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江苏学院《形态构成》讲稿授课内容第一部分平面构成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第二章形态构成要素课题训练一、平面空间中基本元素的视觉训练授课时数4教学目标使学生深入认识平面构成,从多角度探索构成的种类和技法。教学重点形态元素的使用教学难点对构成的深入理解教材教具PPT、图片、课本教学内容(含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教法学法、作业布置等):一、平面构成概念:是在平面(二维)上按一定的原理法则设计、策划、创造的多种理想视觉形态。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分析、实验,最后通过这种思维方式的开发,培养一种创造观念。在这种创造观念的指导下的设计过程,是一种更偏重于理性、逻辑的活动,因此它所创造的画面形式多偏于数学的美、秩序的美。二、平面构成理论出发点。1、追求数理逻辑在视觉上的形式美2、强调理性图形的自身形式美3、平面构成的思维方式三、平面构成特点1、它是以知觉为基础。2、它是一种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再创造过程。3、它还具有实践性特点。四、平面构成分类1、自然形态构成2、抽象形态构成五、学习方法: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融汇的原则;努力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接受系统的强化训练,认真完成有关作业。材料与工具:纸张、颜料、铅笔、毛笔、针管笔、刀、尺与绘图仪器等。形态构成的理论基础--形态的认识(一)形态的认识形态是人们直接或间接感知到的物的形状与状态。宇宙万物皆以形态构成方式存在,大至星球、天体,小至晶体构造、化学元素的组合,都是形态的存在方式。形态不仅存在于我们知觉企及的大千世界,甚至充溢于意念和梦幻之中。一、现实形态与非现实形态(按形态存在的形式)1、现实形态:在现实中,人通过感官体验能直接感受到的形态即现实形态。2、非现实形态:在人的经验系统内,感官不能直接感知体验的,在现实中不存在的客体即非现实形态。(1)概念形态:概念形态不能直接感知,只表达抽象概念的形态。如标志与符号等。(2)意幻形态:存在于人的想象、梦幻之中,并非真实存在的客体。它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发挥想象、联想,创造出来的全新视觉形象,充满着哲理与隐喻的暗示如中国的龙、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等。A自然形态B人工形态(二)形态要素与造型要素一、形态要素形象之所以能被人感知,是因为具有特定的形状、色彩和材质。我们称之为形态要素。1、形状:形态在特定环境条件(距离、位置和光线等)下所呈现的外貌叫做形状。形状是被视觉感知的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形状主要反映形象各部分的外轮廓特征,同时具有二维平面的性质。2、色彩:是人对于不同色光的视觉感受,这种感受是光、物体、眼和脑的综合产物。平面构成的课程教学中,为突出形的要素特征,便于研究,一般减少色彩变化,多数以黑、白、灰表现。3、材质:材质感反映形态的物质构成特征。在视觉领域,材质表现为肌理构成的形式,不同的材料及其构成形式给视觉以不同的肌理感受。对于材质的认识与开发在现代造型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二、造型要素(形象的组成元素)为着研究方便,形又被进一步分解成点、线、面,成为更基础的造型要素。也可理解为形象的组成元素。1、点:相对较小而集中的形(越小的形体越能给人以点的感觉)有位置而无方向,相对较小的面。(1)点的造型意义(2)点在视觉上的造型特征A、“点”对视觉的定位性B、“点”对平面效果的点缀性C、“点”德虚线性、虚面性(3)、点的构成形式A、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B、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C、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D、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面化感觉。