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第九章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概况
中国城市建设史近代部分第九章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概况第九章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概况近代城市——走向西化的中国城市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城市:鸦片战争后:性质:封建社会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城市统治农村经济:商业资本有一定发展从手工业到工业建筑面貌:完全中国传统形式城市体系面貌发生改变清末上海城厢图第九章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概况近代城市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城市是由帝国主义侵略、外国资本的输入,或由于本国资本的发展,而产生较大变化或新兴的城市eg:青岛、广州、上海、天津第二类城市是由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帝国主义的侵入及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了局部的变化eg:西安、成都、北京近代城市发展变化的几个阶段:P256第十章帝国主义控制下由“租界”发展的大城市政治格局:殖民地体制的建立,被迫实行“门户开放”政策,外国租界纷纷设立城市制度:通商口岸城市改变了中国的城市制度规划思想:西方规划思想的延续和发展1898年的上海——第一个通商的城市第一节上海的发展一、上海的发展过程上海的发展——租界不断扩张的过程1845年11英、清“地皮章程”——划地给英国1848年美、清望厦条约——占据虹口一带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1893年公共租界扩到11506亩“越界筑路”1915年54793亩(36km2)1937年抗日战争后,租界以外被日侵占,出现暂时繁荣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占领整个上海1945年国民党政府重返上海,制定“大上海都市计划草案”迅速发展的原因:工业的迅速增加与高度集中工业的分布带来的严重后果:1.工厂和住宅混杂2.工业分布的盲目性造成交通运输严重不合理3.工业分布与市际交通也不合理二、上海工业的发展与工业区的分布上海的对外交通:码头分布上的问题:1、码头分布很集中2、浦东、浦西仓库码头分布不合理3、港口与铁路间缺乏直接联系4、黄埔江航道淤塞严重5、码头分工不明确二、上海工业的发展与工业区的分布1874年上海修建了第一条铁路——淞沪路沪宁路建成不久,又修筑沪杭路——使城市发展受限制老城区道路:小方格道路网组成,路很窄(2~3m)英法租界内:道路为简单方格网“棋盘街”1908年公共租界内有了有轨电车1914年无轨电车通车1924年公共汽车通车中国城市发展的道路由于国外相比有所不同:中国——因居而城,因聚而市(国外:军营——城)四、上海的城市道路与市内交通上海旧城区居住建筑:中国传统的木结构立帖院落式低层建筑1、里弄建筑的演变里弄建筑:传统低层院落式住宅老石库门住宅:1872年“兴仁里”——三间两厢二层联立式新石库门住宅:1916”东西斯文里”——一厢联立式广式房子:无天井新式里弄:平面变化多,里面英国式,多层,大进深花园里弄里弄公寓2、花园洋房3、高层公寓:兴建于30年代五、上海的居住建筑及居住区中国城市的基本标准:1、政治与行政管理中心2、存在一定的手工业及其从业人员,是技术和文化中心3、具有相当数量的居民六、上海的城市规划工作1、上海县城与租界并存,双城格局显现上海:2万平方千米租界是上海形成双制状态1855年上海租界规划,外滩面貌已经初现:(图)地块开辟为方格网越靠近黄埔江,地块越小,低价越高,开间小进深大中外对比:1、中国传统制度下:身份、地位no.12、西方制度下:金钱——no.1六、上海的城市规划工作2、1866年上海租界的发展1910年日本人绘制了上海地图1917年清朝已结束——有将华界和租界整合的趋势六、上海的城市规划工作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拆除城墙原因:1、经济方面考虑,城墙限制城市发展2、城墙代表封建统治,拆除城墙是民心所向。1928年《建设上海市中心区域计划书》,划定上海市区东北约7000亩土地为新的市中心区,设上海为特别行政区新市区道路系统为辐射结构分区理论的实践:城市分为政治区、商业区、住宅区孙中山对上海定位:东方大国(将浦东建立新的居住区)六、上海的城市规划工作1929”大上海都市计划”——城市发展已成为整体1930年新市中心区规划图(规划是西式的)1932年爆发“1.28”事变1936年老城与新市中心区形成“双城”格局为什么建新城?建新城成本低;也为了打败老城,老城市租界区,经济命脉在外国人手上1948年租界全部收回1956年从城市扩张到老城重建六、上海的城市规划工作上海南京路的历史沿革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1843年,上海成为五口通商的城市之一1845年,在上海县城北侧设立了外国租界,分别为英国、法和美国所有。以后在租界以北又发展起了中国人居住的闸北新区,加上浦东郊区,上海形成“三届四方”的城市格局。这些区域之间的发展与建设互不关联,没有统一的行政体制和市政管理。1850年,英国人在今河南中路南京东路西北建“老花园跑马场”1851年,修筑ParkLone,即派克弄,又称花园弄。此处原为一条乡间小道。租界开辟后,外国人时常在此散步溜马,故称“马路”。六、上海的城市规划工作1854年,上海跑马总会建造第二跑马场,在派克弄铺煤渣石块,称“大马路”,路面宽6-7.5m1862年,在今人民公园一带建第三跑马场1865年,工部局确定上海南北向道路以中国省份名字命名,东西向道路以城市名字命名,派克弄改名南京路。南京路成为最早使用煤气路灯的道路1882年,设于南京路——江西路口的英商上海电光公司开始发电,成为中国第一家电力公司1883年,南京路通自来水,成为中国第一条通自来水的马路上海南京路的历史沿革1906年,开始建设有轨电车线路,1950年拆除线路1925年5月30日,在南京路发生“五卅惨案”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在大华饭店举行婚礼1934年,国际饭店建成,24层83.8m高,我全国最高建筑1945年,中国政府收回租界上海南京路的历史沿革在像上海这样的城市,从传统形态向现代转型是一种急速的演变过程。在外国势力入侵以前,上海已经表现出其内在的商业和工业生产重镇的品性。随着租界的建立与发展,有外国人控制的资本和技术大量涌入,在一片传统思想浓郁的土地上依赖于武力的支撑,建立起了以西方建筑思潮及其形式为主的社区而外国资本在经济上的成功更进一步刺激了这种空间形态的传播,人们将建筑形式与事业成功与品味联系起来,最终形成了西方建筑形式大量传播的局面。上海南京路的历史沿革甚至有些外国人学习了中国的风水术,在建筑实践中加以应用,回避某些不吉利的信息。如德国人开始应用德国传统木构技术时,没有意识到者中有大量交叉形式的木构并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习俗,因为“×”形在中国人看来似乎有些“凶象”。另外,有些地方在建教堂时也有意去掉了高耸的塔楼,因为没有风水师的参与和认同,这些破坏地方城市轮廓线的尖塔可能会引起百姓的反感。上海南京路的历史沿革第二节天津的发展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开埠,英法首先设立租界·1888年,天津-唐山-沈阳铁路通车·1897年,天津-北京铁路竣工·1908-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1901-1917年,“八国联军”中所有国家在天津均有租界,1901年天津城墙拆除·1914年,天津人口为75万黄色—天津市、褐色—日本租界、浅蓝色—法国租界、深蓝色—英国租界、紫色—第一特区、蓝色—第二特区、粉红色—意大利租界、深黄色—第三特区、红色—第四特区。第二节天津的发展二、旧城区的变化首先,被迫拆除城墙,改建环城马路袁世凯任职时,兴办了市政建设建了新车站,修建跨河的铁路三、市政工程与公用事业
本文标题:第九章中国近代城市发展概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128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