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禅宗意蕴与心理健康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古南永“禅”的初衷“禅”,意为“静思”,是要澄清本心,体认自性,达至自在。这是需要个人独自面对的事情,本不适合公共讲座。借助对禅宗意蕴的言说,谈谈在这个充满纷扰的世界,能否保持心灵的宁静?拈花微笑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五灯会元》卷一)——释迦牟尼拈花,迦叶为什么微笑?释迦牟尼又怎么理解了迦叶的微笑?山水变幻青原惟信禅师:“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五灯会元》卷十七)——同样的山水,为何在禅师心里有这样的变化?不二法门维摩会上,三十二菩萨各说不二法门。文殊曰:“我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菩萨入不二法门。”于是文殊又问维摩:“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默然。文殊赞曰:“乃至无有语言文字,是菩萨真入不二法门。”(《五灯会元》卷二)——一默如雷?心灵境界与心理健康在某个高度之上,就没有乌云,那里的天空是碧蓝的。那,禅宗是什么高度?佛教传说王子乔达摩·悉达多看到人世间的苦恼,产生慈悲心。(慈:与乐;悲:分苦)出家探求解脱苦恼的办法。六年的历练。菩提树下的觉悟——成佛。初转法轮——首次传讲佛法。自称“如来”,意为“得其所得是其所是如实道来”。释迦牟尼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释迦牟尼“四谛”苦谛:指出众生皆苦——生老病死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因爱别离苦,所欲不得苦。集谛:说明苦的根源。众生因欲、执而致贪、嗔、痴、痴、邪见、恶业……灭谛:寂灭苦恼,达至涅槃的目的。道谛:寂灭苦恼,达至涅槃的方法。主要包括“八正道”。“八正道”正见(看世界人生)正思维(思考)正语(语言)正业(作为)正命(谋生之行)正勤(也译正精进,指修习)正念(心念)正定(整合身心,收摄意念)教义概括1、诸相皆空(缘起性空)。2、众生皆苦。3、苦的根源:欲、执而致贪、嗔、痴、迷、邪见、恶业,因业而有报。4、解脱办法:悟空、顺空、无执。5、境界:涅槃——寂灭一切烦恼,达致清净圆满。包括:有依涅槃(此生涅槃)——即身是佛,大彻大悟。无依涅槃——圆寂,摆脱生死轮回之苦海。《心经》选“……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若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易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般若:大意指能通达宇宙人生真相,彻底解脱人生烦恼的智慧。波罗蜜多:渡过苦海,达到彼岸。五蕴:色受想行识。)五戒十善(见《十善业道经》)戒杀生离杀生救生戒偷窃离偷窃布施身三业戒邪淫离邪淫梵行离妄语诚实戒妄语离两舌和诤口四业十善业离恶口爱语离绮语质直离贪欲清净戒饮酒离瞋恚慈悲意三业离邪见正见(恶)(善)禅宗故事神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师傅弘忍评:好则好矣,了则未了。)惠能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灯会元》卷一)比较与分析两偈都以“不染、清净、澄明”为旨。不同的是方式,神秀强调渐修,惠能强调顿悟。而其隐含的出发点,神秀认为佛性原外于身,个人修而得之;惠能认为佛性本内于心,个人悟而明之,故有“明心见性”之说。惠能语录“此法门中,何名坐禅?……外于一切境界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何名为禅定?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佛。”(《六祖坛经》)比较:庄子论自性与身外“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庄子•骈拇》)禅宗门径禅宗强调“佛性内求”,强调“自悟”,要在日常生活中随缘、无执,一切“放下”。马祖道一说:“平常心是道。”源律师向大珠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如是,同师用功否?”师:“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五灯会元》卷三)平常心庐山烟雨苏轼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山中宋·邵定白日看云坐,清秋对雨眠。眉头无一事,笔下有千年。春有百花宋•慧开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题鹤林寺僧舍唐•李涉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语,又得浮生半日闲。无题朝臣待漏五更寒,将军百战夜度关。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富贵不如闲。手把青秧唐·契此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分析与思考禅宗讲“放下”,但肉骨凡身,其生活无法不对外物和他人有所依赖,怎能“一切放下”?于是就只能强调在心理上放下。