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第七章 文化资源管理
第七章文化资源管理第七章文化资源管理第一节文化资源概述第二节文化资源管理的内容第一节文化资源概述一、文化资源的内涵二、文化资源的相关概念三、文化资源的特征“资源”的界定《现代汉语词典》:“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现代汉语大词典》:“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等的来源。”《辞海》:①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②一国或一定地区内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物质要素的总称。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前者如阳光、空气、水、土地、森林、草原、动物、矿藏等;后者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辞海》1999年9月版,4082页)一、文化资源的内涵文化资源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国内外研究者至今都无法给它下一个令人信服的科学定义。观点之一:有形无形说观点之二:度量说观点之三:复制说观点之四:积淀说观点之一:有形无形说资源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种,文化资源属于无形资源的范畴。理论基础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界定。“有形无形说”是不周密的,因为文化资源中的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有形的。有形的物质资源一是富有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如植被、湖泊、名山大川、园林、地质公园等;二是富含历史文化内涵的遗址和文物,如名胜古迹、陶瓷、器皿、碑刻、历史人物故居及祠墓、各类纪念地等;三是具有鲜明民族、地方特色的工艺、饮食文化资源,如苏、湘、粤、蜀四大绣品,鲁、蜀、湘、苏、浙、徽、粤、闽八大菜系等;四是文化设施与设备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馆、电影院及各种公共娱乐文化设施设备等。无形的精神资源第一,优良的精神传统资源,如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和故事等;第二,通过文化艺术体现出的艺术审美资源,如《诗经》代表的现实主义气质、《离骚》体现的浪漫主义精神、“唐诗”显示出来的慷慨襟怀等;第三,民俗风情资源,如生活生产习俗、社交礼仪习俗、岁时节令习俗和信仰习俗等。第四,品牌资源,如品牌名称、标志、商标等。第五,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观点之二:度量说文化资源分为可度量和不可度量两种。理论基础来源于文化产业的市场配置学说。这种理论划分的缺憾是,即使是可度量的文化资源也并不一定都能完成市场配置,转化为文化产业资源,进入市场,进而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的基础性要素。观点之三:复制说文化资源是一种可以多次复制和利用的资源。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规律和基本特征的认识与把握。这种理论划分同样存在可商榷之处,因为文化资源中的相当一部分物质文化遗产的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是无法复制的。观点之四:积淀说文化资源就是文化积淀。理论基础来源于对我国数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这种理论划分将“文化积淀”等同于“文化资源”,混淆了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异,因为文化积淀只是形成文化资源的物质基础。二、文化资源的相关概念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资源的有关界定《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十七届会议于1972年11月16日在巴黎正式通过)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化组织大会第三十二届会议于2003年10月17日在巴黎正式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关于“文化遗产”的定义有三点:一是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二是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三是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成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工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自然遗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二条关于“自然遗产”的定义有三点:一是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二是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态区;三是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次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并建立了《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公约》,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截至2004年,“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缔约国共有I76个。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类。截止到2005年7月,全球共有812处世界遗产地,分布于137个国家。我国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1985年我国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国际社会做出了为全人类妥善保护中国境内世界遗产的承诺。我国共有31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23处、自然遗产4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处。目前还有近百个项目正在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共31处(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与秦兵马俑、泰山、黄山、九寨沟、黄龙寺风景区、武陵源风景区、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布达拉宫、曲阜孔庙孔府孔林、武当山古建筑群、庐山、峨眉山乐山大佛、平遥古城、苏州古典园林、丽江古城、颐和园、天坛、武夷山、大足石刻、明清皇家陵寝、龙门石窟、青城山与都江堰、皖南古村落、云冈石窟、三江并流景观、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总数居世界第三。