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湘教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ppt2
•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情景诱思※•2004年12月印度尼西亚海底地震引发特大海啸、2008年1月中国南方雪灾、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都造成人员伤亡、巨大经济财产损失。•思考:1.自然灾害有哪些类型?•2.你还能列出其他类型的自然灾害吗?•※课标导航※•1.记忆气象灾害的种类,并能说出主要气象灾害的简单成因和空间分布,了解它们造成的主要危害。•2.记忆地质灾害的主要种类,理解地震、滑坡、泥石流的概念;记忆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造成的危害。•3.了解地质灾害的主要种类;理解风暴潮发生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4.记忆生物灾害所包括的主要种类,并能说出它们对农、林、牧业造成的危害。•一、气象灾害•1.概念:指因气象异常而导致的灾害•思考1为何我国华北地区有“春雨贵如油”之说?•【提示】一方面春季正值作物生长和播种季节,需水量大;另一方面,华北地区春季多大风且地温上升快,蒸发旺盛而雨季尚未来临。•思考2我国夏季风特别强或弱的年份,我国南方和北方旱、涝状况有何差异?•【提示】我国夏季风特别强的年份,夏季风很快推移到北方,造成北方雨季提前,持续时间长,易造成洪涝,而南方地区易出现干旱;相反,我国夏季风特别弱的年份,南方易涝、北方易•二、地质灾害•1.概念: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或过程•思考3世界上主要有哪两大地震带?为什么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提示】有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我国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同时还处在两大地震带交界处,故地震多。•思考4等震线一定是以震中为圆心的同心圆吗?为什么?•【提示】不是。等震线实际上就是等烈度线,等震线在图中表示为以震中为圆心的同心圆弧。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要复杂的多。因为地震烈度不是简单地按照距离震中越远就越小的规律在变化,而是还受到不同地质构造,不同建筑物的影响,使实际等震线分布复杂化。•三、海洋灾害•思考5什么是赤潮?它发生的条件有哪些?•【提示】赤潮是海洋表层红藻等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大片红色。因此又称红潮。赤潮产生受海流、温度、盐度、营养元素、生物种群等理化和生物环境影响,其中,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任意排入,加剧了赤潮的频发。•四、生物灾害•1.概念: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思考6近20年来,我国大量使用鼠药灭鼠,而鼠害却越来越猖獗,这是什么原因?•【提示】大量使用鼠药灭鼠时,虽然有一些鼠被药死,但鼠类的天敌(如蛇、猫头鹰、黄鼠狼)也大量死亡,甚至在某些区域内灭绝,而鼠类又繁殖非常快,所以这些地区会出现鼠害越来越猖獗现象。•图1-13世界热带气旋主要路径示意•该图用箭头动态地表达了世界上热带气旋的源地和移动的路径及影响地区。热带气旋的源地是热带海洋,在概念中已比较明确,但具体来看,西北太平洋和西北大西洋是热带气旋形成最多的海域,箭头数量的多少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问题。关于热带气旋的影响地区,在下面将有讲解,主要看热带气旋移动的路径。•热带气旋形成后它就像江河里的水涡随江水流动一样,会随热带海洋上空盛行气流的方向而移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北半球移动的路径偏转方向不同,北半球的气旋形成后,一般先向西北移动后偏向东北,南半球的气旋则是先向西南移动后偏向东南。•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大致有三条:一条是偏西路径,台风进入南海后继续西移,或在中国广东、福建登陆;一条是西偏北路径,在中国福建、浙江登陆;一条是先偏西,然后在海上转向偏北、偏东。•图1-16地震构造示意•该图形象示意了地震的五个要素: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等震线。读图时要理解上述五个概念,同时理解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图的难点是等震线的判读。等震线是烈度相等的点的连线,图中呈同心圆状,离震中越远,其数值越小,这只是考虑了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的影响,实际上还受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的影响,等震线是不规则的。同一次地震,在距震中相同距离的点,烈度也可能不同。该图还形象表达了地震发生机制,地下震源处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面引起地面震动,地面的各种破坏都是由地震波的冲击造成的。•图1-18世界浅源地震震中分布•该图首先反映出浅源地震分布不均匀,大致呈带状,其中浅源地震分布最集中的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着约在世界80%的浅源地震,其次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另外,洋脊地震带分布也较多。•图1-21世界泥石流多发地分布示意•该图是用点阵的方法表示泥石流的分布,点数越多越密集,泥石流发生越频繁。在读图时首先按大洲、国家的顺序看泥石流的分布,南极洲无泥石流发生,大洋洲和非洲分布较少,最多的大洲是亚洲和欧洲。其次从地形看,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山地,坡度陡峻的地区,如安第斯山区、横断山区、阿尔卑斯山区等。最后可以从图中信息探讨泥石流发生的条件:①坡度陡峻的山地;②有冰雪融水或暴雨;③碎屑物质。•1.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分类•(1)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分类•(2)方法:运用分类记忆法记忆气象灾害包括的种类•2.结合已有知识列表比较主要气象灾害灾害成因我国的时空分布主要危害台风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每年的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洪涝长期降雨积水淹没低地或江河洪水泛滥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春季在珠江流域,夏秋季在江淮地区和北方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影响交通;有的会危及人们的生命灾害成因我国的时空分布主要危害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寒潮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由东北到海南逐渐变弱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3.如何分析热带草原区旱灾多发的原因•首先,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主要集中在湿季。•从下面的两幅气温降水图的比较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其次,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热带草原的干季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风从陆地吹来,干燥少雨。有的年份,从陆地沙漠吹来的干风控制时间过长,干旱季节时间延长,或是连续几年干旱,就会形成旱灾。•下面两幅图形象地表示了旱灾发生的原因:•4.网络法分析我国四个旱灾中心形成的原因•5.