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舞蹈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起源于人类劳动实践和其他多种生活实践,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舞蹈通过节律化、造型化和表情化的人体动作塑造艺术形象,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主要特征1.直觉性。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艺术形象。它是通过人们的视觉器官(眼睛)来进行审美感知的。这就决定了舞蹈作品中的情景和人物心理状态、情感,都必须通过舞蹈形象直接表现出来。如梦幻中的情景、某一个人的感受、激烈的思想斗争等等。2.动作性。舞蹈是一种流动状态的直觉形象。人物情感、思想性的表现,情节、事件的发展,矛盾冲突的推进,情调、氛围的渲染,意境的形成,都要由一系列舞蹈动作所组成的舞蹈语言不停地发展、变化来完成的。舞蹈动作,一般可大致分为表情性、说明性、装饰性联结三类。表情性动作主要有描绘人物的情感、思想和性格特征的,具有一定的类型化、概括性。说明性动作主要有展示人物行动的目的和具体内容的,这类动作具有更多的模拟性、象征性特点。装饰性联结动作一般没有明显含义,在舞蹈中起装饰、衬托作用,常作为表情性动作和说明性动作相互转换和连接的过渡动作。舞蹈动作是舞蹈作品的最基本的元素。舞蹈从其最单一的姿态开始,到形成舞句、舞段,从一个小型舞蹈到形成一部大型舞蹈,都是在相同动作的重复、发展,不同动作的衔接、变化基础之上,在有目的的组合过程里发展完成的。•3.节奏性。任何舞蹈都具有节奏性,没有节奏便没有舞蹈,舞蹈的动态形象是一种具有节奏性的动态形象。在舞蹈中,节奏一般表现舞蹈动作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和能量的大小。相同动作由于节奏的发展变化——或是在力度上增强或减弱;或是在速度上加快或减慢;或是在幅度和能量上增大或缩小,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体现出不同的丰富内容。4.造型性。舞蹈动作必须具有造型性。这是使舞蹈动作具有美感形式的最基本的条件和主要的因素。因为造型本身,首先应构成具有美感的形象,它必须是经过提炼和美化了的最生动、最鲜明、最有表现力的典型性动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舞蹈是动的绘画、活的雕塑。舞蹈中的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是多种多样的,有对称、平衡的美;有矫健、温和的美;有阳刚阴柔的美;有幽雅娴静、活泼生动的美等等。舞蹈队形、画面的造型,是舞蹈作品构成的重要因素。无论是独舞,还是群舞;无论是抒情舞,还是叙事舞,舞蹈者总是要在舞台的空间按一定的方向、路线进行运动。根据舞蹈作品所表现的各种不同情绪和内容的需要,就产生了各种类型的舞台空间运动路线和画面造型。舞蹈的空间运动路线可分斜、竖、横、圆、曲折五种。舞蹈画面造型一般有方形、三角形、圆弧形、梯形、菱形等基本图形。5.抒情性。用舞蹈语言来表现和描绘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和丰富复杂的情感,是舞蹈艺术一个非常重要的审美特征,也就是说舞蹈是一种抒情性艺术。舞蹈在表现人的情感方面所具有的真实、直观、激越、丰富、深厚的特点,往往是其他艺术门类所不及的。无论是人的初级感情还是高级感情,舞蹈都可以充分、深刻、淋漓极致地予以表达,它既能表现人们的情感,也能表达人们的思想。它借助于情感这个中介,使人物思想在舞蹈情感形象中的内涵意蕴充分地展现出来。6.综合性。舞蹈从产生时就离不开音乐、诗歌、美术等艺术,这些同样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舞蹈形象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象。其中音乐是舞蹈最亲密的伙伴。没有好的音乐很难产生优秀的舞蹈作品。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这样说,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在舞蹈艺术中,音乐一般具有着三个方面的作用;(1)描绘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与舞蹈一起共同完成塑造艺术形象的任务。(2)对舞蹈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气氛进行渲染和衬托。(3)具有明显的戏剧性因素。表现出戏剧性的性格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交代和展现剧情的任务。1.按体裁划分(1)情绪舞:也叫抒情性舞蹈。主要是通过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即通过特定的情景和人物思想感情,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一般来说,抒情舞蹈在表现手法上注意写意,舞段比较完整和流畅,群舞动作强调整齐划一。由于抒情性舞蹈的“舞性”较强,以至有“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说法。(2)情节舞,也叫叙事性舞蹈。是指通过一定的事件叙述,来刻画人物性格,揭示性格冲突和发展,从而表现某种主题的舞蹈。