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美国产业结构分析美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经历了从19世纪工业革命开始的二百多年漫长的历史,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转变到信息社会,从产业革命的模范跟随者转变到产业技术发展方向的主导者。从美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历史经验中,可以探寻到工业化乃至整个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这些经验和规律对于我国经济转型阶段扭转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纵观美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历史,可以看到产业结构升级主要是由新技术革命催生的,表现为主导产业不断更替、产业技术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依据主要革新技术类别,美国产业机构现代化进程划可分为工业化起飞阶段、工业化实现的初期、工业化后期和信息经济时代的再工业化四个阶段。(一)工业化起飞阶段:18世纪末~1860年。美国工业化起飞模式表现出两方面的特征。首先,城市非农经济与农村农业经济互动协调,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推进是美国工业化起飞的主要路径。19世纪初,随着城市商品经济、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商品经济一点一滴地向仍然保持自给自足状态的农村地区渗透。拥有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地区成为城市制成品的主要消费市场,城市的商贸以买卖和出口农业产品为主要业务。其次,工业发展需要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为依托,而交通运输设施的完善为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860年内战之前,美国的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铁路交通网络系统和当时世界上最完整的运河系统。东部的商业城市,通过运河系统敲开了西部市场的门户,国内市场地理上的阻隔被逐渐消除。二工业化实现初期阶段:1860年~1930年。19世纪末期,美国制造业的总值已经超过了农业产品价值的3倍以上,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超越了其他工业化先行国家,跃居世界第一。到一战前夜,美国国内制造业的生产总值更是超过了英法德三大竞争国家制造业生产的总和。1890年,美国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80%,重工业的产值已与轻工业相当。1900年时,工农业产值比重升至73:27。(三)美国工业化后期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二战以后,美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随着物质生产领域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节约出了大批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美国社会经济结构进入所谓后工业化阶段。表现在战时军事技术在民用经济中的应用为民用产业提供了新的技术来源,产业技术进步与结构调整推动了新一轮经济增长。跨国公司主导下世界经济的融合使得世界工业生产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全球一体化生产体系的建立是这一阶段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增速虽有起落,但产业结构持续轻化和高度化的特征非常显著。(四)信息经济时代的产业结构: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美国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于20世纪90年代跨入了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能够将潜藏在物质运动中的巨大信息资源挖掘出来加以利用,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推动了信息技术产业自身的发展,而且能够改造或武装其他高新技术和产业。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以高新技术装备起来的现代农业、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主体产业,这就是信息经济时代下美国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从三大产业占GDP比重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产业结构总体上呈现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的趋势。从二战后到21世纪的今天,美国的第一产业由200亿美元增加到1000多亿美元,增长约5倍。但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从8%递减到1%以下。30%以上下降到20%左右。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第三产业,总量和GDP占比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从二战后至今,美国第三产业由不到1500亿美元与第一产业类似,美国的第二产业总量增加较快,但占GDP的比重呈持续下降趋势。从二战后至今,美国的第二产业由800多亿美元增加到近30000亿美元,增长了30多倍。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由增加到10万多亿美元,增长约70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不到60%上升到80%左右2009年,私人部门的GDP达到12.3万亿美元,其中一、二、三次产业贡献份额分别为1.1%,21.5%,77.4%,服务业所占比重超过了70%。1947年时,三次产业总量达到2137亿美元,三次产业贡献份额分别为9.3%37.7%,53.0%。克拉克认为,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均国民收入越高的国家,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相对来说就越小。由于没取得更早年份的数据,这里分析了1998—2008年间部分年份三次产业的GDP贡献占美国GDP的比例和各类型产业的劳动力就业人数。可以看到,克拉克的观点在美国产业结构中有充分的体现,第一产业(农林渔猎)部门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相对较小,同时,第一产业占整个GDP的份额也只有1.1%左右,就业人口比例与GDP贡献份额基本相当,就业人口比例略低于GDP贡献份额。从第二产业看,采掘业、电力等资源性产业的GDP贡献相对于就业贡献较高;建筑、制造等产业的GDP贡献份额相对于就业的比例基本持平,就业带来的GDP贡献基本是1:1的比例,第三产业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类别1998年2004年2008年GDP贡献就业贡献GDP贡献就业贡献GDP贡献就业贡献私人部门87.5083.0987.3082.5587.1782.66第一产业1.141.001.200.901.130.90第二产业采掘0.920.431.340.382.130.50电力1.880.461.750.411.770.39建筑4.364.724.675.284.435.19制造业15.0913.3312.4910.3811.569.38第三产业64.1163.1465.8365.2066.1566.31政府部门12.5016.9112.7017.4512.8317.34三次产业GDP贡献与劳动力就业比例对应关系(%)从结构看,第一产业在美国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小,在此不作重要分析。