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教育学-第02章-文化与教育
教育与文化大气、大节、大智2•英文的“culture”来源于拉丁语“cultura”,最初是一个农业术语,原意是开垦土地以收获农作物、树木和水果。同词源的词“agriculture”“horticulture”•后来渐渐转义为培养、教养和修养等。16世纪初,“文化”在英语中有了比喻的意义。如“工艺的改进(Thecultureofthearts)”,以后又出现了“智力耕耘(mentalculture)”等用法。•18世纪,受法国学者伏尔泰等人的影响,文化很快被用来形容一位受过教育的人的实际成就——良好的风度、文学、艺术和科学。•1878年《法语词典》中“文化”被解释为“文学、科学和美术的修养”,并提到它作为“培养”和“教育”的同义词的用法。一、文化的辞源考证文化与教育在辞源上的这一密切关系,深深影响了后来的教育家和哲学家。卢梭《爱弥尔》:”我们栽培植物,使它长成一定的样子,我们教育人,使他具有一定的才能。“民主德国1971年的《迈尔百科辞典》中,对文化作的解释:”文化最初指土地的开垦及植物的栽培,以后指对人的身体、精神特别是艺术和道德能力和天赋的培养。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人使用“文化”具备了双重意义:一是人对土地的耕作,使外在自然人化;二是通过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使人具有理想公民的素质,使内在自然人化。(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含义的最初胚胎。)•从词源学上讲,文化一词的含义可以溯源至远古,但是对于文化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理论研究只不过是近一百多年来的事情。•关于文化,历史没有给我们留下一个普遍一致的定义,也从未产生过令人满意的定义。•英国人类学家R.威廉斯:英语中有两个最为难解的词,文化即是其中之一。二、有关文化的定义•1.文化是人类在生活中创造的第二自然。•2.泰勒1871(Tylor):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描述性)•3.克鲁克洪(Kluckhon):当我们把一般的文化看作一个叙述的概念时,意即人类创造所累积起来的宝藏:书籍、绘画、建筑等。除此之外,还有我们适应人类和自然环境的知识、语言、风俗、成套的礼仪、伦理、宗教和道德,都在文化的范围之内。•4.威斯勒1929(Wissler)某个社会或部落所遵循的生活方式被称作为文化,包括所有标准化的社会传统行为。部落文化是该部落的人所遵循的共同信仰和传统行为的总和。(行为规范性的定义)•5.克罗孔和凯利:所谓文化乃是历史为生活而创造出来的一切设计。这一切设计,有些是显明的,有些是隐含的。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反理的,也有些是非理的。这些设计在任何时候都是人的行为之潜在指导。•6.Lowie:我们所了解的文化,是一个人从他的社会所获得的事物之总和,这些事物包括信仰、风俗、艺术形成、食物习惯和手工业。这些事物并非由他自由的创造活动而来,而系由过去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所传递下来。•7.C.S.Ford:简单地说,文化是由学习得来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所构成的。•8.帕克和伯吉斯1921:一个群体的文化是指这一群体所生活的社会遗传结构的总和,而这些社会遗传结构又因这一群体人特定的历史生活和种族特点而获得其社会意义。(历史性观点)•9.斯莫尔1905:“文化”是指一特定时期的人们为试图达到他们的目的而使用的技术、机械、智力和精神才能的总和。“文化”包括人类为达到个人或社会目的所采用的方法手段。(心理性的定义)•10.威利1929:文化是一个反应行为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习惯模式系统。(结构性定义)•11.亨廷顿1945: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人类生产或创造的,而后传给其他人,特别是传给下一代人的每一件物品、习惯、观念、制度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遗传性定义)•12.萨丕尔1921:文化可以定义为一个社会所做、所思的事情。(不完整的定义)•13.文化是一个有层次的结构。它的最外层是器物层次,即以器物形式所反映出来的文化。第二个层次是制度层次,即以各种形式的制度作为特定的载货体。第三个层次是行为规范层次。第四层次,是核心价值观念层次。《文化的变迁与族群的认同》孙兆亮•14.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中国文化概论》张岱年、方克立•广义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则较普遍地把它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习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三、文化与文明•泰勒: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文明古国原始文化•人类文明•文明社会与野蛮社会•文明礼貌•物质、精神文明•…………•文明:“人类以自觉意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包括两大部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刘在平秦永楠主编《中国小百科全书·第四卷·人类社会(一)》107)•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从内容上看•从时间上看•从表现形态看•从词性看四、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的概念•案例: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南开与“九一八”•学校文化建设•校训五、文化与教育•(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2、文化影响着教育观、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文化对教育目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如我国古代同时代的思想家由于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哲学)观,对教育目的的认识就存在着差异。孟子从“人性善”出发,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保存人善良的本性,主张“存心养性”,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荀子从“人性恶”出发,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根除人不良的本性,主张“化性起伪”,说:“涂之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3、文化具有非正式教育作用人们在学校之外也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渠道来学习和接受社会文化。如书刊、广播、电视因特网等大众传播媒介,以及图书馆、电影院、博物馆甚至教堂、寺庙等文化设施都以各自的形式影响着各种社会人。有的还被学校利用,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起着非正式的教育影响作用。