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第二章影响园艺产品贮运性的采前因素
第二章影响园艺产品贮运性的采前因素•教学目的:1.了解影响园艺产品贮运的采前因素;了解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原理。2.掌握生态因子影响园艺产品贮运品质的规律及控制措施。掌握温度、光、水分等气候生态因子以及土壤生态因子对园艺产品品质和耐贮运性的作用效应。第二章影响园艺产品贮运性的采前因素第一节内部因素第二节生态因子第三节农业技术措施•园艺产品的贮、运品质在采收前已经形成,采后的贮藏、保鲜技术只能维持其固有的品质。所以,了解影响园艺产品贮运的采前因素,对如何结合采后技术获得最佳的贮运效果有重要的意义。•采前因素包括每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指园艺产品的遗传和田间生长发育状况,即:种类、品种、砧木、植株长势和成熟度等。外部因素主要是生态因子和农业技术措施。第一节影响园艺产品贮运性的内部因素一、园艺产品的遗传特性:(一)种类(二)品种(三)砧木二、园艺植物田间生长发育状况(一)树龄和树势(二)果实大小和结果部位(三)成熟度一、园艺产品的遗传特性•园艺产品各种类、品种的贮运特性差异较大。砧木也能显著改变产品的耐贮运性。(一)种类•产于南方及热带地区或高温季节成熟的园艺产品因为结构(质地)疏松,菜收后呼吸强度高或不耐低温而多数不耐贮运;如香蕉、芒果、荔枝、黄瓜、菜豆等。•产于于北方地区或低温季节成熟及生长期长的种类较;如:柑橘、苹果、洋葱、菜花等。(一)种类•水果较大多数蔬菜、鲜切花耐贮运。•不同种类的水果果实的贮运性能差异较大,表皮蜡质厚、果皮厚、果肉硬的较质软多汁的果实耐贮运;原产于北方的落叶果树较原产于南方的常绿果树果实耐贮运。(一)种类•落叶果树中的坚果类如板栗、核桃等,仁果类如苹果、梨等耐贮运,而核果类的桃、杏樱桃等以及浆果类的葡萄、猕猴桃、蓝莓等不。•常常绿果树果实中柑橘耐贮运,而杨梅、荔枝、草莓等不耐贮运。(一)种类•蔬菜因食用的器官不同其耐贮运性不同:一般属于营养贮藏器官的鳞茎、球茎、块茎、叶球的蔬菜比较耐贮运;花椰菜、蒜薹等花器官较耐寒因此可以低温贮运;叶菜类同化器官因采后呼吸和蒸腾作用十分强烈,极易萎蔫或黄化最难贮运。(一)种类•产于热带、亚热带的番茄、黄瓜、茄子等幼嫩果实因为呼吸旺盛、易被微生物侵染或因为采后养分的变化容易变形和纤维化而降低品质,因此很难贮运。充分成熟的南瓜、冬瓜、佛手瓜等因为代谢变弱,果实表皮角质化、被有蜡粉或茸毛而较耐贮运。(一)种类•切花的不同种类耐贮运性差异较大。如:月季›非洲菊›大丽菊(二)品种•园艺产品不同品种的耐贮运性差异明显。同一种类的产品一般晚熟品种较,果皮厚而致果面有茸毛、蜡质(粉)、质地较硬、营养物质含量高水分含量低的品种果实耐贮运。(二)品种•如:温州蜜柑早中熟品种不耐贮运,中晚熟品种较耐贮运。宽皮柑橘类较椪柑不耐贮运,甜橙果实较耐贮运,柚类(如沙田柚)的耐贮运性最强。红格罗脐安宁罗脐金柑(周坡)椪柑(周坡)(三)砧木•砧木影响接穗的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过程而使产品的组成、生理生化特性发生变化,因此影响园的艺产品贮运性。(三)砧木•吕彬等研究了11种柑橘砧木对先锋橙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的先锋橙生长速度快,树冠乔化,而宜昌橙树体矮化,果实品质以宜昌橙砧木最佳,而罗汉橙、蟹橙、红藜檬砧木果实品质较差。二、田间生长发育状况•植株田间的生长发育状况不同其产品的品质和耐贮运性也不同。如树龄和树势不同;同一种类、品种不同大小的果实,同一植株的不同结果部位;生育期中不同的成熟度等均会影响产品的贮运特性。(一)树龄和树势•树龄和树势不同的植株产量、品质和耐贮运性差异明显:幼树苹果易发生苦痘病;蕉柑幼树果实贮藏中易受冻害。一般进入结果盛期,树势中庸的果树其果实品质好、较耐贮运。(二)果实大小和结果部位•同一种类、品种的水果和果菜果实,其大小不同,耐贮运性不同:通常中等大小的耐贮运性强,而大果常常出现枯水、浮皮等生理性病害。(二)果实大小和结果部位•同一植株不同部位的果实颜色、果实大小、TSS等不同而贮运性表现不同:•王立宏等研究了柑橘树冠不同部位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发现树冠不同部位品质差异明显,工的以树冠中上部果实品质良好,但品种间有差异,本地早上部果实较大但果皮厚,内膛果TSS高但含酸量也高,颜色差因此果实品质差。(二)果实大小和结果部位•对富士苹果树冠不同层次、部位相对光照度和果实品质分析表明,相对光照度从树冠上层到下层、外围到内膛逐渐降低,果实品质差异明显;(三)成熟度•生育期中的幼嫩部分呼吸作用强不耐贮运。