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2010届高三地理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
2010高考地理复习强化双基系列课件第六讲《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一、地球的公转时间日地距离角速度线速度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1.471亿KM61′/d30.3KM/S1.521亿KM57′/d29.3KM/S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绕转中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角速度线速度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地轴太阳自西向东(椭圆轨道)23时56分4秒(恒星日)365日6时9分10秒(恒星年)除南北两极外,均为15度/时平均1度/日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平均30千米/秒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产生了黄赤交角23026`黄赤交角公转时,地轴的空间指向是如何?什么是太阳直射点?1.产生了黄赤交角23026`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范围:(2)周期:(3)规律:南北回归线之间一个回归年(北半球)(365日5时48分46秒)通常理解的作为时间周期的“年”的概念指,一个四季轮回,或地球绕太阳一周。在日常生活中,都把一年四季和地球绕太阳一周当作一回事。而严格说起来,并不是一回事情,地球绕太阳一周叫恒星年,等于365日6时9分10秒。而一年四季一个轮回叫回归年,比恒星年要短一点。因为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时,太阳也在运动,这样一来,地球的四季起点(例如夏至日)就提前来临了,这个差别叫岁差,大小为20分23秒。因此一个回归年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严格说来,世界上所使用的公历都是回归年,而不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恒星年。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范围:(2)周期:(3)规律:南北回归线之间一个回归年冬至日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北半球)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赤道(365日5时48分46秒)恒星年与回归年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围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自转B.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外,任何地点的自转线速度都一样C.在南北极点,既无线速度,也无角速度D.因地球自转,使得太阳光线有时直射北半球,有时直射南半球2.关于地球自转周期和速度的正确叙述是()A.地球自转360度,所需时间为24小时,这叫做1个太阳日B.地球自转一周360度,称为1个恒星日C.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大约为每小时15度(两极点除外)D.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总是纬度高的地方大于纬度低的地方练一练ACBC3.右图中的曲线代表的是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地球表面运动的轨迹。读图并回答:(1)当太阳直射点移至A点时北半球为__月__日,_____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移至B点。(2)北半球____日至____日太阳直射点南移,____日至____日太阳直射赤道及其以北地区。(3)太阳直射点南移极限是________(纬度)。今天太阳直射点在__半球上。622夏至冬至春分秋分23°26′s北9月23二、地球公转意义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且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使晨昏线(圈)以极点为中心,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和﹍﹍之间来回摆动。①由于晨昏线把纬线分成﹍弧和﹍弧两部分,晨昏线的摆动导致两者的﹍﹍或﹍﹍,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其范围是晨昏线与纬线的﹍﹍至﹍﹍之间的区域。(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变化的形成(观察分析)A.直射点的运动。C.昼夜长短变化的形成。B.晨昏线(圈)的运动。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纬度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春分夏至秋分冬至9月23日3月21日6月22日12月22日北回归线赤道赤道南回归线昼夜平分昼最长,极昼范围最大至北极圈夜最长,极夜范围最大至北极圈昼夜平分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观察总结1:特殊日期情况)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日(秋分)12月22日(冬至)北半球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观察总结2:昼(夜)长的对比与变化)直射点在半球,半球昼长夜短直射点向移动,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北南北南南北北思考:下列节日的昼夜长短、变化及纬度分布情况?劳动节植树节国庆节春节(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观察总结三)(2)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直射点在半球,全球昼向变长南北南北方法是:昼(夜)长=昼(夜)弧度数/15°(如:在日照图上某条纬线与晨昏线有两个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弧度数/15°就是白昼的小时数)1.利用一个地区昼、夜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如:昼长=2×(12-日出时间)昼长=2×(日落时间-12)2.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的地方时来求算。探究点一: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3.同半球同纬度地区昼长﹍﹍;而位于南北半球但纬度数相同的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如北纬40°的地区昼长是15时,那么南纬40°的地区夜长为15时)4.注意极昼区、极夜区的昼长分别是﹍时和﹍﹍时。5.赤道地区的昼长永远是﹍﹍时。探究点一: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A.22时B.14时C.20时D.16时读图l,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上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1—2题。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A.16小时B.14小时C.10小时D.12小时CA右图为北半球某纬线圈的昼夜分割情况,其中AMB为昼弧,AM=MB,α等于20°。3.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A.21时40分B.22时20分C.10时D.9时40分A4.此时,过地心与M相对应的点的昼长为()A.9小时20分B.10小时40分C.13小时20分D.14小时40分D探究点二:日出、日落早晚的比较①同一地海拔高处(如高山或飞机上)﹍﹍看到日出。②同一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同,日出日落早晚取决于两地经度差,﹍﹍边日出、日落较早。③同一经度的两地,地方时相同,日出、日落早晚取决于两地的昼长差,昼长较长的地点日出较﹍﹍,日落较﹍﹍。④经度、纬度均不相同的两地,日出、日落早晚可综合两地的经度差和昼长差求出。5、有甲、乙两地,甲地(40°N、110°E),乙地(30°N、115°E),当北半球夏至日时,甲地比乙地白昼长56min。则甲地比乙地,日出___(早、晚)__分钟,日落___(早、晚)____分钟。