而且文化所具有的这种教育作用往往是通过潜移默化或娱乐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它对人所产生的影响面更为广泛,且印象深刻而不易忘怀,对人的心灵的渗透力非常大。1.传递、保存文化为什么要传递、保存文化?任何一种社会文化要想传承下去、要想使其富有生命力,就必须通过教育途径把这种文化转移到人的载体之上,使之成为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这样,文化才能在现实社会中显示出它的价值与活力。(二)教育的文化功能2.选择和批判文化教育事业与教育活动;教育事业的政治性标准:统治阶级的需要选择主流文化;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选择系统的、科学的、基本的文化。3.更新与创造文化–教育对文化选择、批判、融合、构建新的文化特质和体系,使文化得到不断更新发展。•教育要创造一种新的文化:直接途径(直接生产新的文化)和间接途径(创造性人才的培养)4.教育的文化功能与人格培养5.多元文化教育(文化的交流、融合)•多元文化时代文化偏见和误读司空见惯•“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互相离不开–对不同文化的学习,对文化进行选择、改造,促进文化的丰富和发展•文化整合:指各种不同的文化要素或型式相互适应、协调从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冲突与整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冲突、对抗可能成为凝聚社会群体的重要因素,产生积极的整合作用。正是由于冲突与整合的这种相互作用,社会与文化才不断向前发展,处于变动不居状态。•教育的文化整合类型:同化论熔炉论多元论教育的文化整合类型,大体是沿着强制性的同化—以强制性为主,民主性掺杂其中的融化—民主性的多元化的轨迹进行的。•一元文化与多元文化:一种文化如果与其他文化相对而言处于中心地位,一方面对其他文化有强制性、排他性、垄断性,另一方面其内部也有较强的统一的意识形态规则,较不能容忍偏离和变化,就可以称之为一元文化;一种文化如果处于非主导地位,对其他文化较多宽容性、开放性、其内部也较少强制性的统一的意识形态规则,较能容忍偏离和变化,就可以称之为多元文化。•保守的多元论:以主流文化为主,其他文化与之共存,对非主流文化不仅要容忍,而且还要保护和正确评价。在教育上,必须有共同的知识和共同的核心,同时扩大核心知识的范围,使之包括社会中的所有群体。•激进的多元论:提倡从少数民族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历史、地理和社会科学。意在改变现状,以便将社会的种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带到课程与课堂中来,试图借此激发各民族、各少数群体的自豪感,使各文化群体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地位,并从而导致社会的变化。•把多样性摆在了中心,力图用多样性取代一致性。•多元文化教育缘起:早期文化同化政策的失败、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社会背景:在美国社会中,黑人被歧视。学校里,黑人学生处于不利地位。30年代开始的研究表明的“白肤色癖好”,使孩子心理上形成弱势。亚洲人、美洲印弟安人被歧视。在美国政府为印弟安人办的学校里,印弟安儿童不准讲他们本民族的语言,只能讲英语。乔·隋恩在回忆学校生活时写道,“负面的信息被如此有效地传输给我,我变得越来越对自己没有把握。”多元文化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发展:20世纪末期至今,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到全球国际化的趋势。目标:提升不同文化的价值功能;关注人权并尊重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尊重人类对生活方式的选择权;增进社会正义和所有人的机会平等;促进团体间权利的平等分配。•多元文化主义认为传统教育对非主流文化的排斥必须得到修正,学校必须帮助学生消除对其他文化的误解和歧视以及对文化冲突的恐惧,学会了解、尊重和欣赏其他文化。让所有人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上机会均等,反对任何以种族、民族或民族文化起源、肤色、宗教和其他因素为理由的歧视。(沃特森《多元文化主义》)•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家班克斯(J.A.Banks):多元文化教育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一种思想或观念,说明所有学生,不管他们属于什么群体,应该在学校里体验到教育平等的思想;其二,是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它规划并引起学校的改革,以保证少数民族学生取得成功的平等机会;其三,是一个持续的教育过程,说明它努力去实现的理想目标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从60年代多元文化主义兴起后,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经过数十年的努力,逐渐建立了一些文化教育的制度,如1973年“全国学校评价研究”开发出一套多元文化教育评价纲领,包括给学生提供多元文化知识与技能、满足各种文化和特殊地区人们的个别学习需要、接受来自不同经济种族文化等背景的学生等。•美国学校的在校学生中大约有25%的儿童来自少数民族。而且这个比例有增无减。据估计,到2020年在校学生中有色人种学生将超过30%。•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实践培养态度:主要要求教师以公正的态度对待不同种族的文化,以尊重的态度理解和对待不同肤色,不同信仰、不同性别及不同性别趋向的儿童和青少年,并引导学生们尊重不同和多样化。教学法及教学组织方面:在理论上主要提倡结构主义教学法,鼓吹因人而异的区分教学法,同时,极力反对分轨制教学组织及新形式的种族隔离学校。注重文学作品的作用:把能恰当体现有色人种文化价值的作品推荐给教师,再通过教师的指导而在少年儿童的心灵起到所期望的作用。•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中的基本问题种族研究课程导致人们只关注自身族群,而形成一种新的“种族主义”倾向。多元文化教育成了影响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发展的替罪羊。加剧族群间关系的紧张。多元文化教育面临的批评与困境•多元文化教育容易导致学生基本能力降低;•多元文化教育会加剧教育的分化与不平等;•多元文化教育混淆了“优秀”(excellences)的定义;•多元文化教育成为一种“观光客”式的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未能触及”不平等”的原因;•多元到什么程度?国家还需要共同的信念与价值吗?•经济竞争与文化认同孰轻孰重、文化保存与个人的社会阶层流动冲突的问题。多元文化教育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教学和课程方面让学生所具有的本土性知识、地域性知识进入学校课程。提高学校教育对少数民族文化的适应性,克服学校教育的“文化中断”。多
本文标题:!教育学-第02章-文化与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030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