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刘清第一节电视文艺编导的起源与发展•电视文艺是随着电视的发明而诞生的。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以一场规模盛大的歌舞开始了电视的正式播出,这一天被认为是世界电视的诞生日。作为电视节目,“歌舞”首先从亚历山大宫通过电波传送到电视接受机的观众面前,电视文艺节目从此诞生。美国三大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NationalBroadcastingCompany(NBC)美国广播公司AmericanBroadcastingCompany(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olumbiaBroadcastingSystem(CBC)电视文艺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建立电视台的设想是在1955年初提出的,列入文教发展的五年计划中。1958年,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始试播。中国的电视文艺伴随着北京电视台的建立而诞生,并经历了几个不同寻常的发展的时期:一、直播现成文艺节目的时期二、自办综艺节目时期三、录像制作播出时期四、繁荣发展时期•1978.4第一部彩色电视剧〈三家亲〉•1958.6.15北京电视台直播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第二节电视文艺编导的职责与基础素质•从节目的创作主体角度所说的“电视文艺编导”,包含着五种岗位,即编剧、编辑、导演、导播以及(在栏目性节目中从“编”到“导”一体化的)“编导”。此外,还有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就是“制片人”。“编剧”原指戏剧、电影的文学剧本创作者,在电视文艺领域,则是泛指为各类(以文本为核心基础的)电视文艺节目创作文字脚本的作者。编辑:这里的编辑是指在电视工作中从事编排、剪辑工作的人员,如文字编辑、文艺编辑、音乐编辑、音响编辑、图象编辑等。编辑与编剧的区别有两点:一是编剧直接创作作品,而编辑则是修改、加工别人的作品;二是尽管脚本是电视文艺节目生产的基础,但它只是生产的第一道工序,编剧完成脚本创作之后一般不再干预其他生产环节,而编辑则贯穿节目生产的始终,处在节目生产的中心地位。导演:是指对整个的电视活动现场进行全面调度和人员安排的指挥者,是整个电视活动的灵魂人物。导播:是节目录制或直播现场指挥灯光、音响、摄像、音频等方面的专门人员,它指导节目的播出,指挥节目的录制。编导:所谓编导,顾名思义是指在栏目性节目中从前期的文字编辑,到指导播出或录制,最后到后期的视听编辑都参与的指挥者。文艺编导的任务是围绕着栏目或节目的主题思想,根据脚本指导拍摄和编辑图象,制作成完整的电视文艺节目。制片人:一般指电影公司的老板或资方代理人。负责统筹指挥影片的筹备和投产,有权改动剧本情节,决定导演和主要演员的人选等。通俗讲“制片人”就是投资者或者能够拉来赞助的人。在电视中就是出资来做某一栏目或节目的人。电视文艺节目的类型与基本特征•所谓电视文艺节目,主要是指那些运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对各种文艺样式进行电视艺术的二度创作,既保留原有的文艺的艺术价值,又充分发挥电视的特殊于是功能,给电视观众以新的文化娱乐和审美情趣享受的电视屏幕形态单元。电视文艺节目依据制作播出方式可以分为十类:第一类是电视综合文艺节目。第二类是运用电视化手段创作、加工、编辑、播出的各类文学节目。第三类是电视文艺专题片。第四类是电视戏曲节目。第五类是电视曲艺杂技节目第六类是电视音乐节目。第七类是电视舞蹈节目。第八类是电视竞技娱乐节目。第九类是集锦性、纯粹性的编辑类节目。第十类是影视戏剧。编导创意训练给指定的选题做出完整的创意策划:可口可乐粉笔雨伞越野车赛车电视文艺节目的传播特征:包容性特征娱乐特征社会教育特征电视文艺节目的审美特征:丰富的艺术性近距离现实性广泛的娱乐性电视文艺的创作原则:大众性原则民族性原则有益无害的原则包容性特征:所有的广播电视节目都具有一定的包容性。不过与其他节目相比,文艺性节目的包容性更强,也更富有特色。从艺术品种方面说,它可以包容音乐、舞蹈、绘画、文学、戏剧、电影、雕塑、建筑的呢个一切艺术门类;从题材内容方面卡梅,远至上古的神话传说,近至我们身边的琐事,乃至对于未来世界的幻想,可以说是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无所不有,无所不包;从文化层次方面说,它既可以是精英文艺,也可以是大众文艺,几乎所有层次的文艺都可以在广播电视的文艺性节目中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娱乐特征:广播电视是一种群众性很强的传播媒介。大多数受众收听、收看文艺性节目的第一欲望常常是娱乐。人们经过一天的紧张劳动之后,打开收音机或电视机,听一段相声、一首乐曲或是看一个电视剧,首先是为了娱乐和消遣,如果我们的文艺性节目不能满足人们的这个欲望,恐怕就很难吸引大多数受众听下去、看下去。