叙事性舞蹈所叙之事一般比较单纯、简短,人物关系也比较简明,因而舞蹈本身的构成也比较简短,由于舞蹈是以动作语言来叙事,所以大多数叙事性舞蹈都依据一定的文学蓝本,这样可以使观众更容易理解舞蹈所叙之事,叙事性舞蹈与抒情性舞蹈相比,偏重于写实,由于其内涵比抒情性舞蹈丰富,往往能产生强烈的社会反响。2.按风格划分(1)中国古典舞:指具有古典风格的中国舞蹈。是在民间舞蹈基础上经过历代舞蹈艺术家们的提炼、加工、整理,创造而逐渐形成的。它有着整套规范化的舞蹈技艺、程式化的表现手段、严谨的训练体系和相对稳定的审美原则。中国古典舞大多保存在戏曲舞蹈中。在表演上手、眼、身、法、步的紧密配合使中国古典舞更具有传统特色。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的舞蹈工作者为创作繁荣民族舞蹈艺术,对中国古典舞进行了挖掘、整理,继承了中国戏曲表演中的舞蹈步伐、身段、武术、毯子功等精华,借鉴和参考芭蕾的训练方法,编写了中国古典舞训练教材。在80年代,由李正一、唐满城两位教授创建了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材,标志着中国古典舞不仅从外形上而且从内在的神韵上都找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一致的东西。使中国古典舞蹈成为独立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的审美特征的舞蹈体系。(2)中国民间舞:指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并具有鲜明的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它与人们的劳动生活、传统观念、民俗活动紧密结合,经过历代相传,人们不断加工、创造,是既有中国特征又有本民族特色的舞蹈。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历史、风俗习惯以及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不同,所以形成的舞蹈风格和特色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民间舞蹈又是舞蹈创作的源泉和基础。(3)芭蕾舞:是欧洲古典舞剧的统称,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芭蕾舞,专指产生于欧洲的一种综合性舞蹈艺术形式,包括古典芭蕾和现代芭蕾。广义的芭蕾舞,泛指一切用有韵律的人体运动来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活动的舞蹈表演。作为特定的舞蹈艺术形式,它起源于意大利民间。进入宫廷后,逐渐形成一种在统一的构思下,集歌唱、朗诵、舞蹈与戏剧于一体的宗教性综合表演。现代舞的产生,对古典芭蕾舞有很大的冲击,出现了交响芭蕾舞。现代芭蕾舞等各种不同的探索与创造,在芭蕾舞程式上有很多突破,呈现了多种风格的芭蕾舞。我国的芭蕾舞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得到发展,各地建立了芭蕾舞团和培养芭蕾舞演员的专业学校,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芭蕾舞演员,同时参加了许多国际性重大的芭蕾舞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国的芭蕾舞得到了迅速发展,走向了世界。(4)现代舞: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美国著名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创造兴起的一种新型舞蹈。其特点是摆脱古典芭蕾的程式和束缚,邓肯认为舞蹈的本质应通过人体动作表现人类精神,用最自由的身体表现最高的智慧。在芭蕾舞的改革中许多舞蹈家受此影响,继承了邓肯的主张,在各自基础上发展创造,形成了许多不同风格的现代舞流派。近一个世纪以来,邓肯一直被现代舞蹈家们奉为精神领袖,被誉为“现代舞之母”。在我国,现代舞20世纪初传入,著名舞蹈家吴晓邦在上海举办“晓邦舞蹈研究所”,传播和教授现代舞,成为现代舞的开拓者。其代表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饥火》、《思凡》、《丑表功》、《鱼夫乐》等。广东舞蹈学校于1987年9月14日首次开设现代舞专业,培养现代舞人才,在中国文化基础上创造了中国的现代舞艺术。建立中国现代舞流派,广东舞蹈学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在1991年巴黎现代舞比赛中以现代舞《太极印象》荣获金奖。(5)社交舞:又称“交谊舞”或“交际舞”,指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宫廷舞蹈和近代社交舞蹈。这些舞蹈中的绝大多数是从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的民间舞蹈演化而来。经过各国宫廷的舞蹈教师按照宫廷生活和礼仪习俗的需要进行加工改造,使之具有规范的程式。每种舞蹈都有严格规定的步伐、舞蹈图形、舞曲、举止仪态和进行程序,成为宫廷贵族享有的一种展示自己的富丽华美的服饰、高贵文雅的风度以及地位和尊严的特权。直到19世纪初期,这种贵族式的宫廷舞才变为社会各阶层人人可跳的社交舞蹈。而当今社交舞坛的交际舞又逐步形成普通的舞厅舞和具有竞技表演的国际标准交谊舞。