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职业》探究汪曾祺小说特点
汪曾祺的小说阅读系列江苏省清江中学纪安辉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散文闻名。被视为京派作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职业》,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一、汪曾祺的小说观念:小说是回忆•突出的“回忆性特点”。•汪曾祺写得最好的作品,大都是故乡高邮的风土人情、市井生活,那里有他童年生活的记忆和梦想,如《受戒》。•其次描写昆明时期的生活,如《职业》。•再其次才是北京期间的生活,如《讲用》。二、小说的散文化•1、大量的风俗描写是汪曾祺小说散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汪曾祺小说中的写景,主要就是对风俗的描写。•这些风俗是人物生活的环境与背景,是主要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的补充。•一方面是因为汪曾祺学养丰富,知识渊博。另一方面因为他生性淡泊,崇尚自然,讲究情趣。•2、汪曾祺的小说散文化也主要体现在小说结构上。•情节因素弱。较少逻辑的、因果的关系,也较少矛盾冲突所带来的戏剧性。他更多关注的是生活,他在结构小说时大多按照生活的多维流动来“建构”。•插入成分多。能够有机地完成了叙事功能,从而赋予作品一种自然恬淡的境界,营造了一个洋溢着浓郁地域风情的艺术世界。•潜藏着一种内在的秩序:要传达的就是对于生活的执著,一种生活情趣,一种生命境界,一段感情状态。•汪曾祺的小说营造了一片没有权力浸染纯然而宁静的乡土,一片近乎童年记忆般和谐温馨的所在。作者把笔触投向“故乡”高邮的村镇,这里没有宗法的约束,没有现代文明的挤压与喧扰,有的是一派自然与随和,有的是任性率真的人情与人性。《受戒》里荸荠bíqí庵和尚们打牌、杀猪、吃肉、谈恋爱、找媳妇,虽然有违宗法制度和佛教清规,却是真真正正的人性的舒展和生命的欢娱。三、和谐、乐观的色调和善良、美好、健康的人性•汪曾祺自称他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他是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传统道德规范影响的知识分子,在艺术气质上是一个有着浪漫气质和赤子之心的人,是一个主张发扬我们民族性中的同情、仁爱、互相帮助、相濡以沫这些朴素的人道主义思想的人。四、人道关怀五、汪曾祺小说的语气语调与语言特点•汪曾祺小说的语言风格是由他独特的语气、语调和语感共同形成的。•总的特点是简洁干净、不重修饰、文白相间,节制而富有弹性。汪曾祺自述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什么时候都需要的。我喜欢疏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的风格,对画,对文学,都如此。我曾戏称自己是一个“中国式的抒情人道主义者”,大致差不离。我非常重视语言,也许我把语言的重要性推到了极致。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这些“散文化”的短篇,很多取自他的生活、他童年的记忆、他的故乡印象、他对传统的迷恋。他的小说总是:那些沉静美丽的乡村背景,那些从未听闻的民俗民风,那生活在传统中的各式各样的人们……作者把自己隐藏起来,藏在那些如流水般行进的情节之后,那些韵味余长的语言之后,那些精练短小的对话之后。他从不刻意地显现自己,让主人公们顶着圣人的帽子用哲理说教;他把文字交付给营造的一种意境,用艺术的手法去浸染它们。读他的小说,便总能感受到一种悠然、散漫、自由的味道,那种意味与风格,是无论如何也学不来的。读汪曾祺小说有感正如那一篇最有名的《受戒》。明海与英子,那纯净的男孩女孩之间的感情,就着那闲闲散散的背景叙述,从芦花荡中撑着的小船中,给我一种萦绕徘徊在心间的韵味之美。这样的小说似乎没有什么结构可言,通篇都好似在聊天似的,自然而然构筑了那个情境。但也可见,汪曾祺在语言上下了很大工夫,平实、简洁,极形象、极韵味。英子撑船接明海回家时两人的对话,那简单而又可爱的示爱,带有乡村纯朴干净的气息,全由汪曾祺那寥寥几笔的语言描写生动刻画出来,堪称文学创作中的典范。读汪曾祺小说有感读汪曾祺小说有感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的“凡人小事”还没来得及完全呈现自己的意义就被抛到记忆的背后。由此看来,人们除了被“忙”包裹、挤压之外,似乎根本体验不到人生还有什么其他乐趣。汪曾祺的文章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吁请: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12、在写主人公叫卖声之前,作者先写了其他几种叫卖声,请分析这样设计的作用。考查环境描写和次要人物的作用1.各种吆喝声形成了一幅四十年代昆明生活的风俗画,各种忙碌的叫卖声也为小说定调,表现了动荡年代生活的奔波劳碌,提供了社会背景。2.描写了卖糕饼的孩子的同行们,为卖糕饼的孩子的出场做铺垫。3.各种职业,各种风格,与卖糕饼的孩子的动听的叫卖声互相衬托,突出卖糕饼的孩子的特点:为了生活不得不牺牲童年的欢乐。4.前四种职业,男女老幼,本地外地,再加上孩子,基本概括了下层劳动者,表现了主旨:牺牲部分权利和自由,不得不为了生活辛苦奔波,表现了劳动的辛酸和劳动美。5.详略安排上,详写孩子的家庭情况,略写这几种职业的详细状况,引发读者对当时底层百姓生活的思考。13、小说结尾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赏析。1.是游戏,孩子由职业叫卖声转变为游戏之声,也是对自己的揶揄调侃,表现了卖糕饼孩子的童心童趣。2.是幽默,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能与其他孩童一样拥有童年的欢乐,包含辛酸,是含泪的笑。3.他在此处的吆喝声,本是其他孩子学他的,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自己也吆喝上了,出乎意料,戛然而止,引人回味。4.再次重复复上文的叫卖声,使得文章结构富有节奏感,音韵美。14.小说以“职业”为题是不是太大了,改为“卖糕饼的孩子”好不好?为什么?•1.从文章内容上看,小说写了各种职业的吆喝,表达了当时人们劳动的辛酸与劳动美。•2.从情节上看:以职业为题,详略得当,详写孩子的职业,略写其他职业,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反映了社会问题的广度,引人同情与反思。•3.主旨:孩子与前四种职业,基本概括了底层劳动者,共同表达了文章主旨:职业就是牺牲自己部分权利和自由,不得不为生活而心酸奔波。•而以卖糕饼孩子为题,主旨仅局限于对孩子的思考,不能代表当时所有的下层劳动者生活的心酸,不能反映社会的广度。15、作者最《职业自赏》里写道:“一般以为《受戒》《大淖记事》是我的代表作,似乎已有定评,但我的回答出乎一些人的意外:《职业》试探究作者认可这篇小说的原因。1.人物:选取平凡人的平凡生活片段,表现当时昆明人们生活的更深更广的意义。2.情节:故事性不强,,没有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心理的复杂,不讽刺,不批判,在看似轻松的语言中表达了对人生况味的思考。3.环境:选取就明显的民间地域性特点,特定时期的昆明,展现了一幅风俗画。•4.主旨:善于表现人性之美,这篇文章作者在展现他们生活劳碌辛苦的同时,也展现了劳动美。•5.语言:语言质朴,洁净,不刻意追求,用诗化的语言写小说,体现了小说文体的散文化,体现了风俗民情的审美意蕴的同时(对劳动的赞美,对人在人生困境中的乐观的推崇),又包含了对下层百姓生存状况的关切。
本文标题:《职业》探究汪曾祺小说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902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