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之五----秦汉文化中国文化的整合与统一,儒家思想的独尊•在中国历史上,能称雄世界,林立于世界性大国,称得上“帝国”的有:秦帝国,汉帝国,唐帝国,元帝国,清帝国。其中秦帝国是与当时地中海的罗马,南亚次大陆的孔雀王朝(即古印度),并立而三的世界性大国。汉帝国的版图与事功更在秦之上,与其同时并立的世界性大国唯有罗马帝国。故此我们称秦始皇创立的秦朝和汉高祖刘邦建立的汉朝为一统帝国。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自豪的一段历史•秦汉帝国兴盛,是由于新兴地主阶级处于上升时期。由统治阶级精神状况所决定的文化基调也处于难以抑制的开拓、创新的亢奋之中。宏阔的追求成为秦汉文化的主旋律。一、宏阔的文化精神*秦汉宏阔的文化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一,是宏阔的追求成为秦汉文化精神的主旋律。•万里绵延,千秋巍然的秦长城,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宏阔气派的追求。据史料记载,秦时的长城长达三千余里,修建长达十年。最近在新疆发现秦汉时修建的长城废墟。秦汉时的长城西起甘肃岷县(说法有误),东至秦皇岛山海关老龙头修筑长城,全长五千余公里,号称“万里长城”。•覆盖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阿房宫体现了宏阔的气势。阿房宫三百里。秦始皇陵,气势磅礴;秦俑艺术,规模浩大。兵马俑面积一万四千多平方米,成为气势宏阔的世界奇迹。水域面积超过北京颐和园五倍的长安昆明湖也体现了浩大的气势。•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全书一百余篇。记载上至皇帝,下至汉武帝时期近三千年的历史,也体现了宏阔的气势。因此,秦汉的文化精华无不体现宏阔的气势。豪华气派壮观。第二,是注重中外文化的相互交融。•秦汉时期,中国文化与外部文化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最著名的是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不仅沟通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关系,还开通了丝绸之路。从此,中国的丝织品、陶瓷器、漆器等特产运向西方,中亚和欧洲的特产东运到中国,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交流。此外,东汉的班超再次出使西域,重开丝绸之路。班超在西域奋斗了30年,使50多个国家与东汉通好,得到了不少有关中亚各国的宝贵资料,用羊皮绘制了西域的地图,也把中国介绍给中亚各国。秦汉文化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一种无所畏惧的兼容并包的宏大气派。二、文化统一与思想统一•1、“书同文”即统一文字。•2、“度同制”即统一度量衡。•3、“车同轨”即统一全国车辆之形制•4、“行同伦”,统一人们的文化心理。•5、“地同域”。•6、思想学术统一•焚书坑儒,开历史上君主思想专制的恶例。三、从黄老之学到独尊儒术•(一)汉初黄老之学的兴起•《黄老帛书》是黄老之学的代表。它强调“执道”“循理”“审时”“守度”等思想。•所谓执道,即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只有掌握规律的人才能明白天道“极而反”的法则,了解社会生活中君道和臣道的区分,周密观察各种事物的变化过程,这样就能做到认识精纯,思维开阔,成为天下是非的准绳。•所谓循理,就是遵循客观规律处理好各种具体事物,就是要求人们在遵循总的规律的同时,还要顺应万物的具体规律。•所谓审时,即在处理各种事物的过程中,要善于掌握时机,并及时捕捉事物发展变化的转折点,做好事物的转化。•所谓守度,就是掌握事物变化中的数量关系和界限。•(二)董仲舒与独尊儒术•1、创立天人感应说。•2、创立性三品说。•3、又提出三纲五常。•4、倡导德刑并用。•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经学是汉代至清代的官方哲学。西汉时汉武帝立有“五经”博士,即《诗》、《书》、《礼》、《易》、《春秋》。东汉时,又增加了《孝经》、《论语》,合称七经。唐文宗时,《春秋》分为《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梁传》,《礼经》分为《周礼》、《仪礼》、《礼记》三经,加上《尔雅》,成为十二经。宋代时,《孟子》也上升为经书,这样,“十三经”便正式形成了,•到清代,阮元把“十三经”较好的注疏本选出,汇刻成为《十三经注疏》,成为儒家文化研究者常用的书籍。自汉代自清代,“十三经”一直是私塾学生必修经典著作,政府也推行“以经取士”的选官制度。因而,传授经学之学和注经学也就成为专门的学问。此时的经学是以人文精神为主的。•汉武帝以后,经学内部因学术派别不同,出现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大派别。所谓“今文经”,即朝廷搜集当今流散民间、口头相传的儒家著作,写为定本,作为传述的依据。由于这些经书,用当时流行的文字记录整理,故称“今文经”。所谓“古文经”是指当时鲁共王刘余、北平侯张苍、河间献王刘德等人通过种种途径发现的古本儒家经书,这些经书是用古籀文写成,故称“古文经”。(三)独尊儒术对科技的阻滞•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儒家的“轻自然、斥技艺“只是一个学派的主张,重视科技的墨家与儒家尚能同列显学。但西汉以后,随着独尊儒术局面的形成,儒家排斥自然知识的主张便演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观念。三、文学与史学•(一)汉赋•汉赋可分为大赋、骚赋和小赋。(二)史学•两汉是中国史学的辉煌期。•1、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撰写《史记》有两个目的:•首先,歌颂汉王朝。•其次,司马迁撰写史记是为了体现并宣扬儒家思想,实际上也是贯彻汉武帝尊崇儒术的政策。史记的杰出成就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①创立中国史学中的纪传体体裁。•②史记是中国史学著作中第一部综贯三千年的通史。•③如实反映历史真实情况。•④文学造诣极高。•2、班固与汉书•《汉书》是继史记后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无论对当代还是对后世均有重大影响。四、秦汉科技的发展•(一)天文学•1、在天象观察方面。中国有比较连续、完备和准确的记录,是世界上任何其它国家无法相比的。•(1)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2)东汉天文学张衡对恒星进行了长期的观测和统计,他把星空划分成444个星官,计得2500颗恒星。他还观测太阳和月亮的视直径均为半度,相当于360度的29度6分,这与现代所测的太阳、月亮视直径已比较接近。•2、天文学理论较为成熟。•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是我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学说的三个主要流派。合称论天三家。•(1)西汉中期的《周髀算经》盖天说的代表作。•(2)浑天说经由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鲜于妄人、耿寿昌和扬雄等人的努力,逐渐确立其地位。到张衡,推出《浑天仪注》一文,成为浑天说的经典著作。•(3)对宣夜说进行系统总结和表述的是郄萌。•3、东汉时,天文仪器的制造也取得突出成就。•张衡制造出观测天象的浑天仪。•测地震的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二)医学•由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四诊等诊疗方法和原则,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诊疗的基础,此书经后人整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与《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学四大经典。•(三)造纸术•两汉时期对人类文化发展的最大贡献是造纸术的发明。•(四)在数学方面•公元1世纪成书的《九章算术》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分数四则运算和比例算法,对面积和体积的各种演算以及运用勾股定理进行测算。朝鲜和日本都曾用它作教科书。•(五)农学•两汉时期,农业生产经验已相当丰富,农学已成为一种专门学科。•汜胜之所著《汜胜之书》概括了他从农业生产实践中所获得的丰富经验,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文化第五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245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