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活动的影响•6.洪涝•(1)洪水•造成洪水的原因除水利工程失事外,自然原因还包括以下几种•(2)雨洪成因•多从影响雨洪的因素进行发散式的分析。形成雨涝的因素除降水、地形以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见下图:•(3)雨涝危害农作物生长•①土壤中水分过多对旱田农作物的影响•②地面积水淹没作物对农作物的影响•7.热带气旋•(1)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台风和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因所在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生成于西北太平洋上的称为台风,生成于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称为飓风。下图示为热带气旋的两个形成条件。•(2)世界热带气旋主要路径示意•该图用箭头动态地表达了世界上热带气旋的源地和移动的路径及影响地区。热带气旋的源地是热带海洋,在概念中已比较明确,但具体来看,西北太平洋和西北大西洋是热带气旋形成最多的海域,箭头数量的多少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问题。关于热带气旋的影响地区,在下面将有讲解,主要看热带气旋移动的路径。•热带气旋形成后它就像江河里的水涡随江水流动一样,会随热带海洋上空盛行气流的方向而移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北半球移动的路径偏转方向不同,北半球的气旋形成后,一般先向西北移动后偏向东北,南半球的气旋则是先向西南移动后偏向东南。•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大致有三条:一条是偏西路径,台风进入南海后继续西移,或在中国广东、福建登陆;一条是西偏北路径,在中国福建、浙江登陆;一条是先偏西,然后在海上转向偏北、偏东。•(3)运用图像形象地记忆热带气旋影响的地区•8.地震•(1)震极•①概念: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②确定:是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出。•(2)地震造成的危害•(3)烈度•①概念:是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②确定:是根据人对地震的感觉和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筑、器具等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来确定的。•③影响因素•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多个,包括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因此,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不同地方的烈度大小判断,应针对影响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④分析地震烈度大小的方法技巧•⑤方法:运用比较记忆法比较记忆和区分震级和烈度震级烈度概念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是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单位级度确定方法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出根据人对地震的感觉和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筑、器具等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来确定影响因素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4)世界主要地震带•①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向东经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边境,经过缅甸到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它横跨欧亚非三洲,全长2万多千米,基本上与东西向火山带位置相同,但带状特性更加鲜明。该带集中了世界15%的地震,主要是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②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于濒临太平洋的大陆边缘与岛屿。从南美西海岸安第斯山开始,向南经南美洲南端、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到南乔治亚岛;向北经墨西哥、北美洲西岸,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到日本群岛;然后分成两支,一支向东南经马里亚纳群岛、关岛到雅浦岛,另一支向西南经琉球群岛、我国台湾、菲律宾到苏拉威西岛,与地中海—印尼地震带汇合后,经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斐济岛到新西兰。其基本位置和环太平洋火山带相同,但影响范围较火山作用带稍宽,连续成带性也更明显。•③洋脊地震带。分布在全球洋脊的轴部,均为浅源地震,震级一般较小。•此外,大陆内部还有一些分布范围相对较小的地震带,如东非裂谷地震带。•④运用图像法记忆世界上主要地震带•⑤运用图像法记忆两大地震带的成因•9.滑坡•(1)滑坡的概念:•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地质现象。如下图:•(2)发生条件: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3)多发地区:一是山地丘陵区,二是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4)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滑坡体的位置高度及体积大小。即:•(5)发生机制:•滑坡的发生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陡峭的坡度和凌空面是常见的不稳定的山坡形态,岩体中的裂隙和松软夹层是常见的软弱面。如果不适当地开挖坡脚,或在坡面上增加负荷,或者由于过多的水分渗入软弱面,就会使原本处于重力平衡中的山坡失去平衡,发生滑坡。•该图主要说明了滑坡发生的原因、形成条件以及与滑坡有关的几个概念。甲图表示滑坡发生区的俯视图,乙图表示滑坡发生区的剖面图,剖面线是甲图中的虚线。采用不同的视角说明了滑坡这种地质现象。结合乙图简单说明与滑坡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10.泥石流•(1)概念•(2)特征:•一是突然爆发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而下;二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漫流堆积。•(3)发生条件:泥石流发生要具备的三个条件分别是: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碎屑物、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4)发生机制:•泥石流的发生受四个基本因素控制: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坡度或沟谷坡度、植被生长不良。•图中Ⅰ为泥石流的形成区,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Ⅱ为泥石流流通区,Ⅲ为堆积区,Ⅳ是泥石流堵塞大河而形成的湖泊。•注意:区分滑坡和泥石流的方法•滑坡和泥石流的关系十分密切,但也有区别。它们的相同点是:分布地区基本相同,主要发
本文标题:湘教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ppt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58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