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莎士比亚(1564.4.23—1616.4.23)(WilliamShakespeare)在西方文学史上,只有很个别的作家有资格这样说:如果没有他,整个文学将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莎士比亚无疑是其中最有资格的一个。Maincontents1.Shakespeare’sliteraryposition2.Shakespeare’slegendlife3.Shakespeare’smasterpiecesLiteraryPosition:thePeakofHumanismInwesternliteraryhistory,onlyveryindividualwritershavequalifiedtosay:withouthim,theliteraturewillbecomeanotherway.Shakespeareisoneofthemostqualified.Shakespeareisthehistoryofthegreatestplaywrightandpoet,andoneoftheworld’sfourotherwriters.BenJohnsonsaidShakespeareistimespirit,anddoesnotbelongtothecenturyandbelongstoall.伊丽莎白女王Shakespeare’slife(1564-1616)1、青少年时代2、初抵伦敦(1585-1587年)接触古罗马的诗歌和戏剧——剧院打杂——雇佣演员——编剧——剧团股东——世袭绅士3、事业高峰(1594-1608)4、晚年(1608-1616)莎士比亚墓碑莎士比亚诗歌创作莎士比亚与十四行诗十四行诗(Sonnet):一种形式优美韵律严谨、吟唱爱情的抒情诗或小歌曲,在西方文学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1、词源学:十四行诗,英语为sonnet,来源于意大利sonetto,而sonetto又来源于普罗旺斯语sonet。(从十四行诗这一语词的演变过程上也可以大体看出十四行诗的发展过程。)2、发展过程:起源:普罗旺斯诗派;普罗旺斯诗派:中世纪法国南部骑士抒情诗的代表。a.作者:普罗旺斯诗人称为“特鲁巴杜尔”,即行吟诗人,多是封建主和骑士,也有教士和平民。b.主题:歌颂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c.形式:植根于民间诗歌传统中,在诗法、曲调、表现技巧方面受民间诗歌的直接影响,并加以自己的创造,形成规则严谨、格律严谨,精致典雅的固定格式诗体,演变:意大利十四行诗又称为彼特拉克十四行诗(PetrarchanSonnet)。a.西西里诗派:汲取了法国普罗旺斯抒情诗在形式和格律上的特点,创造了抒情短歌和十四行诗这两种独特的诗歌形式。尤其是十四行诗,经由后来的托斯坎纳诗派和温柔的新体诗派的巩固,直到彼特拉克达到完善。b.彼得拉克体:这种诗体结构严谨,形式上一般分为两部分,前八行为一部分,韵律为abbaabba;后六行为一部分,韵律为cdecde或cdedce或cdcdcd,最重要的是最后两行不能押韵;诗句每行十一个音节,格律一般是五音步抑扬格(iambicPentameter)。(内容上也随之分为两部分,前八行多用来展开主题、提出疑问、抒发感情,后六行解决问题、抒发感情、引出结论,但上下之间没有明显的转折。)发展:英国十四行诗与莎士比亚体莎士比亚是英国十四行诗的集大成者,因而,英国十四行诗又称作莎士比亚体(ShakespeareSonnet)。a.萨里伯爵(EarlofSurrey)十四行诗:对意大利十四行诗的改动也体现在节奏和韵律上,把十四行诗划作三节四行诗和一节互韵的两行诗,增加了韵脚的数目,他的十四行诗多用ababababababaa或ababababababcc或ababababcbcbdd或ababcdcdefefgg押韵方式,配以五音步抑扬格的诗行。b.莎士比亚体,即在结构上整首诗由三节四行诗加一节互韵的两行诗组成,韵脚排列为ababcdcdefefgg。不过,他对诗的结构作了戏剧化的安排,前三节诗或层层递进,或形成强烈对比,有层次,有深度,有曲折,有高潮,以此造成一种气势,最后警言式的结论脱颖而出,成为点睛之笔。警言式的结尾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英国十四行诗的一大特色。变体:a.宾塞体(SpencerianSonnet):因为其韵式为ababbcbccdedee,即第二、三段的第一韵为第一、二段的第二韵,最后也以莎士比亚体中的一对句结尾。这种排列组合,一韵套一韵,首尾相连,大有一气呵成之势,表现力很强,读来有回旋荡漾的情趣。b.浪漫主义诗人变体:如华兹华斯的十四行诗的韵脚为abbaaccadedeff,既不同于彼特拉克,又见易于莎士比亚;拜伦的十四行诗韵脚是abbaaccadedede,前8行和后6行都打破了意大利体的格式;雪莱的名诗《西风颂》,采用了五节十四行诗,每一节中的十四行诗都由四个连环韵三行诗(triplet)和一个双行诗构成,韵律为ababcbcdcdedff,这种结构起到了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作用。