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中共毕节市委办公室毕委办字〔2017〕78号中共毕节市委办公室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市发展“一县一业”推动产业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等23个脱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自治县、区)党委(党工委)、政府(管委会),市委各工作部门,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毕节军分区,各大专院校,各人民团体:《毕节市发展“一县一业”推动产业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等23个脱贫攻坚系列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抓好组织实施。中共毕节市委办公室毕节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2017年9月7日毕节市发展“一县一业”推动产业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19年)为贯彻落实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推进大会精神,根据《毕节市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方案》有关内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目标任务(一)总体目标。通过三年时间,在大力发展食用菌、茶叶、蔬菜、生态家禽、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同时,结合各地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发展“一县一业”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做优、做强精品水果、荞麦、特色生猪、优质肉羊、冷水鱼等区域特色明显的产业,加大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提升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水平,提高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实现“泉涌”发展,把深度贫困地区建成全市绿色优质农产品重要供应基地,把“一县一业”产业扶贫打造成为脱贫攻坚的“突击队”。(二)年度目标精品水果:2017年,投产50万亩,产量55万吨,产值26亿元,产业覆盖15.45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225元。2018年,投产60万亩,产量72万吨,产值35亿元,产业累计覆盖17.5万贫困人口,人均增收3385元。2019年,投产72万亩,产量93万吨,产值48亿元,产业累计覆盖贫困人口20人,人均增收3578元。—3—荞子:安排在3个深度贫困县。2017年,种植50万亩,产量6万吨以上,综合产值10亿元以上,覆盖农户18万户65万人,其中贫困户5万户15万人,脱贫10万人,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600元。2018年,种植60万亩,总产量8万吨以上,综合产值13亿元以上,覆盖农户22万户85万人,其中贫困户6.5万户20万人,累计脱贫14万人,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800元。2019年,种植70万亩,总产量10万吨以上,综合产值16亿元以上,覆盖农户26万户100万人,其中贫困户8万户28万人,累计脱贫18万人,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000元。特色生猪:2017年,出栏10万头,产值2亿元,新增带动2.5万人脱贫,人均增收3200元左右。2018年,出栏15万头,产值3亿元,累计新增带动3.3万人脱贫,人均增收3200元左右。2019年,出栏20万头,产值4亿元,累计新增带动5万人脱贫,人均增收3200元左右。优质肉羊:2017年,新增出栏2万只,新增优质肉羊销售收入0.2亿元,3个养羊重点县优质肉羊存栏、出栏数占全市总数的60%以上,带动1200人人均增收3300元,其中贫困人口960人。2018年,新增出栏3万只,新增销售收入0.3亿元,3个养羊重点县优质肉羊存栏、出栏数占全市总数的60%以上,带动1800人人均增收3300元,其中贫困人口1440人。2019年,新增出栏5万只,新增销售收入0.5亿元,3个养羊重点县优质肉羊存栏、出栏数占全市总数的60%以上,带动3000人人均增收3300元,其中贫困人口2400人。—4—冷水鱼:2017年,实现产量162吨,同比增长20%,总产值546万元,同比增长25%。2018年,实现产量210吨,同比增长30%,总产值707万元,同比增长30%。2019年,实现产量283吨,同比增长35%,总产值955万元,同比增长35%。到2019年,培育产业集群5个、核心养殖县4个、特色品牌村2个,辐射7个县(其中贫困县2个),覆盖10个村,累计带动0.2万人脱贫。二、产业布局精品水果:以纳雍、赫章为主布局樱桃产业区,主要发展玛瑙红等品种;以威宁为主布局苹果产业区,主要发展黔选1号、黔选2号、黔选3号等品种;以大方、金沙、黔西为主布局猕猴桃产业区,主要发展金圆、贵长等品种;以大方、织金为主布局桃子产业区,主要发展锦绣、艳红、迎庆等品种;以七星关、金沙为主布局柑橘产业区,主要发展椪柑、脐橙、三红蜜柚等品种;以金沙、织金为主布局葡萄产业区,主要发展水晶葡萄、巨峰、夏黑等品种;以大方、织金为主布局梨产业区,主要发展金秋梨等品种;以纳雍、赫章为主布局李子产业区,主要发展青脆李、脆红李、布朗李、酥李等品种。荞子:重点在纳雍、威宁、赫章等地建优质高产商品基地,其中威宁40万亩、赫章20万亩、纳雍10万亩。特色生猪:根据不同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养殖传统,按照“突出区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产业集聚、提高竞争能力、向贫困县倾斜”的原则进行区域布局,其中在赫章、威宁、—5—纳雍重点发展可乐猪。优质肉羊:围绕黔北麻羊、贵州黑山羊、贵州白山羊主产区及辐射区域,打造威宁、赫章、纳雍等3个养羊重点县。冷水鱼:在金沙、大方、七星关、织金、纳雍、赫章等县区重点发展鲟鱼、鲑鱼、鳟鱼、裂腹鱼、大鲵等种类,形成以七星关、大方、金沙、赫章为核心的冷水鱼养殖圈。三、主要任务(一)精品水果。改造300个集中连片300亩以上的果园,配套完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推广简化修剪、绿色防控、生草栽培、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种植技术,推广面积50万亩。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更换品种改造低产园8万亩,建立立体套种果园面积3万亩。依托现有猕猴桃、桃、李、梨等精品水果规模化生产基地,配套建设休闲、观光、体验、科普基础设施,融入山地旅游要素,构建一批“三产融合”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在重点果品产业基地建设大中型果品气调库或机械冷库群8个,全市果品保鲜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建立现代农业信息服务管理系统,完善果品质量监督检测体系。支持市场开拓与运营模式创新,壮大市场主体,形成有影响力的果品专业市场体系,实现产地与销地市场的有效对接。(二)荞子。开展新品种选育种和推进良种优化工程,提升育种水平和良种繁育能力。在威宁建设面积1000亩的繁育基地一个。大力推广良种,合理密植和轮作等规范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发展耕种收全程机械—6—化生产。在威宁建设1万亩的荞麦高产示范园1个。引导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运用政策和税收手段,对全市现有的荞麦初加工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重组升级,推动荞麦产品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延伸产业链,重点扶持1个省级龙头企业,2个市级龙头企业,全面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三)特色生猪。