生理成熟后产品的内容物分解加快,质地软化耐贮运性低。因此适宜的成熟度对产品的贮运特性影响较大。产品的用途和成熟度将决定采收期。(三)成熟度•三种不同成熟度的板栗生理生化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板栗成熟度的增大,其呼吸强度和水分含量渐渐降低,在保鲜贮藏过程中的失水率和霉变率也相应较低,充分成熟的板栗呼吸强度和含水量为3.41mg,CO2/100g·h和48.95%,分别比成熟前10d采收的板栗低3.74%和10.01%;充分成熟的板栗,果实体内各种营养物质得到充分积累,具有较好的品质和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也具有较好的耐贮性能。(三)成熟度•以福建省主栽龙眼品种油潭本果实为材料,研究采收期对龙眼果实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迟和果实成熟度的提高龙眼果皮颜色由青褐色逐渐变成黄褐色,果实由近长圆球形逐渐变成扁圆球形,果实质量和大小逐渐增加,果皮逐渐变薄而果肉逐渐增厚,果肉可食率、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提高。但过熟的龙眼果皮变成灰褐色,果实品质下降。可用果皮颜色,果实质量和大小,果皮和果肉厚度,果肉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含量和固酸比值、糖酸比值、食用品质作为确定龙眼果实的采收成熟度参数。(三)成熟度•供长期贮藏或长距离运输用的龙眼一般应在九成熟左右采收为宜,因为龙眼具有一定的后熟性。当果皮在由青色转为黄褐色,并由厚而粗糙转薄而平滑,果实由坚硬变为柔软多汁,富有弹性,生涩味消失,期时采收较为适当。采果应在上午露水干后或在傍晚进行,采收时带有一定果穗,为在贮藏期间继续供应果实养分,以提高耐藏性。(三)成熟度•青州蜜桃为呼吸跃变型果实,有一个和果实硬度对应的最适采收期。•用于的嘎拉苹果采收时果实底色需要一定的绿色,如果根据萼洼的底色来决定采收期会过度成熟而不利于贮运。•梨的果实应该分批采收。(三)成熟度•月季切花适宜的采收时期是在萼片同花瓣成90°夹角,枝条长度应在5片叶以上。若采收过迟,切花寿命缩短,而且花冠易受机械损伤;采收过早,花蕾未绽开前很易萎蔫。切花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高低是决定切花寿命长短的主要因素,若采收时花瓣中淀粉含量越高,瓶插时花冠中糖分也越高,瓶插寿命相对较长。如冬季采收的月季比夏季采收的瓶插寿命要延长两倍,且不易发生‘弯颈’。•小结:影响园艺产品贮运性的内部因素有:遗传(种类、品种、砧木)的和田间生长发育状况(树龄树势、果实大小与结果部位以及成熟度)第二节生态因子•一、生态因子(Ecofactor)分析•二、主要生态因子对园艺产品贮运性的作用效应第二节生态因子•最适生境+最适良种(穗/砧)+因地因品种制宜的栽培技术→优质高产的果蔬产品输出。•把园艺作物生态适应性和该地生态资源的有限性科学地结合起来,作到适地、适种、适栽、适养,达到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一、生态因子(Ecofactor)分析•影响生物生存、生活的外界自然条件称生态因子。•(一)生态因子分类:按其属性可分为二大类:自然生态因子和人为生态因子。自然生态因子•是不加人工干预的、影响果树蔬菜生存、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的外界自然条件,包括:(1)气候因子:光、热、水、气、雷电等。(2)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地形类型或地貌形态、坡度、坡向、坡型、坡位、沟(谷)向等。(3)土壤因子:土壤种类、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等。(4)生物因子:植物、动物、微生物人为生态因子是经人工干预、改造、塑造等所形成的人为生态条件,是按照人类需要,遵循自然和生物规律,局部改造或人工模拟、塑造的次生、人工环境。如为各种地形改造、栽培技术措施、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直到溶液栽培、人工气候室等。(二)环境因子的生态分析•1、生态因子的基本作用效应分析(1)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生态环境是由许多生态因子组成的综合体。各单因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其他相关因子变化。