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的说课课件
万历十五年---读书报告作者简介黄仁宇,RayHuang,1918年6月25日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读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抗战爆发,黄仁宇辍学,加入国军。1950年退伍后再度赴美国,于密歇根大学攻读历史,先后获学士学位(1954年),硕士学位(1957年),博士学位(1964年)。曾在南伊利诺伊大学任教,1968~1980年任纽约州立大学分校教授,又曾任密歇根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9年离开教学岗位,专心写作,先后出版了《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以“大历史观”(macro-history)享誉华人学界。2000年1月8日病逝于纽约,享年82岁。(一)学术成果黄仁宇先生是史学界的异数,他继承了钱穆先生的特点:作一个真正的平民学者。致学于哈佛学派和剑桥学派之间。他的“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的“大历史”观,在史学界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在不失史家谨严之基本原则下,同时又能让大众愿意去接受,使得了解历史不再被识为畏途、不再是几个历史学家斋中之物。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强调背景和事件发生的众多原因的联系和因果关系。一个历史事件的出现,是经历无数先决条件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我们一般人也都知道事件发生是诸多原因积累的结果,但却无法去剖析,给出令人满意的认识方法。黄仁宇先生运用独特的逻辑研究技巧和方法,为我们展示一个恍然大悟的必然结果是如何产生的。这一方法尤其在他的《万历十五年》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二)主要著作《缅北之战》,2006.4年《明代的漕运》,2005.4年《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2001.1《万历十五年》,1982.5《放宽历史的视界》,1988.7《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1989.《长沙白茉莉》1998《地北天南叙古今》1991《资本主义与廿一世纪》1991.11《现代中国的历程》1992《中国大历史》,1993《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1993《近代中国的出路》,1995.4《汴京残梦》1997《新时代的历史观:西学为体,中学为用》1998年《关系千万重》,1998《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2001.1《大历史不会萎缩》,2004.9《黄仁宇书信集》2006《中国并不神秘》,1974(没有出版)(一)关于本书书评《万历十五年》,黄仁宇的代表作,明史研究专著。中文版有三个版本:2007年中华书局版、1997年三联书店版、1990年台湾版。“大历史观”。简而言之,就是要“从技术的角度去认识历史”。《万历十五年》一书英文名为1587,AYearOfNoSignificance中文直译为《无关紧要的1587年》,这一年发生的许多琐细小事,却如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一般成为帝国走向崩溃的前兆,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1587年,元辅张居正已去世五年,海瑞和一代名将戚继光在这一年去世了,时年29岁的努尔哈赤在东北崛起,然而朝廷却未予注意;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出征英吉利的前一年,揭开世界历史新的一页……本书无意将万历十五年琐碎的事件递补进来不厌其烦地讲述,而是意图通过探寻人物背后的命运,命运背后的时代背景,时代背景后的历史不可抗拒性,昭示了东方这个古老的帝国衰败的必然。(二)内容概要全书语调平实,言语诙谐,以人物为主线,分为七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主角,而这些主角的选择又涉及到社会不同的阶层,构成了明代中晚期社会结构的一个缩影。第一章、万历皇帝(大明帝国被既得利益集团垄断)第二章、首辅申时行(失败的政制体制改革)第三章、世间已无张居正(失败的经济体制改革)第四章、活着的祖宗(失败的构建和谐社会)第五章、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失败的文官集团先进性)第六章、戚继光——孤独的将领(失败的军事危机处理)第七章、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公共知识分子)明神宗万历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10岁即位,次年改元万历。登基初期,内忧外患,首辅张居正主持万历朝新政。亲政初期,他勤于政务。军事上发动了“万历三大征”,对内平定叛乱,对外帮助朝鲜击败侵朝日军。后期不理朝政。女真在东北迅速崛起,在萨尔浒之战中击败明军。此后,明朝国势衰微。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创作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是长达28年不上朝,所以有学者说“明之亡,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神宗之怠惰。”、“明亡,实亡于万历。”张居正张居正(1525年-1582年),汉族人,祖籍安徽凤阳,湖北江陵人。字叔大,少名张白圭,又称张江陵,号太岳,谥号“文忠”,追赠:上柱国。明代内阁首辅政治家,改革家。代表作品:《张文忠公全集》申时行申时行(1535年-1614年)明代官员。字汝默,号瑶泉,晚号休休居士。谥号:文定。中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第一,状元。历官翰林院修撰、礼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首辅、太子太师、中极殿大学士。海瑞海瑞(1515-1587),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历任知县、州判官、尚书丞、右佥都御史等职。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为人正直刚毅,职位低下时就敢于蔑视权贵,从不谄媚逢迎。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谏,曾经买好棺材,告别妻子,冒死上疏。海瑞一生清贫,抑制豪强,安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因而深得民众爱戴。他的生平事迹在民间广泛流传,经演义加工后,成为了许多戏曲节目的重要内容。戚继光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有多部军事著作及诗作传世,戚继光纪念馆现为福建省爱国教育基地。李贽李贽(1527~1602)明代官员、思想家、禅师、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死。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李贽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矛盾阴阳道德文官集团(三)关键词“表面四海升平、无事可记的1587年,此时,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身败名裂。以李贽所代表的思想界画上句号,给出结论,万历十五年,是为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道德体系的干预,一切问题的症结,一个大失败的总记录”结语思考思想的维度,是呼应。是结束,也是开始。思想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粗浅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法律缺乏创造性,社会必然受到限制。即便宗旨善良,也不能弥补技术不及。李贽代表是明朝那个时代独有的自由的思想,李贽个人的不幸,代表着当时思想界的苦闷。因为李蛰的剖析争辩,使得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得以观察孔孟思想的影响,朱熹和王阳明的是非长短,万历、张居正、申时行、海瑞和戚继光,他们的生活和理想。为何将李贽置于文章最后章节?
本文标题:《万历十五年》读后感的说课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5935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