维纳斯与阿都尼ShallIcomparetheetoasummer'sday?ShallIcomparetheetoasummer'sday?Thouartmorelovelyandmoretemperate:RoughwindsdoshakethedarlingbudsofMay,Andsummer'sleasehathalltooshortadate:Sometimetoohottheeyeofheavenshines,Andoftenishisgoldcomplexiondimm'd;Andeveryfairfromfairsometimedeclines,Bychanceornature'schangingcourseuntrimm'd;ButthyeternalsummershallnotfadeNorlosepossessionofthatfairthouowest;NorshallDeathbragthouwander'stinhisshade,Whenineternallinestotimethougrowest:Solongasmencanbreathe,oreyescansee,Solonglivesthis,andthisgiveslifetothee.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善战胜恶:1、历史剧、喜剧和诗歌时期(1590—1600)善被恶毁灭:2、悲剧、悲喜剧时期(1601—1607)“四大悲剧”善恶和解,重建乌托邦:3、传奇剧时期(1608—1612)历史剧(共10部)《约翰王》《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上、中、下)《理查三世》《亨利八世》两个四部曲莎士比亚的喜剧:莎士比亚的喜剧共10部,包括《错误的喜剧》、《驯悍记》、《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等。其中,《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被誉为莎翁四大喜剧。《皆大欢喜》剧照约1750年莎士比亚喜剧(“浪漫喜剧”或“抒情喜剧”),其特点:首先,描写友谊、爱情、婚姻,肯定性、歌颂性主题奠定的乐观开朗的调。其次,女性形象的优美绝伦焕发出了明媚艳丽的独特光彩,如自由奔放的鲍西亚、聪颖慧智的罗瑟琳、温柔美丽的西莉亚、坚毅勇敢的朱丽叶等。第三,抒情与写景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优美恬适的戏剧氛围。最后,莎士比亚喜剧的浪漫性、抒情性,也与莎士比亚所运用的喜剧语言有关。《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轻信唆使扼杀徇情麦克白:那打门的声音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一点点的声音都会吓得我心惊肉跳?这是什么手!嘿!它们要挖出我的眼睛。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够洗净我手上的血迹吗?不,恐怕我这一手的血,倒要把一碧无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红呢。麦克白夫人:“那么当初是什么畜生使你把这一种企图告诉我的呢?是男子汉就应该敢作敢为;要是你敢做一个比你更伟大的人物,那才更是一个男子汉。那时候,无论时间和地点都不会给你下手的方便,可是你却居然决意要实现你的愿望;现在你有了大好机会,你又失去勇气了。我曾经哺乳过婴儿,知道一个母亲是怎样怜爱那吮吸她乳汁的子女;可是我会在他看着我的脸微笑的时候,从它的柔软的嫩嘴里摘下我的乳头,把它的脑袋砸碎……”麦克白夫人在梦游中不断地重复着洗手的动作自知末日来临的麦克白引颈就死莎士比亚悲剧的特点:1、以英雄人物的死亡而结束;2、悲剧主人公必须是贵族;3、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二、《哈姆雷特》(1601)1、情节与思想意义主题:莎士比亚在剧中通过对“乾坤颠倒”的人的生存环境的描写,不仅揭露和批判了当时英国和欧洲的社会现实,而且指出了一味强调个性解放、放纵人的欲望对社会和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危害性;作者在对“乾坤颠倒”的社会表现出深深忧虑的背后,流露着对理性、秩序和新的道德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呼唤。2、主人公哈姆雷特的形象“快乐王子”阶段“忧郁王子”阶段“延宕王子”阶段“复仇王子”阶段讨论题:哈姆雷特是不是一个“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哈姆雷特3、艺术特色(1)在人物塑造上,着重通过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揭示人物的深度。(2)对比手法的运用。(3)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4)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重性。(5)悲喜结合。(6)生动丰富的语言。郑士生、李肇星:《虚构王子演悲剧——浅论〈哈姆雷特〉的情节创新和思想倾向》,载《外国文学研究集刊》第十五辑。赵炎秋:《哈姆雷特悲剧成因再探》,载《湖南师大学报》1998年第3期。
本文标题:9莎士比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31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