“入色界不被色惑,入声界不被声惑,入香界不被香惑,入味界不被味惑,入触界不被触惑,所以达到六种色声香味触法皆是空相,不能系缚此无依道人。”(《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这样就很容易导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过是明摆着过了,留没留,就只有自己清楚了。中国式矛盾林语堂在其《生活的艺术》中曾这样描述某种中国古代文人:“所谓理想的哲学家即是一个能领会女人的妩媚而不流于粗鄙,能爱好人生而不过度,能够觉察到尘世间的成功和失败的虚幻,能够生活于超越人生和脱离人生的境地,而不仇视人生的人。”——这个分寸怎么把握?对“一切放下”的两种把握禅宗强调自悟,而俗人的悟性各异,把握的境界也就不同。一种是,放弃,然后虚无。如顺治帝出家诗: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生我之前我是谁,生我之后我是谁。长大成人方知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不如不来也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顺治十五年,爱子夭亡;十七年,宠爱的董鄂妃病死。顺治痛中悟空,欲出家,群臣劝止。顺治无奈留下一叹:“吾本西方一衲子,为何落入帝王家?”)放下哪些?但是,正如顺治的无奈,人生中有许多无法割舍或难于抛弃的方面,因为那就是人生本身的一部分。生硬地遵守佛法,执着于佛法,还是“有执”,还是未达佛法“无执”的化境。《心经》:“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大般若经》:“一切法不生则般若生,一切法不现则般若现。”奥修的话“不能用头脑。一旦你用头脑,你就错过要点了。宁静必须在宁静中被理解,一个无言的信息必须被无言地理解。如果你试图通过语言,通过头脑去理解它,你就会错过它,你就会误解它。然后你自己的头脑进来了。然后你开始解释它。然后它就变得不纯,变得不一样了。”(奥修,1931~1990,印度人)佛法的境界?《五灯会元》卷六:“昔有婆子供养一庵主,经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饭给侍。一日,令女子抱定,曰:‘正恁么时,如何?’主曰:‘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女子举似婆。婆曰:‘我二十年只供养得个俗汉。’遂遣去,烧却庵。”——这种旨意,借用现代心理分析的话说,是“压抑并不等于消除”,因此还是“有”,未达空无澄明之境;借用《老子》的话说,正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张三丰的话“佛也者,悟道觉世者也;儒也者,行道济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者也。夫道者,无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矣。”(明·张三丰《大道论》)本然?另一种境界,既尽己,又无执。或曰,既勇于行动和担当,又能超然方外,心境澄明。如成都文殊院联: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菜根谭》选山林是胜地,一营恋变成市朝;书画是雅事,一贪痴便成商贾。盖心无染者,欲境是仙都;心有系恋,乐境成苦海矣。性天澄彻,即饥餐渴饮,无非康济身心;心地沉迷,纵谈禅演偈,总是播弄精魂。空灵鹿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王维与杜甫的心境(明)屠隆:“少陵沉雄博大,多所包括,而独少摩诘之冲然幽适,泠然独往。此少陵平生所短也。少陵慷慨深沉,不除烦热;摩诘参禅悟佛,心地清凉,胸次原自不同。”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孤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秋夜寄丘员外唐•韦应物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敬亭山独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赠别君素上人诗(唐•刘禹锡)穷巷唯秋苹,高僧独坐门。相欢如旧识,问法到无言。水为风生浪,珠非尘可昏。悟来皆是道,此别不消魂。(晋代一僧人说,“悟幽人之玄览,达恒物之大情,其为神趣,岂山水而已哉!”)无题幽鸟语如篁,柳摇金线长。云归山欲静,风送杏花香。闻钟唐•皎然古寺寒山上,远钟扬好风。声余月树动,响尽霜天空。永夜一禅子,泠然心境中。禅悟三境界1、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2、空山无人,水流花开。3、万古长空,一朝风月。(青原惟信禅师:“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本然文章作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菜根谭》)动与静好动者云电风灯,嗜寂者死灰槁木。须定云止水中,有鸢飞鱼跃的气象,才是有道的心体。(《菜根谭》)[越调]天沙净江上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张可久,1270~1349)
本文标题:禅宗意蕴与心理健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91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