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浅析小学初中大纲语文阅读要求及课外阅读现状
浅析小学初中大纲语文阅读教学从拆字的角度理解“语文”,“语”即语言,“文”是文字、文学、文化,在两者交叉下,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将阅读和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写话或习作和口语交际等环节列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将其与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常识等环节做了具体要求。在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耗时最多,故而它是影响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强调,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整体上,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现出语文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性质,体现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大纲始终践行并逐步践行新课程标准。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时期低中高年级和初中时期都规定了学生阅读的基本要求、任务、方式、内容、进度、数量等。小学三个年段关于阅读的教学内容,也都可以在小学教学总要求中找到源头。阅读大致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文是课内阅读的主体,因此对课文的要求于阅读而言至关重要。两份大纲都强调课文体现教学目的,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性,文质兼美,丰富多样,规定了数量,这同样有利于阅读教学的开展。引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和初中分为四个学段的概念,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始终在这四个教学学段中延续,始终贯彻着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没有停断。另外,通过比较大纲发现,初中语文大纲将小学各年段要求的汉语拼音和识字写字环节纳入到了阅读中,同时强化了阅读和口语交际的联系,是因为教学目标也要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教学主体的变化而相应改变,通过增加阅读的要求而促进提高阅读能力——比如小学低年级只要求了解词句意思,中年级开始要求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中除此之外还要求欣赏感受文学作品及其形象和语言。教学目的中,从培养爱美的情趣转为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也正是基于阅读能力的发展而提高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大纲在提出教学总要求的基础上,分别在五个环节对各年段提出了教学要求,不同年段相同环节处于基础与提高的关系,逐渐增加教学要求或提高教学要求。初中语文大纲教学目的也明确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综合来看,小学和初中时期的教学内容是一脉相传,前一阶段作为教学基础,而后一阶段则不断提高深入。小学时期对汉语拼音和识字写字的教学要求,是培养阅读能力、开展阅读教学的基础,毕竟阅读的前提是能读准字音、认识汉字。从小学到初中,扩大识字量,增加阅读任务,细化阅读要求,培养阅读习惯,安排读背进度,一步步落实并提高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目标。初中语文大纲在教学内容中还增加了语文常识这个环节,同样也需要文本的阅读作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正规的教学指导。通过阅读,不仅需要了解其主要内容,也在其基础上掌握汉语的基本规则,提升文学素养。阅读的效果,同样也作用于写作和口语交际环节。阅读优秀的文章,学习它的写作语言和写作技巧,学习它规范的标点符号、格式的书写,为写作积累素材,也为认识汉字、会写汉字提供了途径;阅读方式包括朗读、默读,欣赏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感情并表现于说话当中,无形之中也是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再者,阅读是体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良好途径之一,无论是提高情趣品位,还是获得知识,都有积极作用。小学语文大纲各年段教学内容的变化,从小学到初中语文大纲教学内容的变化,即使是相同内容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是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年龄发生了改变,同时也要注意到教育阶段长、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断发展的特点,学生生理、心理层面都在发展,同时为了促进身心发展也必须制定合理而科学的教学大纲。而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语言文字、文学和文化,不同学段不同比重,由语言文字的学习上升到文学的学习,又上升到文化的学习。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主要安排语言文字的学习,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逐步过渡,所以汉语拼音和认字识字独立为教学环节,文本阅读也以词句——全文——作者递进。初中语文教科书则侧重于对文学的学习,初步接触文化内容,阅读环节要求学习古代诗词、文言文等文学作品,每学年课外自读2-3部文学名著,通过不同类型、体裁的文章学习文学。但教学大纲在具体实际语文教学中很难完全实践,阅读环节的成效和实际有很大的偏差。小学低年级要求会写1200字,中年级2000字,高年级2500字,虽然日常教学中老师会教学生使用字典,在抄写本上写下该课生字的部首、笔画等,但对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等没有完全掌握,很大程度是源于学生没有接受系统指导,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容易错字,字也不好看。阅读过程中,学生忽视字词的构成,也是错字产生的一个原因。阅读文章时,很多学生容易读破句,不能流利、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缺乏系统的朗读教学。现在,很多老师都在回家作业中布置某篇课文朗读几遍并签名,而家长对孩子的朗读要求过低,敷衍了事,很少关注到应该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小学语文大纲提出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初中才具化为检索、摘录等读书方法,能主动做的很少,老师也不太愿意花费过多的教学时间于此。在大量的课本和教辅外,课外阅读明显与大纲要求相去甚远,包括数量与质量。小学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小于150万字,初中则规定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还要包括2-3部文学名著。这些数字完全是假大空,实际的阅读量至少受到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学业负担压力,二是学生自身水平。我国学生学业压力一向很大,五年级时家长就会给孩子担着考上好初中的压力,初三又要担上考上好高中的压力,即过于重视成绩,而老师一定程度上也要以学生成绩作为自己教学成果的考核标准,对一些课外阅读还是会有所限制。对课外阅读有所限制无可厚非,但如果都适合考试、学业有之间联系的,只会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反感。此外,社会培训机构的学生有着低龄化的趋势,不仅仅是教辅班,还有各类兴趣班音乐、绘画等,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还哪有多少时间留给阅读呢。在见习前,我一直以为现今的学生会比较爱看一些青春言情、玄幻、科幻类的小说,但在长桥中学见习并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反馈与我此前的想法差距很大,大多数学生都提到,对这类书籍应该保持一个度,不能过度沉迷;仅仅有少部分是完全排斥或完全接受,并且对阅读的好处、功能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再根据以前去新区一中的见习经历,现在很多初中生的阅读范围十分广泛,都对阅读有强烈的兴趣。高效的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可以互相促进,阅读方式也会迁移,最终促进学生的长期发展。但在现实中,缺乏系统的阅读教学指导、学校与家长过多施加的压力、低俗读物市场的泛滥等都是影响学生提高阅读能力、降低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文标题:浅析小学初中大纲语文阅读要求及课外阅读现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80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