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临床寄生虫学及检验ClinicalParasitology&ParasitologicalLaboratoryMedicineDepartmentofpathogenicorganism,SchoolofMedicalTechnology,JiangsuUniversity徐会娟总论Introduction引言ClinicalParasitology&ParasitologicalLaboratoryMedicine: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特点、流行规律和防治措施,利用各种诊断技术,对寄生虫感染进行病原确诊或辅助诊断,从而及时准确的治疗患者,有效地控制寄生虫病的流行,保护人类的健康。寄生虫病的过去和现状:过去:“六类热带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麻风病“五大寄生虫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钩虫病现状:性传播疾病(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TD)机会致病寄生虫病(opportunisticparasiticdisease)食源性寄生虫病(food-borneparasiticdisease)第一节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危害寄生虫病(parasiticdisease)一、寄生虫病是人类古老的疾病之一二、当前寄生虫病的流行趋势全球疫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利什曼病、锥虫病我国疫情:疟疾、血吸虫病、丝虫病、黑热病、钩虫病食源性寄生虫病机会致病寄生虫第二节寄生虫学与检验一、寄生虫学寄生虫学(parasitology):原虫、蠕虫、昆虫根据研究目的:动物寄生虫学、植物寄生虫学医学寄生虫学二、临床寄生虫学检验(一)研究内容及应用:临床应用、流行病学应用、科学研究应用(二)学科发展趋势(三)如何学习掌握:基本概念,形态、生活史、致病特点,常用实验诊断技术。熟悉:流行特点,防治原则。了解:其他。第二章寄生虫的生物学第一节、寄生现象、寄生虫与宿主一、寄生现象(一)有关概念共生(symbiosis)有四种类型:1.共栖(commensalism):鮣鱼与大鱼2.携带(phoresis)3.互利共生(mutualism):海葵与寄居蟹4.寄生(parasitism):寄生虫与宿主寄生虫(parasite):长期或暂时地依附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得营养,并给对方造成损害的低等动物或单细胞无脊椎动物。(二)寄生关系的起源与进化1空间联系食物联系2捕食寄生3偶然寄生二、寄生虫的种类与命名(一)寄生虫的种类寄生虫隶属于动物界的七个门:肉足鞭毛门、顶复门、纤毛门、线形动物门、扁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节肢动物门,12个纲。(二)寄生虫的命名采用二名制,以拉丁或拉丁化的文字命名属名+种名+命名者姓名+命名年份如: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histolytic,Schaudinn,1903)三、寄生虫的类型1、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parasite)2、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parasite)3、偶然寄生虫(accidentalparasite)4、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parasite)5、体内寄生虫(endoparasite)6、体外寄生虫(ectoparasite)四、宿主的类别中间宿主(intermediatehost)(第一中间宿主,第二中间宿主)终宿主(definitivehost)转续宿主(paratenichostortransporthost)保虫宿主(reservoirhost)宿主特异性(hostspecificity)第二节生活史生活史(lifecycle):一、生活史类型和阶段(一)类型1.直接型2.间接型(二)生活史阶段1直接型寄生虫2间接性寄生虫二、侵入与寄生(一)感染阶段(infectivestage)(二)侵入途径口、皮肤、血液、自身、胎盘、逆行等(三)寄生部位(四)生殖方式1无性生殖(asexualreproduction)2有性生殖(sexualreproduction)世代交替(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交替出现的现象)第三章寄生虫感染与致病第一节寄生虫对人体的损害一、机械性损害1、宿主皮肤损害2、幼虫移行对脏器的损害3、成虫对寄生部位的损害二、夺取和损耗营养1、夺取营养;2、损耗营养三、毒性作用与免疫病理损害第二节免疫及免疫病理一、寄生虫抗原(parasiticantigen)1按来源:体抗原、表膜抗原、排泄分泌抗原2按发育阶段:3按化学成分:……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应答(一)固有免疫(innateimmunity):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先天性免疫)(二)适应性免疫(adaptiveimmunity)(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1.