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
目录:“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由来和含义“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差异“经济人”与“道德人”关系的发展进程“经济人”与“道德人”的价值整合“经济人”与“道德人”的逻辑启示“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现实意义总结“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由来和含义经济人由来西尼尔定量地确立了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公理,约翰·穆勒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经济人假设”帕累托将“经济人”这个专有名词引入经济学。道德人由来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阐述了人性不同于经济人的另外三个方面:同情心,正义感(合宜感),行为的利他主义倾向。这些是人的道德性的体现。斯密的这种伦理思想后来被发展成“道德人”理论经济人的含义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构建的基础,是西方经济学关于人性的基本假设。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人格化。1.古典经济人2.新古典经济人3.泛经济人社会经济人的存在,作为西方经济学基础的经济人是一种人性的假设,从马克思主义来看,它是一种抽象人性,本质上是历史唯心论的,不能充当某种经济理论赖以确立的理由和基础。但是经济人的假设是相当切合市场经济本质的,是对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本质属性抽象思维的结果。道德人的含义个人生活的最基本的需要是不饥不寒,但更要有超乎生物要求之上的精神需求。道德需要就是这种需求之一。道德需要以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活动要充分地显示个体的尊严,否则个体的人便是一具无思想道德的躯壳了。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康德把“心中的道德律”与“头上的星空”相提并论,作为人类最为敬畏的两种东西。那么何谓道德需要呢?1.利他性2.客体对主体具有某种意义或效用而使主体对客体产生的一种心理倾向。3.满足自我与社会的价值、意义的认识和把握“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差异二者的不同点1.在经济活动的动力上,经济人理论把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与满足看做是人从事经济活动的驱动力。2.在经济活动的社会目标上经济人理论把追求最大限度利润作为活动的唯一目的。3.在经济行为判断的标准上,经济人理论在权衡的基础上,把个人及个人利益看作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利益抉择与行为取向的判断标准和最后决定者。二者的相同点1.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都是形而上学。2.在道德伦理基础上,都是资产阶级人性论。3.在实践效果上,都是为激励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做理论论证。“经济人”与“道德人”关系的发展进程总体发展历程:融合—分裂—新融合利益的分化:“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分裂“经济人”、“道德人”作为利益在具体社会关系中的人格化形式,在社会主体的利益实践中两者具有不同功能:“经济人”侧重于利益的获取,使之实现最大化,体现了利益量的规定性;而“道德人”侧重于利益的协调,使之实现最优化,反映了对利益质的规定性。利益实现的最大化、最优化是利益实现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追求,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侧重于利益实现的最大化,而忽略了利益最优化问题,从而造成了利益实现中的质量内在统一性的失衡,从而导致利益自身的分化甚至异化。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此类现象普遍存在。“经济人”与“道德人”分裂危害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那么造成这种分裂的内在机理是什么呢?首先:从历史根源来看,它起源于经济和道德的分化。在人类早期,处于低级发展阶段的原始文化或经济形态,只有最基本的专一化和劳动分工,交换不发达。作为“生存经济”,这种经济活动是和传统的道德、风俗及行为的模式浑然一体的。随着人类商品生产、交换的逐渐发展,“生存经济”向“发展经济”的转化,经济活动便日愈和传统的道德、习俗相脱离了。如当代德国社会学家卢曼认为经济和道德在分节化社会(原始社会)浑然一体,在阶层化社会(奴隶和封建社会)已初步分化,在功能化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则充分分化了。这种经济和道德的历史分化过程,正是“经济人”与“道德人”割裂的历史根源。利益的整合:“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必然性因素1.两者有共同的内在基础,即利益。2.利益自身的发展也必然要求两者统一。3.两者的统一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要求。现实性表现1.社会整体道德反省意识的日益增强2.利益个体的道德觉醒3.公共权力的强力支撑小结经济人”、“道德人”本质上只是利益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经济人”、“道德人”的割裂是促使利益分化对立的直接根源;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并达到最优化——即利益的整合,就必须构建起“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内在统一关系。“经济人”与“道德人”的价值整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以社会主义本质论为指导,把服务于经济、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现阶段经济伦理的核心,“经济人”的工具理性和“道德人”的价值理性之间的这一张力不仅能够化解,而且能够得到很好的整合。实现“经济人”和“道德人”的价值整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和本质要求唯物主义认为,经济伦理作为上层建筑,其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必然离不开现实的宏观社会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任何一种经济制度的选择都需要包括伦理道德在内的意识形态对其合理性做出恰当地解释和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备一般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又必然是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决定了“经济人”和“道德人”价值整合的必然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生活出发,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使命相适应,把“经济人”的工具理性和道德人的价值理性相整合,促进社会经济更快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要求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蕴涵特定的道德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为本身蕴涵特定的道德内涵,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的根源所在。市场经济本身蕴涵特定的道德内涵。市场经济以其独特的市场化扩张力量,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现实基础。社会主义自身的价值追求将市场的原始公平导向真正的社会公平。“现实的个人”是两种价值取向整合的基础马克思把感性活动的“现实的个人”作为专属于自己理论的出发点,认为它凝结着人和自然、个体与社会、现实和历史的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关系,从而实现了马克思思想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人”和“道德人”两种价值取向的整合提供了必要的现实基础,实现这一整合,对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这一过程是经济与道德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这也就决定了“经济人”和“道德人”两种价值取向的整合将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经济伦理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小结“经济人”与“道德人”的逻辑启示坚持经济人导向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需要唤醒人们追求自我正当利益的意识,坚持经济人导向。否则,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便难以形成,个人作为经济行为主体,都难以取得平等、自由的相对独立地位,市场经济体制便不能有效的运作,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方面的能力体系也得不到实现。加强制度建设经济人对利益的追求成为支配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这种因素有时会强烈到冲破人类道德的一切准则。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人化为片面的、一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人虽有可能成为追求正当利益的经济人,但利益驱动是把双刃剑,即有对社会发展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和谐统一,从而约束经济人,保证其谋利行为的正当性。加强制度建设的三个方面加强德治建设。道德对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是不可缺少的加强法治建设。道德是自律性的,在利益驱动条件下,如果个体道德自律失败,保障市场经济秩序的另一条防线就是法律。加强政府干预。“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现实意义中西方经济学家的看法用道德规范去审视经济问题,是哲学和经济学工作者对经济和道德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认识的凝结和升华,而经济和道德交互作用的支撑点就是利益。利益是从人的生存发展需要与客观世界的联系中产生的。在各种利益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物质利益,它是决定其他利益的基础。每个经济人都根据“自利”原则去行为。利益既是道德的调整对象,也是道德的基础。小结正是经济人之间所追求的利益不同、甚至冲突,才需要道德做出利益的正当和合理性的阐释及评判,进而把经济人的逐利动机调控在利他和惠及社会的范围之内,以建立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秩序和正义、公平的经济环境,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经济运动健康、有序、持续地进行下去。总结总而言之,经济人从“自利”原则出发,为整个社会创造着物质财富,同时也为道德人提供发挥调控功能的空间;道德人为经济人的活动提供导向和伦理支持;而利益则是二者交融的粘合剂和相互作用的支撑点。经济人和道德人合则两利,使经济得到繁荣,社会走向进步;分则两损,经济必定衰败,社会出现倒退。我们的任务就是要千方百计促成二者的融合与统一,以推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和社会不断走向进步。
本文标题:“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908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