国际流行的主要有: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舞、伦巴、桑巴、恰恰舞、牛仔舞、斗牛舞等等。3.按表演形式划分(1)独舞:指由一个人单独表演的舞蹈形式。要求表演者有高度的舞蹈表演技巧和较为全面的艺术修养。在舞剧或集体舞中,常用独舞形式突出刻划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2)双人舞:指由两人一起表演的舞蹈形式,用以表现人物之间的思想感情交流,是作品中人物对话的一种表现形式。两人要有较高的技巧,舞蹈上配合默契、和谐一致。(3)三人舞:是三个人表演的舞蹈形式,但非三人表演的舞蹈都可以称为“三人舞”,如果三位表演者始终以整齐划一的动态表演,那只是一个小群舞。三人舞大部分是具有情节性的小型舞蹈作品,是能够组成性格冲突的最小舞蹈形式。三人舞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非对称的、矛盾的,使之成为一种具有特色的舞蹈样式。(4)群舞:即三人以上表演的多人舞蹈形式。从表演的性别上可分为男子群舞、女子群舞和男女大群舞。从内容构成上可分为情节性群舞和抒情性群舞。群舞注重队形和画面的变化,构图丰富、色彩纷呈,有较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5)组舞:通常是将几个相对独立完整的舞蹈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表演。有的可根据共同的主题,把几个舞蹈组合在一起;有的可根据共同的形态组合在一起,也有根据编导或演员自身的创作或表演风格为组合。(6)舞剧:是以舞蹈为主的表现手段,综合音乐、美术、照明、文字、戏剧等艺术形式来反映生活、表现人生的舞台表演艺术。舞剧是一种大型的舞蹈表演形式,它可以运用独舞、双人舞、群舞及组舞等多种舞蹈手段,来表现较为复杂的故事情节和塑造内涵丰富的人物性格。世界各国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舞剧。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民族民间舞剧得到很大发展。•舞蹈艺术的意蕴包括舞蹈语汇、舞蹈形象、舞蹈情感•1、舞蹈语汇是构成舞蹈语言材料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具有传情达意的舞蹈动作组合,•以及舞蹈构图、舞蹈场面、舞蹈中的生活场景等。•2、舞蹈形象是运用舞蹈家的人体动作(即以人体为物质材料),创造出一种能够反映对•象本质特征的、饱含主体情思、富于美感的飞舞流动的形象。•3、舞蹈情感主要依赖人体在一定时间、空间的运动去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境界。舞蹈教育的影响•舞蹈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借助于舞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组织、有目的的一种教育形式,对当代大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舞蹈教育从审美教育入手,塑造健美的身体、提高审美情趣,最终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舞蹈教育传统。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教育学科能够和谐地将身体、精神、情感以及社会的不同层面融合在一起。我们需要知识全面、可塑性高的人才来满足新的需要。舞蹈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这一教学宗旨。“舞蹈教育属艺术教育、情感教育,也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育功能是使青少年在接受舞蹈艺术美的熏陶中逐渐具备较好的人体美的基本素质,获得协调动作的基本能力,领悟舞蹈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从而提高完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情操对培养良好品行、意志及良好的舞蹈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8]。在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1世纪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高校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的栋梁之才,将责无旁贷地肩负着推行素质教育的重任。因此,当代大学生自身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而“舞蹈教育是高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高校开设舞蹈课(以形体课为主),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同时也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心理
本文标题:最终版舞蹈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38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