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让我们听从责任的召唤。《人民日报》(2005年09月19日第一版)论责任宋远方书记今年以来多次指出:完成好聊城市“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加快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实现新跨越,努力打造聊城“一五二”产业基地和山东省东引西拓“桥头堡”,需要各级各部门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强化责任意识。真可谓一语中的。处于历史新起点、新阶段的今天,要实现聊城各项事业的继续提升,强调责任意识,显然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因为责任、责任意识、责任感是成就事业的先决条件。一、什么是责任?(一)责任就是职责,就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即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责任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作风,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品质和美德。责任是事业心、责任感。事业心、责任感是一个人前进征途中永不衰竭的动力,是对事业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是一个民族奋发图强的力量源泉,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责任有丰富的内涵,有不同的层次。如对自己的责任感、对家庭的责任感、对他人的责任感、对集体的责任感、对国家的责任感、对人类的责任感等。责任有不同的范畴,如工作责任、事业责任、社会责任、领导责任、群体责任、个体责任等。可以说责任无处不在。父母养儿育女,儿女孝敬父母,老师教书育人,学生尊师好学,医生救死扶伤,军人保家卫国,领导干部执政为民都是责任。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要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事业、对国家承担并履行责任。(二)我国古代的先贤们在责任方面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是责任,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责任,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责任,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责任,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责任,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责任,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是责任,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责任,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责任,郑板桥“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是责任。当代的一些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模范人物更是责任方面的典范。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是责任,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远离桑梓,两赴西藏,把藏族人民当作自己的亲人是责任,党的好干部牛玉儒以勤政为民、忘我工作诠释“生命一分钟,敬业60秒”是责任,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是责任,公交车售票员李素丽“让每一个坐车的人都感到舒服与快乐”是责任,桥吊工人许振超在普通岗位上创出世界一流的“振超效率”是责任。聊城各级各部门、各位领导干部、各位工作人员,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圆满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也是责任。(三)责任感是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国家的公民有无责任感或责任感强弱,可以从这个国家的精神面貌中清晰地表现出来。伟大的民族往往具有志向高远、积极进取、纪律严明、百折不挠、愈挫愈勇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当这个国家或民族遇到困难和风险的时候,就会有千千万万人站出来,以奉献和牺牲分担困难,排除风险。这样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中华民族一向崇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取得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抗日战争和1998年的抗洪斗争、2008年的抗击汶川大地震的斗争都表现了这种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这正是我们国家历经磨难而不断奋斗崛起的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做到“心忧天下”,但每个人应当也可以努力增加责任感、责任意识和责任心。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不断进步,我们的国家就会更好更快地发展。(四)责任意识是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责任意识也是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求真务实,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勇于任事,敢于担当,不能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岗位不在状态;要各负其责,守土有责,不能敷衍塞责,逃避责任;要责权统一,尽职尽责,不能遇到权力往里揽,遇到责任往外推;要在岗一日,尽责一天。即使将要离开岗位,也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认真做好自己岗位上的最后一件事。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做到这样,我们的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必然会兴旺发达。二、强化责任意识的意义(一)有责任,才能勇于担当,成就事业中国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梁启超说:“人生于天地间各有责任,自放弃责任,则是自放弃其所以为人之具也。是故人也者,对于一家有一家之责任,对于一国有一国之责任,对于世界有世界之责任。一家之人各放弃其责任,则家必落;一国之人各放弃其责任,则国必亡;全世界之人各放弃其责任,则世界必毁。”有责任才有担当。在一个有着强烈责任心的人的字典里,没有“敷衍”、“推诿”、“塞责”、“扯皮”之词。他能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敢作敢当,能够“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作为普通人,他能担当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待扬鞭自奋蹄”,拼搏奋斗“壮心不已”,做到“独善其身”;作为领导者,他能够“先天下之忧而忧”,率先垂范,勇于担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天下为己任,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有责任才能成就事业。责任出勇气,出智慧,出力量,出干劲!有了责任心,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心,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责任心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泰山压顶不弯腰;责任心差,很小的问题也可能酿成大祸,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人的学识、能力、才华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事业心、责任感,将一事无成。反之,要成就事业就必须有责任感,古今中外那些大有作为的人,都是事业心、责任感强的人。