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 50年代 ――70年代小说
50年代——70年代小说革命历史小说——再现战争的艺术画卷一、革命历史小说: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治斗争史、革命战争史,充满激情的歌颂革命,缅怀战友。茹志鹃《百合花》生平:(1925-1998(一)内容:⑴“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人性美的展示情节:送女文工团员(我)――向新媳妇借被子――小战士牺牲后新媳妇为其缝衣服主题:表现了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主题,通过描写和讴歌子弟兵对人民的忠诚和人民敬爱子弟兵来表现。一种回顾与眷恋,暗中包含着对现实人情的一种隐忧(可同忧却不可同乐,人际关系远不如战时简单纯净)人物形象:通讯员:英雄(舍己救人担架员)性格:内向能力:欠缺(借被失败)。木讷(畏女战友)。普通平凡(异于以往文学中英雄的自信、高大、智勇双全,如《林海雪原》、《烈火金钢》中的英雄)——人性美(爱生活、爱美:绑腿、树枝、野菊花)——人情美,关心他人(战友:馒头;新媳妇:被子;担架员:生命)新媳妇(被子)不借:普通(有私心,封建。)——借(气一气——后悔)——献(忏悔)心灵之美,人性之美。曲波《林海雪原》1曲波(1923-),山东蓬莱人2、创作特点:“五虎将”的结构模式五种性格构成的主要英雄人物常常是古典武侠小说的基本人物模式。关羽——忠诚(政治方面)勇毅(个性方面)双全的少剑波;张飞——骁勇威猛、谋略不足的刘勋苍,赵云——胆识过人、百战百胜的杨子荣,马超——身怀绝技、粗俗诙谐的栾超家黄忠——忠厚老实、刻苦耐劳的“长腿”孙达得。“两军对阵”的思维模式,而且在传奇的意义上更加夸张了所谓“好人特别的好,坏人特别的坏”的模式。以现实生活中的同名英雄为原型。暴露了土匪极其残忍的本性和描写了解放军战士的英勇牺牲精神,在描写主要英雄人物时始终洋溢着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基调。3《林海雪原》的传奇性的体现A体现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奇袭奶头山,智取威虎山,消灭座山雕,火烧大锅盔,消灭马希山和侯殿坤)B体现在对传奇式英雄人物的塑造上。(杨子容:刚毅的意志和惊人的胆魄,能说善辩的雄才大略和机智灵活的斗争艺术和崇高的精神世界)C体现在小说的环境,景物的描写上。杨子容传奇人生杨子荣(1917-1947)原名杨宗贵,山东牟平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战士、班长、团侦察排长等职。1947年月6日晚,他只身打入虎穴,里应外合,活捉国民党保安旅长、牡丹江一带匪首“座山雕”。东北军区司令部给杨子荣记了三等功,授予他“特级侦察英雄”的光荣称号。同年2月23日,杨子荣在追歼顽匪郑三炮、丁焕章时,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1岁。杨子荣为了能够假装胡彪,打入虎穴,曾经“学习”过土匪的黑话。他一听,便明白这句黑话的意思是:“什么人?到哪里去?”“嘿!想啥来啥,想吃奶,就来了妈妈,想娘家的人,小孩他舅舅就来啦!”杨子荣很流利地用了黑话答复道。这黑话的意思就是:“找同行。”接着,杨子荣向土匪施礼说:“紧三天,慢三天,怎么看不见天王山?”意思说:“我走了九天,也没有找到啊?”土匪答道:“野鸡闷头钻,哪能上天王山。”意思说:“因为你不是正牌的。”一路上,杨子荣用黑话跟土匪一问一答,滴水不漏。土匪见此状,以为是同伙,带他去见座山雕。一见座山雕,劈头便是一句黑话:“天王盖地虎。”意思说:“你好大的胆!敢来气你祖宗。”杨子荣立即答道:“宝塔镇河妖。”意即:“要是那样,叫我从山上摔死,掉河里淹死。”“脸红什么?”“精神焕发。”“怎么又黄啦?”“防冷涂的蜡!”1吴强(1910-1990)原名汪大同,江苏涟水人。1933年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期间参加莱芜、淮海等著名战役。解放后,历任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1952年后在上海工作,曾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小说家联谊会会长等职。从事文学创作五十余年,著有长篇小说《红日》、《堡垒》(上部)、散文集《心潮集》等,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红日》,于1957年出版,对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创作产生重大影响。吴强《红日》2《红日》结构主线我军涟水战役受挫莱芜战役大捷孟良崮全歼国民党七十四军3《红日》的艺术特色突破了以往描写军人的一般模式,成功的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对我军不同层次军事将领形像的集中刻画集中体现了《红日》的开创成绩。如军长沈振新,副军长梁波作者还善于通过细节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此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红日》出色地刻画了几个富有特色的反面人物。如张灵甫在艺术构思上,整部小说结构紧凑,三个战役的描写主次分明,张驰自如。梁斌《红旗谱》——“一部描绘农民革命斗争的壮丽史诗1作者梁斌(1914—1996),原名梁维周,著有长篇三部曲:《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红旗谱》小说以发生在冀中的反割头税运动和保定二师学潮斗争为背景,通过锁井镇农民和地主恶霸势力几代人的斗争,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云和农民革命斗争的历史面貌。2主旨:它以断代史的形式,以当时社会主流思想意识,诠释中国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反压迫与压迫的阶级矛盾和冲突。3朱老忠人物形象分析:1不甘屈服的反抗意志和善用智谋的斗争精神是朱老忠性格的核心。2其次具有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3性格豪爽,重义气。4民族特色:首先是内容,小说反映的锁井镇农民几代人的斗争,表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所塑造的农民英雄形象,具有传统的个性与风貌,继承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慷慨激昂的反抗精神;其次在形式上,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手法,故事性很强。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在结构上,作者借鉴古典小说章回的形式,分卷分章,故事独立成章,又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语言上,运用农村鲜活的口语,使人物语言生动、富有个性。