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本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陕西历史的五大特点:陕西是中国大地上古人类发现地之一陕西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发达地之一陕西是中国农业的发源地之一陕西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最早和最盛的地区之一陕西是最具革命传统的地区之一古人类:蓝田猿人(距今115万年)洛南花石浪猿人(距今50万)大荔人(距今20至18万年)河套新人(距今4至5万年)古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代表:宝鸡北首岭遗址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长安客省庄遗址伏羲:古代传说里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创八卦女娲:人首蛇身,是中国传说时代的上古氏族首领,后逐渐成为中国神话中的人类始祖。炎帝:中国远古时期部落首领,与黄帝同为中华民族始祖,继女娲之后成为天下的共主,自他以后中国进入农耕社会。皇帝:又称轩辕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十五朝古都:西周、秦国、秦王朝、西汉、东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大夏、北周、隋、唐时长:1500多年中国历史上建都王朝数量最多、累计时间最长的地方炎帝神农氏始创刀耕火种周人的祖先后稷在关中教民稼穑半坡遗址中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粟和菜籽长武发现了中国最早的高粱关中平原上修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水利大工程郑国渠周穆王周游天下到达中亚地区汉代张骞开通了文明全世界的丝绸之路唐朝时期与西域各国、日本、朝鲜等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达到全盛时期西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平民造反“国人暴动”。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唐末黄巢起义明末李自成起义中国共产党以陕北为根据地领导中国革命走向全国的胜利。看中国五千年要到陕西西周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西晋时,有人在一座战国古墓中发现了一批古简,古简中有一册记载了西周一个君王西游的故事。这则故事说:西周鼎盛时期,有一位英俊的帝王周穆王想周游天下。他坐着八匹马拉的车子,带着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沿着渭水向东前进,到了盟津,渡过黄河,然后,沿太行山西麓间北挺进,直达阴山脚下,转而长途西行,到了昆仑山,又向西走了几千里,到达了一个风景秀丽的国家,即西王母之国。西王母梳着蓬松的发型,穿着下垂的豹尾式的服装,在瑶池盛宴款穆王。穆王赠送给西王母大批中原特产和锦绸美绢,西王母回赠穆王各种当地的奇珍异宝,并邀请穆王游历了她国中的山川名胜。穆王题写“西王母之山”,并种植了槐树以作留念。临别时,西王母设宴送行,并作歌“祝君长寿,愿君再来”,表达了她对穆壬的依恋之情。经专家考证,这则故事并非神话传说,而是历史事实。周穆王是周武王灭商以后西周第五位君王,姓姬名满,中国历史上最富于神话色彩的君王之一。即位于公元前976年,去世于公元前922年,在位55午,享年105岁。周穆正在位时,西周的西部地区经常受一些游牧部落的攻掠。为保卫西部边防,周穆王曾两次率军西征,大败西戎各部落,俘虏过五个部落首领,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道路,这是中国与西域进行交通的最早史书记载。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5]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周夷王死后,其子周厉王姬胡继位。为了改变朝廷的经济状况,周厉王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将山林湖泽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国人进入谋生。周都镐京的国人因不满周厉王的政策,怨声载道。大臣召穆公(又称召公虎、邵公)进谏说:“民不堪命矣!”(人们已经受不了了,都在议论纷纷)周厉王又命令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在周厉王的高压政策下,国人不敢在公开场合议论朝政。人们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招呼,只用眼色示意一下,然后匆匆地走开,这就是“道路以目”。周厉王得知后十分满意。对召穆公说:“我有能力制止人们的非议,他们再也不敢议论了!”召穆公劝谏周厉王道:“这是用强制的手段来堵住民众的嘴啊!这样堵住人们的嘴,就像堵住了一条河。河一旦决口,要造成灭顶之灾;人们的嘴被堵住了,带来的危害远甚于河水!治水要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民要让天下人畅所欲言。“周厉王对此却置若罔闻。公元前841年,因不满周厉王的暴政,镐京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棍棒、农具,围攻王宫,要杀周厉王。周厉王下令调兵遣将。臣下回答说:“我们周朝寓兵于国人,国人就是兵,兵就是国人。国人都暴动了,还能调集谁呢?”周厉王带领亲信逃离镐京,沿渭水河岸,一直逃到彘(今山西省霍州市),并于公元前828年(周共和十四年)病死于该地。国人攻进王宫,没有找到周厉王,便转而寻找太子姬静。召穆公将姬静藏了起来,国人围住召穆公家,要召穆公交出太子,召穆公“乃以其子代王太子”,《竹书纪年》记载:“(国人)执召穆公之子杀之”。在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劝解下,国人平息了一些怨恨,纷纷离去。此时宗周无主,周公和召公根据贵族们的推举,暂时代理政事,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这种政体,称为共和“周召共和”。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传说中的上古时期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距今约1万年),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从距今约300万年前开始,延续到距今1万年左右止。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由于地域和时代不同,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地区的文化面貌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蓝田猿人距今约115万年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蓝田人属我国早期人类化石。