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2019版高考总复习语文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一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一如何读懂古代诗歌诗歌鉴赏能全面而深入地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古代诗歌阅读作为高考阅读必考题也就成为一种必然。但是在考试中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普遍较低,甚至很低,究其原因,在于考生读不懂诗歌,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读不懂是根本的、主要的原因。一、懂点诗歌基本常识(一)古代诗歌分类古代诗歌诗古体诗唐以前的诗称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句式大体整齐,有一定节奏韵律,但在句数、平仄、对仗等方面没严格规定,可算自由诗。按每句字数分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各句字数不等)等。还包括楚辞和乐府诗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定型于唐并盛于唐的格律诗,在句数、字数、对仗、平仄等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为区别于过去的非格律诗,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古代诗歌词词萌生于南朝盛于宋。开始是用来为乐谱配词用于歌唱的。为谱配词叫填词,填词所选的调子叫词牌,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曲曲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宋、金时北方产生了新的乐曲曲调,发展到元代,形成元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高考重点考查)与套数;杂剧是可演出的戏曲。小令一般常以一支曲为独立单位,只有几句到十几句,必须按曲牌规定的字数、平仄、韵脚填写。如《山坡羊·潼关怀古》;套数又称套曲或散套,是成套的曲子,由两支或两支以上的曲子组成,其组成有一定的规则(二)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1.结构章法诗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近体诗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主)有一部分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词上阕(片)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写景(次)下阕(片):抒情(主)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对乐情,哀景对哀情。(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二、读懂诗家语,方悟诗歌情诗歌语言受字数、句数和格律的严格限制,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现象。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进而把握诗歌情感。(一)词类活用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一首诗词往往因一两处词性的改变而韵味无穷。1.名词活用作动词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这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雨”,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下雨”。东边的太阳出来了,西边还在下雨。说不是天晴又还有晴朗的阳光2.名词活用作形容词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春”,名词活用作形容词,意为“茂盛的”。在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在病树的前头有众多茂盛的树木②“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曛”,日落时的余光。这里是“昏暗”的意思。辽阔的天宇黄云密布,遮天蔽日,太阳失去了光辉,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3.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贫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为“贫贱之家”。贫贱之家有这样一个女子,刚出嫁就被休回娘家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句中的“青”,就是将形容词“青色的”当名词来用,代指泰山那青翠苍绿的山色。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泰山那青翠苍绿的山色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绿”意为“使……绿”。暖和的春风啊,又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②“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悦”意为“使……高兴”,“空”意为“使……坦荡空灵”。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高兴,潭水清澈也令人坦荡空灵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①“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重”,意为“以……为重”。苍天有意怜爱生长在幽暗之地的小草,人世间更以晚晴为重②“谁人得以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杜牧《登九峰楼寄张祜》)“轻”,意为“把……看轻”。有谁能比得上你张公子,你的千首诗把高官厚禄看得很轻6.名词作状语①“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陌上桑》)“府”即“在府郡”,“朝”即“在朝廷”,这是名词作状语。十五岁在府郡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做大夫②“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灰”“烟”:像灰烟一样。曹操的水军像灰烟一样飞散消失了词类的活用,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且在诗歌中最为多见,在解读诗歌语言时值得高度重视。(二)语序倒装1.主谓倒装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2.宾语前置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为“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这里的“湿”和“寒”都是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实为宾语3.主、宾换位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用他们两人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三)空白省略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古诗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1.对话省略如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2.意象组合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人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意象直接组合在一起,中间没有任何联结词语,这九种意象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与这位漂泊异乡游子暗淡的心绪协调一致(四)互文见义互文,是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的一种修辞方法,能收到经济笔墨、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其意思应是“烟气、月光笼罩着凄凉寒冷的秦淮河水及水边的沙滩”。如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诗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优美。(五)常见典故所谓典故,简言之,就是诗文中引用的故事或有来历的词语。它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艺术方法,也是古典诗歌一道独特的风景。恰当运用典故,对丰满诗歌形象,丰富诗歌内涵,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都很有好处。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表明自己虽然年纪很大,但雄心犹在,尚能为国杀敌立功。词人豪爽刚烈的气节、矢志报国的热情、壮志难酬的悲愤、英雄迟暮的凄凉尽含其中。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语出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描写了金陵的壮丽景色。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也会给复习带来一定的困难,要想正确地理解诗歌,必须了解诗歌中常用典故的含意。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互文、典故等是古诗词中常见的特殊语言现象。只要我们在平时阅读过程中多多留心,就能熟练掌握这些“诗家语”的特点,并通过诗歌语言这一载体,披文入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三、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技巧(一)读标题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示例]试卷诗题重要信息2017·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①交代了写作地点(礼部贡院);②表明了事件(到贡院检阅进士考试);③暗示了写作对象(进士)2017·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①交代了事件(送别子由出使契丹);②表明了诗歌题材(送别);③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伤感、担心、旷达)2017·全国卷Ⅲ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点明了写作原因及目的;②交代了写作的内容;③表明了诗歌题材(序言和赠言)2016·全国卷Ⅰ金陵望汉江①交代了写作地点(金陵);②表明了事件(望汉江);③明确了诗歌题材(即景抒怀)2015·四川卷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①点明了写作时间(夏日);②交代了事件(游山家);③表明了诗歌题材(山水田园);④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闲适愉悦)即学即练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题李世南画扇李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答案: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运用想象与联想,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潺潺水声”“瑟瑟秋风”“村庄”“钟声寺庙”等画面图景。诗人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二)知作者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诗。“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即学即练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注]崔峒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注]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诗题中“韦使君”指韦应物。诗歌题为“书情”,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答案:率意而为的自在闲适之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羡慕之情;自伤不遇,对君王的埋怨之情。(三)看注释诗歌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具体化,诗人的生平、风格、思想、抱负、经历等,无不影响着诗人的表达。把握诗歌及题干的补充注释和交代,往往可以知晓诗人所处的朝代及其作品风格,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以及某些词语(典故)的含意。诗歌注释蕴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②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③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④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⑤提供与“此诗作于作者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情感有关。即学即练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绝句二首(其一)[注]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四)析意象“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
本文标题:2019版高考总复习语文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一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100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