正如亚洲华人首富李嘉诚所说:“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往往不是最有能力的人,而是最负责的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最负责的人。”(二)有责任,才能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情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和失败。”中国共产党把中华民族的责任意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这就是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情。对工作极端负责,来自于对人民极端热情;对人民极端热情,体现为对工作极端负责。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深刻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责任观的出发点和归宿,极大地拓展了责任的精神境界。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也突出地展现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观。这就是对眼前负责,对长远负责,对当代负责,对未来负责,归根到底,对人民负责。市委、市政府立足聊城实际,着眼聊城未来,提出的“工业强市、三产兴市、农业稳市、城建靓市”的工作思路和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目标和任务也是高度责任感的体现,也是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三)有责任,才能积极进取,不甘落后每个单位、每个部门自己和自己比都有发展,都有进步,都有提高。但是横向比,和全市、全省、全国的同行比,同先进单位比,把标准提高一些比,就会看到有差距,可能差距还很大。面对差距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自甘落后,不思进取;另一种是正视差距,积极进取,这就是责任。有了责任,你就不会对竞争熟视无睹,对差距无动于衷,对落后麻木不仁。就会做到:工作领先者时刻充满忧患意识,不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让别人轻易从自己旁边超过去;工作中游者时刻充满率先意识,努力进步,争当先进;工作落后者时刻充满赶超意识,奋发努力,全力争先,争创一流。有了责任,对工作就不会谨小慎微、畏首畏尾。凡是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就会恪尽职守、毫不懈怠;凡是看准了的事情,就会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大胆地干;凡是确定了的事情,就会一抓到底、持之以恒。以敢为人先的大手笔、大动作、大举措来实现工作的进步和事业的发展。(四)有责任,才能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古人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部门、一项工作,都存在居安思危的问题。常怀忧患,可以使人头脑清醒,永不自满;常怀忧患,可以使人警钟长鸣,永不懈怠;常怀忧患,可以使人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常怀忧患,可以破除“满、旧、浮、难、小”的心态,树立积极进取的意识。如果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人、特别是一个领导人没有忧患意识,没有创新意识,不思进取、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夜郎自大,坐井观天、坐享其成,小富即安、小成即满,不可能有发展,不可能有进步,不可能上台阶,不可能取得辉煌的成就。只有充满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才更有利于我们更好更快地发展,才更有利于我们更健康更顺利地发展。(五)有责任,才能不折不扣,狠抓落实为什么有时候有些工作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稀,关键就是抓落实不够。刚刚闭幕的中共聊城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指出,全市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都非常明确,关键在狠抓落实,要着重围绕项目建设抓落实;要着重围绕扩大投入抓落实;要着重围绕“一五二”产业基地建设抓落实;要着重围绕改善民生抓落实。只有有了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才能真正抓好工作落实。工作怎么才叫落实了?工作抓不抓落实,是一个思想问题,是一个工作问题,也可以说是个诚信问题、品质问题,也是一个作风问题。工作不仅要用心去想,而且要用力去做。工作提出了、说过了、回话了、来信了、开会了、布置了、安排了,不叫落实了;报纸上登了,电视上播了,下了文件了,也不叫落实了;甚至对方答应了、许愿了、承诺了、保证了等等,也不叫落实了。只有见行动了,咬定青山不放松,坚韧不拔,锲而不舍,言必信,行必果,不达目的不罢休,不因阻力和干扰而退却,不因困难和挑战而动摇,并且有进展了、办好了、见实效了、达到预期目的了,上下左右实实在在认可了,干部群众绝大多数从内心真正满意了,这样工作才叫落实了。(六)有责任,才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决定事业成败。精神状态是指人的信念、意识、思维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形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一个人思想境界的外在表现,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是必胜的信念、博大的胸怀、无敌的霸气。战争年代,在炮火连天、刀光剑影的对峙中,“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党和军队依靠“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拼出了新中国的辉煌诞生;建国以后的和平年代,我们党和人民依靠“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奠定了共和国物质、文化长足发展的坚实基础;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全党全国人民发扬光荣传统,又创造了“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振超精神”、“抗震精神”等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邓小平说:“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胡锦涛说:“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纵观古今中外凡能成就一番大业者,无不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唐太宗、宋太祖、凯撒大帝、拿破仑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代表,毛泽东、邓小平更是这方面的典范。实践证明,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就能不断激发自身的智慧和潜能,产生巨大的内生动力,成为成就事业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最后的胜利;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弥补物质条件的不足,并转化为强大的力量;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绝地反击,后来居上;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把平平常常的事情干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原来能干好的事情可以干得更好,原来没有希望的事情可以“奇迹”般的干成功!三、如何培树责任意识培树、强化责任意识,主要途径和方法有两个,一是教育,二是问责。(一)教育第一是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人们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为己任,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把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国家利益、集
本文标题:论责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03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