F、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2、线:相对细长的形(线是点移动的轨迹)有位置、方向和形状。从造型意义上看,线是最富个性和活力的要素。垂直线有强烈的上升与下落感。水平线有横向扩张感,平稳、广阔、无限。斜线有运动与速度感,易于产生斜向上升或下降的动势。(1)线的造型意义(2)线的表情与特征A、直线的表情与特征B、曲线的表情与特征(3)线的构成形式A、面化的线(等距的密集排列)B、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距离排列)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C、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D、错觉化的线(将原来较为规范的线条排列作一些切换变化)E、立体化的线F、不规则的线3、面:是相对大的形象。有位置、方向和形状。平面造型中的面,总是以形的特征再现,因此,我们总是把一个具体的面称做形。(1)面的造型意义(2)面的造型特征A、面在三维空间中的量感构成B、三维空间中的立体感的构成C、面的虚化课后练习一、点的转化构成练习。31·根据点的运动轨迹为线的原理,完成点的线化构成。2·根据点密布排列形成面的原理,完成点的面化构成。3·根据透视原理,尝试以点表现立体与空间感。二、线的转化构成练习。31·根据线移动可形成面的原理,完成线的面化构成。2·根据透视原理,尝试以线表现立体与空间感。三、面的转化构成练习。2·根据透视原理,尝试以面表现立体与空间感。四、根据造型要素的基本性质和形态美的法则完成点、线、面综合构成课题作业,一组2幅。授课内容第五节意象构成实训四(平面空间图形创意构成练习)授课时数4教学目标使学生深入认识平面构成,从多角度探索意象构成的种类和技法。教学重点意象构成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对意象的深入理解教材教具PPT、图片、课本教学内容(含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教法学法、作业布置等):引言爱伊斯坦曾说过:想象比认识更重要。有很多发明创造都是因为有了想象而创造出来的。人的大脑分为四个区:感受区、储存区、判断区、想象区。人们由感受区获取到新信息,输入到储存区后,有些人就停止信息输送,将知识经验累积起来。有些人则继续将知识输送到判断区,接受整理、对比、判断,有些人也就到此为止,掌握了这些知识,属于能学习的人。而有的人还会将信息进一步输送到想象区,这部分人的思维往往很活跃,是属于会学习的人,这些信息输送到想象区后,经过加工、组合,形成新的思维。想象往往是在现有知识或记忆的基础之上,因为需要或心理感受,而进行的各种知识的组合,形成新的形象或意识形态。如有时当我们第一眼看到某一事物时,会有种“我觉得它有点像什么什么”等,就是将看到的形象,通过想象联系到以往的经验,而进行比较或组合,形成新的视觉或心理感受。可以将想象分为实用性和趣味性。实用性往往和发明创造联系起来,如鲁板因为锯齿状的草割破手而发明了锯趣味性则和视觉效果产生关联。想象形态就是通过信息的组合后超越现实的形态。想象形态从心理感受上可以分为两类自由、美好的压抑、恐惧、反感变像:把一种形逐渐的变换为另一种形。这种构成重在变化的过程。体现出两形象之间变化过程的合理性,重像:通过图形相互重合、互借互用,互生互长,形成一个新的统一的整体。意象构形不同于点、线、面的单纯构形,它是以具象形态为基础,重在强调造型的精神表现。因此意象构形更关注人的情感因素,由于具象形态具有其特定的意义,在图形的联想和再创造过程中其针对性和目标性也就更强一些。意象构形不仅需要“处理”形态外在因素(造型因素).而且还要“处理”形态的内部因素(精神因素).由于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所以造型就应该把主观的想法和客观的需求结合起来、把主观的情感和客观的形态要素结合起来。一、具象形的抽象演变具象的概念建立在人类认知共识的基础之上,易于被人理解。它具有直观、亲和的特性满足了人类基本的审美需求。抽象形态是一种大容量、颇具表现力的形态。它概括集中了世界万物之共性,从中抽离出本质特征,以点、线、面、体等为基本造型要素,即为抽象。抽象与具象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存在不确定性和可变性。采用不同的方式观察同一图形,对其性质的判断往往大相径庭。由具象形向抽象形的概括演变,在造型上具有重要意义。许多传统具象形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演变,被不断单纯化、秩序化、抽象化。