•该标志采用的太阳神鸟图案来自2001年出土于成都金沙的太阳神鸟金饰,它是21世纪我国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该标志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体现了对古人的尊重、对历史真实的尊重、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四鸟绕日我国文化资源赋存情况历史文化资源情况名人文化资源情况宗教文化资源情况文化典籍资源情况民俗文化资源情况革命文化资源情况历史文化资源情况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遗存历史文化建筑历史文化名城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我国政府已目前已公布三批及10座增补城市,共计109座。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公布),24个: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公布),38个:上海、天津、沈阳、武汉、南昌、重庆、保定、平遥、呼和浩特、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宁波、歙县、寿县、亳州、福州、漳州、济南、安阳、南阳、商丘、襄樊、潮州、阆中、宜宾、自贡、镇远、丽江、日喀则、韩城、榆林、武威、张掖、敦煌、银川、喀什。历史文化名城2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公布),37个:正定、邯郸、新绛、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衢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邹城、临淄、郑州、浚县、随州、钟祥、岳阳、肇庆、佛山、梅州、海康、柳州、琼山、乐山、都江堰、泸州、建水、巍山、江孜、咸阳、汉中、天水、同仁。增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01-2007):山海关区(秦皇岛)、凤凰县、濮阳、安庆、泰安、海口、金华、绩溪、吐鲁番、特克斯。其中山西平遥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安徽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4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遗存指古代人类在特定环境和阶段进行开拓性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大量文化成果,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地带。包括出土文物类;古都遗存类;壁画、雕刻类;皇家陵寝类。其中有9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①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1987.12);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87.12);③中国安阳殷墟(2006.7.13);④甘肃敦煌莫高窟(1987.12);⑤河南洛阳龙门石窟(2000.11);⑥山西大同云冈石窟(2001.12);⑦重庆大足石刻(1999.12);⑧明清皇家陵寝(2000.11);⑨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7.1)历史文化建筑指古人利用自然界材料,经过设计、施工修建而成的供人类生产、生活和活动使用的一定形体的地物。主要包括具有防御功能的长城、城墙和城楼;具有居住功能的官殿、官署和民居;具有宗教功能的庙宇、道观和教堂;具有祭祀、纪念或标志功能的坛、塔、坊、庙、祠、华表、鼓楼等;具有观赏、休闲功能的亭、台、楼、阁、厅、堂、廊等;具有贸易、服务功能的店铺、当铺、客栈、茶馆、酒楼、戏院等;具有交通、水利功能的桥、堰、运河等。其中有11处列入世界文化遗产:①长城(1987.12);②故宫北京故宫(1987.12);③西藏布达拉宫(1994.12);④皇家祭坛天坛(1998.11);⑤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4.12);⑥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1994.12);⑦苏州古典园林(1997.12);⑧皇家园林颐和园(1998.11);⑨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12);⑩广东开平碉楼与古村落(2007.6.28);⑾四川青城山-都江堰(2000.11)。名人文化资源指与不同时期出现的名人名士相关的,具有纪念意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著作、传记、故居等。主要包括名人故里故居、名人著作、名人传记以及名人活动遗址等。(1)名人故里故居。如江油市青莲镇的李白故居;位于巩义市站街镇南瑶湾村的杜甫故里等。(2)名人著述、作品。我国历代都有大量的名人著述、作品问世,其中诗词曲赋、戏剧曲艺、子史经集,应有尽有。(3)名人传记,如毛泽东传(上、下)、周恩来传(1—4)、刘少奇一生、伟人邓小平(上下)、邓小平政治评传、朱德传、刘伯承传、聂荣臻传、叶剑英传、陈毅传、林伯渠传、任弼时传、罗荣桓传、徐向前传、张学良传、林则徐传、郭沫若传、沈从文传、朱自清传、老舍自传、巴金自传、林语堂自传。宗教文化资源1(1)宗教文化资源的范围:主要包括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以及中国少数民族宗教、民间宗教。(2)宗教文化资源的内容:宗教自己的庆祝、纪念等活动:如佛教的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和成道节(农历十二月初八);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基督教的每周的星期天举办主日崇拜,以及圣诞节、受难日、复活节和感恩节;道教的财神诞日、妈祖诞日、祭药王日等。宗教典籍: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佛教的《大藏经》、《金刚经》、《心经》、《楞严经》、《华严经》、《法华经》等;道教的《道德经》、《南华经》、《正一经》、《太平经》、《太清经》、《三皇经》、《灵宝经》、《上清经》、《全真经》等。宗教文化资源2宗教建筑:基督教有天主教教堂和遗迹:北京南堂和北堂、利马窦墓、天津老西开教堂、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广州圣心大教堂等;东正教教堂:哈尔滨圣索非亚教堂、上海圣母大教堂等;新教教堂:上海国际礼拜堂、上海沐恩堂等。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有礼拜寺(清真寺)、教经堂、教长墓等,如著名的福建省泉州市的清净寺、浙江省杭州市的凤凰寺、北京牛街清真寺礼拜殿等。佛教建筑包括寺院、石窟、佛塔等,著名的有广安门外辽代建造的天宁寺塔、阜成门明代修建的慈寿寺塔、大正觉寺金刚宝座塔、西山余脉聚宝山(寿安山)南麓的卧佛寺、西山东麓的碧云寺等。道教建筑又称宫观建筑,著名道观有:位于陕西周至县终南山中的楼台、北京白云观、辽宁沈阳太清宫、四川成都青羊宫、福建莆田湄州岛上的妈祖庙、苏州玄妙观、位于山西芮城县的永乐宫、上海的海上白云观等。文化典籍资源1指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流传下来的典籍,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1、文学典籍
本文标题:第七章 文化资源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767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