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大学生对网络表情的使用趋向调查报告
课题:中大南方学生对于网络表情使用目的的倾向是什么?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网络表情,英文单词为Emoticon,是“表情(Emotion)和小图案(ICon)两词的组合。”1是可以表达人类情绪的一种具象性符号,是具有图像性的。网络表情符号是网络视觉文化的一个集中体现,它是一种新兴的符号形式,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与以往的各类符号有所不同,它形象直观、形式简洁明了,且具备多样化等特征。表情符号由标点符号、文字或字母、数字符号和一些特殊的符号组成,基本属于图画式的、以形会意的象形隐喻构造方式,是一种形象化的语言形式,能够简便、快捷、形象和幽默等多样化地传情达意。人类的沟通交流往往是带有较为复杂的情感性及丰富的感情的,因而在我们的沟通中除了语言本身还具有许多表达微妙感情的的方式,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语气等文字较为难以转换的方式。“据统计,语言对情境的社会意义的表达平均不到35%,剩下的65%意义都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表达的。”。2因而单靠文字的网络沟通无法完全满足人类的沟通需要的,而网络表情的出现弥补了人类网络沟通中非语言交流中的部分。随着网络对人类社会的渗透率增长和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人类对于网络沟通的需求变得更加的频繁。网络表情也随着其发展,从开始的符号和简单图案发展为现在的图像、声音、GIF等形式的共同组合存在的一种网络非言语沟通因素。网络表情符号表达形式的多样化,使得其在日益频繁的网络沟通中从最初具有的表达情绪的象形性作用慢慢更加倾向于象征性作用,演变成一个情绪性符号和情节性符号。使得其不再只是对真实表情的摹写,弥补网络沟通中非言语部分的作用,而是从其更加丰富化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中衍生出更多的作用,更多的作用驱使更多不同使用目的的产生,也形成了用户使用网络表情的动机。因而使用目的倾向是能表达反映如今网络表情的部分的使用定位及和主要使用动机及需求的反映。与此同时,根据腾讯官方于2014年腾讯社交用户体验设计中心发表的统计数据(下表)1张静,网络表情的分类及视觉设计分析《艺术探索》2015年6越第29卷第三期。2与此同时根据CNNIC第三十七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网民职业结构中,学生群体所占比例是最高的。由此可得知,现在网络表情的主要使用群体为90后一代,。也意味着,做为90后中占相当比例的大学生群体,是使用网络表情的主要群体之一。因而研究大学生对于网络表情的使用倾向,能够更好了解大学生群体的对于网络表情的使用定位及动机的反映,从而能在商业、教育业等各个领域中更好的把握网络表情这一强而有力的工具,在这个网络日益渗透人们的趋向中,更好的得到应用,从而在不同的领域中得到更多的回报和价值输出。所以,本研究将从网络表情的意义及功能属性出发,以此为基础着重对于网络表情使用目的倾向的探讨,以及由其伸延出的关于网络表情使用定位和需求的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让读者能更好的把握关于网络表情这一虚拟工具。二、中大南方学生网络表情使用相关问题调查及研究相关问题的说明1、网络表情符号的使用类型根据网络表情符号构成特征并且结合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阶段,将现存的网络表情符号概括为4类:键盘表情符号,以美式ASCII字符码和日本颜文字为代表;图像面部表情符号,以QQ面部表情、吃信预载表情为代表;动态身势表情符号,以阿狸、兔斯基、洋葱头等为代表;图片白定义表情,以电影、视频截图为代表;魔法表情,以QQ魔法表情为代表。图1:IM与网络表情符号被使用的情况通过研究发现,目前中大南方学生在IM(即时通讯)中最被广泛使用的是以QQ面部表情为图像面部表情;通过对目前主要即时通讯的分析发现,因为QQ是目前学生群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即时通讯工具,作为其次是动态身势表情;图片白定义和键盘表情符号被使用的频率相当;而魔法表情是使用率最低的表情符号,究其原因在于,魔法表情仅存在于腾讯QQ一种即时通讯工具中,并且是有偿使用,因此使用率与其他类型表情符号的使用率相距甚远。