杨沫《青春之歌》——知识分子的成长史1杨沫(1914--1996),原名杨成业小说以“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反映了在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日益尖锐激烈的动荡年代,知识分子的觉醒与分化,表现了中国一代青年在党的领导教育下的成长,歌颂了革的青春。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像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展父母之家丈夫之家走向革命成为共产党员c卢嘉川的启蒙2林道静的成长道路a受五四启蒙思想影响b遇到余永泽d江华的指引3、林道静成长过程的政治意蕴余永泽个性解放(骑士英雄)林道静卢嘉川知识分子型的马克思主义(精神英雄)江华中国化工人型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英雄)五、小结战争题材的文学创作在50年代以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歌颂革命战争,并通过描写战争来普及现代革命历史和中共党史,成为50年代公开发表的当代文学创作中最富有生气的部分。结合民间文化形态的阐释概括了意识形态下的战争文学的冲突性特征。通过贯穿在其中的三个文本的讲述,指正了在50年代的战争文学创作中的成就和缺憾,并提出具有反思性的文学史价值评判。第三节现实生活题材一农村题材的小说:主要以农村生活为主线,描写农村改革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和农村面貌的变化。1代表作家:“山西作家群”(赵树理、马烽、西戎等)、“山药蛋派”也就是山西作家群指的是以活跃于20世纪50.60年代文坛的赵树理,西戎、李束为、马烽、胡正、孙谦,人称“西李马胡孙”为代表的山西作家群体。这批小说家以《人民文学》《火花》为阵地发表了一批趋向相似,风格相近的作品。作品多以山西农村生活为描写的对象。追求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的矛盾和问题。走的是一条民族化,大众化的道路,艺术上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法和口语化的写作特点。语言朴实,清新,风趣。代表作品:马烽的《一架弹花机》、赵树理的《登记》《三里湾》陕西作家(柳青、王汶石等)、还有周立波、李准、浩然等。2作品分类:A写土地改革后农民新的婚姻家庭观的有:马烽的《一架弹花机》、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登记》:小说以张家庄张木匠的老婆小飞蛾为主线,描写了她与婆婆和女儿艾艾三代女性的婚恋故事。最终一对具有新思想,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的青年艾艾与小晚冲破家庭包办婚姻的阻挠,在刚刚颁布的《婚姻法》的帮助和保护下终于自由结合。B写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短篇小说有:李准《不能走那条路》,长篇有赵树理的《三里湾》(是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柳青的《创业史》等。《创业史》通过中国西北地区一个小村落蛤蟆滩的生活演变,广阔地概括了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的社会矛盾冲突,着重表现了表现农民在共产党领导下逐步放弃私有制、拥护公有制曲折艰难的历程。歌颂农业合作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物形象分析:梁生宝:梁生宝是作家刻划的一个理想的农村新人形象,是农村大变革中涌现出来的既踏实肯干又公道热情的基层干部的典型。粱生宝性格顽强坚毅,忠厚善良,坚持走集体致富的道路。在他身上处处体现着农民式的质朴与革命者为理想而献身的热忱。带有明显的英雄化、理想化色彩。梁三老汉:是一个具有传统美德和狭隘小生产者观念的旧中国农民的典型。苦大仇深,思想保守,狭隘自私,但又勤劳善良,热爱土地,体现出农民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中国老一代农民的代表。作家着重从精神上、心理上揭示他从旧的创业道路向新的创业道路迈进中的复杂历程,这一历程在他与梁生宝的矛盾过程中得到了生动的表现。粱三老汉形象表现了“几千年来个体农民的精神负担”在新的时代如何得到升华的深刻主题。蛤蟆滩三大能人郭世富:中农的代表,顽固维护私有制,对封建主义还存有幻想的落后农民典型。是改造的对象。姚士杰:富农的代表。仇恨新社会政权,阴险狡诈,妄图扼杀新生政权的敌对阶级代表。是专政的对象。郭振山:农民中的两面派,幕后支持农村合作化,落后的农民干部典型。是争取的对象。C描写大跃进时期农村的现状的有:李准的《李双双小传》,具有较高价值的有马烽的《我的第一个上级》、茹志鹃《静静的产院》、赵树理的《实干家潘永福》、张庆田的《“老坚决”外传》等;二反映工业题材的小说有:周立波的《铁水奔流》、艾芜的《百炼成钢》是艾芜1952年到东北鞍山深入生活的成果。小说以某钢铁厂九号平炉三位炉长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工人阶级的劳动热情和公而忘私的高贵品质,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草明的《乘风破浪》,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等。三、突破“禁区”的小说A.干预现实的作品:《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主题思想小说发表于1956年,是较早反映社会主义体制下人民内部矛盾,揭露官僚主义的作品。也是一篇通过个人的理想激情与现实环境的冲突,表现主人公心路历程的成长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刘世吾:(理想对现实的妥协)能而不为“能”:有高深的理论修养对事物冷静理智的观察力有相当的工作能力和魄力“不为”:世故与冷漠口头禅:“就那么回事”作品的深刻之处在于,通过刘世吾形象引发思考: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涉世的深入,如何永远保持年轻时的单纯、热情、朝气?林震(成长的心路历程)热情单纯,富有理想,朝气蓬勃,正在成长的青年共产党员B.表现人情人性的作品:宗璞《红豆》——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江玫心身齐虹(爱情)萧素(革命)贵族少爷痴心恋人革命者引路人
本文标题:50年代 ――70年代小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59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