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9、词两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李清照词人简介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词人,所作词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语言清新自然;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语言哀婉沉痛。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注释•沉醉:大醉。•兴尽:兴致尽了。•归路:回家的路。•藕花:荷花。•争渡:这里指奋力划船渡过。•滩:河滩。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路进入藕花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惊起了一滩的鸥鹭。•古人有“诗中有画”的说法,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读读这首词,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我感受到了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好胜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读到“惊起一滩鸥鹭”时,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活力。渔歌子唐张志和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借助拼音跟读诗歌,初步了解这首诗。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suoruoliluguisai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唐】张志和注意停顿: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张志和:唐代诗人,画家。16岁中举人,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自称“烟波钓徒”。作者简介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自学提示:1.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含义西塞山:在今浙江湖州西鳜鱼:俗称“花鱼”“桂鱼”。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桃花盛开,水流湍急,水中的鳜鱼很肥美。■江上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译文】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自学提示2;自由读词思考:这首词写了哪几种景物?构成了一幅怎样画面?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九种景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雨垂钓图。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我仿佛看到……我仿佛听到……我仿佛闻到……我仿佛感受到……体会诗情: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青箬笠,绿蓑衣,风雨不须归。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就算_______就算_______,我也不须归。思考:从本词中,你能体会到作者的什么乐趣(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乐趣。)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反复吟读诗歌,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这位渔翁为什么在这样的一个雨天还不回家呢?悠然自得,乐而忘归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岁中举人,因得罪权贵被贬为南浦尉,未到任,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据说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记载,张志和是直钩垂钓,他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看来垂钓绝非取鱼。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千百年来,当人们再次来到浙江湖湖,一定会看到哪一座山?一定会想起哪一个人?一定会和他情不自禁地吟诵起哪一首词?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或背诵这首词。【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青箬笠,绿蓑衣,———————。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渔歌子【唐】张志和———————,桃花流水鳜鱼肥。———————,斜风细雨不须归。文章主旨•《渔歌子》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逍遥自在的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的生活情趣,抒发了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布置作业】1、背诵《渔歌子》。2、同学们动手给这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渔歌子【唐】张志和•————————,•————————。•————————,•————————。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本文标题:9词两首(完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31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