图2:各类型网络表情符号的使用情况2、网络表情符号使用动机与倾向通过调查发现,表达情感是受访者首选的使用动机,这也是在无结构访谈中被提及频率最高的使用动机,这意味着作为工M(即时通讯)中的沟通媒介因素之一,网络表情符号首要满足的是使用者“表达”的动机,这与DAANTJEDERKS,ARJANE.R.BOSC2008)研究网络表情符号发现相类似。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喜欢网络表情符号的主要动机是去表达情感、增强语言的力度,而鉴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国别的不同,本研究中的高校学生虽然使用网络表情符号最主要的动机是去表达情感,其次是为了调节气氛,增强亲近感,补充、说明、强调文字内容,好玩、有趣,表明态度,吸引注意力,为了融入群体。而除去这些使用动机,调查利用开放式问题还征集到一些比较有趣的回答,例如:使用网络表情符号为了“卖萌”、“敷衍他人”等,虽然很难界定“卖萌”的确切含义,但通常认为卖萌是在问接树立白己的可爱形象。网络表情符号对虚拟形象的树立,这是个比较有趣的研究,可供之后的研究进行展开。图3:网络表情符号的使用动机情况说明3.研究的程序研究首先通过文献检索和资料的收集了解网络表情符号的相关研究,确定其在网络沟通中的存在意义,以此为基础再通过收集有关其现状及发展的研究,确定其从基础存在意义中转变的、以及衍生出的现具属性,从而讨论其人们对其的使用目的的变化,进而再从此讨论其在网络沟通中的使用目的倾向,并由此进行问卷设计,并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并由问卷发放支持平台自动进行相关数据的整理统计,并以此确定相关的分析讨论进而可做进一步的分析。而问卷调查的分析思路聚焦于对于网络表情使用目的的倾向的确定及数据结果的分析,而后在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其如今于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目的倾向及使用定位,回归文献,收集与网络沟通相关的文献,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出报告。问卷调查样本分布本研究的数据通过网络渠道发放问卷调查来进行收集,之后网络问卷平台自动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其研究结果而来验证模型。本研究向新浪微博、QQ、微信三个平台中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大学生各个不同年级聚集的群组中进行问卷发放,共计得到有效问卷157份。在157有效样本中,性别方面,男性占29.3%,女性占70.7%,。年级方面,大一占35.87%,大二28.21%,大三20.43%,大四15.49%4.问卷的设计问卷共7题,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受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性别,年级)的调查,以确保问卷发放及整理时能尽量的符合人口实际比例,使数据更加贴合实际;第二部分为受调查者对网络沟通平台使用基本情况(网龄、网络社交平台使用使用数量、网络社交软件依赖度)的调查;第三部分为收调查者网络表情使用目的及使用定位的调查。变量的测量本研究主要测量的变量有2个,分别为网络表情使用目的、网络表情使用定位。其的定义分别为网络表情使用目的:指行为主体根据自身的需求,借助意识,对于使用网络表情这一行为预先设想会造成行为或结果。网络表情使用定位:指在主体对于网络表情的使用价值及用途在自身认知组成的使用途径、使用价值系统中所处在的位置,反映了主体对网络表情的使用需求。变量的操作化测量网络表情使用目的:是为了什么原因使用网络表情。网络表情使用定位: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并作为什么用途使用网络表情。5.关于变量在问题设置中的讨论由于人使用目的及使用定位是具有较强烈主观性,需进行演绎。因而本研究根据网络非言语沟通的主要功能,将人们使用目的和使用定位进行划分。在李心和叶亚玲发表在《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月第一期中的《试论网络环境下的非言语沟通》中论述到,网络非言语沟通的主要功能分别有:娱乐功能、替补功能、强化补充和说明功能。