以可乐猪种质资源为重点,建设完善“原种场(资源场)—扩繁场—商品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配套齐全的良种繁育体系,推进供种能力提升。在纳雍、威宁、赫章各建原种场(或资源场)1个,各建扩繁场2个,重点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和家庭牧场扩能升级,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配套设施齐全的特色生猪养殖基地。到2019年,新增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5个,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家庭牧场120个。根据地方猪种营养标准,研究开发特色生猪生产专用饲料,建设青绿饲料基地,促进特色生猪养殖节本增效,到2019年,建成青绿饲料基地3万亩。对现有饲料生产企业进行扩能改造升级,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积极引导生猪“就近屠宰,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推动生猪养殖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布局生猪屠宰企业,建成特色生猪屠宰企业3个。大力发展生猪产品精深加工,支持企业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延长产业链,增加花色品种,提高质量档次。以“强链、延链、补链”为重点,引进特色猪肉精深加工大企业(或大项目)1个。(四)优质肉羊。整合退耕还草(林草结合)、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项目,每县区实施集中、连片人工种草0.5万亩,冬闲田—7—土种草1万亩,共计种草1.5万亩。积极推广粮改饲、秸秆等农副产品的饲料化利用,扩大饲用玉米种植,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对贵州黑山羊和贵州半细毛羊等地方优良品种的核心区划定保种区,采取本品种选育;在非保种区,引进波尔山羊、努比亚羊、杜泊羊等品种在点上开展纯种繁育,在面上杂交改良,充分利用杂种抗病力好、生长快的优势进行优质肉羊生产。2017年至2018年通过招商引资或对现有的种羊场进行升级改造,建成集“原种场—扩繁场”为一体、年生产种羊1000只以上的良种繁育场2个,纳雍、威宁、赫章共新建(改扩建)种羊场3个,基本实现种羊自给,并根据产业布局,以乡镇为单位,完善肉羊配种点建设,由配种点为周边发情母羊进行人工授精,有效提高肉羊生产的良种覆盖率。(五)冷水鱼。在品种选择、养殖模式、养殖技术、饲料运用、鱼产品加工等方面实现提质增效。依托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毕节综合试验站和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毕节综合试验站,创新冷水鱼养殖的新技术、新设施、新模式,开展试验示范,形成冷水鱼发展的新业态和新动能。四、资金筹措围绕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生产基地提升、加工设施改造、市场品牌宣传、质量体系建设、冷链物流建设、技术应用推广、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建设内容,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通过利用各级政府投融资平台激活社会资本,加大PPP项目扶持引入社会资金,着力推进全产业链抱团发展积聚产业资金等多种方式—8—筹措。预计总投资32.78亿元,由市、县两级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帮助生产经营单位通过申请扶贫产业子基金和引入社会资本解决。五、保障措施(一)细化责任落实。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工作分工,把工作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工作实效。市林业局负责精品水果产业相关工作的落实,市农委负责荞麦产业相关工作的落实,市畜牧水产局负责特色生猪、优质肉羊、冷水鱼产业相关工作的落实。(二)加强政策引导。各地要立足实际、精心组织,结合本地产业发展需要,制定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因地制宜按照“一县一业”产业布局,调动力量,整合资源,落实措施全力推进,注重本地独特产业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确保产业扶贫有序有效推进。(三)强化资金保障。统筹整合部门资金支持产业发展,根据不同产业和各地实际做到重点产业重点推,重点区域重点发展。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不断提高特色产品保险、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和收入保险的产业覆盖面。推进供销社、农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度融合,进一步增强流通、金融、科技服务功能。(四)做好市场拓展。实施“覆盖省内,抢占省外,开拓国际”市场拓展战略,注重“一县一业”发展中农产品品牌打造和推介展销,在品牌培育、包装设计、市场开拓上精准发力,市内市场立足减少环节、搞活流通、降低成本、保障供给、实现覆盖,—9—市外市场注重提升品质、创建品牌、抢占份额。(五)夯实基础设施。抢抓落实国家在脱贫攻坚方面的优惠政策,整合力量加大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优势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工营销平台、冷链物流、市场建设等项目筹资上向“一县一业”重点县倾斜,破解山区产业发展的瓶颈。(六)依靠科技支撑。深入开展“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加大“一县一业”重点区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建立保障各产业稳步推进的专家团队,集中力量实施科技攻关,在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和品牌创建上取得新突破。支持和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创办领办参办企业,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创办科技型企业或者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带动更多贫困户参与相关产业发展中来。支持科研院所与县乡政府、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科技合作,推进以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为主体的市场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搭建农产品创新研发与人才集聚平台。(七)完善服务体系。扶持贫困县、贫困乡镇规划建设不同层次的“一县一业”示范点,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和田间工程建设,加大农业装备投入力度,提高生产机械化、信息化水平,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产地集配升级改造,继续推动大型连锁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对接,加强村企对接。健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防灾减灾体系,避免因灾返贫。—10—毕节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7—20
本文标题:中共毕节委办公室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775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