其前额低平、较宽,眉骨粗壮隆起,骨壁较厚,眼眶略方,嘴部前伸。颅内耳高71毫米,脑容量为778.4毫升,基本与印度尼西亚爪哇人的775—900毫升相当。大荔人距今约20-18万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早期智人头骨化石化石年代经鉴定距今约20万年左右,属不足30岁的男性头骨,颅穹低矮,前额扁平,颅骨壁较厚,眉脊粗壮,其形状和北京人接近。但顶骨相对较大,枕骨隆凸下移,顶枕部较高,吻部不那么前突,颧骨细弱,颧骨鳞部非三角形而呈圆麟状,这些又都是智人的进步特征。脑量约为1120毫升,比北京人平均值稍大,体质特征介于直立人和早期智人之间,是早期智人中的古老类型。新石器时代,指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新石器时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一般认为新石器时代有3个基本特征: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发明了陶器,出现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中期母系氏族公社距今约5000-6000年代表:半坡遗址出土文物:彩陶器(人面鱼纹彩陶盆、尖底瓶)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公社距今约4000-5000年代表:长安客省庄遗址出土文物:灰色陶上古时期,即上古时代,指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因为上古时代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带有神话色彩。夏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期,统称为“上古时期”。或称为“上古时代”、“远古时代”、“三皇五帝时代”。今人以为,上古时期的概念,应该以史界定义为准。所谓“上古”,指的就是三皇五帝时期,又称史前时代,也有人称之为“神话时代”,人们的头脑中还没有“朝代”的概念,而不是指“夏商周秦汉”这段历史时期。黄帝,少典氏之子,姓公孙,生于姬水而姓姬,长于轩辕之丘而号“轩辕”,封于有熊而称“有熊氏”,因崇尚“土德”而称“黄帝”。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在陕西黄土地上诞生并发展壮大。炎帝,少典氏之子,因发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而成“神农氏”“烈山氏”,生于姜水而姓姜,崇尚“火德”而成“炎帝”。主要活动在陕西关中西部的渭水流域。黄帝和炎帝联合击败蚩尤苗蛮部落,之后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汉人,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炎黄子孙是指中华民族的后代。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纪时:帝使大挠作甲子,以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以纪时沿用至今农历(甲子、乙丑以至癸亥,共六十年为一周期)数学:隶首作数,定度量衡之制。军队:风后衍握奇图,始制阵法。音乐:伶伦取谷之竹以作箫管,定五音十二律,合於今日。衣服:元妃嫘祖始养蚕以丝制衣服。医药:与岐伯讨论病理,作《黄帝内经》。文字:仓颉始制文字,具六书之法。铸造:采首山(河南襄城县南五里)之铜以造货币。其他:舟车、弓矢、房屋等之发明。夏、商、周、秦国夏族出自西戎,活动区域:洛河、汾河流域,渭河流域。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就是从夏朝的建立开始的。根据《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分作冀、兖(yăn)、青、徐、豫、扬、荆、梁、雍九州,又从九州攫取金属石矿,铸造九鼎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因此九州成为中国国家的代名词。传至夏桀时,被商汤所灭。夏朝(约公元前2146~前1675年),始于大禹,终于桀,共有十七位统治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也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朝代。大禹是我国历史上“相揖逊”禅让制度的最后一位受益人,史书上记载,与大禹一起治水的皋陶之子伯益功勋卓著,理应是禹的继承人,但禹死后人们爱屋及乌,拥戴了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1]夏王朝建立以后,夏王朝内部的贵族有扈氏反对夏启即位,启动用军队镇压了有扈氏的叛乱,才巩固了夏王朝的统治。夏启在位十年后去世,其子太康继立。太康治国无方,追求奢侈淫乐的生活,由此发生太康兄弟五人争夺王位的斗争,在太康的孙子相统治期间,东夷的后羿趁夏朝内部王权之争夺取了统治权,夏朝自此中断了四十年。相的儿子少康逃到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帮助,组织夏的旧部,夺回了政权,才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这就是夏代历史上的“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和“少康中兴”。少康死后,其子予即位。予重视发展武装和制造兵甲,形成了夏代中兴的局面。夏王朝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中兴稳定后,到孔甲时,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逐渐走向崩溃。夏桀即位后不思进取,骄奢淫逸,挥霍无度,日夜饮酒作乐,置百姓的困苦于不顾。一些正直的大臣向他进谏,他却厚颜无耻地将自己比作太阳。百姓得知后,纷纷指着太阳咒骂夏桀。而这时,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在其首领成汤的领导下兴盛起来。成汤以讨伐暴君夏桀为名,发动了灭夏的战争;夏桀兵败,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夏朝宣告灭亡。一个强大的国家经历了四百余年历史,却为一个小国所灭,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震惊与思考,所以后来出现了“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告诫。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bo)(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
本文标题:陕西导游第一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191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