而作为网络非言语沟通中的重要部分,网络表情同样在功能在也具有三个主要的功能。网络沟通中单纯的使用文字进行沟通未免显得枯燥乏味,生动形象的网络表情能很大程度的给人们在网络沟通中带来很多的乐趣。与此同时,丰富的表现方式和内容本身,也使其具有极大的娱乐性。其中的替补功能是指人们运用网络表情指示替补了语言手段所要传播的信息,一方面是能弥补网络沟通中的表情、动作及体态的缺失,帮助推动沟通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用于文字表达的代替,代替繁琐的文字叙述,又或是在特定情况下无法使用文字或语音信息的表达或有更强烈的意愿使用网络表情进行代替。而强化、补充和说明功能分别是指人们运用网络表情使言语的内容更加鲜明突出;补充文字表达时模糊的语言语气让人更加理解其中含义;以及对文字表达语言的含义的一种诠释。根据这三个主要功能,本研究将网络表情的使用目的演绎为以下的答案形式:1.更确切表达自己心里情绪2.让对方觉得自己现在就是这个情绪(无论是否如此)3.表情有趣或者猎奇等属性使得想要分享给别人4.单纯想用网路表情代替文字或语音信息的发送同时,网络表情存在于是网络沟通非言语沟通的部分,且其具有视觉性及多样化的可填充内容,因而也具有社交属性。所以本研究将网络表情的使用定位因素可演绎为以下的答案形式:网络表情的使用定位:1.引起共鸣(存在情绪表达的共鸣)2.萌、贱、恶趣味等某个属性突出,吸引到你3、社交缘故,跟上小伙伴的步伐。如此,以网络非言语沟通的功能性讨论作为依据进行演绎,能使问题反馈得到的信息更具有有效性及科学性。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问卷数据:在受调查者每日使用社交软件进行网络沟通的时间这一项中,一个小时以下占3.18%,一个到两个小时占13.38%,两到四个小时占31.21%,四到六个小时占15.92%,六到八个小时占23.37%,八个小时以上12.74%。1.在调查受访者使用社交软件个数的这一问题中,回答使用0个软件的有两个人,占总受访者的1.4%,使用1个社交软件的有8个人,占总受访者的5.7%,使用2个社交软件的有9个人,占总受访者的6.4%,使用3个社交软件的有24个人,占总受访者的17.1%,使用4个社交软件的有13个人,占总受访者的9.6%,使用5个社交软件的有23个人,占总受访者的76.4%,使用6个社交软件的有5个人,占总受访者的3.6%,使用7个社交软件的有2个人,占总受访者的1.4%,使用8个社交软件的有3个人,占总受访者的2.1%,使用9个社交软件的有2个人,占总受访者的1.4%。其中有17位受访者的回答模糊不清,没有明确地回答我们所提的问题,所以我们将这17份问卷视为无效问卷,不列入我们的数据分析当中。1.在关于使用网络表情的目的这一问题中,考虑到受访者使用网络表情的目的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我们采用分主次排序的方法进行发问。其中“能够更确切地表达自己心里的情绪”最高分得分为3.8;“能够让对方觉得自己现在就是这个情绪(无论是否如此)”次之得分3.38;“表情有趣或猎奇等使得想分享给别人”得分3.12;“单纯想用网络表情代替文字或语音信息的发送”得分2.17;“其他”得分为0.57。2.在关于对网络表情的使用定位这一问题中,考虑到受访这对于使用定位没有固定的包含元素,所以我们采用了多选题的方法进行发问。该问题共得到选项选择346个,其中“萌、贱、恶趣味等某个属性突出,吸引到你”被选次数最多为136次;“能引起共鸣(存在情绪表达的共鸣)”被选次数为106次;“社交缘故,希望可以跟上小伙伴的步伐”被选次数为74次;“其他”被选次数为29次。(二)调查结果分析1、表达情感是中大南方学生在即时通讯中使用网络表情符号的主要动机中大南方学生在IM(即时通讯)中网络表情符号的使用动机贯穿于网络表情符号传播的全过程。在以往对网络表情符号的作用研究中,多是定性地从符号学角度出发探讨网络表情符号作为非语言符号对语言符号的替代、补充、说明、强调作用;或是针对网络表情符号的特征总结其作用是诙谐幽默、表情达意、方便快捷、形象直观等(详见对绪论国内研究综述部分),缺乏从实证角度的验证和细化,本研究通过无结构访谈的预调查,受访的被试多数在被问及“使用网络表情符号的动机有哪些?”时,首先想到的是网络表情符号的表达功能。而将预调查中收集来的关于及时通讯中网络表情符号的使用动机
本文标题:大学生对网络表情的使用趋向调查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910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