具象事物的抽象化是指将具象通过简化、概括,删除非本质部分,提炼出本质性东西加以视觉化。抽象化并不等于简化,而是高度地概括,根据需要进行取舍,并加以强化,抽象后的形态主体应更突出,更明确。二、抽象视觉表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是抽象视觉表现的基本思维方法。1、抽象感觉视觉是最高级、最直观的感觉,通过眼睛,我们能看见以形、色、质等要素呈现的任何形态。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的视觉表现,要通过视觉的联通转化,以抽象的造型要素再现。(1)听觉的联通转化(2)嗅觉的联通转化(3)味觉的联通转化(4)触觉的联通转化2、抽象情感人们常以喜形于色、怒发冲冠等词语描述情感,以便使人产生具象联想而感同身受。舞蹈者可以完全不用语言,只用形体动作表达情感。由此可见,情感是可以用视觉形象予以表现的。对于同一种情感,不同的人会有各不相同的体验与感受,因此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表现。联想构成即从形态获得联想进而创造新形态的方法,是一种旨在创新的思维方式。联想的契机是事物间的关系因素。构成的双方在形态上可能差异很大,但过去的经验能诱导出二者的内在联系,使人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比如:看到鸟儿可联想到天空,看到骆驼会联想到沙漠。联想使朦胧的意识变成清晰的形象,使平凡的事物焕发神奇。联想构成以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为其特征,往往以超现实的意幻形予以表现。这些具有一形多义特点的意幻形,形象新奇、内涵丰富,以强烈、持久的视觉冲击力打动观者,使人从有限的画面中萌生无限联想,于感受中顿悟而享受再创造的愉悦,并将信息贮存在记忆深处。由于具象形态本身具有其独特意义,因而这就为我们提供了用以联想的基础。具象形态的联想实际上是遵循:具象形态一一联想一一与该具象形态相关联的新形象。这种方法不仅能更好地掌握具象形态的内涵,而且还能使形态更为丰富。一、重复位移即运用重复规律的超现实图形。重复位移就是把某一形象连续移动排列或作各种位置变换,从而构成新的图形。我们把结构相同的形称为重复形,重复位移就是要把重复的形复合为新的构成;也可以看做某一形象在不同时空中的形态,在同一画面上组合。重复位移的创作方法如下:1、位移:2、扩散:3、转体:4、矛盾循环:二、重叠复合重叠复合就是把几种不同的形象,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与逻辑相互重合,巧妙地构成一个新的形象。他们化概念为形象,融多形于一体。重叠复合借助一种虚构形式,使物像得以新生。三、形变转化利用抽象的相似形,将一种形象按一定逻辑含义渐变转化成另一形象。形变转化是形象本质性的变化,而且要历经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形变转化的方法如下:1、渐变:从一个形逐渐演变成另一个形,在两形间的过渡区域,各自消除个性,增加共性,并发展对方性格。2、影变:将一个物像的影子转变成另一个物像。这种方法利用视觉经验和反经验的心理感受,达到一种既合理又不合理、自相矛盾的状况。四、分解重构即运用减缺和分解规律的联想图形。可以说分解重构的基本手法是破坏,其实质是分解减缺成像。分解重构主要表现为:破坏的过程富于秩序,破坏的部位建构新形象而产生意义的意残重构;或剪切图形,再按某种规律重新组构,使图形焕发新意的剪切重构等。1、意残重构由于秩序性的破坏而产生新的形象,并赋予其新的意义,即为意残重构。2、剪切重构将原有形象剪切分解成若干部分,改变其组织结构,按主观创意进行新的组合即剪切重构。般的感受,方法如下:(1)规律错位:(2)散点错位:一、空间的基本表现1、焦点透视2、立视体3、散点透视二、空间的开拓1、层叠空间2、矛盾空间(1)形体矛盾(2)共用面(3)前后错位(4)矛盾连接(5)超现实矛盾课堂训练:苹果图形想象构成训练课题训练:平面空间的图形创意训练1、图形的简化训练4张2、图形情感视觉化训练4张3、图形的联想构成训练4张授课内容第一部分色彩构成第一章色彩构成概述第二章色彩的基本原理课题训练一、色彩要素的构成练习授课时数4教学目标通过介绍构成的发展,使学生深入认识构成,从多角度探索构成的种类和技法。教学重点重拾色彩基本技法教学难点对构成的深入理解教材教具PP
本文标题:《形态构成》讲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197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