(二)环境因子的生态分析•(2)主导因子从因子本身看,是指能对环境起主要作用的因子,即当各因子在质和量上相地平衡时,其中某一因子的改变能引起生物全部生态关系的变化。(二)环境因子的生态分析(2)主导因子:•从对生物作用看,是指对其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形成作用最重要的生态因子。如白菜类、根菜类、鳞茎类和一些绿叶菜类需经一定低温春化后才能进入开花结实阶段,有的要求在萌动种子时低温春化,如白菜、芥菜、萝卜、菠菜等;有的要求在幼苗期绿体时春化,如甘兰、洋葱、大蒜、大葱、芹菜等。(二)环境因子的生态分析(2)主导因子:•又如:12-14h以下短日照,对白菜、甘兰、芥菜、萝卜、胡萝卜、菠菜等开花的抑制(不开或推迟);12-14h以上的长日照对豇豆、莴苣、扁豆、苋菜、蕹菜等开花的抑制。(二)环境因子的生态分析•(3)生态因子间的不可代替性、同等重要性和可调剂性:生物生存和生长发育所需的各个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不是等价的,但各有其特殊的功能,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否则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就会受阻,甚至死亡。这就是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同等重要性定律。(二)环境因子的生态分析•(3)生态因子间的不可代替性、同等重要性和可调剂性:在一定条件下,若某一因子在量上的不足,则可由其他因子的增加或加强而得以调剂,并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称可调剂性。如由于光照减弱而引起的光合强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增加CO2浓度而得到补偿。但补偿作用是有条件的、非经常和普遍的。(二)环境因子的生态分析•(4)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需要是分阶段的。如光照长短在光照阶级是必需的,而在春化阶段则不起作用。低温在春化阶段是必需的,而在以后的生长发育中还可造成危害。故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不同时段的气象条件等生态因子的分析。(二)环境因子的生态分析•(5)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在各生态因子中,多数地势地形因子是通过对气象和土壤因子的影响而起间接作用的因子,而气象因子为直接作用因子。(二)环境因子的生态分析•(5)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如二郎山山脊的东坡植被为湿润的阔叶林,西坡则为干旱草被。成为气候和植被型的重要分界线,即因其山脉南北走向,海拔高3212m,挡住了来自东南季风的大量潮湿气流于东坡上,而越过山脊的干冷空气,下沉按干绝热递减率增温(约1℃/100m),干空气又向坡面吸水,因此西坡格外干燥。(又如泥巴山)(二)环境因子的生态分析2、环境的限制因子原理•(1)最小因子定律•J.V.Liebig于1840年提出最小因子定律为“缺乏或没有一种所需要的成分,虽然其他所有成分都有,也会使这种土壤不长作物。因为那种成分是作物所需要的。”(二)环境因子的生态分析2、环境的限制因子原理•(1)最小因子定律•此定律有时又被重述为“桶的概念”,即设有不同长短桶片组成的木桶,其桶的容水量受最短桶片的限制。•最小或限制因子的经常性、转化性。(二)环境因子的生态分析•2、环境的限制因子原理•(2)限制因子原理的实践应用依据生态环境的最小因子和生物的耐性来制定园艺生产结构的原则:或者把各种园艺作物安排在其最适的条件,或者在园艺作物生长的现有条件下,设法满足其最小因子。(2)限制因子原理的实践应用•在生上产,确定一地适种何种果树、蔬菜、作物,适养何种动物、家畜禽,适宜何种栽培或饲养技术,一般必需依据以下三方面来综合确定:•第一,先了解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定量地标出各生态因子的指标。包括:•A、气象指标:光、热、水的年、季、月的数值、均值、极端值、较差值;关键时段旬、候、日的数值、均值、极值、较差值;无霜期、风力和风向,灾害性天
本文标题:第二章影响园艺产品贮运性的采前因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75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