消除性免疫(sterilizingimmunity)2.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ilizingimmunity)带虫免疫(premunition)伴随免疫(concomitantimmunity)寄生虫感染宿主免疫应答的特点:IgE抗体水平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速发性皮肤超敏反应阳性(三)获得性免疫机制抗原处理与递呈T细胞的激活与细胞因子的分泌免疫效应阶段免疫调节三、免疫逃避1解剖隔离与生理拮抗2拮抗识别机制3补体的灭活与消耗4淋巴细胞的激活与白细胞功能的改变5免疫复合物的作用6裂解抗体7分泌排泄物对宿主免疫的干扰或调节四、免疫病理(一)超敏反应Ⅰ型(速发型)Ⅱ型(细胞溶解型)Ⅲ型(免疫复合物型)Ⅳ型(迟发型)(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抗寄生虫的免疫机制有非特异性因素和特异性因素共同作用。不同的寄生虫抗原表位可以分别激活Th1和Th2亚群,产生不同的细胞因子,从而介导细胞和体液免疫,参与免疫应答。1非特异性免疫因素:NK细胞通过II型变态反应,溶解寄生虫感染的细胞;巨噬细胞对寄生虫的吞噬作用。2特异性免疫因素Th1,Th2型细胞因子的作用抗体的作用抗寄生虫病免疫的特点1消除性免疫2非消除性免疫:伴随免疫;带虫免疫第四章寄生虫感染和寄生虫病防治第一节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一、寄生虫感染的特征1慢性感染和再感染2急性感染的特殊性3多寄生现象4超敏反应5幼虫移行症和异位寄生6隐性感染与机会致病性:机会致病寄生虫二、寄生虫病的临床表现1发热2腹泻3贫血4营养不良和发育障碍5超敏反应6肝脾肿大7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第二节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一寄生虫病的流行(一)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2传播途径:土壤、水、食物、人体接触、节肢动物、动物传播3易感人群(二)流行过程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二、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三、防治对策防治措施:综合措施防治原则:1.消灭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人体寄生虫学范畴人体寄生虫学医学蠕虫学MedicalHelminthology医学原虫学MedicalProtozoology医学节肢动物学MedicalArthropodology•线虫纲•吸虫纲•绦虫纲•棘头虫纲•叶足纲•动鞭纲•孢子纲•动基裂纲•昆虫纲•蛛形纲•甲壳纲•唇足纲叶足纲溶组织内阿米巴(痢疾阿米巴)动鞭纲杜氏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孢子纲间日疟原虫动基裂纲结肠小袋纤毛虫棘头虫纲猪巨吻棘头虫昆虫纲中华按蚊绿蝇蛛形纲疥螨蠕形螨甲壳纲唇足纲蜈蚣(百脚)蛔虫在小肠寄生引起肠梗阻血吸虫病血吸虫卵引起的免疫病理损害蚊咬所致严重过敏蠕形螨引起的皮炎六、免疫病理: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溶解型)、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一、流行因素:1.自然因素:2.生物因素:3.社会因素:二、流行的基本环节:1.传染源:包括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2.传播途径:a.经口、b.经皮肤、c.经虫媒、d.接触、e.其他:经胎盘、输血、自体感染等。感染阶段(感染期)(infectivestage):寄生虫发育过程中能感染人的阶段。3.易感人群:寄生虫感染的诊断1.临床诊断询问病史(症状)物理诊断(体征和影像学诊断)2.实验室检查病原检查(确诊方法)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技术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包括病原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影像学诊断和其它的实验室检查一、病原学诊断:这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具体的检测方法应根据标本种类、取材部位、寄生虫种类等来确定。二、免疫学诊断:利用免疫反应的原理在体外进行抗原或抗体的检测。对早期、深部感染或病原学方法取材困难的病人。可以检测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的抗体或循环抗原,检测循环抗原的意义比较大,可以判断现症病人。三、分子生物学方法DNA探针和PCR技术的应用DNA探针是用标记的特定的DNA片段,与样本中的DNA杂交,借助标记物检测特异的DNA片段;而PCR则是在体外进行DNA扩增,用于进一步检测或分析Thankyou小结掌握基本概念熟悉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寄生虫病的特点寄生虫病的诊断寄生虫病的流行寄生虫病的防治
本文标题:寄生虫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39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