即使你的节目很有“水平”,很有“意义”,群众不买你的帐,也很难发挥作用。所以,对广播电视文艺的娱乐作用模式万万不能忽视的。社会教育特征:文艺性节目的社会教育特征,多数人是承认的,看法比较一致,但其中有一些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探讨。电视文艺性节目的社会教育作用,应当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不是单一的,如政治方面、思想方面、道德方面、社会历史方面、科学文化方面以及文学艺术修养方面等等。就教育方面而言,又是多层次的,如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国际主义以及在社会群体生活中应该提倡的某些思想、观念、精神等等。丰富的艺术性:文艺节目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性。它不同于新闻节目。新闻节目要真实、客观、及时的放映现实生活,而文艺节目可以虚构,可以典型地、艺术地再现生活。正像真实性是新闻节目的灵魂一样,艺术性是文艺节目的灵魂。文艺节目的艺术性体现再它的形象上。电视文艺是用画面和声音结合塑造形象,通过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地描述大千世界的变化,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近距离现实性:电视文艺的现实性首先集中体现再它的题材上。电视文艺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艺术形象传播舆论、影响公众舆论。电视文艺节目的内容要反映时代的主旋律,讴歌时代大潮中的英雄人物和先进典型。电视文艺节目的现实性还体现为突出显示和强调文艺的思想性和教育作用。由于电视媒介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文艺节目创作要选择文艺作品即以选择精品为主,并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电视文艺节目的现实性还体现在它的“新”字上。节目内容新,形式也要新,节目的表演者也要新。往往是一台新节目造就一群明星,发现一批新人,给文艺界带来新的气象,新的风格和新的思路。广泛的娱乐性:电视文艺节目的另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是娱乐性。同其他文艺形式一样,它要用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去吸引观众,使人赏心悦目。这是电视文艺节目的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大众性原则电视文艺的首要任务应当是满足广大观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是他们在工作、学习和劳动之余能够的得到美好的享受和娱乐休闲。因此,制作电视文艺节目时,首先要从对广大观众对电视文艺节目的需要出发,充分运用电视的各种表现形式,制作出为观众所喜闻乐见、赏心悦目的电视文艺来。民族性原则电视文艺应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而努力。民族文化是国家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最有特色和最有生命力的。电视文艺只有根植于深厚的民族文化,才能枝繁叶茂,丰富多彩。所以,电视文艺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开掘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和创造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有益无害的原则有益原则是指文艺作品对社会的稳定、精神文明建设等有促进作用面对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和陶冶道德情操有益处。这种文艺作品是电视文艺节目的主流。无害原则是指电视文艺节目作品只要是对人们的身心不造成不健康的影响和损害,不一定强调社会教育和思想教育作用及其认识功能。这类文艺节目也是需要的,可以在电视文艺中占一席之地。因此,文艺节目制作原则归结起来就是:提倡有益,允许无害,反对有害。只有这样,我们的文艺节目才能丰富多彩,真正做到百花争放,百家争艳。电影概述第一节、世界电影发展梗概一、电影的诞生1894年,法国里昂的路易·卢米埃尔、奥古斯特·卢米埃尔在爱迪生发明的“电影视镜”基础上,依照缝纫机的机械原理制造了电影放映机的抓片机械发明了“活动电影放映机”并把摄影像投放在银幕上。1895年3月22日,他俩获得拍摄、放映电影的专利。卢米埃尔兄弟拍摄了对观众极具吸引力的100多部1分钟左右的影片,“从现实生活中扑捉自然景”如影片《工厂大门》、《火车进站》、《水浇园丁》、《渔船出港》等。