第二产业主要包括采掘业、电力、建筑、制造业(耐用品和非耐用品)四类,1947年实现增加值805亿美元,到2007年达到2858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6.13%,2007年现价增加值是1947年的35.5倍。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批发贸易、零售业、运输和仓储,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地产、租赁等,专业化和商业化服务,教育服务、卫生保健、社会救助,艺术、娱乐、休闲、住宿、餐饮服务,其他服务(不包括政府)等,1947年实现产值1133亿美元,2007年实现产值9309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7.62%,2007年现价增加值是1947年的82.2倍。第三产业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从细分的小行业结构看,金融、保险、地产、租赁、租赁等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了32.1%,较1947年提升了9.6个百分点,是对服务业发展贡献最大的行业;专业化的商业服务在服务业中位居次席,占服务业的比重为18.1%,较1947年提升了8.4个百分点;教育服务、卫生保健、社会救助行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12.5%,较1947年提升了8.4个百分点。在服务业的比重下降最大的分别是零售业和运输仓储业,分别下降了11.4和8.8个百分点,批发贸易也下降了5.3个百分点.以行业GDP贡献和增长率为标准对重点行业进行了分析。下图以行业GDP总量为标准,可以看到,1947年以来金融、保险、地产、租赁行业的增长迅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成为超过制造业(含耐用品和非耐用品)的最重要部门,制造业退居次席。其次就是专业化的商业服务,它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成为继制造业之后的第三大产业部门,为服务业的迅速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制造业的耐用品生产进入21世纪以来让位于教育服务、卫生保健和社会救助,但在工业行业中仍然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如果以2008年行业GDP贡献来计算,排在首位的是金融、保险、地产、租赁,产值达到30425亿美元;其次是专业化的商业服务,产值达到17479亿美元;第三是制造业,产值达到16696亿美元,其中耐用品制造业贡献9234亿美元增加值,非耐用品制造业贡献7462亿美元;教育服务、卫生保健、社会救助增加值贡献排在第四位,达到了11373亿美元。1947年和2009年美国第三产业结构对比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可以说是一个转折点,它让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得以凸显。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不过,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并非简单回归,而是以信息网络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应用为重点,旨在依靠科技创新,抢占制造业新的制高点。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后将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希望以新的革命性的生产方式重塑制造业。从行业层面上看,行业组织工业互联网联盟的组建,宣告了企业界进军工业4.0时代的号角吹响。与德国强调的“硬”制造不同,软件和互联网经济发达的美国更侧重于在“软”服务方面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希望用互联网激活传统工业,保持制造业的长期竞争力。制造业发展的效果来看: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2014年10月达到了59,而在09年最谷底的时候只有33.1。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在经济资源的配置过程中发挥着基础作用。美国工业化的成功与美国政府发挥了较积极的调控作用是分不开的。在工业化及工业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过程中,美国政府采取的多种措施帮助美国经济结构顺应技术和市场发展方向进行快速调整。这些经验值得我国工业化实践中借鉴和学习。一.要逐步加大服务业发展的比例,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从工业化进入知识化进程,是服务业比重逐渐扩大的过程,也是劳动者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过程。服务业拥有庞大的增加值贡献能力和就业吸纳能力,在美国GDP贡献中达到了66.5%,吸纳了65%以上的劳动力就业。中国拥有庞大的农业人口,充分发展服务业对于解决农民就业问题,解决农村人口市民化问题,解决中国的城市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二.要逐步提高专业化、职业化服务的水平和价值。中国的产业体系还处于世界产业体系的末端,劳动力的价值得不到充分的体现。从劳动者报酬占GDP份额可以看到,美国的GDP中,50%以上的收入分配给了劳动者,30%以上分配给了资本家,充分地体现了劳动和资本的收益,体现了专业化人力资本(普通劳动力、智力资本和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收益。美国的服务更多地体现了信息化、专业化的特点。目前占美国服务业GDP份额最大的是金融、保险、地产和租赁行业,专业化的商业服务行业,教育、卫生和社会救助行业。虽然金融和保险等领域的监管不健全与这次金融危机有着密切的关系,但金融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绝不容忽视。三.尤其要关注服务行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国内兴起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狂潮”,但大多集中在第二产业领域。在中国当前工业化进程和重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第二产业无疑是正确的。但忽略服务业的发展,忽略服务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将在新一轮现代化进程中处于被动局面。前面提到,美国服务业中发展最好的三大领域是:金融、保险;专业化的商业服务;教育、卫生等。这里面有哪些是中国能够发展,并且能够较好发展的领域,还有哪些是美国没发展好而中国有条件发展好的领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确定。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基础上,要加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实现服务业高端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的进程中,应充分汲取发达国家过度“去工业化”及发展高风险、高杠杆的金融业务导致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脱节的经验教训,借鉴其“再工业化”发展战略中具有前瞻性、符合发展大势的政策措施,根据不同类型行业的特点,有重点、有差别地推进结构优化升级,重点通过突破研发、设计、营销网络、品牌和供应链管理等制约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环节,改造提升制造业,优化三大产业比例关系,建立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本文标题:美国产业结构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639396 .html