早8晚48探究点三:各纬度昼夜长短及变化幅度地点冬至日夏至日变化幅度规律总结赤道20°N40°N60°N66.5°N12时12时0时10时47分13时13分1时13分9时9分14时51分2时51分5时31分18时29分6时29分0时24时24时时间:空间:赤道及北半球各地为例(08全国1)6.当Q地位于北半球低纬时,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A.12月、17时30分B.9月、17时C.6月、4时30分D.4月、5时A(08山东)7.下列日期中,与2008年奥运会开幕日那天(8月8日)北京的昼长最接近的是A.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3月25日)B.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5月8日)C.奥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青岛的那天(7月24日)D.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熄灭的那天(8月24日)B(08宁夏)图1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8.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b两月分别是A.1月、2月B、3月、4月C、6月、7月D、11月、12月9.在图示月份中A.②地夜长超过10小时B.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D.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最大AD(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A.正午太阳高度:B.计算公式纬度差的计算: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H=90°-纬度距离C、由计算公式得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总是从﹍﹍﹍﹍﹍﹍﹍﹍向﹍﹍﹍﹍递减,至晨昏圈上为﹍﹍。即: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南北两侧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0°D、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特征: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1-2中﹍折线所示。(1)空间变化规律。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1-2中﹍﹍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下图中﹍折线所示。北回归线D南回归线C赤道E①回归线之间的地区:②回归线上:③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2)季节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全年有﹍次太阳直射现象(如下图﹍所示);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全年有﹍次太阳直射现象(如下图﹍所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全年﹍﹍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有﹍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下图﹍﹍所示。①极点:②非极点地区:(3)日变化规律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的纬度(如下图﹍﹍所示)。非极点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日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值,即当地﹍﹍时(如下图﹍﹍所示)。没有变化直射点A大正午B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角为﹍﹍;从直射点开始,太阳高度向四周降低,呈﹍﹍﹍﹍分布(即等太阳高度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例如太阳直射在15°S、60°W时,太阳高度的分布如下图所示。③全球范围看:90°同心圆0°思考:如果图中等值线数值分别为60°、30°、0°,则E点坐标为:E75°N,120°E探究点四正午太阳高度时空变化规律的应用问题1.确定时间: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地方时为122.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定位,进而判断该地区地理特征。[07广东调研]下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的示意图。10.此时,北京时间为()A.2时B.8C.14时D.2011.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安大略湖畔曙光初现B.C.火地岛午夜太阳高照D.尼罗河畔夜幕深沉DA12.该地位于()A.45°N,110°EB.21°34´N,110°EC.45°N,130°ED.21°34´N,130°E13.这一天()A.太阳距离地球最远B.江苏省各地昼长夜短C.晨昏线与极圈相切D.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07江苏)某地是我国重要的人工多层经济林区。图1为该地“某日太阳处在最高位置时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12:40,树影遮档地被植物的面积在一年中达到正午时的最大。BC4.计算热水器安装角度:安装倾角=纬度差(即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3.确定房屋朝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洛阳(35°N,112°E)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如图),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回答:14.9月23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A.23°26′B.35°C.66°34′D.55°B①北回归线以北:②南回归线以南:③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④极点:5.正午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正午日影始终朝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6月22日达一年中最短,12月22日达一年中最长。正午日影始终朝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12月22日达一年中最短,6月22日达一年中最长。太阳有直射、南射和北射。正午日影有时无、有时向南、有时向北;长短由正午太阳高度任何时候日影始终朝正南或正北,且日影长短无日变化。15、下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的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反映3月21日竿影长度的点是()A.①B.②C.③D.④D16、该学校大约位于()A.21.5°NB.21.5°SC.45°ND.45°SA(08江苏)图5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N。两中学生分别到达P、M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17.冬至日正午,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A.300米B.400米C.500米D.600米C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地球在公转运动中造成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进而导致地面观察者眼中太阳的升落方位亦出现有规律的变化。①春秋分日时,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方向升起,正西方向落下;探究点五:太阳出没规律原因:时空变化规律:②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太阳升落的方位为偏北,反之,则偏南;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角越大。根据纬度的差异又可分为以
本文标题:2010届高三地理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08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