入点。③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组织进行开题论证工作。④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当前作文批改与评价的现状,初步制定出各年级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措施。⑤在教学中,定期组织教师讨论、交流,不断完善操作方法和教学思路,为具体开展研究做准备。2.实施阶段:2012年8月——2013年12月按实验方案分层次实施,选择相应实验班级和教师,从日常教学中去研究和实验。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表达,积极评价。①邀请专家指导,对我们的教师进行课题培训。②问卷调查:针对我校初一初二级学生和初三级部分学生展开,由课题组专门到班进行问卷,对问卷调查表进行了统计,汇总、分析统计数据,为进一步了解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教学内容提供依据。③定期举行集体备课、现场课示等,交流和阶段成果汇报观摩活动;3.总结阶段:2014年1月——2014年3月各项目小组整理、统计所有实验数据,在研究报告基础上撰写课题研究实验报告,做好结题准备。①收集总结论文、案例等研究资料,②整理汇编课题研究成果,申请结题。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1.师资条件本课题组有成员六人,其中高级教师一人,中级教师五人。其中苗蔚林既是校长,也是学科领导者,其创建的蔚林在线博客在我市教育界颇具影响力;孙丽春老师是2011年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市一等奖、省三等奖获得者;刘洪军、王传法、刘慧琴和匡立红老师分别主持了县级课题研究工作。他们是一批教育科学研究的中坚教师,具有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经验,教学经验丰富、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教学法同时有热衷与教学改革、教学实践的一线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他们多富于理论探索精神和多年的循环教学的实践经验,从而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较高的科研水平。我校顺利完成不少课题的结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2.前期准备工作①学习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课题研究的最新成果,借鉴利用,掌握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②通过听课、问卷,对研究教师和班级情况做摸底调查。分析我校当前作文批改与评价教学中的优势和弊端,找准课题研究的切入点。③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组织进行开题论证工作。④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当前作文批改与评价的现状,初步制定出各年级的研究计划和实施措施。⑤在教学中,定期组织教师讨论、交流,不断完善操作方法和教学思路,为具体开展研究做准备。3.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客观条件:我校教师教研教改意识强,并积累了丰富的教科研工作经验。我校有禹泉文学社,可为学生评改、创作提供很好的实验园地。我校有多媒体微机教室,并实现校内外联网,且师生经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均具有上网操作的能力,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和网上资料,学习借鉴,提高学生的评改的积极性和效率。学校大力支持并鼓励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并在硬件设施、人员协调、资金需求等方面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以保障研究的顺利实施。本课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将各种评改方式探索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班级和具体语文老师,由他们根据不同的体裁和不同阶段的训练要求完成任务。研究经费的筹措:本课题研究经费预算是1500元,其中资料费约500元,出外听课经费300元,打印费200元,其他经费用500元。这些经费由学校和参与者合力筹措,并由学校领导对经费的管理使用做宏观的调控,使有限经费合理利用。九、预期成果形式1.撰写研究论文获研究成果报告。2.课题论文、教学随笔案例汇编3.学生优秀习作汇编4.课堂教学展示汇报
本文标题:3课题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736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