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卡普辛璐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印度沙龙内,公开卖票放映影片,这一天被公认为世界电影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被称作是世界电影的发明者。二、电影的发展1927年,美国影片《爵士歌王》的出现,被后来的人们确定为有声片的开始,其实这还是一部无声电影,只是片中插入了几道独白和歌唱而已,并且声音是被记录在唱片上的。第一部“百分之百”的有声片是《纽约之光》拍摄于1929年。1935年,美国拍摄出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影片《浮华世界》,并由此开始了彩色影片的工业化制作。1999年5月美国出现首批数字电影院,迪斯尼公司制作出了首部无胶片数字电影《玩具总动员续集》,小型化、个人化的电子设备已经介入了电影的后期制作,画面简介变为非线性的,配光可以是电子过程,从洗印工作拷贝到负片简介之间的所有工序都可省略掉,由电脑完成。第二节中国电影发展梗概一、起始阶段电影发明以后,很快传入我国。1896年8月11日,外国人在上海徐园的又一村茶楼中放映了一部表现外国人生活的影片,引起了轰动,被称为西洋影戏。1908年,上海建成我国第一座可容250人的影院虹口大戏院。1912年,美国商人在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亚细亚影戏公司。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合导了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电影《难夫难妻》。1913年,一个名叫黎民伟的广东人在香港组建了一家名叫“华美”的电影公司,与亚细亚公司合作拍摄了《庄子试妻》,这也是影史上第一部由香港出品的故事短片。黎民伟被誉为“香港电影之父”。1917年,我国有了第一所自己的电影企业——商务印书馆影片部,这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二、发展时期(1922——1926)1923年,“明星”公司拍摄的《孤儿救祖记》,在艺术上和票房上同时获得成功,引起了大批民族企业家注意。很多民族资本家纷纷投资开办电影公司,他们扭转以往将电影视为游戏业的观念,认为电影是一种”将要成为一股普及全世界的文化企业“。1925年,台湾的刘喜阳、李松峰等人组成台湾映画研究会,开创性地尝试拍摄了台湾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故事片《谁之过》。三、危机时期(1927——1931)1927年发生的“四·一二”政变,北伐战争失败,国共合作破裂。时局骤变的情况下,中国电影界的方向也发生了改变,陷入危机。1930年10月,香港成立了联华影业制片印刷公司,香港影坛开始大规模拍片。四、左翼电影运动(新兴电影运动)(1932——1937)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次年的“一·二八”事变唤起了中国人们的觉醒。1932年7月,“左翼联剧”衬里了影评小组,并先后在上海各主要报纸的副刊上刊登影评。《三个摩登女郎》《小玩意》《马路天使》《狼山喋血记》等。五、中国抗战电影(1937——1945)这个时期,纪实性成为电影创作的重要美学品格。纪录片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扮演真实事件的“记录故事片”弥补了纪录片来不及拍摄的空白,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作品。《八百壮士》、《东亚之光》、《血溅宝山城》、《中华儿女》、《保卫我们的土地》等影片,极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六、战后中国的电影(1946——1949)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电影的中心重新回到上海。《一江春水向东流》《八千里路云和月》《万家灯火》等影片,有力地揭露了国民党反派的腐败和反革命的本质。1945年到1949年这四年间,也是香港电影发展的“复苏时期”,出现了具有较大规模的制片机构:大中华影业公司和永华影业公司。七、“十七年”起落期(1949——196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电影事业获得全面的发展。从1949年到1966年通常称为“十七年”,这是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阶段。成就:初步建立了10多个国有电影制片厂,建起了大型电影机械厂、电影洗印厂、电影胶片厂;成立了高等电影专业学府—
本文标题:4电视电影发展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015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