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蜀相精华课件(公开课用)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123如果让你用“一个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个词?•一个可怜的杜甫。因为他才华横溢,却没有得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一个有才气的杜甫。因为他写了许多有名的诗作,被人们称为诗圣•一个历经磨难的杜甫。因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亲历了战争,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自己也在战争中东奔西走。•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有诗句为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写过《三吏》《三别》等反映残酷兵役给人民带来痛苦的诗文。•杜甫(712—770)字____,自称______。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____”,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杜甫也被誉“____”。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______;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著有《________》。评价杜诗的名句“()”。代表诗歌()、()。知识回顾子美少陵野老诗史诗圣杜工部集沉郁顿挫现实主义高峰语不惊人死不休“三吏”“三别”“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别”:一、关于作者杜甫的生平:素有大志,生活困顿,命运坎坷,才志不展。杜甫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1.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2.忧念时局,关心社稷,忧国忧民的伤时之作。3.描绘山水,题画咏物4.咏物诗继承了托物言志的传统,并有所发展。杜甫还有一些咏物诗讽谕时事,揭露诛求。5.爱子心切,伉俪情笃,友朋谊深•读书和壮游时期(712—745)杜甫从小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的政治理想。二十岁南游吴越、二十三岁到洛阳应举落第,后北游齐赵,与李白相遇。这是他创作的准备时期,代表作有《望岳》、《房兵曹胡马》、《画鹰》等,诗风浪漫豪放,与盛唐气象合拍。•困守长安时期(746一755)天宝五载(746)杜甫入长安求仕,次年,玄宗诏令天下“通一艺以上者”到京城应试,结果李林甫搞了一个“野无遗贤”的骗局,使应试者全部落选。这是杜甫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折,也是他创作的一个转机。“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的屈辱生活,使他开始透过社会表面的繁荣认识到朝廷的黑暗腐朽。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便始于此时。在屡遭挫折之后,直到天宝十四载(755)他才得到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职位。这一时期杜甫既周旋于上层,又接触下层,开始用诗歌反映现实,富有特色的现实主义创作也正是从这时开始的。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等。•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携家与百姓一道流亡。寄家鄜州,只身投奔朝廷,中途被叛军掳入长安,写下《月夜》、《哀王孙》、《悲陈陶》、《悲青坂》、《春望》、《哀江头》等,留下了反映“安史之乱”的第一手最珍贵的资料,进入他一生中创作最活跃的时期,密切注视时局发展,及时反映重大事件。次年冒险逃出长安,到陕西凤翔“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述怀》),任左拾遗(从八品上),为营救房琯,触怒肃宗,后终因房琯事件牵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北征》、《羌村三首》、“三吏”、“三别”等作品,标志着他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漂泊西南时期(759——770)乾元二年(759)杜甫弃官去秦州,从此远离朝廷,走上与人民接近的路。是年末,入蜀,于成都市郊筑草堂定居,过了几年相对安定的生活。其间因军阀混战避难至梓州、阆州等地。大历三年(768)携家出蜀,沿途飘泊转徙,最后病死在长沙到岳阳的舟中。这一时期,他寄身田园而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思想更加深邃,艺术上也更为成熟。《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秋兴八首》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5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6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伤感、叹惋诵读提示: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8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柏森森——自问自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9首联句意: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映阶——映照着台阶•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特写镜头,从祠堂的外部到内部,内景10颔联句义;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1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自空12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欣喜愉悦的情感13•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14•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英雄长逝、遗迹荒落。•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16手法:景语含情,情景交融揣摩语言想象意境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寂寞和感伤寄寓冷清寂寥融情于景以乐衬哀自空——独自——白白地意境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聆听炼字型诗歌鉴赏方法•(1)释义•(2)描述•(3)答手法•(4)意境/感情杜甫用“空”“自”等词的妙处在于沟通了情与景之景的联系,以“自”烘托了人的心情,正所谓是“景语皆情语”。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里“自”“空”两字也有此等功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白雪歌》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唐]李华《春行即兴》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陆游《书愤》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频繁——多次。•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18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19颈联句义:三顾茅庐频繁讨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忠心耿耿。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开:指帮助刘备开国济:辅佐刘禅继位天下计:雄才大略老臣心:忠心报国三件大事诸葛亮形象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天下计——推崇其济世雄才•老臣心——赞扬其报国忠忱•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诗人之所以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2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用这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你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2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22尾联句意: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这两句诗是诗人的感叹。——诸葛亮壮志未酬,抱恨而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浩然正气激动人心。•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民不聊生。作者感时伤世,忧国忧民,借痛悼诸葛亮的遭际抒发了自己内心深沉的感叹。是失败的英雄,还是成功的英雄?是指失败的英雄,所以说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3这英雄也包括着老杜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却始终没有机会。老杜在政治上始终一事无成,即便如此,他却依然挂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诗,是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24手法;借古抒怀蜀相(七律、怀古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首联:以问路时的问答形式,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颔联:写入祠后所见所闻。颈联:精辟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尾联:叹惋诸葛亮壮志未酬起承转合自问自答点明地点描述景象凄凉冷落称赞业绩表达仰慕壮志未酬痛苦伤感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此诗很伤感,却自有一种伤感的美。它的美,美在意蕴!。25艺术技巧寓情于景借古抒怀美在深刻(有深度)意蕴美美在丰富(有广度)美在含蓄(有曲度)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思考:将《蜀相》与本诗相比较,两首诗的思想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26将《蜀相》与本诗相比较,两首诗的思想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蜀相》的核心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既是对诸葛亮未竟事业的叹惋,也是对诗人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触。•《咏怀古迹(其五)》侧重歌颂诸葛亮的才智、功业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27作业:预习《书愤》,比较《蜀相》和《书愤》这两首作品,并找出两首诗的异同?
本文标题:蜀相精华课件(公开课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890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